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观察

张奇;李娜;马雅玲

关键词:糖尿病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 人工晶体植入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6例(58眼)糖尿病性白内障与同时期抽取46例(52眼)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临床分析与比较.结果 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视力虽然在术后短时间内低于老年性白内障组,但终视力(3个月后)与老年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并发症高于老年性白内障组,但经术中、术后积极正确处理均能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糖尿病患者只要有效控制血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的骨质差异

    目的 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探讨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周围骨质的差异.方法 选取14只新西兰大白兔,雌雄各半.使用马血清加醋酸泼尼松龙制备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于激素注射完毕6周后,检测兔股骨头、小转子、髋臼的空骨陷窝率、骨髓的脂肪细胞直径与面积,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检测股骨头、小转子、髋臼骨质中VEGF的表达.结果 实验动物的股骨头、小转子、髋臼的空骨陷窝率、骨髓脂肪细胞面积与直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实验组中股骨头组、小转子组、髋臼组三组间在空骨陷窝率(F=131.125,P<0.05)、骨髓脂肪细胞面积百分比(F=41.114,P<0.05)、骨髓脂肪细胞直径(F=34.232,P<0.05)、骨组织中VEGF的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股骨头组与小转子组在骨髓脂肪细胞面积百分比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1,P>0.05).结论 激素对兔髋关节周围骨质具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对股骨头、小转子、髋臼骨质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作者:巩凡;程锁利;白志刚;牛东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不同手术方式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体植入术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患者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观察73 例 (81眼)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A组37例(4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36例(39眼)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分别检查1d和1周的视力.结果 术后1d视力A组<0.1、0.1-、>0.5的眼数分别为4眼、32眼、6眼,B组分别为6眼、30眼、3眼;术后1周视力A组<0.1、0.1-、>0.5的眼数分别为2眼、26眼、14眼,B组分别为4眼、23眼、12眼.术后并发症发生角膜水肿、前房闪辉程度和黄斑水肿的眼数,术式A组3项并发症的发生少于术式B组.结论 糖尿病者白内障用超声乳化治疗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手术,且术后并发症较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少.

    作者:邹刚;邹文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NPDR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8例个体化视网膜光凝的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糖尿病筛查系统对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进行个体化视网膜光凝的作用.方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充分散瞳后,做眼底荧光造影或眼底彩照,选择68例中度NPDR运用糖尿病筛查系统,把糖尿病全身情况各系统并发症标准化、数据化、图形化.结果 68例中度NPDR患者分为两组,A组存在微血管瘤且4个象限中的任何1个象限≤9个视网膜内出血点,B组不仅有微血管瘤且具有下列任何1项:①4个象限中任何1个象限中有10-19个视网膜出血点;②只有1个象限有明确的静脉串珠样改变.依据糖尿病筛查检查系统A组为30例未进行糖尿病视网膜光凝治疗,B组38例中对12例进行了个体化的视网膜光凝治疗.结论 应用糖尿病筛查系统,测出糖尿病全身情况各系统并发症轻、中、重度的全身分级,为中度NPDR视网膜个体化光凝治疗提供重要理论技术支撑作用.

    作者:杨荣;张西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Bcl-2、Bax在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的表达

    目的 探讨Bcl-2、Bax在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的表达,以及与慢性高眼压大鼠视网膜损伤的关系.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20只,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只.实验组烙闭大鼠巩膜上静脉制作慢性高眼压模型,造模2个月后,通过HE染色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丢失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中Bcl-2、bax的表达.结果 光镜下观察实验组较正常组神经节细胞数量减少(P<0.05).Bcl-2蛋白在正常组及实验组大鼠视网膜上均有阳性表达,位于神经节细胞层及内核层,实验组较正常组Bcl-2表达程度有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大鼠视网膜中Bax蛋白在神经节细胞层有弱阳性表达,实验组Bax蛋白表达位于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表达程度明显增强,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l-2及Bax的表达失衡可能是慢性高眼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原因之一.

    作者:强晓鑫;侯力华;马雅玲;付金东;何利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结膜印迹细胞形态变化与LASIK术后干眼的关系

    目的 研究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干眼患者结膜印迹细胞学(IC)检查的意义.方法 研究接受LASIK手术25位患者50只眼,采用球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联合PAS染色,观察术前球结膜杯状细胞数量及结膜上皮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术后7例患者14只眼表现为干眼组(CDEG).观察5个高倍视野的杯状细胞数量,CDEG组6.07±2.12,明显减少,无干眼组(NDEG)103.83±9.51,P<0.01.CDEG组鳞状化生分级平均秩次31.64明显高于NDEG组的平均秩次23.11,P<0.05.结论 IC是一种无创、简便、准确的检查方法,球结膜杯状细胞减少及鳞状化生与LASIK术后干眼有关.

