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K17、P16及Ki-67在宫颈鳞状上皮不成熟化生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意义

张萍;王怀莉;陈龙

关键词:宫颈鳞状上皮不成熟化生, 宫颈上皮内瘤变, CK17, p16, Ki-67
摘要:目的 探讨CK17、P16和Ki-67在宫颈鳞状上皮不成熟化生(IM)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和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86例宫颈IM、CIN等病变分别检测CK17、P16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对其表达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 20例对照组鳞状上皮CK17均为(-),CK17在宫颈IM中阳性表达率为100%,明显高于CINI和CINII-III组(11.76%和8.70%);P16在CINI组和CINII-III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94.1%和100%,明显高于IM组(8%);Ki-67在CINI和CINII-III组中表达率分别为94.10%和100%,明显高于IM组的65.38%.结论 CK17、P16和Ki-67联合应用有助于IM和CIN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固定架加内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合并耻骨上下支骨折15例

    目的 探讨伴有耻骨联合分离合并耻骨上下支骨折患者的外固定架加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耻骨联合分离合并耻骨上下支骨折(Tile B型)患者行外固定架加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观察骨折复位情况、骨盆疼痛、步态、肢体长度、髋关节活动度等.结果 15例患者术后耻骨联合及耻骨上下支骨折均获得解剖复位,骨盆环得以重建,经6~24个月的随访,患者肢体及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外固定架加内固定是治疗耻骨联合分离合并耻骨上下支骨折的可靠方法,具有微创、简单、安全、有效的特点.

    作者:马国华;岳学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2009年宁夏红寺堡开发区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宁夏红寺堡开发区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规律及特征.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宁夏红寺堡开发区7岁以上布病重点人群进行入户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血样,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实验室血清学检测.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269-2007)诊断病例.结果 共调重点人群1 267人,收集血样1 267份,血清阳性48例,感染率3.79%,其中确诊39例,患病率为3.08%.性别、民族、亲自接羔、卫生习惯差等因素是重点人群患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红寺堡开发区布病疫情较重,重点职业人群卫生习惯差、防护意识淡薄,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

    作者:靳峰;宋晓佳;李丽;马天波;胡兴中;陈建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宁夏银川市骨盆骨折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宁夏银川市骨盆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的特点.方法 回顾收集和分析宁夏地区518例骨盆骨折患者病历资料,观察性别、年龄、院前时间、术前天数、致伤原因、收缩压、舒张压、呼吸、心率,计算创伤指数、创伤积分、改良创伤积分(GRAMS)、院前指数等指标的特点.结果 盆骨骨折男性366例,女性152例,男女比例为2.4∶1.男女性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性别组间、年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交通致伤367例(71%),高空坠落伤44例(8%),重物砸伤48例(9%),挤压伤14例(3%),摔伤43例(8%),其他伤2例.致伤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以交通伤为主要,远高于其他致伤因素.男女性别组中创伤计分、GRAMS、院前指数(PH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S都达到了14分以上,所有患者未见死亡病例.结论 宁夏银川骨盆骨折以男性为主,多为交通致伤和高空坠落份,SBP、TI、CRAMS、PHI为评估病情的可靠指标.

    作者:殷刚;丁磊;马建东;马玉林;罗小军;范洪伟;付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系统化培训方法在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系统化培训方法(SAT)是国际机构提倡并推广的一种程序化的培训方法,是系统型培训模式的发展和扩充[1].我院护理部自2010年起对护士进行了护理技能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组为2011年参加培训的500名护士,女性495名,男性5名,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27.28±0.59)岁.对照组为2009年参加培训的500名护士,女性493名,男性7名;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平均年龄(27.54±1.04)岁.

    作者:丁雯;吴彩娥;陈俊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细菌生物膜与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细菌生物膜(BF)与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关系,分析细菌生物膜与难治性鼻窦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研究组24例慢性鼻-鼻窦炎(CRS)或伴有鼻息肉和对照组22例无CRS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在扫描电镜及透视电镜下检测细菌生物膜是否存在,并对细菌生物膜的存在与部分临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研究组24例患者中发现14例有细菌生物膜形成,对照组22例患者中发现2例有细菌生物膜形成,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生物膜阳性与细菌生物膜阴性的慢性鼻-鼻窦患者的症状VAS评分、鼻窦CT评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菌生物膜在CRS患者中普遍存在,细菌生物膜与CRS的发病及其严重程度相关,是导致难治性鼻窦炎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康晶;杨秀英;刘万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心房纤颤患者血清sCD40L及hs-CRP的动态变化

    目的 动态观察心房纤颤(AF)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43例AF患者及20例对照,用ELISA法检测血清sCD40L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AF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动态观察术前及术后0、12、24 h研究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与射频消融术前相比,sCD40L、hs-CRP在术后0、12、24 h均明显降低(P<0.05);射频消融术后0、12、24 h 3组间相互比较,sCD40L及hs-CRP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对照组sCD40L及hs-CRP水平低于AF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sCD40L及hs-CRP对临床AF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炎症机制可能在A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作者:顾继伟;王云;李晓东;万荣华;渠川铮;吴继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血清铁蛋白SF在冠心病患者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铁蛋白(SF)在各类冠心病(CHD)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评估SF对CHD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CHD 患者128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4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1例.另选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德国罗氏E601型全自动电化学免疫发光仪测定受试者SF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HD患者血清SF水平升高(P<0.05);男性与女性升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各类CHD 患者SF水平不同,测定血清SF水平对CHD 的临床诊断有辅助参考价值.

