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并发症的防治

陈剑波;胡正坤;朱晓林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 腹腔镜, 并发症
摘要: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2004年10月-2005年5月对56例患者施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总结本类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结果 56例患者成功施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无中转开放手术.共出现9例并发症:脂肪液化1例,皮下气肿2例,皮肤淤斑1例,术后头痛2例,一过性声音低钝2例,一过性声音嘶哑1例.结论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有其特殊并发症,通过精细的术中操作和适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以降低其发生率.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5393例阴道镜检查临床分析

    目的比较阴道镜和宫颈防癌刮片在检查妇女宫颈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病人来源将5393例妇女分为健康体检者、术前常规妇科检查者、门诊病人3组,分别行阴道镜检查,并对其中315例行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比较并分析两种方法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3组妇女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尖锐湿疣等宫颈疾病的检出率分别是0.89%、0.98%、16.23%;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对于宫颈疾病的诊断与阴道镜下定位活检存在一定误差,尤其是对刮片分级低的,误差更大;宫颈糜烂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间并无确定的对应关系.结论阴道镜可以弥补常规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漏诊率(假阴性率)较高的缺陷.提高宫颈疾病,尤其是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高智达;蒋维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肌松剂对控制毒鼠强中毒后抽搐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肌松剂对控制毒鼠强中毒后抽搐的疗效.方法应用肌松剂与冬眠合剂分别治疗毒鼠强重度中毒的患者,观察两者在止抽率、病死率、治愈率上的差异以及治疗前和治疗48小时后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肌松剂组的止抽率、治愈率均大于冬眠合剂组,而病死率明显小于冬眠合剂组,且差别显著(P<0.01);肌松剂组与冬眠合剂组在治疗前后心肌酶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肌松剂对控制毒鼠强中毒后抽搐的疗效优于冬眠合剂;肌松剂的使用可使骨骼肌的损害明显下降,而对心肌的效果欠佳.

    作者:奥海航;胡淑婷;李文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应用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结肠癌患者血清中的肿瘤标记物的研究

    目的用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对结肠癌病人血清进行差异性筛选,以获得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方法用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与结肠癌病人血清和正常人血清进行淘选,经过几轮吸附和洗脱得到重组噬菌体库.采用ELISA方法进行单克隆鉴定,挑选20个阳性克隆测序获得相同的序列:19B(GSMSRYVRWYTP ),人工合成小肽19B的寡核苷酸序列,并将其与原核表达载体PGEX-4T-I连接,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以Glutathione Sepharose 4B 进行纯化.结果用纯化的蛋白包被抗原板检测24例正常人血清和24例结肠癌病人的血清,证实小肽在正常人血清和结肠癌病人血清间存在差异.结论小肽19B有可能作为检测结肠癌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苏荣;李秀萍;靳更林;彭丽容;王丽;寿成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澳能乳膏治疗100例神经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

    笔者应用澳能乳膏(0.05%卤米松乳膏,香港澳美制药厂有限公司)外用治疗神经性皮炎,并与派瑞松霜对比,观察其起效时间和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耀武;程永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银川市社区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银川市社区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针对社区高危人群及全人群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频数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银川市社区20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05例对照,对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家族史(OR=2.035)、高血压患病史(OR=3.477)、腰臀比(OR=1.880)、喜吃油脂(OR=2.833)、喜食甜食(OR=1.751) 、吸烟指数(OR=1.282)、冠心病(OR=4.458)、高血脂(OR=2.833)及科教医人员(OR=2.174)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研究提示,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史、冠心病、高血脂症、不良生活习惯(如喜食甜食)、腹型肥胖、吸烟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毓洪;陈启众;贺宝福;刘秀英;谢晓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小瞳孔下Nd:YAG激光治疗人工晶体植入后囊膜混浊的观察

    目的探讨小瞳孔下Nd:YAG激光人工晶体眼后囊膜切开的优点.方法对165例175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晶体后囊膜混浊的患者小瞳孔下、不必表面麻醉、不必放置任何角膜接触镜,行Nd:YAG后囊膜切开.结果全部病例获得成功.结论小瞳孔下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简捷、快速,并发症少,视力提高迅速.