    作者:哈文静;徐惠芳;邹文青;贾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子宫绒毛叶状水泡状静脉内平滑肌瘤病2例

    1 病例资料子宫绒毛叶状水泡状静脉内平滑肌2例,1例42岁,1例48岁.临床2例均表现为盆腔包块,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1例白带增多.2例患者术前妇科检查均扪及子宫结节,质硬.B超检查提示1例为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1例为单个肌瘤.手术均行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 切除标本经4%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标记采用SP法.单克隆一抗desmin、SMA、CD10、CD34、vimentin、ER、PR及SP试剂盒,均购自上海长岛公司.

    作者:苏惠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后天性麻痹性斜视4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诊治情况.结果 45例患者主要病因依次为:外伤18例占40%(包括颅脑及眼眶),血管性9例占20%,代谢性8例占17.7%,炎症性4例占8%,其他5例.经全身综合治疗或联合局部手术治疗后,总有效率达78%.结论 查明病因,针对病因以药物治疗为主,必要时手术治疗,以期取得佳治疗效果.

    作者:马鸿娟;刘青霞;马婷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银川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分析及监测系统效果评估

    目的 开展不同传染病监测系统甲型H1N1流感疫情监测效果评估分析,为制定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建立并启用了包括传染病网络监测、学生晨午检发热监测、医院呼吸道发热病人就诊监测、甲型H1N1流感重症/死亡病例监测、流感稍点医院监测和流感实验室监测等多渠道监测系统,对银川市甲型H1N1流感疫情及监测系统效果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银川市共监测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988例,报告发病率为62.82/10万;死亡病例4例,报告死亡率为0.25/10万,病死率为0.40%.银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及时敏感有效,有助于分析确定防控重点;银川市学校学生晨午检发热监测、医疗机构诊疗发热病例监测系统对爆发疫情的及时发现效果好于网络直报;流感哨点医院监测和流感实验室监测系统可作为流感流行敏感有效的早期预警指标.结论 各监测系统效果明显,多种监测模式的建立与应用为探索新出现疾病的监测与防控模式的建立提供了经验,应继续加强疫情监测与防控,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

    作者:雷静;张嫣平;王光俊;李萍;陈志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肌电图运动诱发试验在周期性瘫痪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肌电图运动诱发试验在周期性瘫痪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确诊为周期性瘫痪的门诊患者20例为试验组,同时以健康人20例为对照组,对外展小指肌进行运动诱发试验测定,观察120min,测定运动诱发前后肌电图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变化的百分比.结果 运动结束后120min,试验组和对照组CMAP波幅下降的百分比[M50(M25,M75)]分别为[50.1%(41.1%,64.2%)]和[12.2%(1.8%,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肌电图运动诱发试验能够为周期生瘫痪的临床诊断提供支持和帮助.

    作者:蔡海燕;李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血液灌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血胆碱酯酶活力恢复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影响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恢复的因素,探索佳的救治方案,提高AOPP的救治成功率.方法 选取100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分为血液灌流组(HP)和非血液灌流组.详细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农药种类,测定患者血胆碱酯酶的浓度;常规组给予洗胃,长托宁、氯解磷定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HP组加用血液灌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氯解磷定、长托宁用量及两组病人住院第3、5d胆碱酯酶活力恢复值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农药种类无统计学意义,但HP组住院天数缩短、常规药物剂量减少,重要的是血液灌流后患者CHE值恢复较非HP组明显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的胆碱酯酶活力极早恢复,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杨立山;李文峰;马晓;高超;陈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艾滋病同伴教育对校外青少年的预防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在校外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效果.方法 持续开展校外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活动,在实施前后分别进行艾滋病防治、防治资源利用及危险行为和态度等相关内容问卷调查,从而评价同伴教育效果.结果 通过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使参与活动的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水平、服务知晓情况及行为意识均有明显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实施前的14.3%提高到37.9%,增长了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7,P<0.05);传播途径知晓率从实施前的39.3%提高到78.6%,增长了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3,P<0.05);实施前有56.3%(79/140)实施后有85.0%(119/140)的人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一起工作,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5.937,P<0.05).结论 在校外青少年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宋玲;杨炬;查干花;马光明;蒋岸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甙(TWP)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其毒副作用.方法 66例T2DM合并UAP患者,在通过严格降糖、活血、扩冠脉等一系列综合治疗基础上随机分治疗组35例,加雷公藤20mg,1次/d,口服;对照组31例加服潘生丁.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电图(ECG)、空腹血糖(FBG)、C-反应蛋白(CRP)及血脂变化等.结果 治疗组症状及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雷公藤可延缓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S)的进程,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是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合并UAP的有效药物.

