学术投稿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2例分析

李强;王洋;赵林林;李亚林;李春晖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外科学, 肺动脉/畸形, 人类, 病例报告[文献类型]
摘要: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1].我们报告2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疗效满意,分析如下.
中国误诊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主动脉夹层36例诊治分析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发病急、发展快、易误诊、表现复杂、病死率高的心血管疾病,现将我院2003-08/2008-08收治的主动脉夹层36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6例,女10例,年龄36-82(平均62.3)岁.合并高血压病33例,马凡综合征3例,病程数小时至数天.入院时误诊为其他疾病13例(36.1%),入院后经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作者:王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伴肌酸磷酸激酶增高的低钾性周期性麻痹26例分析

    目的:探讨低钾型周期性麻痹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电解质等各项检查的结果,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6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血清肌酸激酶、电解质等各项检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低血钾麻痹患者均伴有肌酶学改变,为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及同工酶的升高,补钾后,临床症状完全改变,CPK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血清肌酸激酶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骨骼肌的的受损程度,是低钾型周期性麻痹重要临床特征之一.

    作者:车林海;孙文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多发性骨髓瘤误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分析

    对我院多发性骨髓瘤误诊为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女,51岁.于3个月前开始出现进食后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无腹痛及厌油,3个月内体重下降约10 kg,化验检查发现Hb 48 g/L,ESR 140 mm/h,尿常规示:蛋白150 mg/dl 150/ul,肌酐359.7 mmol/L,BUN 15.22 mmol/L,在当地按慢性肾功能不全治疗,效果不佳转入我院.入院时查体:BP 120/70mm Hg,贫血貌结膜苍白,心肺腹诊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全身骨骼无压痛.

    作者:王素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控制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的对策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并引起气道狭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城市高于农村,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哮喘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大多认为是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1·3].近几年我院加强了健康教育,使患者学会了自我护理,能有效地控制气道的高反应性,保持了佳的生活状态,提高了生活质量,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燕;裴育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心肌酶谱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为MPP患儿(MP组)155例,细菌性肺炎患儿(nMP组)165例,进行急性期心肌酶值测定,观察其心肌损害情况.结果:肺炎急性期MP组心肌酶(LDH、HDBH、CK、CK-MB)均高于nMP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P患儿有明显的心肌损害且程度重于细菌性肺炎患儿.

    作者:杨皓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268例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外科治疗疗效的因素.方法: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对2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治疗.结果:按Hunt分级法术前0~Ⅱ级病例手术良好率为95.5%.结论:Ⅱ级以内病例应尽快手术;动眼神经麻痹患者应早期明确诊断尽早手术治疗.

    作者:尹强;魏翔泰;张浩;陈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血糖升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性期血糖异常升高的发生情况及与冠心病危险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无糖尿病史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根据病情分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但肌钙蛋白I阳性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肌钙蛋白I阴性的不稳定型心绞痛.3组分别测发病时晨起空腹血糖,观察其血糖平均值及异常血糖的发生率.结果:3组中,无论是异常血糖的发生率还是空腹平均血糖水平,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均高,肌钙蛋白I阴性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相对较低,非ST段抬高但肌钙蛋白I阳性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居中.结论:血糖异常的发生率及程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程度相关.

    作者:刘亚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误诊32例分析

    现将近3 a来我院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中误诊32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均按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标准诊断.男12例,女20例,年龄14~68岁,平均36岁,误诊时间2~25个月.发病季节:春季16例,夏季3例,秋季8例,冬季5例.其中有过敏史15例,吸冷空气或刺激性气体诱发8例,感染诱发13例,剧烈运动诱发18例.

    作者:常瑞玲;王立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急性主动脉夹层2例分析

    急性主动脉夹层(AD)是血液渗入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壁延伸解离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常造成猝死.由于该病临床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极易漏诊和误诊.现就我院收治的2例分析如下.

    作者:刘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扩张型心肌病误诊急性心肌梗死1例分析

    对扩张型心肌病误诊急性心肌梗死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50岁.因咳嗽、胸闷气短20 d,加重伴呼吸困难不能平卧10 h入院.近20 d来因受凉后出现咳嗽,伴有活动后气短,于10 h前夜间睡眠时突感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既往自诉体健.

    作者:许宝义;刘秀清;李武强;郑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2例分析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1].我们报告2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疗效满意,分析如下.

