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癌术后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边虹;李涛;苏金林

关键词:肺癌术后, 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肺癌术后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肺癌术后合并真菌感染28例患者的临床和真菌学资料.结果 28例真菌感染患者共分离出30株菌株,其中白念珠菌占81.2%,是主要的致病菌株.结论 真菌感染是肺癌术后的重要并发症,白念珠菌仍然是主要病原菌.对术后患者真菌感染应采取积极预防,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康复综合干预治疗脑卒中的效果分析

    近几年,我院神经内科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24 h内早期康复综合干预措施,具有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为我院2010年3月-2011年10月神经内科收治200例住院者,按住院顺序分成2组.治疗组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40~84岁,平均(66.8±10.13)岁;脑出血6例,脑梗死94例.对照组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39~85岁,平均(68.1±9.92)岁,脑出血8例,脑梗死92例.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和(或)头颅MRI检查证实,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1],均为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的患者.2组资料在性别、年龄、入院时间及病情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张明霞;蒋爱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益气养阴基本方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120例

    目的 探讨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DGP)的方法.方法 DGP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血糖均控制在3.9~6.1 mmol/L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益气养阴基本方,对照组给予西沙必利,疗程均为4周.结果 2组DGP患者治疗后各组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益气养阴基本方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疗效满意,中西医结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蔚;王磊;梁海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6例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126例COPD患者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情况,第二部分为蔡映云等改编的生存质量评定表,该表分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活动、抑郁状态和焦虑状态4方面,共35项内容,每项1~4分,所有项目评分相加为总分,组成各项目评分之和除以该因子项目数为因子分,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差.结果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年龄、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及婚姻状况.结论 COPD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较差,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经济收入和家庭关怀是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办法.

    作者:徐淑萍;张永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纤维胆道镜不同探查入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T管窦道及胆总管上段入路探查取石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纤维胆道镜探查治疗1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1例患者中行胆总管探查和经T管窦道取石者术后均常规留置T管引流,拔管前均行常规T管造影.本组35例继发于胆囊结石切除术后,术后10例胆管残余结石经T管窦道胆道镜探查取石;90例同时合并有胆囊结石,27例既往曾有胆绞痛病史,其中69例经胆囊管入路探查胆总管取石成功,经胆囊管入路者术后未留置T管;21例行胆总管探查取石,16例同时合并有左、右肝管结石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留置T管引流者128例.1次取尽141例,9例经T管窦道取石1次成功,1例取石2次,经胆囊管及胆总管上段入路探查取石均成功.术后胆红素均在3~5 d降至正常范围,血清CA199术前与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胆道镜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和胆总管残余结石的重要措施,经胆囊管及胆总管上段入路探查安全可行,均可获得良好疗效;经T管窦道取石也可取得较高的成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康玉明;赵伟;李昭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双侧下颌骨髁突骨折36例分析

    目的 对双侧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分析36例双侧髁突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损伤原因、受力方式、损伤后的治疗方式对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 双侧髁突骨折受力点在颏部,两侧骨折线方向基本对称.轻度张口受限5例,轻度开合4例,面神经损伤6例,感染1例,骨折轻度移位2例.结论 双侧髁突骨折以矢状骨折多见,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髁突骨折效果良好;保留翼外肌附着与游离骨块复位,对术后张口度、咬合关系的恢复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大勇;杜宁;刘月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成批烧伤患者的综合救治

    目的 总结分析化工企业成批烧伤患者的救治方法与应对措施.方法 以2003年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成批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03年1月-2006年12月循常规接诊与抢救治疗程序,设为历史对照组;2007年1月-2011年11月12月为治疗组,治疗中采用程序化组织管理方案,给予化学烧伤及烧冲复合伤的个性化治疗,包括预防性气管切开、全身支持与局部治疗、手术植皮等.观察2组患者治愈率、死亡率、平均手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休克发生率、脓毒症发生率等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共收治22批378例患者,其中对照组10批183例,治疗组12批195例.2组患者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比对照组:95.36%与88.52%)(P>0.05).治疗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比对照组:4.61%与11.48%).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中,特重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治疗组(89.46±11.42)d比对照组(101.27±13.95)d;重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治疗组(51.64±14.32)d比对照组(66.04±16.84)d;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治疗组(42.83±15.50)d比对照组(66.77±19.34)d;2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治疗组患者94例(48.21%),创面愈合时间(26.12±4.31) d,对照组患者89例(48.63%),创面愈合时间为(26.71±4.12)d,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程序化组织管理结合整体治疗和个体化治疗,能够缩短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死亡率、休克及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治愈率,具有更好的临床救治效果.

