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徐瑞;蔡庆;郭涛;黄铜;吴艳萍;黄立军;梁莉
目的 探讨广域数字化视网膜摄像系统(RetCam 3)在婴幼儿眼底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RetCam 3对673例新生儿进行眼底病变筛查,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73例新生儿共检出眼底病变婴儿67例(9.95%),其中眼底出血53例(7.87%),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 10例(1.48%);其他眼底病4例(0.59%)中,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1例(0.15%),视神经萎缩(ONA)2例(0.29%),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HPV)1例(0.15%).对筛检出的10例ROP婴儿进行了出生体重、出生胎龄及孕期吸氧时间的对比分析,发现出生体重<1500 9、出生胎龄<28周、孕期吸氧时间>10d均是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RetCam 3能够真实客观有效地观察到婴幼儿眼底病变,特别是早产儿视网膜特征性病变,对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何敏;李济育;张奕;陈丹丹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的血管母细胞瘤患者18例,复阅其临床资料及病理切片,并全部做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18例患者均为散发病例,16例首发,2例复发,首次发病年龄8~61岁.15例肿瘤位于小脑,2例位于脊髓,1例位于桥小脑角.术前影像学均提示占位,镜下肿瘤由不同成熟阶段的毛细血管和间质细胞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毛细血管及间质细胞ViM均阳性,血管内皮细胞CD34阳性,间质细胞EGFR阳性12例,NSE阳性10例,S-100阳性9例,Ki-67指数较低.结论 血管母细胞瘤多见于中青年的小脑和脊髓,但儿童患者并不少见,脊髓及小脑以外的神经系统,比如垂体柄、鞍上、软脑膜及颅神经、桥小脑角也可发病.临床症状与具体病变部位密切相关.典型病例的影像学结合病理学通常可以诊断,但应结合免疫组化和其他组织学对相似的疾病进行鉴别.
作者:田海萍;黑静雅;马莉琼;孙金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外周血(PB)中T淋巴细胞亚群对肺结节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肺结节病患者35例(观察组)及2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结节病在BALF及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其存在的差异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BALF及外周血中CD4比例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BALF中CD8比例显著低于外周血(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检测BALF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对肺结节病的鉴别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芹;张静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2D-STI)技术评价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先天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卡瓦(CARVAR)术后早期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35例先天性重度AS且LVEF正常拟行卡瓦手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1周、术后1个月、6个月通过2D-STI对左室壁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应变及应变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卡瓦术后1个月患者LVEF由(63.46±4.7)%下降为(55.68±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壁各节段纵向应变及应变率术后1个月低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术后6个月高于术前,即术后6个月>术前>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D-STI技术能够早期、客观、准确地评价重度AS患者卡瓦术后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贾武梅;邵伟;刘红燕;安雅萍;刘怀荣;苏涛涛;林颖;陆焜;马进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后巩膜兜带术治疗病理性近视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31只眼)病理性近视患者施行后巩膜兜带术资料,对其手术前后的屈光度、视力、眼轴长度及并发症进行比较,总结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1周、1个月、1年视力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术前相比,术后1周、1个月的屈光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术后1年和术前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和术前相比较,术后1周、1个月的眼轴长度出现一定的缩短(P<0.05),但在术后1年与术前相比没有明显变化.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后巩膜兜带术可以有效对抗病理性近视眼眼轴的持续性增长,延缓甚至阻止屈光度的加深,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术式.
作者:马鸿娟;尤妍;崔茜玮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中Ki-67、α-甲酰基CoA消旋酶(P504S)、高分子量角蛋白(34β-E12)、p6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21例经过穿刺活检或电切的前列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列腺癌患者128例,良性前列腺疾病(前列腺增生、慢性前列腺炎)患者93例,将保存的全部前列腺疾病患者的蜡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染色.结果 Ki-67、P504S、p63、34β-E12在前列腺癌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8%、81%、11%、9%,而Ki-67、P504S、p63、34β-E12在良性前列腺疾病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5%、3.3%、90%、93%,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结果表明Ki-67、P504S、p63、34β-E12是前列腺癌较为可靠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张家伟;赵莹莹;马爱玲;陈志强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采取不同手术方式的围手术期差异,总结其可行性.方法 收集瘢痕妊娠78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5组,分别为A组(清宫组)、B组(宫腔镜电切术)、C组(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D组(经腹病灶切除术)、E组(经阴式病灶切除术),观察5种手术方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率、HCG下降情况等.结果 5组患者术前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比较,宫腔镜电切组明显少于其他4组,其次为阴式病灶切除术组,出血量多为经腹病灶切除术组.比较手术时间,宫腔镜电切术组明显短于其他4组,经腹病灶切除术组用时长.5组病例术后1d的HC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术前术后血HCG比较,A、C、D、E组术前、术后1d血HC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内生型瘢痕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后的效果好,其可作为为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案.清宫术在Ⅰ型瘢痕妊娠治疗中有明显优势,应被广泛应用,但需把握手术适应证.Ⅱ型瘢痕妊娠采取经腹腔镜、经腹病灶切除效果较好,需个体化选择.