    作者:李强;王洋;赵林林;李亚林;李春晖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膀胱冲洗致血尿1例分析

    对膀胱冲洗致血尿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77岁.因突发性昏迷晕倒1 h入院.查体:T 36.3 C,P84次/min,BP150/90 mm Hg.神志处于浅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射存在,眼球无自主活动,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颈动脉搏动良好,颈静脉无怒张,胸阔对称,双肺呼吸运动自如,听诊清音,心界正常大小,心音纯,律整,腹部平软,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四肢无自主活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刘玉荣;董成环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50例分析

    目的:探讨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疗效.方法:对50例SAP采取了包括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抗感染、抗休克、抑制胃酸和胰腺分泌等在内的非手术综合治疗措施并观察疗效.结果:50例患者经治疗后,41例治愈,其中包括SAPI级30例、SPAII级11例,治愈率为82%;好转7例;死亡2例.结论:非手术综合疗法治疗SAP疗效满意,能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

    作者:耿威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

    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拮抗剂是一类新的降压药物,笔者将本药的临床应用总结如下.1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基础特性血管紧张素Ⅰ能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或其他蛋白酶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Ⅱ(AngⅡ).AngⅡ刺激在体内引起许多生理性反应以维持血压及肾脏功能.在高血压病、动脉疾病、心脏肥大、心力衰竭及糖尿病、肾病等的发病机制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部分阻断Ang Ⅱ的形成,对上述心脏血管疾病产生了显著的治疗效应.但小部分的患者因干咳不能耐受,从而促使研制出完全阻断Ang Ⅱ效应的AngⅡ受体拮抗剂,为心脏血管病的防治展现了一幅新的宽广前景.

    作者:杨旭东;刘千红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儿科入院诊断待查320例分析

    目的:分析入院诊断待查率高及其原因,提出提高早期确诊率的方法.方法:对待查因素及构成比进行统计并挑选部分病例与出院诊断作对比分析.结果:待查因素庞杂(45项),确定(出院)诊断多样,仅发热待查一项即有近20种疾病.结论:医生要认真仔细,全面掌握病情,做好必要的检查,力争首诊即明确诊断或做出倾向性诊断.

    作者:陈虹;何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保护作用及其细胞因子机制.方法: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大鼠(DM)模型.正常对照10只(C组),糖尿病模型12只不喂替米沙坦(D组),12只喂替米沙坦(T组).12周末检测心功能及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HGF含量.结果:三组比较,LVSP和+dp/dtmax均无差异.与C组比较,D组及T组LVEDP升高(P<0.01),-dp/dtmax降低(P<0.05),HGF升高(P<0.01);与D组比较,T组LVEDP降低(P<0.01),-dp/dtmax升高(P<0.05),HGF升高(P<0.01).结论:替米沙坦保护糖尿病大鼠心肌,可能与升高心肌HGF有关.

    作者:王小华;高丽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11例分析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rimury malignantlymphomn of the throid,PMLT)是一种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起源的淋巴瘤,国外报告占所有甲状腺恶性肿瘤的1.3%~5%,国内仅见零散报告.我院1998-01/2007~12共收治甲状腺恶性肿瘤512例,其中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11例,占2.15%.分析如下.

    作者:张引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普拉克索治疗不宁腿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普拉克索治疗不宁腿综合征(RLS)的临床疗效及安伞性.方法:将60例RLS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28例常规应用银杏制剂及B族维生素,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拉克索.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0.7%,治疗组总有效率90.6%,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普拉克索能有效控制RLS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海娜;陈秋惠;韩艳秋;胡国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误食毒蕈中毒12例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毒蕈中毒治疗体会,减少临床误诊率.方法:对12例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毒蕈中毒患者进行血液净化及综合治疗.结果:4例5 d后出院,4例7 d后出院,2例13 d后出院,1例17 d出院,1例死亡.结论: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毒蕈中毒,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临床治疗难度大,及时、足量的血液净化加综合治疗,预后较好,加强宣教和普及毒蕈的科普知识降低毒蕈的误食率.

    作者:姜涛;张颖;胡志林;郭军;杨杨;张建荣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PLD联合IDET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72例分析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椎间盘摘除术(PLD)联合椎间盘热修补术(IDET)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共治疗276个椎间盘.分析临床疗效以及适应证和禁忌证.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显效率85.3%,有效率9%,无效4.8%.结论:两种介入技术的结合,互补其不足,既能开口减压又保持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创伤小,安全性高,住院时间短,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作者:刘中俊;吴春根;王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漯河市中心医院 重庆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