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明确;袁晓英;张培林;王旭东;李智泉
在肝纤维化发展过程中,存有血管内皮细胞明显的病理改变,是促进肝细胞坏死和门静脉高压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1].随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却显著性的升高,而过高水平的雌激素却具有损害内皮细胞的效应[2].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是一种与雌激素水平相关的自身抗体,能特异性的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我们检测不同剂量的17β-雌二醇(E2)及他莫昔芬处理由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血清中的AECA滴度变化情况,初步了解E2水平变化和肝纤维化中血管内皮细胞病变的相关性.
作者:邓靖宇;何生;陈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3岁,因右上腹胀痛,发现肝脏多发占位8年,出现腹水半年入院.患者无肝炎后肝硬化病史.8年前因右上腹胀痛查CT示多发占位,行肝穿刺活检为肝错构瘤,未治疗.近半年出现腹水并逐渐加重,抽腹水频率由1次/月发展为每4d1次,并出现间断少尿,下肢水肿.查体:全身皮肤黏膜轻度苍白,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膨隆,无压痛,全腹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6次/min.
作者:王健;李强;孙燕;崔云龙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factor-binding protein,IGFBPs)及其超家族功能的研究是国际上的热点.有研究表明IGFBPs与肝纤维化的发生有关[1],而临床检测和动物实验表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同时有研究显示内毒素可诱导循环中某些IGFBPs和其肝脏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2].
作者:刘立新;田小霞;韩德五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罗格列酮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γ(PPAR γ)而发挥作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s)是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主要内源性抑制因子[1],其表达增加有助于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沉积.我们观察罗格列酮保护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研究大鼠肝内TIMP-1的变化,旨在探讨罗格列酮预防肝纤维化的机制.
作者:周西汉;李明贵;吕小红;武向悦;于皆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不同靶区发夹样RNA(shRNA)抑制HBV复制与表达的效率.方法 根据shRNA表达载体设计原则,设计并构建了针对HBV P、C、S和X区7种特异性和2种序列突变的shRNA表达载体,将其与1.3倍HBV全基因表达载体共转染于HepG2细胞,通过South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HBV DNA复制中间体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来观察shRNA抗HBV复制与表达的效率.结果 发现针对HBV不同靶区shRNA均有抗HBV复制和表达效果,以P1、S2、C2、S1和X抑制HBV DNA复制效率较高,P1的抑制率高达95%.HBsAg表达受抑制情况与HBV DNA复制受抑制的程度相似,其中C2、C1和S2对HBsAg的抑制作用较强.结论 针对HBV四个开放性读码框进行RNA干扰对HBV复制和抗原表达均有抑制作用,其中P1和C2分别对HBV复制和表达的抑制效率较高.
作者:张秉强;黄英;唐霓;吴莹;张君;陈维贤;HE TONG-chuan;黄爱龙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人工肝支持系统对治疗重型肝炎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现有的人工肝主要为非生物型人工肝,其治疗效果有限.如应用恰当,能有效改善病情,为疾病恢复或等待肝移植获得宝贵时间.
作者:雷秉钧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MDA-7/IL-24基因对不同p53状态人肝癌细胞HepG2、MHCC97L以及Hep3B和正常的肝细胞L02的选择性杀伤作用,为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将携带人MDA-7/IL-24基因的腺病毒Ad.mda-7感染人正常肝细胞L02和不同p53状态的肝癌细胞HepG2、MHCC97L、Hep3B.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观察MDA-7/IL-24基因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MDA-7/IL-24蛋白的浓度,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染色法及Hoechst染色观察MDA-7/IL-24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和杀伤作用,Annexin-V和碘化丙啶双染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能介导外源基因MDA-7/IL-24在肝癌细胞株HepG2,MHCC97L和Hep3B以及正常细胞L02中高效表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有MDA-7/IL-24蛋白表达.MDA-7/IL-24能明显抑制各种肝癌细胞的生长,Hoechst染色提示MDA-7/IL-24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流式细胞仪提示MDA-7能选择性杀伤肝癌细胞而对正常的肝细胞无影响,细胞周期分析提示MDA-7/IL-24阻滞肝癌细胞在G2/M期,同时对正常的肝细胞没有促凋亡作用和增殖阻滞作用.结论 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d.mda-7能介导MDA-7/IL-24基因在人肝癌细胞中高效表达,选择性地杀伤肝癌细胞HepG2、MHCC97L和Hep3B,促进细胞增殖阻滞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与肿瘤细胞的P53基因的状态无关,同时对正常的肝细胞L02无任何毒性作用.
