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血糖水平的临床意义

李玲;马瑞莲;王静;邓长林

关键词:脑出血, 血糖,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血糖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入选标准选择103例经头颅CT确诊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依空腹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血糖<6.1 mmol· L-1)和血糖升高组(血糖>6.1 mmol·L-1),分析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血糖升高组死亡率高于血糖正常组(x2=6.24,P<0.05);2组NIHSS评分在治疗后第1、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空腹血糖水平越高,死亡风险可能越高,神经功能恢复越慢.
宁夏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定位在功能区脑肿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超声定位治疗功能区脑肿瘤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对26例功能区脑肿瘤采用术中超声定位进行手术,并且在B超监测下行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术中超声定位准确,肿瘤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8例,术后患者恢复快,无死亡病例.结论 术中超声定位,可对病灶周围血管及重要结构毗邻关系进行确认,指导肿瘤切除方案,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马志国;何河;任胜;陈恩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骨瓣开颅术后切口皮下积液的发生与观察

    颅脑行骨瓣开颅术后,发生切口皮瓣下脑脊液积液,是脑脊液漏的一种.严重影响皮瓣与骨瓣粘附,延缓切口愈合,若不及时处理可引起切口脑脊液漏、切口感染、脑膜炎、脑脓肿等,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影响其生命质量.现对42例皮下脑脊液积液患者分析其发生原因,以及采取各种治疗、护理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乔艳玲;张爱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肝损害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肝损害的疗效.方法 将47例CMV感染患儿分成2组.治疗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更昔洛韦加用丙种球蛋白400 mg·kg-1,每日1次静脉点滴,连用5d;对照组23例予常规治疗用更昔洛韦静脉点滴.结果 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CMV-IgM(巨细胞病毒IgM)转阴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CMV感染肝损害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尚丽娜;王永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前葡萄膜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葡萄膜炎是一类发生于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及玻璃体的炎症性疾病[1].在治疗方面,葡萄膜炎目前多以药物治疗,因患者病程长、易反复,导致患者在治疗期间依从性差,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为了有效提高前葡萄膜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我们对158例患者进行了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霞;李东;郝晶;朱瑞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时间拔除引流管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TKA(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不同拔管时间对术后总失血量及手术切口愈合的观察,确定佳引流及拔管时间.方法 对收治初次行TKA的80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12 h拔管)和试验组(24h拔管),每组各40例.于术后24 h记录2组总失血量、引流管总引流量及Hb与Hct,并在拔管后做引流管顶端细菌培养,同时观察术后患者引流管切口处渗血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2组术后24 h总失血量及引流管总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2 h引流量占24引流量的75%.2组术后24 h的Hb与H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组拔除引流管后引流管出口处渗血者分别有13例和2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拔除引流管顶端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 TKA后关节腔引流建议在24 h内完成,术后12~ 24 h拔除为佳时机.

    作者:蔺治凯;杨生森;夏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急性乙醇中毒后重度颅脑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相关因素对急性乙醇中毒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 分析10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照伤前是否醉酒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比较2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和预后.结果 急性乙醇中毒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各项监测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及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乙醇中毒可进一步加重颅脑损伤.

    作者:樊继军;马彦;段强;谢丙豪;董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输卵管残端重复异位妊娠6例

    目的 探讨输卵管切除术后残端重复异位妊娠发生原因.方法 对6例输卵管残端重复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术中所见、病理诊断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以腹痛为主要表现,均为破裂型,有黏连,腹腔内出血量多.均行手术切除病灶治愈.结论 炎症、输卵管残端瘘形成是输卵管残端重复异位妊娠的主要病因,规范行输卵管切除术可避免此病发生.

    作者:刘丽;丁月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宁夏沙鼠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宁夏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早期鼠间鼠疫流行规律.方法 分析宁夏近13年沙鼠鼠疫疫源地各监测点的数据和资料.结果 2001-2013年共捕获野鼠21 241只,隶属5科7属16种.年平均沙鼠密度2.03只·公顷-1,鼠体染蚤率平均29.61%、鼠体蚤指数平均0.81.13年共检鼠疫菌128株,其中活鼠检菌2株,自毙鼠检菌108株,蚤类检菌18株.自毙鼠检菌阳性率高达59.67%,活鼠检菌率0.94·(104)-1.结论 宁夏群长爪沙鼠和子午沙鼠为优势种群,监测中加强自毙鼠搜检,就可尽早地发现沙鼠动物间鼠疫疫情,杜绝人间鼠疫病例的发生.

    作者:杨林;张涛;黄文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经额下-前纵裂联合入路切除复杂鞍区肿瘤

    目的 探讨经额下-前纵裂联合入路切除复杂鞍区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额下-前纵裂联合入路手术切除复杂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垂体腺瘤14例,全切11例,次全切3例;颅咽管瘤8例,全切4例,次全切4例;鞍结节脑膜瘤5例,全切4例,次全切1例.术后视力、视野较术前明显改善11例,无明显变化8例;术后激素水平恢复正常8例,无明显变化2例;27例中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额下-前纵裂联合入路适用于切除鞍上、鞍后及向上突入三脑室的肿瘤.

    作者:张庆华;陈显金;刘海波;刘文庆;刘吉庆;孙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益气活血化痰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8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化痰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的疗效.方法 将116例住院TIA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采用益气活血化痰汤及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58例使用西医常规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8,P<0.05).结论 采用益气活血化痰汤同时配合西医常规治疗TIA发作有确切的疗效,能明显预防脑梗死发生率.

