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张炳英;杨雨卿;郭庆;田向东
目的 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胆管Ⅰ期缝合的疗效.方法 统一标准下选择7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胆管探查术后处理方法分成胆管Ⅰ期缝合组38例和传统T型管引流组38例,比较2组治疗结果.结果 Ⅰ期缝合组在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近期并发症等方面较传统T型管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黄疸消退时间、切口感染、胆管结石再生、胆管狭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格把握适应证,胆总管探查术后胆管Ⅰ期缝合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王立云;丁洋;马松波;李明皓;王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VOCAL)软件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容积测量与二维子宫内膜厚度测量在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或二维超声发现宫腔占位、内膜不均匀性增厚病例58例,正常对照组30例,行经阴道超声检查,二维式下测量内膜厚度,三维式下行内膜容积测量,所有研究对象均经宫腔镜检查或手术后病理证实.结果 ①正常对照组与内膜良性病变组、内膜恶性病变组,在年龄、产次、孕次、绝经年限、有无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险因素,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子宫内膜厚度、体积,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恶性病变组与良性病变组在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血流分级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癌11例,Ⅲ级血流显示率81.81%(9/11).④对照病理诊断结果,三维超声诊断符合率高于二维超声(P<0.05).结论 三维超声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准确性较二维超声提高,子宫内膜容积测量在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红;张炳英;杨雨卿;郭庆;田向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低剂量胸部CT扫描对慢性铍病患者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影像征象的影响.方法 选取21例慢性铍病患者,行多排CT低剂量(电压90 kV、管电流30~50 mA)检查,对照组为常规剂量(电压120 kV、管电流250 mA)扫描的健康体检者,记录每个受检者CT扫描的辐射剂量,由放射科3名高年资医师共同评判、阅读重建图像,记录图像质量及影像表现.结果 慢性铍病患者低剂量CT扫描所受的辐射剂量为(0.61±0.08) mSV明显低于常规剂量CT扫描(7.51±0.86) mSV,不同剂量扫描扫CT值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管电流、电压降低噪声增加.21例患者中全部有不同程度的小叶间隔增厚,7例肺野呈磨玻璃样改变(33.33%),肺气肿17例(80.95%),全小叶性肺气肿4例,小叶中心性肺气肿4例,小叶间隔旁型肺气肿13例;17例中伴有肺大泡者5例(23.80%),界面征17例(80.95%),支气管扩张9例(42.86%),蜂窝7例(33.33%).肺低剂量胸部CT重建图像较常规剂量扫描图像噪声大但不影响诊断.结论 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可用于慢性铍病的筛查与诊断.
作者:崔家甿;张耀龙;李俊君;买志峰;徐芳芳;任继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20例为镇痛组,另选择同期初产妇120例为对照组.镇痛组于产妇子宫口开大3 cm、有规律性宫缩时硬膜外持续注入药液,速度为4mL· h-1至分娩结束,对照组无镇痛措施.观察术前术后2组产妇的分娩疼痛程度,以及产后出血量、产程、新生儿窒息、产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镇痛组产妇在分娩时的疼痛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镇痛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但2组第三产程、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可降低产妇分娩时疼痛程度及剖宫产率,对母婴无不良影响,不影响新生儿的预后.
作者:梁战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现状及在糖尿病和子宫肌瘤2个病种实施的效果和效益.方法 查阅实施和完成临床路径病历,选择子宫肌瘤与糖尿病作为调查病种,再采取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进入临床路径的糖尿病45例、子宫肌瘤42例为实验组;抽取同期住院的相同病种非临床路径管理病例糖尿病48例、子宫肌瘤51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治愈好转率及患者满意度,评价临床路径实施效果与效应.结果 有15个专业38个病种实施临床路径,进入临床路径比例、完成临床路径比例均持续上升;实验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治愈好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临床路径,能有效降低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韩建宁;刘福清;鞠光亚;姚小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对临床上直肠前突致出口梗阻型便秘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60例中重度直肠前突致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均给予RPH术治疗,观察术后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患者均1次手术成功,手术时间30~45 min,平均为37.5 min;术后随访3~6个月,其中22例治愈,30例显效,5例好转,3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95%;术后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RPH术能有效缓解中重度直肠前突致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该术式操作简便、创伤小、痛苦轻、费用低、术后恢复快,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存林;杨云;鲍聚喜;冯作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传统牵引装置与改良后的牵引装置在男性后尿道断裂行尿道会师术后的牵引效果.方法 将100例后尿道断裂患者分为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在行尿道会师术后给予传统牵引装置,实验组在行尿道会师术后给予改良式尿道牵引装置,其他治疗和护理措施不变.牵引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对两种牵引架的满意度及牵引的效果.结果 改良后的尿道牵引装置尿道牵引的有效性、患者舒适度、满意度、隐私遮蔽与保暖方面都明显高于传统尿道牵引装置,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牵引装置与改良后的牵引装置在骨盆骨折后尿道断裂行尿道会师术后牵引目的相同,但改良后的尿道牵引装置在外观、保暖性及隐私遮挡及实用性等方面更优于传统尿道牵引装置,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吕学红;许学珍;罗保华;常淑玲;米光丽;宁艳花;马良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不同企业规模和经济类型煤矿员工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方法 抽取2家试点煤矿的117名管理者和686名一线工人,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职业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企业管理者和一线工人分别有67.85%和53.52%的指标具有较高知晓率(85%以上);企业管理者在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上岗体检机构的选择、职业健康检查的必要性、职业病报告责任、承担职业病诊断和医学观察费用等方面知晓率较低;一线工人在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尘肺病的主要症状、纱布口罩防尘作用和职业病防治权利4个方面的知晓率较低,均在70%以下.2家企业管理者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线工人中型国有煤矿有19个指标的知晓率高于小型民营煤矿,其中有11个对应指标知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宁夏试点煤矿员工职业病防治知识认知严重不足,特别是小型民营企业的一线工人,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加强.