作者:薛新波;郑建伟;王从俊;陈堃;胡回忆;胡慧;于愿;吴在德 刊期: 2006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Ⅰ(TGF βRI)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A、-B及其受体PDGFR-α、-β,观察其在各种类型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和变化情况,以探讨其促进NAFLD发生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
作者:向明确;袁晓英;张培林;王旭东;李智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各种原因所致的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临床上虽非常见,但由于重型肝炎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极高,首先确定其治疗原则和治疗思路是必要的.目前重型肝炎内科治疗病死率在50%~80%.肝移植是肝衰竭终和有效的治疗手段.但由于肝移植费用昂贵、供体严重缺乏,在我国的应用仍然受到较大限制.而人工肝是借助体外机械、化学或生物性装置,暂时及部分替代肝脏功能,从而协助治疗肝功能不全、肝衰竭或相关肝脏疾病的方法.特别是国内制订了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操作指南[1]后,目前在国内临床治疗重型肝炎中有较多应用.
作者:卢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是早在30年前就发现的一种核内结构蛋白,它在DNA重组、修复、复制和基因转录中起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它可以由坏死细胞被动释放,也可以由被激活的巨噬细胞或单核细胞主动分泌到细胞外介导炎症反应.起初的研究发现,全身感染所致内毒素血症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释放能刺激巨噬细胞主动分泌HMGB1.此后又证实多种炎症刺激可诱导巨噬/单核细胞主动分泌HMGB1.胞外的HMGB1既可作为细胞因子参与信号传导;又能进一步通过引发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血管黏附分子、使炎细胞趋化作用、削弱肠上皮细胞的功能等启动炎症反应[1].HMGB1较其他已知的促炎细胞因子出现晚、持续时间长.因此认为它可能成为有效临床治疗的重要靶点.急性、慢性肝损伤不仅会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也有TNF、白细胞介素(IL)-1等重要炎症介质的释放[2],肝损伤和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是互为因果、恶性循环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HMGB1在肝损伤合并内毒素血症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现将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赵中夫;韩德五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射频(RFA)是肝癌治疗的一种新手段,疗效确切[1].临床研究发现,对于直径大于5cm的恶性肿瘤治疗不彻底是RFA所面临的一大难题[2,3].我们采用射频联合亚砷酸局部治疗兔肝VX2肿瘤,通过观察肿瘤体积、转移和荷瘤兔存活时间的影响探讨联合治疗的安全性及高效性.
作者:张盟辉;孔宪炳;王巧玲;黄晓玲;王辉;郭爱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各种原因所致的重型肝炎、肝功能不全和肝功能衰竭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内科药物治疗效果差,病死率居高不下.肝移植因为供肝短缺、费用高及技术因素的限制,还远未普及.人工肝就是在此背景下逐步形成的一套以血液净化为基础的实用性很强的治疗方法和应用技术.
作者:段钟平;郑素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e抗原表达与病死率的相关性,为重型肝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我院2000-2004年各型重型肝炎的发病率,进一步应用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应用微粒子方法检测乙型肝炎e抗原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病死率及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间的关系.结果 (1)重型肝炎中乙型肝炎占83.50%,慢性重型肝炎中乙型肝炎占96.77%;(2)5年间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HBV DNA定量大于1×105拷贝/ml组,总病死率为53.25%,小于1×105拷贝/ml组,病死率为3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e抗原表达对病死率无影响;(3)2004年,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HBV DNA定量大于1×105拷贝/ml病例加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病死率由2000年的54.64%下降至2004年的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重型肝炎以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为主,病毒载量高是高病死率关键因素之一,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作者:王融冰;周桂琴;江宇泳;孙凤霞;吴云忠;孙静媛;孟培培;牛思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由于临床治疗方法的改进,危重患者的生存率较以往明显提高.但是,侵入性治疗手段的应用以及广谱抗菌素、皮质内固醇的大量使用,使得危重患者患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且因治疗困难而导致患者死亡.
