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重10kg以下婴幼儿体外循环管理

王朝晖

关键词:体外循环, 婴幼儿, 心脏手术
摘要:目的对168例体重小于10kg婴幼儿体外循环(CPB)下,先心病直视手术的临床工作进行总结.方法采用高流量灌注为主,132例为中度低温,36例复杂先心病应用深低温灌注技术.28例应用常规超滤,以减少组织细胞间隙水肿和炎性反应.采用全胶体去白细胞库血及抑肽酶预充,体外循环期间红细胞压积(HCT)多在25%左右,术中持续进行各项监测.结果死15例,占总数的8.25%;并发症35例,包括心律失常、低氧血症、肾功能衰竭、肺不张、肺部感染等.结论 CPB中要有良好平稳的灌注技巧,保持内环境平衡有效的循环灌注压力;婴幼儿CPB应以高流量灌注为主,预充应为全胶体并充分利尿.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的发病规律及诊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该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经内镜确诊,全部经保守治疗而愈.结论急诊内镜是确诊该症的依据,保守或内镜治疗是首选方案.

    作者:赵进;董志敏;呼圣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羊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炎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18例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患者采用羊膜移植治疗,其中无晶体眼4例,人工晶体眼11例,绝对青光眼2例,爆炸伤1例.结果随访3个月-1年,治疗后1周眼疼痛及刺激症状消失,角膜缺损区在1-3周内愈合,随访15例患者均未见复发.结论羊膜移植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较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邹文青;杨学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心磷脂抗体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心磷脂抗体(A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14例SLE患者血清中ACA进行检测,以正常人血清作对照.结果正常人及SLE患者血清中ACA的阳性率分别为2.5%和37.7%,ACA抗体阳性组病人肾脏损害更为明显,血小板减少、补体C3减低、微小血管病变也更为明显.结论 ACA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和病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ACA与抗核抗体ANA呈正相关,因此ACA也可作为评价SLE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作者:张玉蓉;李义德;王立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新生儿黄疸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检测在确定新生儿黄疸诊断治疗中的意义.方法用循环酶法对126例病理性黄疸、50例母乳性黄疸、42例对照组(生理性黄疸)血清进行总胆汁酸以及肝功能相关项目进行测定.结果血清总胆汁酸对照组为(6.62±6.68)μmol/L,母乳性黄疸组为(17.60±10.29)μmol/L,病理性黄疸组为(33.25±28.51)μmol/L,对照组TBA水平与母乳性黄疸组及病理性黄疸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新生儿黄疸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特异性和灵敏性,可为临床儿科提供诊断和疗效观察的依据.

    作者:李翠英;鲍灵芝;王建亮;马宁;马桂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超声及CT误诊脾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女,27岁.10天前B超检查时发现腹腔有一占位性病变,自觉无任何不适,为确诊而来我院就诊.入院查T36.4℃,神清,精神好,心肺(-).查体:腹平软,未见隆起及肠型,肝脾肋下未及.左上腹肋缘下可及一4cm×5cm肿块,质韧界清,粘连固定.

    作者:张立;刘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鸦胆子油乳联合化疗药物腔内注射治疗老年恶性体腔积液111例

    目的观察鸦胆子油乳联合化疗药物腔内注射治疗老年肿瘤患者恶性体腔积液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111例恶性体腔积液患者,胸腔积液61例,腹腔积液50例,分别分为化疗组与联合组.联合组在常规化疗药物腔内注射基础上加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结果胸腹腔积液患者联合组与化疗组近期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联合组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P<0.01),联合组白细胞数下降明显少于化疗组(P<0.01),毒副作用减轻.结论鸦胆子油乳对恶性体腔积液有较好的疗效,配合化疗药物可减轻毒副作用.

