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燕;蒋丽艳
目的 探讨并确立健康信念模式指导下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护理干预模式,评价护理干预对OSAHS合并MS患者各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54例轻、中度OSAHS合并MS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8例,实验组2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进行为期24周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讲授行为改变对治疗疾病的意义,分发护理干预指导手册及睡眠背心,制定饮食、运动干预计划并定期电话随访.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腹围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及颈围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信念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患者的体重、BMI、腹围.
作者:王秀兰;刘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分析清肝活血通络方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6例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服用阿昔洛韦缓释片并且外用阿昔洛韦乳膏,实验组应用清肝活血通络方,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疼痛疗效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38例(93.03%),对照组总有效34例(79.0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对照组为16.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疗效中实验组无痛13例(30.23%),轻微痛27例(62.80%);对照组无痛2例(4.65%),轻微痛21例(48.8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肝活血通络方对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浪;梁雅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早期用10%洁尔阴溶液漱口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预防口腔真菌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52例在常规口腔护理的基础上未发生口腔感染时用10%洁尔阴溶液漱口,比较2组患者舒适度、口腔真菌感染、口腔黏膜抑菌情况.结果 早期采用中药对重度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漱口,口腔真菌感染患者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洁尔阴溶液漱口可预防重度COPD急性加重期口腔真菌感染.
作者:杜丽丽;李建红;葛利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成年人健康心理控制源的分布特征,分析心理控制源与日常健康行为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维度健康心理控制源量表及日常健康行为问卷对1355名体检成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成年人健康心理控制源的内控性和机遇得分低于常模,有势力他人得分高于常模.在性别上内控因子表现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控制源3因子均受到年龄方面的影响;在有势力的他人、机遇2因子高学历与低学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心理控制源与成年人日常健康行为呈正相关.结论 成年人健康心理控制源总体倾向于外控性归因,日常健康行为与健康心理控制源有着密切相关性.
作者:芦鸿雁;陈俊峰;马玉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治疗慢性结肠炎中药保留灌肠方法的影响因素.方法 80例慢性结肠炎行灌肠治疗,根据药物滴速不同,分为120~130滴·min-1、100~110滴·min-1、80~90滴·min-1、60~70滴·min-1组.结果 滴速为80~90滴·min-1的保留时间长,临床有效率高,病变部位在直肠和(或)乙状结肠疗效为显著.结论 应用不同滴注速度的临床有效率,得出药物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有效滴速.
作者:吴雪霞;姚艳丽;吴瑞;张艳荣;刘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剖宫产近年手术指征的变化.方法 通过总结年分娩总数、剖宫产率、各种剖宫产指征所占比例,分析10年间影响因素,由住院孕产妇剖宫产指征变化相关情况及与剖宫产率上升的关系.结果 10年中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2002年20.36%上升至2011年的53.10%;剖宫产指征变化中,头位难产、胎儿宫内窘迫等因素持续在第1、2位,社会因素及臀位为第3、4位.结论 剖宫产率呈现上升趋势,剖宫产手术指征已远超过单纯医学指征范围.
作者:胡秀琴;张文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改良非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小切口劈核治疗白内障手术效果及在大规模防盲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328例396眼白内障患者采用改良非超声乳化巩膜隧道小切口劈核治疗白内障,观察术前、术后的视力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1周,376眼视力明显提高,>0.5者306眼(81.4%),0.1~0.5者50眼(13.3%),<0.1者20眼(5.3%).主要并发症角膜水肿30眼,继发高眼压3眼.结论 改良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巩膜隧道小切口劈核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实用的手术方法.
作者:王普升;魏成芳;邹文青;何永文;潘小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自拟化瘀散结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异位妊娠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以自拟化瘀散结汤加减,对照组采用口服宫外孕II号方治疗,检测血HCG水平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为78.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CG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血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中,2组患者各有1例突发腹痛而急诊手术.结论 化瘀散结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确定.
作者:侯建宁;马立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胺碘酮对小鼠华法林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 将96只小鼠分为华法林对照组,胺碘酮30、60、120 mg·kg-1组.每天上午给各组小鼠灌华法林,下午灌生理盐水或胺碘酮,7 d后取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华法林血药浓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胺碘酮30 mg·kg-1组华法林血药浓升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60、120 mg·kg-1组华法林血药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胺碘酮各剂量组间华法林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60 mg·kg-1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华法林的代谢,使后者血药浓度增高.
