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R数字化摄影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吕秀玲;孟海霞;李炯

关键词:CR, 数字化, 乳腺摄影
摘要:目的 探讨CR数字化摄影在乳腺摄影中的优越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随机抽取50份钼铑双靶传统X线乳腺片与CR乳腺片,按照常规评判标准进行优、良、差三个等级对比评分.结果 传统X线乳腺片优片率16%(8/50),CR乳腺片优片率96%(48/50).结论 用普通钼靶X线机与CR系统结合实现了乳腺X线检查的半数字化,对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旋转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8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旋转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成治疗组68例用旋转整复手法治疗,对照组52例用枕颌带牵引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和愈显率治疗组分别为98.53%、70.59%,对照组分别为84.62%、4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结论 旋转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枕颌带牵引治疗.

    作者:田彤;江凡;牛子瞻;张跃全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游离脂肪酸和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等,但其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上世纪7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格陵兰岛爱斯基摩人冠心病的发病率很低与其食用海生动物和鱼类有关,近年来大量临床流行病学证实摄入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而反式脂肪酸却增加非致命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2].因而,游离脂肪酸(FFA)与冠心病的关系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现简述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谊文;贾绍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检查与其危险因素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方法,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其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二维超声检查97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68例正常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的大小,并对血清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AI(apoAI)、apoB、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等水平在两组间比较.结果 (1)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脂、FIB、CRP水平高于对照组;(2)FIB、CRP水平增高与颈动脉硬化患者斑块指数级别有明显关系;(3)Spearsman 相关分析显示CRP、FIB、LDL-C等水平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显著正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FIB、LDL-C等水平升高有关.结论 CRP、脂质、FIB水平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多种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聚集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白永生;周丽萍;杜秦川;白向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针刺加电针治疗面瘫45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电针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针刺加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各治疗3个疗程.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治愈39例,治愈率为86.7%,对照组治愈32例,治愈率为68.9%,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χ2=4.11,P<0.05).结论 针刺配合电针治疗面瘫疗效优于单纯针刺.

    作者:李天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4例

    目的 介绍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评估其疗效.方法 对3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乙状窦后入路,用Teflon棉行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结果 疗效优者31例(91%),疗效良者2例(5%),疗效差者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6%.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治疗本病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作者:白雅林;刘带林;杜东平;刘清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低、高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低、高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0例患者先应用低频探头进行检查(其检查结果设为A1组),然后再用高频探头进行补充检查(为A2组) ;另97例先用高频探头检查(其结果为B1组),再用低频探头进行补充检查者(为B2组).将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仅应用低频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A1组)符合率为65%,补充应用高频探头后(A2组),符合率为84%;仅用高频超声诊断急性急性阑尾炎(B1组)符合率为79.3%,补充应用低频探头后,符合率为85.6%(B 2组).综合应用高频与低频探头诊断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A 2、B2组)与应用单一探头(A1 、B1)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低频与高频探头综合应用诊断急性阑尾炎可相互取长补短,明显提高超声诊断阑尾炎的符合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作者:黄宏;谢勤;罗燕娜;刘琼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脑动脉瘤栓塞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脑动脉瘤栓塞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对117例脑动脉瘤实施在DSA下行栓塞手术的病人,采用了局麻加强化麻醉、气管内静吸复合麻醉,并辅以防治脑血管痉挛和动脉瘤破裂的措施.结果 117例病人围麻醉期呼吸、循环平稳.无一例发生麻醉并发症.结论 充分的麻醉前准备,合适的麻醉选择,防治脑血管的痉挛和动脉瘤的破裂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朱立宏;闵红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nm23-H1、CD44v6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细胞粘附分子变异型CD44v6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54例食管鳞癌手术标本nm23-H1蛋白、CD44v6蛋白表达, 分析其表达与食管鳞癌生物学特性及临床特点之间关系.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nm23-H1表达降低,CD44v6表达增强;大于3年生存组与小于3年生存组相比,nm23-H1表达增强,CD44v6表达降低;nm23-H1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CD44v6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结论 nm23-H1表达降低、CD44v6表达增强与食管鳞癌浸润转移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李海亮;高平;张宁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超声心动图对心脏黏液瘤的诊断

    目的 总结12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利用二维超声(2DE),彩色多普勒血流现象(FI),频谱多普勒观察黏液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形状、瘤蒂情况、表面特征、回声、瓣膜梗阻、反流情况及心脏继发改变.结果 检出黏液瘤12例,均为左房,在外院手术病检后均被证实.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心房黏液瘤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是首选的诊断方法.