    作者:陈淑红;胡红梅;温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颈椎骨折并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

    颈椎骨折脱位临床较为常见,常伴有颈髓损伤而导致截瘫,后果严重.脊髓损伤后引起患者高位截瘫,由于其病程相对较长,长期卧床并发症多,如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这些并发症与原发病累加后形成恶性循环,不仅因病情加重而危及生命,且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对颈椎骨折脱位并颈脊髓损伤后原发病及并发症的防治尤为重要.

    作者:吕学红;邹文珍;叶小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枸杞多糖对实验性退变腰椎间盘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枸杞多糖(LBP)对大鼠退变腰椎间盘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42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LBP药物组,每组14只.采用手术方法制作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LBP药物组在造模后4周,每天上午8时灌胃给药,80 mg/kg,容量为1 ml/kg,连续4周.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分别灌胃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连续4周.在造模后8周3组所有大鼠再次麻醉,取出椎间盘组织,HE染色观察椎间盘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腰椎间盘中MMP-3表达的变化.结果 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假手术组髓核细胞数目较多,形态多样性;模型组髓核细胞稀少,细胞基质见大量的空泡;LBP药物组髓核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但较模型组退变程度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模型组腰椎间盘组织中MMP-3阳性染色强度高于假手术组(P<0.05);LBP药物组腰椎间盘组织中MMP-3阳性表达较模型组低(P<0.05),而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BP抑制大鼠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MMP-3的表达,可能对细胞外基质中蛋白多糖有间接降解的作用,从而延缓或抑制实验性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作者:陈德胜;李燕;郭凤英;石斌;白少军;张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银川市某医院515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银川市手足口病流行状况和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515例手足口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多见于学龄前及学龄儿童,高峰时间为3~10个月,地区分布以城镇幼托机构多发,男性多于女性,其中EV71型病毒感染占80.3%,CoxA 16型病毒感染占18.2%.结论 重点加强城镇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卫生管理,做好晨检、早发现早诊断,病例及时离校居家治疗,可有效控制银川市手足口病疫情发展.

    作者:何沿虹;杨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2007-2010年ICU病房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性的变迁

    目的 了解ICU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特点与耐药性变迁.方法 对2007-2010年ICU感染患者各临床标本中所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年中共有2 520份标本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892例,总分离率35.4%(892/2520);分离阳性数逐年在增加,分别为47例、268例、272例和305例;分离率逐年升高,分别为23.5%(47/200)、36.2%(268/740)、36.3%(272/749)及36.7%(305/831),其中痰液分离率高,留置管尖端次之.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唑肟耐药率高,耐药率均为100%;对多黏菌素B、丁胺卡那、妥布霉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率较高,但是耐药率逐年升高.结论 ICU的铜绿假单胞菌分离率逐年升高、耐药率明显增加,碳青霉烯类敏感性减少,应引起高度重视,做好该药的耐药监测.

    作者:梁根秀;左定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正常人左室短轴收缩期圆周应变的变化规律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价正常人左室短轴收缩期圆周应变.方法 50例健康人,男20例,女30例,平均年龄(41.1±20.1)岁;采集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水平二维灰阶图像,使用Qlab8.1工作站进行脱机分析,系统自动将左室短轴心肌分为前间隔(AS)、前壁(AW)、侧壁(LW)、后壁(PW)、下壁(IW)、后间隔(PS)6节段,共计18节段,将左室壁心肌等分心内膜下层、心外膜下层心肌及整体心肌为感兴趣区,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析感兴趣区收缩期圆周峰值应变.结果 正常人心内膜下层心肌各节段收缩期圆周峰值应变均高于心外膜下层心肌峰值应变(P<0.05),而且收缩期圆周应变整体心肌同一水平各节段间存在差异,特别是前间隔、后间隔与其它各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不受声束角度的限制,可以准确评价左室心肌各节段收缩期圆周应变,为测定左室收缩功能提供更新的方法.

    作者:马世霞;贾武梅;阿秀萍;何静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了解小儿支原体肺炎肺门影增浓的临床与X线表现,并与肺门淋巴结核鉴别诊断.方法 38例患儿均经结核菌素素皮试(PPD皮试)、PPD-IgG抗体测定,血清支原体抗体颗粒凝集反应(MPP)测定,并行X线胸片检查.结果 经上述检查确诊的小儿支原体肺炎给以针对性治疗后均恢复.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易误诊为肺门淋巴结核.

