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霞;吴秀珍
目的 探讨儿童反复肺炎与基础疾病的关系.方法 对96例反复肺炎的相关基础疾病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96例中有基础疾病反复肺炎发生率高77.1%,其次为呼吸道吸入16.7%,原因不明6.3%,前者为后两者总和的3.36倍.结论 儿童反复肺炎病因复杂,需警惕肺部和全身基础疾病的并存,临床上合理诊治至关重要.
作者:孟鹃;余华;杨芳;张冀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药学服务在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39例骨科Ⅰ类手术切口甲级愈合与同期同类215例出院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的各项指标,用药频度及药费比例进行分析.结果 药学服务后,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33.23%,无明确预防用药指征使用率下降42.23%,用药品种由以三代头孢特殊品种为首选转变为以一代头孢限制品种为优选,联合用药率下降为0,合理性用药指标较服务前均有改善,服务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学服务在医院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晓鹿;黄明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口服阿立哌唑与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选择门诊及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40例,分别口服阿立哌唑(研究组)和氯丙嗪(对照组)后观察其心电图的改变.结果 阿立哌唑组近期心电图异常明显好于氯丙嗪组(P<0.05).结论 阿立哌唑组比氯丙嗪组对心电图的影响小,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心脏疾病时应用阿立哌唑更为安全.
作者:孙志国;周伽芮;温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动脉粥样硬化(Therosclerosis,AS))是一个漫长的、隐匿的病变过程,而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心血管疾病则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尽早地了解动脉结构和动脉管壁情况,检测其血管的功能并判断其病变程度,适当有效地进行早期治疗,才能够终达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猝死的目的.
作者:刘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手术本身作为一种应激会给患者带来许多生理和心理的不适[1].同时由于胸部解剖特点,胸外科手术过程中需撑开肋间隙或切断肋骨,胸壁和肋间神经的创伤较大,术后各种引流管道较多,导致胸外科术后患者比其他外科术后患者的不适感更剧烈[2-3].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探讨胸外科术后患者不适的原因,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对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雷新宁;张明睿;杨丽颖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儿童支原体肺炎(MP)急性期血清心肌酶改变,了解支原体感染对心肌的损害.方法 测定46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观察组)和48例普通小儿肺炎患者(对照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以及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结果 观察组Hb低于对照组,ALT及心肌酶谱LDH、AST、CK、CK-MB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支原体心肌损害发生较普通感染的肺炎重,血清CK-MB可作为MP心肌损害的主要指标之一,治疗时应注意心肌损害.
作者:白利平;井淼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技术对产前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三维彩色超声诊断仪,对65例胎儿心脏进行二维及三维超声(STIC)检查.结果 三维超声检查不同孕周对胎儿心脏各筛查切面显示率有影响,除四腔心切面外,孕周较大时(孕28~32周)胎儿心脏各筛查切面的显示率较高,且三维超声技术联合彩色血流模式对室间隔异常及动脉心室连接异常等心脏畸形的检出率优于二维超声技术(P<0.05).结论 三维超声是对二维超声技术检查胎儿心脏的有力补充,并且对心脏畸形检查可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
作者:袁红梅;胡怡;张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65W医用钬激光在泌尿外科的应用的体会.方法 收集41例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腺性膀胱炎、膀胱肿瘤及尿道息肉患者资料,应用钬激光配合ACMI 9Fr输尿管镜、电切镜、膀胱镜、经皮肾镜治疗的临床体会.结果 41例6种类型病例经钬激光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 钬激光在泌尿外科应用广泛,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在泌尿外科推广应用.
作者:芦熙涛;罗锁麻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运动疗法结合汤氏头针疗法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将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2组,治疗组在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运动疗法和汤氏头针疗法,然后应用MBI测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单纯药物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为对照组,并于2个疗程、12周后分别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的MBI评分均逐步提高,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MBI评分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动疗法结合汤氏头针疗法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李文;李少敏;徐向阳;敬然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纤维桩、金属桩修复前牙残冠的效果.方法 选取前牙残冠125例,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根据患者需要分成纤维桩核修复组61例,金属桩核修复组64例,后制作全冠观察效果,随访24个月.结果 临床检查纤维桩核修复组修复体成功率93.4%,金属桩核修复组79.6%.结论 纤维桩核修复体用于前牙修复,能够达到良好的美学效果,满意度高.普通镍铬合金桩核明显不适用于前牙修复.