    作者:阿秀萍;马世霞;贾武梅;何静媛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ET-1在参附注射液预防大鼠房室传导阻滞中的可能作用

    目的 研究ET-1在参附注射液预防房室传导阻滞(AVB)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 ,分别经尾静脉注射0.9%NS0.045mg/(kg·w)、参附注射液2.5、5、10mg/(kg·w),每日2次,连续5天;用维拉帕米(Ver)制备大鼠房室传导阻滞模型,BL-420生物机能信号系统记录大鼠注射Ver前及注射Ver后2、5分钟时的心率、Ⅲ°AVB发生率和死亡率并测定各组大鼠血浆ET-1的含量.结果 与NS组、参附注射液2.5mg/(kg·w)组比较,参附注射液5、10 mg/(kg·w)组能明显降低大鼠心率减慢的程度和死亡率,参附注射液10 mg/(kg·w)组能降低Ⅲ°AVB发生率(P<0.05或P<0.01);此外,参附注射液5、10mg/(kg·第3组w)组血浆ET-1含量增加(P<0.05或P<0.01).结论 参附注射液预防大鼠AVB的作用可能与血清浆ET-1的含量增加有关.

    作者:陶虹;贺弋;周永忠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糖尿病患者血液透析并发低血糖反应14例观察与护理

    进行血液透析(HD)的糖尿病患者通常由于胰岛素分解代谢降低,食物的摄取和吸收减少易发生低血糖,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而延误病情.我科通过对14例维持性HD糖尿病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杜兰芳;赵彩萍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

    目的 分析总结多发性大动脉炎(TA)的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及CT 征象,提高TA的C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TA的多层螺旋CT检查资料,总结CT 检查方法及CT 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按照Lupi-Herrea分类法,包括Ⅰ型5例,Ⅱ型3例,Ⅲ型12例.受累血管48支. CT 表现包括:受累血管管壁增厚48支、管腔狭窄46支、闭塞2支,2例并有血管瘤样扩张.结论 正确选择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 能够为TA的正确诊断提供可靠信息.

    作者:平学军;孟淑萍;汪芳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青年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特点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青年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差异,以提高防治效果.方法 选择17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8例(≤45岁)和老年组123例(≥60岁),比较两组间发病的性别差异、心血管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的特点.结果 青年组女性占3.1%,老年组占41.9%.青年组高血压家族史、吸烟、超重或肥胖、打鼾、饮酒、高盐饮食等危险因素发生率较老年组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糖尿病、血脂异常、并存临床情况在老年组明显多见,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男性、高血压家族史、吸烟、超重或肥胖、打鼾、饮酒、高盐饮食是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主要危险因素,血糖、血脂、尿酸代谢异常在老年病人中多见,防治应有侧重.

    作者:李晓霞;雷宇;马云霞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CR数字化摄影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目的 探讨CR数字化摄影在乳腺摄影中的优越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随机抽取50份钼铑双靶传统X线乳腺片与CR乳腺片,按照常规评判标准进行优、良、差三个等级对比评分.结果 传统X线乳腺片优片率16%(8/50),CR乳腺片优片率96%(48/50).结论 用普通钼靶X线机与CR系统结合实现了乳腺X线检查的半数字化,对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吕秀玲;孟海霞;李炯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损伤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46例胸腰段椎体骨折病例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植骨椎管成形、椎弓根钉内固定.对治疗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神经功能按Frankel法分级,除2例A级无恢复外,其他都有1-3级恢复.3例复位效果不满意,1例松动.结论 应用后路减压、复位、植骨椎管成形、椎弓根钉内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王世印;张郭锐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急性胰腺炎肝损害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收治116例急性胰腺炎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急性胰腺炎患者中56例发生肝损害,重症胰腺炎肝功能损害较轻症胰腺炎重,胆源性胰腺炎肝功能损害较非胆源性胰腺炎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并发肝功能损害较多见,损害程度与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刘国焰;钟芬梅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序贯吻合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序贯吻合技术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4例冠心病患者,15例采取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冠状动脉搭桥术,另19例采取非体外循环下序贯式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 34例术中观察序贯桥血管均通畅,无围术期心梗,死亡1例(3%),总体并发症(胸骨哆开、二次开胸止血)发生率6%(2/34).术后近期随访心绞痛症状均消失,活动量明显增加.结论 序贯吻合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更加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而且并发症少,近期效果良好.

    作者:王云;侯小东;万荣华;郭德和;方刚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胃窗声学造影剂对胃周脏器显像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胃窗声学造影剂对胃周围脏器显像的效果.方法 对部分超声空腹检查显像效果不佳且可疑病例,行胃窗声学造影剂检查.结果 182例服用胃窗声学造影剂后与空腹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图像质量改善率为92.3%.结论 胃窗声学造影剂能明显改善胃周围脏器病变的显像效果,提高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郝进芳;叶秀芳;马乾凤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多发伤中的应用及其并发症的预防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多发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办法.方法 对617例多发伤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其中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法418例和颈内静脉置管法199例.结果 本组617例共发生并发症46例,其中锁骨下静脉置管28例,颈内静脉置管18例.结论 对穿刺部位解剖结构的掌握及熟练运用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中伟;夏岑峰;陈伟;尹国强 刊期: 2008年第02期

  • 中西药交替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90例疗效分析及护理体会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onitis,UC)主要表现是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我科采用中药仙白汤结合西药保留灌肠治疗UC,同时配合精心的护理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少云;马志英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