作者:王慧芬;苏海滨;李捍卫;金波;陈婧;张爱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肝纤维化的启动、进展乃至肝硬化的形成中发挥核心作用的细胞因子,是激活肝星状细胞(HSC)并促进其表达细胞外基质(ECM)的关键因素[1].我们曾提出构建TGF β1抗原编码序列与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编码序列的融合基因,将TGF β1构建为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中和自体产生的过量的TGF β1,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纤维化的目的[2].本研究旨在探讨该融合蛋白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 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表达的影响,以期能进一步证实TGF β1疫苗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明芹;陈永平;潘陈为;王晓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表达与肝癌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分为模型组(30只)和正常对照组(10只),用0.01%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鼠实验性肝癌,于诱癌第6、12、18周分批处死实验大鼠,常规制作肝脏病理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不同时期的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2(VEGFR2/KDR)、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第6、12、18周,模型组大鼠肝脏呈现典型的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肝硬化、肝癌的病理变化;肝脏COX-2、VEGF、KDR、MMP-2在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表达明显增强; MVD值在肝癌期明显升高,MVD与VEGF、KDR、MMP-2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r值分别0.858、0.788、0.684,P值均<0.01),COX-2表达与VEGF、KDR、MMP-2及MVD值之间也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771、0.599、0.690、0.788,P值均<0.01).结论 COX-2在大鼠肝脏癌变过程中具有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这可能是COX-2导致肿瘤发生与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谢英慧;袁孟彪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临床常见肝病之一,随着生活方式及膳食结构的改变,NAFLD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IR)是导致NAFLD的重要病因之一.吡格列酮作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高亲和力激动剂,能明显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我们通过高脂饮食建立NAFLD的动物模型,用吡格列酮进行干预,探讨IR与NAFLD的关系,评估吡格列酮对NAFLD的预防作用.
作者:徐萍;厉有名;虞朝辉;徐磊;徐根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阿霉素能诱导肝癌细胞发生凋亡,亦能激活肝癌细胞的核因子kappa B(NF-κB)活性,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凋亡,故而影响了其抗癌疗效[1].为此,在我们过去的研究中通过转染变异IκB α到肝癌细胞内抑制阿霉素对NF-κB的激活,进而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2].神经节苷脂GD3是一类含有唾液酸的糖神经鞘酯,可以抑制NF-κB从细胞质内向细胞核内移位,抑制了NF-κB的活性,达到诱导细胞凋亡的目的,而且它是一类脂溶性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而发生作用[3].本实验旨在研究神经节苷脂GD3能否抑制肝癌细胞中被阿霉素激活的NF-κB活性、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和抑制细胞的生长,从而增加阿霉素的抗肝癌敏感性.
作者:王剑虹;黄智铭;吴建胜;陈向荣;金抒清;黄庆科;王旦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构建人工进化丙型肝炎病毒(HCV)C和E1区基因噬菌体展示文库,并进行初步筛选.方法 应用DNA改组技术进行不同基因型的HCV C和E1区基因的人工进化,克隆于噬菌体载体,以辅助噬菌体M13KO7援救后,构建噬菌体展示文库,应用HCV C和E1区单克隆抗体进行初步筛选.随机选取筛选后的20个噬菌体克隆,用高滴度HCV阳性血清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抗原抗体结合反应,以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结果 人工进化HCVC和E1区噬菌体展示文库库容达1.64×106,重组率为0.86.以C和E1区单克隆抗体淘筛4轮,噬菌体展示文库得到特异性富集.筛选获得12个阳性克隆.结论 所构建的噬菌体展示文库的库容和多样性符合筛选的要求.筛选获得的阳性克隆具有较好的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活性,表现出较好的亲和力.
作者:赵甫涛;贾战生;李谨革;王春雨;魏欣;李光玉;白雪帆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