    作者:雷红;赵月霞;苏丽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丙泊酚和芬太尼应用于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丙泊酚和芬太尼复合麻醉用于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患者呼吸、循环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40例纤支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无痛纤支镜组(Ⅰ组20例)和常规纤支镜组(Ⅱ组20例).Ⅰ组静脉缓慢推注芬太尼1μg/kg和丙泊酚2-3mg/kg,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操作,Ⅱ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检查,分别观察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Ⅰ组麻醉后患者能在无知觉和无痛苦中接受检查,出现呛咳、憋气及体动等不良反应很少,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呼吸变化不明显.Ⅱ组上述不良反应程度重,与Ⅰ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下行纤支镜检查,麻醉效果好,对循环和呼吸影响小,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且副作用小的方法.

    作者:陈剑;刘才堂;刘培斌;杨瑞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小儿梅克尔憩室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探讨小儿梅克尔憩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对1995年7月-2005年4月收治的77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均行手术治疗,其中67例行楔形切除,4例行单纯结扎,12例行肠切除吻合,均治愈,随访无复发.结论恰当的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是梅克尔憩室治疗成功的关键.99mTC诊断可靠.

    作者:朱四社;周雪鸿;李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的临床实用性.方法对150例不育男性患者精液采用CASA与人工常规精液分析.结果 CASA和人工常规精液分析精子密度、精子活率、精子活动力的结果高度相关,无显著性差异(r>0.95,P>0.05).另外,CASA还增设了直线速度、曲线速度、平均路径速度、精子平均鞭打频率、直线性、摆动性、前向性、精子侧摆幅度、精子平均移动角度等量化指标的检测.结论应用CASA进行精液分析更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精子的质量,可使男性不育症诊断更加准确,更加标准化,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华振;陈有;李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上消化道Dieulafoy病24例内镜下注射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Dieulafoy病的内镜下注射治疗疗效.方法对24例上消化道Dieulafoy病导致的上消化道急性出血患者,内镜下行黏膜注射治疗,术后常规下胃管观察,配合8%去甲肾上腺素及冰盐水胃内冲洗,同时静脉滴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阻滞剂)及止血药等药物辅助治疗.结果 24例患者,经内镜黏膜下注射结合药物治疗,22例康复,1例因出血量太大,无法控制死亡,1例因再次出血转外科手术治疗痊愈.结论内镜下黏膜下注射治疗,辅助胃管内药物注入及其它相关抗溃疡药物的治疗,是基层医院治疗上消化道Dieulafoy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方法.

    作者:黄涌;李云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银川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检测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为了解宁夏银川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的发病情况,不同职业人群及流行趋势,切实做好无偿献血工作,避免梅毒经血液传播的发生和血液的浪费.方法用RPR、TRUST法、梅毒抗体免疫试剂盒检测59314份血标本的梅毒螺旋体.结果梅毒的发生率在本市献血人群中是逐年递增的,以工人、农民、服务业人员的感染为主.结论梅毒在人群中存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为严格杜绝其传播途径,对无偿献血者进行梅毒筛查和确证,以有效保证血液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邵峰;侯志敏;陆玉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乙肝血清标志物-前S1抗原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血清标记HBeAg、HBV-DNA的相互关系,了解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前 S1抗原的临床意义.方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前 S1抗原,ELISA法测定乙肝病毒血清标记,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乙肝病毒DNA.结果分析常规HBV血清标记物不同组合模式发现,HBeAg阳性模式中前 S1抗原的检出率显著高于HBeAb阳性模式,其中S1抗原和HBeAg的符合率达80.88%;HBV-DNA阳性组前 S1抗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V-DNA阴性组,两者的总体符合率达80.27%.结论血清前 S1抗原与HBV-DNA、HBeAg相互关联,可以作为HBV存在和复制的标志.联合检测前 S1抗原与HBV-DNA、HBeAg可相互补充、印证,对判断乙肝病毒的复制和存在更有价值.