    作者:李国成;赵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及以上的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0例Sanders分型在Ⅱ型及以上的跟骨骨折患者均行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随访6~ 12个月,30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采用Maryland Foot Score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良率为86.67%.结论 对Ⅱ型及以上的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赵龙;黄永军;吕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紧张型头痛中医证侯分布与抑郁焦虑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紧张型头痛患者的中医证侯特点及其与抑郁焦虑的相关性.方法 对163例紧张型头痛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然后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测评.结果 紧张型头痛患者以痰浊阻滞型多,占50.3%;其次是肝肾阴虚型,占30.1%;肝阳上亢型少,占19.6%.肝肾阴虚型患者与痰浊阻滞型患者抑郁焦虑得分均高于肝阳上亢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痰浊阻滞和肝肾阴虚是紧张型头痛的主要证型,并与抑郁焦虑关系密切.

    作者:张皞珺;吴晓玉;郭忠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间接能量测定法对重症患者能量代谢的研究

    目的 比较机械通气重症患者测定的静息能量消耗(mREE)与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计算所得的实际营养供给量(pREE)之间的差异,并探讨不同能量缺失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60例机械通气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危重病程度(APACHEⅡ评分)及营养风险评分(NRS 2002),根据患者不同APACHEⅡ评分分为2组,即APACHEⅡ≥15分组和APACHEⅡ<15分组,对2组患者的mREE和pREE进行比较;根据患者能量缺失程度将其分为4组,比较4组间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及死亡率的关系.结果 按APACHEⅡ评分分组,各组间实际营养供给量、间接测热法测得的静息能量消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能量缺失程度分组,其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日、28 d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接测热法监测所得的静息能量消耗明显高于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所给的营养供给量,患者能量缺失越严重,病情越重,死亡率越高.

    作者:张军;曹相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CUL4B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上调并促进HCT116细胞的增殖

    目的 观察CUL4B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运用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time PCR)技术检测40例结肠癌及配对正常结肠黏膜中CUL4B mRNA的表达量,比较两者表达差异.构建pEGFP-N1-CUL4B真核表达载体,并通过脂质体质粒转染HCT116细胞,运用体外细胞毒性试验(MTT)法研究CUL4B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结果 40例结肠癌组织中CUL4BmRNA表达水平△Ct为13.21 ±1.33,对应正常组织表达水平△Ct为18.61±1.86,结肠癌组织中CUL4B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配对正常结肠黏膜组织(P<0.05).MTT实验结果显示CUL4B可显著促进结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HCT116-GFP-RKO组与阴性对照组、亲本细胞组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L4B在结肠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并且可促进结肠癌HCT116细胞株的增殖功能,可能在结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顺霞;马丽园;姜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空气波压力治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恢复及关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对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恢复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2例,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术后仅接受常规下肢按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空气波压力治疗,对2组术前及术后KSS评分、凝血综合指数(CI)、肿胀指数进行测定.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术后膝关节评分及功能评分术在后2、4周较术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膝关节评分及功能评分术后2、4周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CI术后2周较术前有显著性升高(P<0.05),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I术后2周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1、2、3周肿胀指数较对照组均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 空气波压力治疗可促进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并改善高凝状态.

    作者:李永明;吕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输尿管镜引导放置导尿管治疗前尿道损伤8例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引导放置导尿管在尿道球部损伤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及适应证.方法 采用输尿管镜引导放置导尿管的方法治疗尿道骑跨伤,观察手术效果并提出治疗策略.结果 8例均一次性引入斑马导丝进入膀胱,7例置管成功.1例因为反复插导尿管导致断端假道形成并造成较大血肿,置管过程中反复将导丝拉入假道导致置管失败,终开放手术治疗.留置导尿管4周拔管,拔管后均能自行排尿,随访1~12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对于断裂面小于尿道周长的1/2患者采用输尿管镜引导放置导尿管治疗前尿道损伤创伤小、疗效肯定,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余洋;陈福宝;韦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口服可乐饮料结合内镜治疗胃柿石8例分析

    目的 总结近2年采用可乐饮料口服结合内镜下圈套、绞碎治疗胃柿石的经验.方法 采用口服可乐饮料结合内镜碎石术的方法治疗胃柿石.结果 共治疗8例胃柿石患者,全部治愈,治愈率达100%.结论 口服可乐饮料结合内镜治疗胃柿石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李云霞;魏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肝硬化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及护理对策

    良好的睡眠被认为具有恢复性的作用,能促进疾病康复和使人体生理功能更加旺盛[1].睡眠质量是影响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住院肝病患者较正常人更容易发生睡眠紊乱[2].本研究对住院肝硬化患者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宁珍;徐颖霞;李艳萍;李慧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高危患者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中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老年人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患者麻醉前后血压下降情况、心率变化、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情况.结果 32例患者均穿刺成功,麻醉前30 min内血压下降超过基础血压的20%以上患者8例(25.0%);术中8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2例患者术中血压升高,3例心率减慢至55次·min-1以下,阿托品0.5 mg静推后恢复至正常.术中患者舒适、安静、肌松良好、镇痛完善,术后24 h患者镇痛良好,无血栓形成.结论 老年患者选用腰硬联合麻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便于术中麻醉的监测管理,并可减少术后心血管和肺部并发症,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牛立忠;左伟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介入治疗AMI中慢(无)血流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的慢(无)血流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对AMI患者常规行PCI治疗,根据术中是否出现慢血流分为慢血流组(A组)22例和无慢血流组(B组)70例,分析两者术前和术后的Hs-CRP变化情况.结果 A组PCI术后Hs-CRP为(39.89±4.4)mg·L-,B组为(35.76±4.2)mg·L-1,A组Hs-CRP升高较B组明显(P<0.05).结论 AMI的PCI术中慢(无)血流的发生与Hs-CRP的增高有明显的关系.

    作者:马志刚;王文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主管: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