    作者:穆璀平;曹文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特征及临床分析

    目的为探讨各种类型新生儿颅内出血早期诊断方法,明确其临床特点与CT的关系.方法对本院近6年来CT证实有颅内出血的住院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6例患儿中缺氧所致123例(72.6%),产伤21例(11.9%),新生儿出血症22例(12.5%),早产儿10例.患儿有意识障碍者156例(88.6%),惊厥98例(55.68%),肌张力改变113例(64.2%),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104例(59%),贫血16例.CT示出SAH 121例占68.75%,为NICH常见类型, SDH 17例占9.66%,IPH 13例,IVH5例,混合性出血20例.结论凡有窒息史、异常分娩史,系产伤、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未注射过VitK1的小儿,应严密监测神志改变、前囟、瞳孔、呼吸节律、惊厥、肌张力及原始反射及有无贫血,一旦有上述病史体征,应想到NICH可能,有条件者常规头颅CT或头颅B超检查.CT是确诊的佳手段,能正确显示出血部位、范围、程度及区分各种类型,头颅B超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IVH、IPH检出率高.

    作者:赵芳;刘芳;马立燕;吕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婴幼儿经皮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临床体会

    目的为婴幼儿心血管手术围麻醉期探索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的经皮颈内静脉置管的方法.方法对100例实施心脏手术的婴幼儿采用低位-中央或高位-中央穿刺入路,并辅以显露颈肩部、套管针引导等措施进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结果 (1)低位-中央入路58例,高位-中央入路42例,一次穿刺成功率达82%.其中,低位-中央入路一次穿刺成功率达86.20%,高位-中央入路一次成功率76.19%;(2)一次穿刺成功的50例低位-中央入路进针的平均深度为(0.62±0.24)mm,32例高位-中央入路平均进针深度(0.86±0.58)mm;(3)全组病例置入钢丝顺利,一次顺利置入导管成功率达95%;(4)高位-中央入路6例误穿入动脉;低位-中央入路2例误穿入动脉,1例发生气胸,1例发生纵隔血肿.结论合适的体位、准确的定位和入路,采用套管针引导的方法是提高婴幼儿经皮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闵红星;曹蕾;雷庆红;高改莉;高玉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居室装修装饰污染物动态变化的监测

    目的通过对装修完半年入住的居室污染物进行连续3年追踪检测,研究其污染状况和动态变化规律与人体健康效应的关系.方法随机抽样对选定的住户进行入户现场调查和污染物检测.结果室内空气污染物主要为甲醛和苯.3年的追踪监测结果表明:居室装修2年后空气中甲醛超标率仍为59.15%处于很高水平,随时间延长甲醛浓度释放较慢.居室装修完半年的苯超标率为14.86%,随时间延长苯浓度释放较快.甲醛和苯对人体健康影响的12种症状超标组的发病率均高于未超标组,而且主要症状与其室内空气甲醛、苯浓度有一定相关性.结论石嘴山市室内装修空气污染严重,并且对人群健康存在一定危害.

    作者:曲丽萍;李银山;段慧丽;王占霞;杨惠英;陈苗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静脉用阿齐霉素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静脉用阿齐霉素(抒罗康)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治疗组用阿齐霉素7mg/(kg·d)静脉滴注,疗程5天;对照组注射用红霉素15mg/(kg·d),疗程5-7天.观察两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64.6%,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7.2%,对照组15.4%,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用阿齐霉素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作者:吴功权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性研究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83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给予阿立哌唑、氯氮平治疗,其中阿立哌唑组42例,剂量为(18.7±4.3)mg/d;氯氮平组41例,剂量为(300±43)mg/d;疗程共8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1)两组治疗后第1、2、4、8周的PANSS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2)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显效率分别为82.5%和85.7%,两者有效治疗剂量分别为10-30mg/d,250-400mg/d.(3)TESS评定阿立哌唑组副作用少于氯氮平组(P<0.01).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

    作者:周保;王瑞;安鹏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宁夏监测点2004-2005年度流行性感冒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宁夏监测地区2004-2005年度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情况和病毒流行株及其构成.方法每周统计监测点流感样病例(ILI),采集ILI咽拭子标本,用鸡胚和狗肾传代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结果两所监测医院共统计上报流感样病例289例,采集ILI标本220份,分离出流感病毒26株,其中H1N1、H3N2和B型流感病毒分别为14株、6株和6株.结论 2004-2005年度宁夏流感监测地区的流行情况较为平静,流行优势株为H1N1亚型流感病毒.

    作者:詹军;孙晓强;刘明智;张文胜;王冬;张银豪;韩玉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臀部弥漫性神经纤维瘤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21岁,农民.自述自幼发现右臀部有一成人手掌大小色素沉着,边界不规整,表面光滑,无隆起.色素沉着范围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并隐约可及包块,局部无疼痛不适,未就诊治疗.