作者:李桂春;张辉;虎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确诊时大多已是中晚期,营养状况差.尿病是一种全身代谢性疾病,手术创伤容易引起血糖升高.我院自2007年开始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进行相应的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尹新华;艾惠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回族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64例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急性加重期的回族女性为研究对象,分为反复住院和单次住院2组,回顾分析2组的吸烟及被动吸烟和烟雾接触史,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住院时间.结果 2组住院前一般情况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烟及烟雾接触>10年组患者其临床表现重,并发症多,肺功能下降严重,住院天数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戒烟和避免烟雾等有害物质的接触有助于减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的下降.
作者:徐淑萍;武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心脏瓣膜换瓣术后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心脏瓣膜换瓣术后死亡1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主要死亡原因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和心力衰竭5例(26.31%),严重室性心律失常5例(26.31%),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26.31%),凝血功能严重障碍 2例(10.53%),失血性休克死亡2例(10.53%).结论 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心力衰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主要的死亡原因.
作者:白雷;李靖;张玉京;李猛智;顾继伟;方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一孔双视免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DPLC)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行DPLC 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除6例患者术中转开腹外,其余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DPLC,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适应证广、并发症少、易掌握等特点,大限度地减轻了患者的病痛.
作者:王春开;李宝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赛乐特合并认知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60例UA合并焦虑症状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30例按冠心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赛乐特合并认知治疗,于治疗2、4周后分别观察2组间心绞痛和心电图ST段的变化以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积分减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2周和4周后,心绞痛、心电图的改善以及 HAMA积分减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赛乐特合并认知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控制焦虑症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周保;郭秀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和参芎药物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将3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16例,生长抑素联合参芎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15例,生长抑素治疗),观察2组其APACHE-Ⅱ评分动态变化、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第7 d,观察组患者 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6±2)与( 9±3)分,P<0.01;观察组患者饮食恢复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率达81.3%,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3%、18.8%,在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芎注射液和生长抑素联合应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芳;房惠萍;张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口服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用于小儿基础麻醉的可行性.方法 将75例小儿手术患儿分为3组,每组25例,3组均口服咪唑安定0.5 mg/kg.根据氯胺酮口服的剂量分为K3M组(3 mg/kg)、K5M组(5 mg/kg)和K7M组(7 mg/kg),观察并记录患儿与父母分离时间、小儿服药前后脉搏氧饱和度 (SpO2)、脉搏 (P),以及过敏反应、呼吸抑制和气道梗阻等.结果 K3M、K5M和K7M 3组患儿安静入睡与父母分离时间分别为(24.8±6.2)、(16.3±5.6)和(14.8±4.9)min,与K3M相比,K5M和K7M患儿安静入睡与父母分离时间较短 (P<0.05).给药前后患儿SpO2、P 变化,组内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也无呼吸抑制、气道梗阻和过敏反应发生.结论 K5M组镇静、止痛效果与K7M组相近,其副作用低于K7M组,因此,口服氯胺酮5 mg/kg复合咪唑安定0.5 mg/kg、是较理想的小儿基础麻醉配伍剂量.
作者:包志平;王丽凤;李绪梅;马玉英;马汉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寻发现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及干预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将62例有脑小血管病(SVD)且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23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同时予以认知训练,对照组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均治疗2周.结果 治疗组MoCA总分治疗前后与对照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 MoCA量表筛查SVD患者,识别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给予及时的干预治疗,可为防止发展成为老年痴呆提供治疗依据.
作者:褚延利;崔娟;胡蔓丽;尤洪亮;者卫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小儿腹泻的病原学,并探讨其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65例腹泻患儿的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腹泻病原学诊断及其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循证和综合分析.结果 65例腹泻患儿经病原学诊断住院治疗后,显效25例,有效39例,无效1例(合并其他疾病),有效率为98.5%.结论 对小儿腹泻进行病原学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小儿腹泻治疗的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刘红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病、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抑郁自评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54例癌症患者进行测评;对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53分的患者按照ICD-10有关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研究癌症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 ①癌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60.8%,其中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占47.5%;癌症患者的情绪障碍包括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适应障碍、焦虑抑郁混合状态、药源性抑郁和器质性抑郁等;②相关分析显示,癌症抑郁与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病程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应对方式中的面对(P<0.05)和回避因子(P<0.05)呈显著负相关,与屈服(P<0.05)呈显著正相关;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的评分呈负相关(P<0.05).③以抑郁总分为应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躯体不适、屈服、病程、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减轻患者抑郁通过以下方式,如重视患者的躯体症状,适时止痛,减轻躯体不适;过度医疗带来的副反应、屈服的应对方式也增加患者的抑郁风险,社会支持尤其情感的支持(主观支持)及患者对支持的利用度能减少患者的抑郁风险.
作者:李丽梅;李赓;谢鑫;吴晓东;季(鋉);齐平华;林东宁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