作者:王小萍;马泽通;王永春;孙维红;文友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超声测量瘢痕子宫妊娠晚期瘢痕区肌层厚度来判断其瘢痕愈合情况,从而为其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者52例,以剖宫产术后2年为界限进行分组,利用经腹部超声测量所有孕妇的瘢痕区肌层厚度,随访终分娩方式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剖宫产手术距离本次妊娠的时间在2年以上者其瘢痕区肌层厚度明显大于2年以内者(P<0.05),但2组间子宫破裂征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13例瘢痕子宫经阴道试产,其成功率92%.结论 超声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肌层厚度对瘢痕子宫分娩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袁红梅;宋天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1岁,主因突发言语不利伴后背部疼痛1 h于2013年1月20日入院.患者1 h前活动中突发不能言语,并出现后背部疼痛,伴有焦躁、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症状.持续存在,无意识障碍、黑矇、四肢无力、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既往有脑梗死病史1年,未留有明显后遗症.双下肢皮肤病30余年(具体诊断不详),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就诊于我院急诊科,测血压140/80 mmHg 心率 65次·min-1,呼吸25次·min-1,体温36.5 ℃,血氧饱和度96%.患者急性病容,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意识清楚,不能言语,可理解问话,焦躁不安.左侧髂动脉处可闻及杂音,腹主动脉可闻及杂音,肠鸣音正常;后背部胸5~8压痛阳性.
作者:张娜;付建敏;杨丽;于成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考察不同物候期苦豆籽中8种生物碱的含量变化,以确定苦豆子系列生物碱产业化生产中原药材的合理采收和有效利用苦豆子资源.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色谱柱Waters X-Brige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5 mol·L-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0 mL·L-1三乙胺),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5 nm和311 nm,检测器为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柱温25 ℃,进样量10 μl,流速1.0 mL·min-1.结果 苦豆籽中不同生物碱的量随物候期呈现不同规律的变化,其中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和野靛碱的含量从8~10月份递增,槐定碱、苦参碱和槐果碱的含量随物候期的变化不大,且苦豆籽中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为主要的生物碱.结论 可根据苦豆籽中各生物碱量随物候期的变化规律及各生物碱的含量为工业化生产不同生物碱而确定苦豆籽的合理利用.
作者:张福宝;狄天云;王汉卿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FHL1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将2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2组,即10只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为实验组(以常压低氧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和10只常压常氧正常对照组.右心导管法测定2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并分别计算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大鼠血清FHL1浓度和荧光PCR法观察大鼠肺组织FHL1 mRNA表达.结果 实验组大鼠肺动脉压(2.86±0.39)kPa,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为(43.53±3.38)%、WT%为(35.24±11.2)%,WA%为(55.09±12.38)%,分别与对照组的(1.35±0.28)kPa、(23.68±3.48)%、(23.63±9.74)%和(41.62±12.83)%比较明显升高(P<0.05);血清FHL1浓度(ng·mL-1)高于对照组[(646.2±41.8)ng·mL-1与(364.8±38.5)ng·mL-1,P<0.05],实验组大鼠肺组织FHL1 mRNA的含量亦较对照组增加[(8.47 e-3±3.12 e-3)与(5.407 e-3±2.31 e-3),P<0.05].相关分析表明,FHL1 mRNA与WT%、WA%、mPAP呈正相关(P<0.05).结论 低氧后大鼠肺组织FHL1的合成和释放增多,FHL1增加可能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有关.