    作者:姜小军;刘亚军;丁玲;巩秀琴;王生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交锁髓内钉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闭合性胫腓骨骨折72例,胫骨骨折复位满意,均予闭合穿钉术.结果随访69例,随访时间7-20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4个月,均未植骨.1例延期愈合,没有不愈合及伤口感染病例.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及功能恢复快的特点.

    作者:郭仲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型脑外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在急性重型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名急性重型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纳洛铜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早期病人的颅内压(ICP)、脑水肿、GCS评,同时对比6个月时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早期病人ICP增高和脑水肿均较对照组显著减轻(P<0.01);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死亡率、重残率及语言、肢体功能障碍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可降低急性重型脑外伤病人ICP增高的幅度,减轻脑水肿,缩短昏迷时间,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作者:高建国;董育红;任平;杨军;刘海滨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自然组织谐波显像在观察心腔内自发造影回声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应用自然组织谐波显像(Native tissue harmonic imaging,简称NTHI)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腔内自发性造影回声.方法应用NTHI与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NTHI明显增加心腔内自发性造影回声的检出率及云雾密度与亮度.结论 NTHI能显著改善常规二维图像的质量,提高诊断自发性造影回声的准确性及客观性,减少漏诊.

    作者:孙广宏;武玲;赵丽娟;任辉;张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抗生素临床应用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抗生素使用的情况,促进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临床药理学知识及文献资料,从抗生素的使用、给药途径、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抗生素处方占所查处方的46.23%,所查处方出现抗生素使用比例过高、联合用药过多、过度使用输液及注射剂.结论明确诊断,尽早确定病原微生物,进行药敏试验,按细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这是保证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根本措施.

    作者:赵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并发症的防治

    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 2004年10月-2005年5月对56例患者施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总结本类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结果 56例患者成功施行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无中转开放手术.共出现9例并发症:脂肪液化1例,皮下气肿2例,皮肤淤斑1例,术后头痛2例,一过性声音低钝2例,一过性声音嘶哑1例.结论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有其特殊并发症,通过精细的术中操作和适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以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陈剑波;胡正坤;朱晓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不同室温下全麻病人体温变化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温度对全麻病人体温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者,分两组:Ⅰ组室温设定为21℃,Ⅱ组室温设定为26℃.以直肠温度为中心温度,前臂温度为体表温度连续观察两组病人诱导前、诱导后20、40、60、90、120分钟各体温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核心体温在诱导后均较诱导前明显下降.Ⅰ组诱导后60-120分钟,病人核心体温与诱导前比明显降低;Ⅱ组诱导后120分钟与诱导前核心体温相比明显降低,但显著高于Ⅰ组诱导后120分钟时的核心体温;而体表温度在诱导后40分钟与诱导前比均明显上升,以后Ⅰ组呈逐渐趋势,诱导后90、120分钟与诱导后40分钟相比明显下降;与Ⅱ组诱导后同一时间比较也明显下降,Ⅱ组病人在诱导后40分钟保持稳定,无明显差异.结论将室温提高到26℃可使手术患者的核心体温在2小时之内不低于36℃,体表温度不下降.可以减缓病人中心体温及体表温度的下降速度.

    作者:柯丹;胡海立;刘海洋;郑秀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瑞芬太尼的研究进展

    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EM)是一种新型的阿片μ受体激动剂.而阿片类镇痛药是平衡麻醉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常用的芬太尼大剂量或长时间用药后易在脂肪和骨骼肌中蓄积,导致术后恢复期出现诸如呼吸抑制等后遗效应.由于芬太尼主要在肝脏代谢,故而对肝脏或肾脏功能不全病人的疗效很难估计.而REM是一种由酯酶代谢的强效μ阿片样受体激动剂,主要在肝脏外经血液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代谢[1-3],迅速水解为无生物活性的代谢物瑞芬太尼酸(GI90291),其作用起效迅速且消除极快,消除半衰期3-l0分钟,清除率约为40m1/(kg·min)[4].与其他阿片类药物不同,本品持续输注或重复用药均不产生蓄积现象,时-量相关半衰期(CSHT)是恒定的[5,6],因而苏醒快.由于本品代谢不依赖于器官功能,故肝、肾功能不全不会影响其作用持续时间[7-9].应用于临床麻醉显示出突出的优点,被誉为21世纪的阿片类镇痛药[10].

    作者:马汉祥;马富强;刘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