    作者:李传吉;邓兴旺;李俊;张龙;金少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右肺中叶综合征124例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右肺中叶综合征的常见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右肺中叶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124例右肺中叶综合征有非特异性炎症60例(48.4%),肺癌34例(27.4%),结核24例(19.4%),其它6例(4.8%).结论 非特异性炎症、肺癌和结核是其常见病因;对原因不明的病例,纤维支气管镜多次重复取材是提高确诊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王勇;郭百凌;张思谦;陈海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不同时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哮喘233例临床疗效

    目的 采用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探索中医治疗哮喘的有效方法及其佳的治疗时间.方法 将确诊为哮喘的患者分为三伏天治疗组和非三伏天对照组,治疗组117例,对照组116例,2组患者均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结果 近期疗效治疗组63.30%,对照组49.70%;远期疗效治疗组82.10%,对照组67.24%.远近期疗效治疗组均>对照组,且远期疗效好近期疗效.结论 三伏天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有效率高,疗效确切,效果满意.

    作者:闫佩峰;王春杨;范月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膝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髋关节、膝关节外伤后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髋关节、膝关节外伤128例病例中对髋关节65例、膝关节63例进行CT检查,应用多层面容积重建(MPVR)和表面遮盖重建(SSD)图像显示表现并与X线检查对照.结果 128例均获得清晰图像,结合MPVR和SSD重建准确诊断骨折110例,并发现12例髋关节、10例膝关节X线漏诊的线性骨折及撕脱骨折;在98例骨折中可以多角度地显示了骨折的形状、断端的错位以及碎骨片的分离等情况,还可消除术后扫描图像的金属放射状伪影.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是髋、膝关节创伤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进一步证实或排除骨折,可以对骨折部位立体、直观地显示,更为手术方案设计、术后复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作者:潘俊海;何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食管癌术后不同氧疗法对改善患者低氧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氧疗法减少食管癌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效果.方法 将6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给予面罩吸氧10 h,氧流量6 L/min,再改用鼻导管吸氧3 d,氧流量为2 L/min;对照组30例患者仅给予鼻导管吸氧3 d,氧流量为4~6 L/min,分别于术前、术后返回病房(术后当天)和术后的第l、2 d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比较2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PaO2和PaCO2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PaO2、PaCO2均正常,术后当天PaO2均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2 d PaO2明显提高,观察组发生低氧血症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合理氧疗可以预防和减少食管癌患者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

    作者:雷新宁;李晓银;杨丽颖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神经生长因子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骨折组40只,治疗组40只,分别于2、4周行骨折标本骨痂大直径测量及骨痂组织HE染色观察.结果 对照组骨痂断面大直径明显小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观察治疗组骨小梁成熟良好,大量编织骨形成.结论 神经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

    作者:黄永军;王兵;王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脑梗死急性期全脑血管造影86例分析

    目的 探讨全脑血管造影对明确脑梗死病因及发病机制的作用和对急性期治疗决策的意义.方法 对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有溶栓治疗适应证的86例患者进行急诊造影,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6例患者造影56例发现与本次梗死相关的血管内血栓,远段血流Timi 0~2级.21 例发现存在大血管有中度以上狭窄,无血栓征像,远端血流灌注分级2~3级.9例血管造影正常或仅有轻度狭窄病变,血流灌注正常,造影未发现与本次卒中相关的血管病变.结论 急性期脑梗死脑血管造影技术上安全可行,可进一步明确病因及发病机制,使治疗更有针对性.对于血管造影明确有血栓形成或栓塞患者,可采取开通闭塞血管的积极治疗.

    作者:杨睿海;王喜全;王静怡;张春瑞;李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冠脉介入诊疗中对比剂肾病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观察接受低渗非离子型对比剂进行冠脉介入诊疗患者的肾功能变化,分析、评估对比剂肾病(CIN)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使用低渗非离子型对比剂行冠脉介入诊疗的患者452例,于介入术前、术后48~72 h分别查血清肌酐,分析比较CIN患者和非CIN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肌酐值以及合并临床危险因素及对比剂剂量的差异.结果 452例患者中28例发生CIN,424例患者肾功能无恶化.CIN患者年龄、术前肌酐值,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衰、血容量不足的发病率及对比剂剂量均显著高于非CIN患者.结论 年龄、术前肾功能不全、对比剂剂量、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心力衰竭、血容量不足是冠脉介入术后CIN发生的重要临床危险因素.