作者:马远;哈春芳;王妍;陈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活化因子受体配体(RANKL)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选取手术治疗的6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2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RANKL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并对RANKL表达与Vimentin、E-cadherin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在甲状腺组织中RANKL阳性表达位于细胞质及部分细胞核.甲状腺乳头状癌RANKL阳性表达率为73.02%,结节性甲状腺肿RANKL阳性表达率为4.35%,癌旁组织RANKL阳性表达率为16.67%,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NKL的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不同性别、发病年龄及淋巴结转移状况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ANKL与乳头状甲状腺癌是否钙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RANKL与EMT重要分子Vimentin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396,P<0.05).结论 RANKL可以作为甲状腺癌恶性转移的标志,可能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钙化形成过程.
作者:唐振宁;王玉琛;刘晓霞;刘奇伦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联合LARS人工韧带同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采用关节镜下白体腘绳肌腱联合LARS人工韧带同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的47例患者进行随访,使用Lysholm、IKDC评分对患者进行评估,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随访43例、失访4例,2例患者在术后3年出现前交叉韧带松弛,1例滑膜炎患者,1例患者术后6年再次外伤后交叉韧带断裂进行翻修.陈旧损伤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为(20.14 ±4.27)分,终末随访时为(93.36 ±5.21)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所有随访患者IKDC由术前显著异常(D)43例,到术后末次随访正常(A)36例,接近正常(B)5例,异常(C)2例.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联合LARS人工韧带同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中期疗效满意.
作者:万钧;温鹏;郝斌;宫伟;马晓军;任磊;赵飞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导致心电图呈ST段抬高型心肌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AOPP致心电图呈ST段抬高型心肌损伤患者16例,规范化解毒、排毒治疗,早期针对心肌损伤行保护性治疗.结果 14例救治成功,心电图ST段、肌钙蛋白等心肌损伤指标恢复正常.2例死亡.结论 心电图呈ST段抬高型心肌损伤患者均为重度中毒者,并发脏器功能损害较多,死亡及猝死风险高;救治此类患者,即在规范化解毒、排毒基础上,行早期心肌保护性治疗.
作者:刘军;杨旭;洪慧;马桂琴;刘志宏;王珊珊;侯延峰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联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CDFI)和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检查评价椎动脉发育不良(VAH)患者对后循环缺血(PCI)的影响.方法 选取92例单侧VAH患者,将有眩晕症状的63例作为有症状组,无眩晕症状的29例作为无症状组.分别应用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扫查椎动脉的颅外段、颅内段,对比分析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发育不良侧椎动脉椎间隙段及颅内段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分析发育不良的椎动脉对后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同时,记录所有单侧VAH患者在不同年龄段发生后循环缺血症状的发生.率,对比分析VAH发生后循环缺血与年龄的关系.结果 有症状组患者发育不良侧椎动脉的PSV无论是在颅外段还是颅内段均较无症状组降低,有症状组的发育不良侧椎动脉的颅内段PSV明显低于颅外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20~ 39岁的共有23例,其中有后循环缺血症状9例,发生率为39.1%;年龄40~ 84岁的69例,发生率为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H不仅能引起后循环缺血,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后循环缺血症状会加重.