作者:郑华;王冠梅;孙伟;顾芸;耿敬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属抑郁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患者家属,分为实验组56例及对照组56例.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疗法,家属均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患者家属SDS(39.69±9.76)分及SAS(35.21±9.65)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P<0.05);干预前,2组患者家属SDS及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家属SDS及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属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焦虑状况,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家属的抑郁焦虑状况.
作者:王宏;徐月玲;张振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高度近视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形态学特点及屈光度对其的影响.方法 以高度近视患者122例(244只眼)为观察组,选择参加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8例(216只眼)作为对照组.采用角膜内皮镜对患者双眼角膜中央内皮细胞进行检查,获取细胞密度、细胞平均面积、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比例等指标,分析年龄、屈光度与细胞密度、细胞平均面积、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比例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边形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2 831.67 ±299.60)·(mm2)-1与(3 257.4±212.52)·(mm2)-1,(60.05±6.678)%与(68.95±5.32)%];细胞平均面积及变异系数均高于对照组[(357.04 ±38.15)·(μm2)-1与(312.12 ±17.42)·(μm2)-1,(35.26±5.60)%与(29.32±3.34)%].观察组的屈光度与内皮细胞密度和细胞平均面积无相关性(r =0.107、-0.121),而与变异系数呈负相关性(r=-0.189),与六边形细胞比例呈正相关性(r =0.236).年龄和细胞密度、细胞平均面积、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比例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294、0.281、0.390、-0.303);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和细胞密度、细胞平均面积、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具有线性回归关系(r值分别为0.294、0.281、0.477、0.406).结论 高度近视眼患者随近视度数的增加角膜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增加,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且随着年龄增加内皮细胞密度降低,形态发生改变.
作者:李自立;薛中淇;贾沁;梁静;殷莉;周玲婕;庄文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中药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2例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自拟益气活血通脉汤及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使用西医常规治疗,均治疗2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66.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85.71%优于对照组的32.14% (P <0.05).结论 治疗组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李国成;马明超;周永强;周艳鹏;赵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PK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53例,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53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 ~ 70 min,平均(30±14.6) min,1例因闭孔反射致膀胱穿孔.全部病例无输血,术后平均留置尿管50h.53例随访3~36个月,复发8例,复发率15.1%(8/53).结论 PK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作者:马强;方堃;张超;余洋;冯铮;陈福宝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早期诊断脓毒症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选取117例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患者,将其分为确诊脓毒症(42例)、临床脓毒症组(47例)和对照组(28例),各组患者均在入院24 h内采集静脉血样,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同时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NE%)、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结果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确诊脓毒症组和临床脓毒症组CD64指数、WBC、NE%、hs-CRP和PCT均显著增高(P<0.05);确诊脓毒症组CD64指数、WBC、NE%、hs-CRP和PCT均显著高于临床脓毒症组(P<0.05).结论 与WBC、NE%、hs-CRP和PCT均相比较,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可作为早期诊断脓毒症的敏感指标,并可区分感染的严重程度,为临床正确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樊瑞军;贾咏存;朴文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情况,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探讨其与肺心病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6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给予2周的综合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动脉血气分析,血浆NT-proBNP和hS-CRP.结果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动脉血气分析,血浆NT-proBNP和hs-CRP存在明显异常,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治疗2周后,动脉血PaO2(氧分压)、PaCO2(二氧化碳分压)、血浆NT-proBNP、hs-CRP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T-proBNP水平随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而升高,NT-proBNP水平在轻、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NT-proBNP、hs-CRP可作为判定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的指标.