作者:郑西卫;杨艳娟;侯嘉;杨桂兰;程德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不同检测指标对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并心肌损害病情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并心肌损害患儿69例,采用ROSS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无心衰组、轻度心衰组、中度心衰组、重度心衰组.分别检查4组患儿的N-末端脑纳素原(NT-ProBNP)、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左心射血分数(LVEF)、早期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心肌运动速度比值(E/E).结果 轻度心衰组LVEF、E/E'、NT-ProBNP较无心衰组升高(P<0.05).中度心衰组患儿CK-MB、NT-ProBNP、E/E较无心衰组、轻度心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心衰组患儿cTnI、CK-MB、E/E'较无心衰组、轻度心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较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患儿NT-ProBNP水平可有效反映心功能变化,对于判断心衰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鲍灵芝;齐薛浩;马桂香;庞芸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异位妊娠输卵管切除术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对32例有手术指征的异位妊娠患者行改良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手术切口选择于脐部边缘,穿刺器通过脐部一个切口进入腹腔.选择同期行常规腹腔镜输卵管切除的32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32例手术全部成功,单孔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42.9±7.2)min,高于常规腹腔镜手术组的(36.0±6.5)min(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与常规腹腔镜手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腹腔镜组术后脐部切口愈合良好,比常规腹腔镜更具美容效果.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异位妊娠输卵管切除术是一种微创且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彦琴;赵福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持续输注瑞芬太尼抑制鼻内镜手术后拔管期间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66例ASAI-Ⅱ级择期行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手术患者分为3组:瑞芬太尼0.075 μg·(kg·min)-1(R1组,n=22)、瑞芬太尼0.05 μg·(kg·min)-2(R2组,n=22)与空白对照组(C组,n=22).手术结束时,R1组和R2组停用丙泊酚,R1组继续输注瑞芬太尼0.05 μg·(kg·min)-1,R2组继续输注瑞芬太尼0.075 μg·(kg·min)-1至拔出气管插管后5 min,C组手术结束时同时停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观察3组停药前(T0)、拔管前(T1)、拔管后1 min(T2)、3 min(T3)、5 min(T4)时刻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同时观察3组患者苏醒时间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拔管前SBP、DB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瑞芬太尼组,3组患者苏醒时间R1组(9.8±2.6)min,R2组(8.9±2.3)min,C组(6.7±1.8)min,空白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瑞芬太尼组(P<0.05).结论 术后以0.05~0.75 μg·(kg·min)-1速度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可减轻患者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患者可清醒耐受气管插管通气,是一种安全、有效、可控的麻醉方法.
作者:曹池;张永海;马玲;马汉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对比评价两种(结构型和颗粒型)不同自体骨移植形式修复不同长度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将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3组,制作成不同长度双侧股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0.5 cm 缺损组,1.0 cm缺损组,1.5 cm缺损组),取自体髂骨以不同形式分别植入左右两侧.术后4、8、12及16周进行一般情况,大体解剖,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术后4、8、12及16周3组兔结构型植骨侧与0.5 cm缺损组颗粒型植骨侧缺损逐步修复,1.0 cm缺损组及1.5 cm缺损组颗粒型植骨侧修复效果差,1.5 cm缺损与1.0 cm缺损组结构型植骨侧影像学评分高于颗粒型植骨侧(P<0.05),组织学观察结果与之一致.0.5 cm缺损组两侧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结构型植骨修复中大段骨缺损优于颗粒型植骨.
作者:安维军;邱少东;乔泽文;叶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对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30例已确诊为腹型HSP住院患儿,采用13C-UBT进行H.pylori检测,阳性者85例,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根除H.pylori三联治疗,比较其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有效率为7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胃肠道症状缓解迅速,复发率为8.9%,而对照组为3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ylori感染与儿童腹型HSP密切相关,对于H.pylori阳性者给予根除H.pylori治疗,可有效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梁丽俊;张兰;白华;王凌潇;陆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测定鞣酸苦参碱胶囊中苦参碱HPLC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Pheomenex Hydro-RP C18(150 mm×4.6 mm,4 μm);以磷酸盐缓冲溶液(pH=3.0)-乙腈(94:6)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苦参碱浓度在10~500 μg·mL-1(r=0.999 3)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50%,RSD为0.95%(n=6).结论 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高,适用于鞣酸苦参碱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魏世杰;刘梦英;杨文成;买淑霞;杨建宏;党宏万;封士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上皮性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证实的149例女性乳腺癌病理资料.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是否转移有显著相关(P<0.05),与ER、PR呈负相关(P<0.05);Ki67表达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有显著相关(P<0.05),同时与EGFR呈正相关(r=0.171,P<0.05);HER-2表达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有显著相关(P<0.05),并与EGFR呈正相关(r=0.186,P<0.05);E-cadherin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有显著关系(P<0.05).结论 EGFR、Ki67、HER-2、E-cadherin的检测对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朝林;李宏;李金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