    作者:王菊英;杨宝珍;白永泽;赵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二维及三维超声诊断胎儿唇腭裂畸形的对照分析

    目的比较二维及三维超声对胎儿唇腭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GE V730三维彩色超声诊断仪,对门诊及住院18-42周妊娠妇女的胎儿唇部进行二维及三维超声观察.结果二维超声筛查出胎儿唇腭裂畸形6例,而三维超声仅有5例能清晰显示胎儿颜面部.结论三维超声图像逼真、直观,使人更易接受、理解,可增强诊断者的诊断信心,但仅能佐证二维超声的诊断结论,并不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在产前检查中,二维超声是三维超声的基础,三维超声不能取代二维超声.

    作者:管雯娜;杨培德;王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生脉煎剂治疗心血管疾病116例临床观察

    我院1993-2004年运用生脉煎剂治疗低血压、各种心血管疾病116例,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保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妊娠并发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30岁,原发不孕5年.诊断为:①原发性不孕症;②多囊卵巢综合征;③男性不育.于2005年12月3日月经周期第3天给予HMG+HCG方案促排卵.在周期第17天双侧卵巢各有2个直径18mm卵泡,注射HCG10000IU,24-36小时内适时指导性交2次.

    作者:徐仙;胡蓉;杨海燕;姜银芝;刘满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声门上型喉癌颈廓清术34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声门上型喉癌不同颈廓清术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对34例声门上型喉癌进行颈廓清术治疗,其中20例选用传统根治性颈廓清术,14例采用区域选择性颈廓清术治疗.结果根治性颈廓清术两年复发率为25%,5年生存率为60%;区域选择性颈廓清术分别为28.5%和57.1%,两组情况相似(P>0.05).前组并发症为40%,后组为14.3%,前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声门上型喉癌行区域选择性颈廓清术能够保证治疗的疗效,并减轻传统治疗模式所带来的不良反应.

    作者:杨秀英;刘明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表皮生长因子抑制小脑颗粒细胞凋亡的作用

    目的了解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小脑颗粒细胞(rCGC)的保护作用.方法在细胞培养24小时的rCGC中,分别加入EGF及一氧化氮酶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NG-nitro-L-arginine methylester,NAME).再经24小时二氧化碳恒温培养后,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它们对rCGC产生的影响.结果 EGF能显著减少培养细胞的损失,NAME可抑制EGF的作用. 结论 EGF通过一氧化氮酶抑制细胞凋亡而对小脑颗粒细胞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戴德;钟艳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MMP-2与TIMP-2在神经胶质瘤侵袭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目的分析MMP-2、TIMP-2的表达与神经胶质瘤恶性程度和侵袭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76例不同级别神经胶质瘤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MMP-2和TIMP-2蛋白表达.结果 MMP-2蛋白表达水平与神经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系(P<0.01);在神经胶质瘤中MMP-2与TIMP-2蛋白表达水平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系.结论 MMP-2的表达与神经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正相关系;MMP-2与TIMP-2之间的平衡失调与神经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和侵袭性密切相关,两者之间协同作用在神经胶质瘤的侵袭中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夏鹤春;买正军;马泽;郝少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同期单切口行腹股沟疝修补前列腺摘除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单切口同期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耻骨上摘除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安全性,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全部采用椎管内麻醉,取腹股沟疝同侧下腹斜行切口或耻骨上弧形切口,先进行腹股沟疝修补,然后进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结果 49例患者中,48例切口甲级愈合,1例乙级愈合;均排尿通畅,33例随访1-9年,未见疝复发.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腹股沟疝单切口同时手术是可行的,方法简单、创伤较小、效果肯定.

    作者:朱江宁;房居宁;芦熙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生物反馈仪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训练对功能性便秘治疗的疗效.方法对门诊3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估、肛管测压、结肠通过时间检查和肌电图检查.结果出口梗阻型便秘及混合型便秘患者(22例),临床症状改善,结肠通过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肌电图检查显示腹部和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幅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松弛幅度降低(P<0.05).慢传输性便秘(8例)临床症状亦改善,结肠通过时间较治疗前亦明显缩短,肌电图检查显示腹部和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幅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松弛幅度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各种类型的功能性便秘均有效,可作为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黄传兰;刘正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