    作者:赵通洲;张彦宁;闫月玲;赵志义;王桂珍;张蔚;徐学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角膜内皮细胞在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的变化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生乳化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规律及病程长短对术后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 选取合并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67例95眼,根据病程长短分为两组,其中>10组(糖尿病病程长于10年)39例54眼,<10组(糖尿病病程短于10年)28例41眼,另选取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4例47眼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及术后1周、1、3个月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变异系数检查.结果 三组比较,术前内皮细胞密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六角形细胞比例和变异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期>10组、<10组内皮细胞密度、六边形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变异系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内障超生乳化手术对角膜内皮有一定的损伤,在糖尿病的患者表现更为明显,且与糖尿病病程长短有关.

    作者:王心凤;张奇;马雅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弱视儿童立体视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及不同程度弱视对立体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银川市27所幼儿园儿童进行弱视筛查,确诊的229名(335眼)弱视儿童利用Titmus进行立体视功能检查,从不同类型及不同程度弱视对立体视功能的影响进统计学分析.结果 绝大多数弱视儿童有不同程度的立体视,但立体视锐度未达到正常水平,异常立体视者占82.09%.不同类型弱视患儿斜视性弱视的立体视觉差,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立体视较好 (P<0.01),不同程度患儿轻度弱视的立体视功能较好,重度弱视的立体视功能较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弱视儿童立体视功能明显低于立体视正常值.

    作者:何利东;张奇;马雅玲;邓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及早期干预治疗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特点及筛查策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 )筛查标准及治疗模式.方法 对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2 000g的68例早产儿进行ROP筛查,并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结果 ROP发病率为17.6%,早产、低出生体重多发,不规范吸氧可能增加 ROP的发生.结论 低孕周、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是引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

    作者:毕小军;张芳霞;徐伟刚;哈文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

    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矫正中度和高度近视的一项新技术.我院自2010年4月-10月对10例20只眼高度近视患者实施此项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翠荣;贾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宁夏某市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宁夏某市2009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宁夏某市2009年共报告手足口病270例,发病率为94.89/10万,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全市8个乡镇和城区街道均有病例发生,以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东塔镇发病高,发病率为249.95/10万;夏秋季为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其中6-8月份为高发月,占发病总数的82.59%;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51:1;发病对象主要为5岁以下的儿童,占发病总数的87.78%;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3.70%.结论 宁夏某市手足口病主要以散发为主,夏季发病率较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3岁儿童发病率较高,应重点加强农村散居及流动儿童防控措施.

    作者:施建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真菌性角膜炎58例综合治疗观察

    目的 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综合治疗情况及特点.方法 对真菌性角膜炎患者58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采用药物治疗、病灶切除、碘酊烧灼、手术等综合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显著.结论 对真菌性角膜炎早期诊断、治疗,药物和手术治疗同时进行,相辅相成,合理应用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马欣泽;刘青霞;盛迅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延续护理对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及疗效的影响

    青光眼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终身性致盲性眼病,持续的高眼压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从而视力下降甚至终身失明[1].如患者在出院后能继续得到持续有效、规范的治疗和护理指导,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控制.这就要求患者要有良好的遵医行为,自觉遵从医生的治疗方案,认真遵从医护人员的健康指导.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患者对青光眼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加之受一些家庭或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出院后不能严格遵循医嘱,致使疾病反复,导致视野损害加剧、视力严重下降,甚至终身失明.为了提高青光眼患者的遵医率,降低青光眼患者的致盲率,我们对60例青光眼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实行延续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韩英;李霞;马春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肠瘘患者营养支持的治疗及护理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手术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由于肠道连续性中断及并发的腹腔感染,肠道运动、消化和吸收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极易发生营养不良,所以营养支持治疗对于肠瘘患者尤为重要.2006年1月-2011年1月对我院普外科术后发生肠外瘘16 例患者,采用营养支持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新华;路艳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