    作者:孙志国;孙博凡;周伽芮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黄芪桂枝汤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36例观察

    目的 探讨黄芪桂枝汤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68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2组在急性感染期均采用相同的药物抗感染治疗,非急性感染期观察组加用黄芪桂枝汤,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46.88%(P<0.05);观察组治疗后呼吸道感染次数、症状持续时间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黄芪桂枝汤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效果好,适合在基层医院使用.

    作者:马明英;张静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CK17、P16及Ki-67在宫颈鳞状上皮不成熟化生和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CK17、P16和Ki-67在宫颈鳞状上皮不成熟化生(IM)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和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86例宫颈IM、CIN等病变分别检测CK17、P16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对其表达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 20例对照组鳞状上皮CK17均为(-),CK17在宫颈IM中阳性表达率为100%,明显高于CINI和CINII-III组(11.76%和8.70%);P16在CINI组和CINII-III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94.1%和100%,明显高于IM组(8%);Ki-67在CINI和CINII-III组中表达率分别为94.10%和100%,明显高于IM组的65.38%.结论 CK17、P16和Ki-67联合应用有助于IM和CIN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张萍;王怀莉;陈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透视下骨圆针牵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60例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 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71足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应用闭合牵引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恢复B?hler角及距跟关节面.结果 60例,71足均得到随访,时间6个月-3年.优47例,54足,良9例,13足,差4例,4足.针孔不同程度感染15例.结论 应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使跟骨Bhler角及距跟关节面得到了良好的复位,恢复了跟骨的解剖形态及功能,效果满意.

    作者:沈宏生;平进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CK7、CK20及CDX2在不同病理类型Barrett食管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分析CK7、CK20 及CDX2在不同病理类型Barrett(BE)食管中的表达意义,探讨3种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的BE食管在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变化.方法 选取病理诊断明确的胃底型BE组22例,贲门型BE组20例,特殊肠化型BE组18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类型BE食管黏膜组织中CK7、CK20及CDX2的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并以正常食管黏膜、正常贲门黏膜及反流性食管炎作为对照.结果 CK7在各型BE及正常贲门黏膜中均有较高的表达率,分别为肠化型BE 100%、胃底型BE 86.36%、贲门型BE 95.00%及正常贲门黏膜100%,4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正常食管黏膜及食管炎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K20在肠化型、胃底型及贲门型BE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00%、81.81%及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CDX2在肠化型、胃底型及贲门型BE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00%、59.09%及15.00%,3组BE组织中的CDX2的表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CDX2与CK20在各组BE中的表达有明显相关性,两者的表达强度均为肠化型BE>胃底型BE>贲门型BE(rs=0.819,P<0.01).结论 CK7在各型BE中表达均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缺乏特异性,而CDX2及CK20均可作为肠化型BE的敏感指标.胃底型和贲门型BE虽未在病理组织中见到杯状细胞,但具备了一定的肠化特征.

    作者:杨晓梅;刘晓霞;王再兴;王岩;赵婵娟;沈皓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Wells评分对临床诊断肺栓塞的应用价值

    目的 将Wells简易评分标准应用于临床肺栓塞诊断,以提高肺栓塞诊断率,降低肺栓塞的误诊率及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82例可疑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下肢血管彩色超声、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及心脏超声等临床资料,应用Wells评分标准对282例疑似肺栓塞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肺栓塞可能135例(47.8%),肺栓塞不可能147例(52.2%).以肺栓塞金标准诊断方法进行诊断,肺栓塞可能中确诊有86例(87.8%),肺栓塞不可能中确诊有12例(12.2%);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8%和73.4%.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结论 Wells评分是一项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临床诊断肺栓塞的评分体系,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纳建荣;周玮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残疾患儿母亲71例抑郁焦虑症状分析

    目的 探讨残疾儿童患者母亲的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对71例残疾儿童患者母亲进行调查.结果 焦虑自评结果为(38.28±4.90)分,抑郁自评量结果为(50.66±2.71)分,高于国内常模(P<0.05).焦虑症状以轻、中度为主,抑郁症状以中度为主,部分为重度.结论 残疾儿童患者的母亲抑郁、焦虑情绪高于一般人群,应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心理辅导.

    作者:赵志清;陈桂生;李铁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Ang-2、Tie-2及VEGFR-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检测Ang-2、Tie-2及VEGFR-2 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大肠癌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大肠癌组织、18例大肠癌旁组织中Ang-2、Tie-2、VEGFR-2的表达,探讨其与大肠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Ang-2、Tie-2、VEGFR-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78%、74.07%及59.26%,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的27.28%、16.67%及2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ng-2、Tie-2及VEGFR-2在根治术后5年内发生复发转移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0%、75.00%和75.00%,显著高于未复发转移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44%及22.22%、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表明,Ang-2、Tie-2及VEGFR-2表达阴性者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阳性表达者(P<0.05).结论 Ang、Tie-2及VEGFR-2的表达与大肠癌复发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侵袭转移及评估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黄英;王芳;刘新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