    作者:孙荣亮;曹丽;郑亚莉;栾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肱动脉流量介导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66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1支病变组22例,2支病变组26例,多支病变组20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人群50例为对照组.通过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评分,利用多普勒超声测定肱动脉FMD,分析FMD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互关系及预测冠心病的价值.结果 冠心病组FM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病变组的FMD低于1支、2支病变组(P<0.05);2支病变组FMD低于1支病变组(P<0.05).FMD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性(r=-0.79 P<0.05); FMD对CAD病变预测的佳界值分别为8.1%,曲线下面积为0.782,其敏感性82.3%、特异性71.9%.结论 FMD与冠心病密切相关,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刘婧;刘怀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卫市沙坡头区学校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中卫市沙坡头区学校卫生状况.方法 对121家学校进行现场调查,检测67所学校向学生提供的生活用水.结果 大部分教室为南北朝向,教室建筑布局合理,黑板设置、采光、照明基本符合规定.但直属学校教室人均面积、课桌椅合格情况远高于川区学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市直属学校开水提供情况及学校生活饮用水检测率明显高于川区学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学校均开设健康教育课,均未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未建立学生健康档案.结论 学校卫生状况整体较好,但要加强个人卫生及卫生知识培训,加大日常性卫生监督力度,建立和加强法规意识,进一步提高学校卫生状况.

    作者:赵雪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青年涂阳肺结核患者在DOTS策略下的治疗转归

    目的 评价中青年涂阳肺结核患者在DOTS策略下的治疗转归.方法 对254例15~54周岁中青年涂阳肺结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中青年涂阳肺结核患者初、复治治愈率分别为90.2%和75%;失败率和丢失率分别为5.9%和5.1%;DOT全程管理率低于涂阳肺结核患者年度平均水平,迁出和自服药为其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初治患者治疗管理是有效控制肺结核的重点;重视中青年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自服药和流动性大的客观存在是提高中青年涂阳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的关键因素.

    作者:李艳宁;黄晓波;杨吉凯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半身不遂75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的效果.方法 采用针刺患侧肢体,结合服用中药大活络丸治疗中风半身不遂25例为治疗组,同时设单纯针刺治疗25例和单纯服用中药大活络丸治疗25例为对照组,3个疗程后对照观察.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和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结论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半身不遂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半身不遂症状.

    作者:张兆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辅助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辅助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术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R组)在颈丛阻滞完成后静注咪达唑仑0.04 mg/kg,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05~0.1 μg/(kg·min);对照组(F组)在颈丛阻滞完成后静注咪达唑仑0.04 mg/kg,芬太尼0.05 mg,术中根据情况每次追加芬太尼0.025 mg;比较2组手术开始后10、20、30、60 min时点的HR、MAP、SPO2变化及开始后10、20、30、60 min时点的麻醉镇静评分(Ramsay评分)情况,并由手术医师对麻醉效果做出评分.结果 手术开始后20 (T2)、30(T3)、60 min(T4)时Ramsay评分R组明显高于F组(P<0.01);手术开始后10(T1)、20(T2)、30(T3)时2组HR、MAP、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时2组MAP、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麻醉效果满意度评分2组2分和4分病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辅助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麻醉中可以提供更完善的镇静和镇痛作用.

    作者:古建军;朱世良;冯涛;王刚;李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轻度血管认知障碍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白细胞介素6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mVCI)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RE)、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关系.方法 将189例年龄在50~7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进行认知障碍筛查,依据得分分为A、B 2组,即:A组,认知障碍组(评分<26分)97例;B组,无认知障碍组(评分≥26分)92例,测定UARE、IL-6.结果 ①A组与B组间比较,UARE、IL-6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糖尿病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与UARE、IL-6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66、0.169,P<0.05).结论 50~7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mVCI与UARE、IL-6呈正相关;UARE、IL-6在临床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MVCI中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于丽萍;谢晓敏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60例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方法.方法 治疗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对照组60例基础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8%,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可显著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詹丽娟;白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