作者:常湘辉;李秀萍;陈梅;邵萍;黄晓波;许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肺血管成像(CTPA)多种重建技术在鉴别诊断肺动静脉瘘(PAVF)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例临床疑似为PAVF的患者进行了CTPA检查,依据采集的薄层扫描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薄层多向倾斜VR和MIP、多平面重组(MPR)以及曲面重组(CPR)等重组技术,得到肺血管图像,沿不同旋转轴观察患者重建图像的病灶的空间解剖关系,以明确病变供血动脉及其引流静脉.结果 9例患者共发现14个病灶,其中单发灶6例,多发灶2例,弥漫分布1例;均清晰显示病灶边缘轮廓,其中呈卵圆形分叶状1个,管状6个,逗点状3个以及结节状4个;均能充分显示供血肺动脉、引流静脉的空间解剖关系,畸形血管的直径、数目以及其走行方向均可准确、直观地显示,病灶均呈“动脉瘤”以及“血管蒂”征.对全部PAVF病例均作出了准确诊断,其中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8例经肺动脉造影(PADSA)证实.结论 CTPA多种重建技术对PAVF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PAVF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作者:杨书鲲;周攀;何仲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口腔显微镜在确定上颌磨牙根管数目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患有牙髓病或根尖周病的上颌第一磨牙264颗、上颌第二磨牙240颗,分别采用肉眼、显微镜确定根管数目,运用统计学分析将两者根管数目的发现率进行比较.结果 上颌第一磨牙中,肉眼组和显微镜组的发现率分别为26.5%和51.5%;上颌第二磨牙中,发现率为10.8%和32.5%,显微镜组对根管的发现率显著高于肉眼组(P<0.05).结论 上颌磨牙根管变异较大,特别是MB2发生率较高,显微镜的应用有助于寻找上颌磨牙根管,从而有效提高上颌磨牙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董枫莲;王静;郭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惠农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情况,探讨分析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危险性.方法 采集惠农区明确诊断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危险性评估分析.结果 ①561例重性精神病患者中有63例肇事肇祸患者,肇事肇祸的发生率为11.22%,男女性发生率分别为17.41%和5.50%,40 ~ 50岁、无配偶、文化程度低及精神分裂症所占比重高;②肇事肇祸的发生可能与性别、婚姻状况等因素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精神分裂症以及精神发育迟滞危险性,R值均数>0.5,危险性高于其他患者;④年龄在< 30岁、30~岁、40 ~ 50岁的危险性较大.结论 应进一步针对有肇事肇祸倾向的高危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加强监管和干预.
作者:郎红霞;张燕虹;石月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微创穿刺技术首次极限量抽吸结合垂体后叶素冲洗血肿腔对脑出血的疗效影响.方法 大量脑出血患者78例,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在微创穿刺技术首次大限度抽吸血肿结合垂体后叶素冲洗血肿腔治疗脑出血,其余操作步骤同对照组;对照组行微创穿刺技术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残肢运动能力及生活能力.结果 2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残肢运动能力及生活能力均较术前提高,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手术首次极限量抽吸结合垂体后叶素血肿腔冲洗能够提高脑出血疗效,安全可靠.
作者:王维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优先数字出版对医学科研论文学术影响力及出版效益的影响.方法 收集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字化出版平台优先数字出版与非优先数字出版论文各835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及评价出版效益.结果 优先出版论文被引频次和平均下载量均高于非优先数字出版(P<0.05),优先数字出版论文被引频次与下载量呈正相关关系(r =0.288,P<0.05).优先数字出版组网络出版收益占总收益67.33%,非优先数字出版收益占总收益的32.67% (P <0.05).动态评估模型计算结果显示,优先出版组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估分值为非优先出版组论文的5.26倍.结论 医学科研论文优先数字出版可以提高学术影响力与出版效益.
作者:马兴忠;王凯荣;田彦花;黄占宝;王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软性角膜接触镜在减轻翼状胬肉患者术后疼痛感和促进角膜上皮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及术中丝裂霉素湿敷的患者30例30眼,分成软性角膜接触镜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15眼.软性角膜接触镜组在手术结束时角膜表面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术后5d取下角膜接触镜,对照组不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比较术后24、48和72h2组患者疼痛程度以及术后5d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72 h2组患者疼痛度评分,软性角膜角膜接触镜组分别为(1.80±0.94)分、(0.93±0.80)分、(0.40±0.63)分,对照组分别为(3.00±0.76)分、(1.80±0.68)分、(1.20±0.56)分,软性角膜接触镜组患者术后疼痛感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5d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软性角膜接触镜组为(3.93±2.76)分,对照组为(7.86±2.72)分,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佩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可明显减轻翼状胬肉患者术后疼痛反应,促进角膜上皮愈合.
作者:郗淑红;尤妍;章圣夫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