作者:武雅婷;韩涛;田锦;王文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尿胱抑素C(Cys-C)、尿纤维结合蛋白(UFn)对诊断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DN患者180例、临床诊断为糖尿病但无肾损害的高血糖患者90例和体检健康者50例进行检测,并比较DN患者血清HbA1c和尿中mAlb、Cys-C、Fn水平,计算各项指标均值、阳性率,分析其对DN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DN患者尿mAlb、Cys-C、Fn均值、阳性率,均高于同期高血糖组和对照组(P<0.05),提示尿mAlb与空腹血糖的控制水平呈正相关,且Cys-C与尿mAlb呈正相关性.结论 尿Cys-C与UFn两项检测指标在DN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杨晓燕;黄勇翔;史清梅;邸师红;焦婷婷;杨宝珍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该病提供疗效肯定、安全性好、适合临床应用的佳治疗方案.方法 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2例,将患者分为4组,治疗Ⅰ组54例,治疗Ⅱ组52例,治疗Ⅲ组54例,治疗Ⅳ组52例.治疗Ⅰ组采用小针刀治疗,治疗Ⅱ组采用银质针导热治疗,治疗Ⅲ组采用中药定向药透治疗,治疗Ⅳ组采用小针刀配合中药定向药透治疗.共4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对各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和疗效进行评估,并记录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 4组总显效率分别为40.74%、53.85%、74.07%、84.62%,4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组(小针刀配合中药定向药透治疗)显效率优于其他3组.4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临床痊愈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Ⅳ组(小针刀配合中药定向药透治疗)在疼痛减轻所需时间上优于其他3组.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治疗方案优选研究,小针刀配合中药定向药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安全度高,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李涛;董玉娟;黄艳艳;雷鸣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结果 6例患者中5例有首发症状为精神异常、记忆力减退、言语障碍,1例癫痫大发作为首发症状,主要临床表现有精神行为异常、认知障碍、癫痫发作、不自主运动、意识障碍、低通气障碍、心律失常;4例颅脑MRI有异常信号,6例脑电图均以背景慢波改变为主;6例脑脊液均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4例脑脊液NMDA受体抗体阳性,1例脑脊液LGI1蛋白抗体阳性,1例脑脊液GABAB受体抗体阳性.1例并发肺癌.5例给予人免疫球蛋白0.4g/(kg·d),5d及甲强龙1 000 mg冲击治疗,1例因病情较轻仅给予地塞米松10mg/d静滴.4例出院时或出院后电话随访病情好转;2例自动出院中断治疗,电话随访出院1~2个月后死亡.结论 以精神异常、认知功能障碍、癫痫、意识障碍、低通气障碍为主要表现,脑脊液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脑MRI可有异常信号,也可正常,须考虑自身免疫性脑炎可能,进一步行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抗体检查,尽早给予免疫治疗,以改善预后.
作者:刘金芳;张斌;邵璐菲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后置基于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技术对肺体模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GE Revolution CT对肺体模进行扫描,管电压分别采用80、100、120 kV,管电流采用自动mA技术,噪声指数设为12,开启Hi Res扫描模式,采用HD-LUNG模式进行肺重建,以不同权重ASiR-V (0%、10%、20%、30%、40%、50%、60%、70%、80%、90%、100%)重建肺算法图像.记录不同ASiR-V权重下图像背景噪声(SD)作为客观指标,对肺窗显示的支气管血管束(包括肺门区大支气管血管束及胸膜下2 cm范围内较细的支气管血管束)、肺内磨玻璃样病变及肺内结节进行5分制评分法作为主观评分,比较不同kV组间图像质量差异.结果 在同一NI时不同kVp下,随着后置ASiR-V迭代水平增加,噪声水平均显著下降(SD值明显降低),不同权重ASiR-V%下主观评分肺算法ASiR-V在20%~ 70%的图像质量能较好满足诊断需求(评分≥3分).结论 在同一NI时不同kVp下,ASiR-V在20% ~ 70%的整体图像质量能较好地满足诊断的需求,但ASiR-V在30%~ 60%是HD-LUNG模式下观察肺内结构细节的的佳权重,能完全满足诊断需求.
作者:杨利莉;刘风娇;高永斌;汪芳;丁婕;赵艳红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评估不同类型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LAA)结构和收缩功能.方法 对144例患者行TEE检查,其中持续性房颤组80例,阵发性房颤组39例,因其他原因行TEE的对照组患者25例.常规经胸超声测量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EF%)等参数.TEE在0~180°范围内扫查左心耳,分别测量LAA的大开口径、大深度、充盈、排空峰值血流速度,观察LAA内自发显影(SEC)、泥浆样改变及血栓的形成情况.结果 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LAD、LAA大开口径大于对照组,左心耳大排空速度(Pev-LAA)、左心耳大充盈速度(Pfv-LAA)均低于对照组.持续性房颤组的LAD、LAA大开口径均大于阵发性房颤组,Pev-LAA、Pfv-LAA及EF%低于阵发性房颤组.LAA大深度、LVEDD 3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持续性房颤组自发显影(SEC)和泥浆样改变发生率均高于阵发性房颤组,2组患者术前均未见明显血栓.结论 TEE能清晰显示LAA结构及血流状态,评估其收缩功能,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作者:周丽;叶晶晶;黄璇;李晴;曹伟;王芳;纳丽莎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ACL)中长期的疗效.方法 30例ACL损伤患者关节镜下使用LARS人工韧带行ACL重建,在术前及术后8~ 12年随访时行Lysholm膝关节评分、Tegner膝关节运动评分、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观察手术的中长期疗效.结果 30例中24例获随访,时间8~12年,无韧带断裂.随访时Lyshlom评分由术前(46.52±7.24)分提高到术后的(87.35±0.85)分;Tegner评分由术前(2.8±0.65)分提高至术后的(5.8±0.42)分;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由术前(46.52±7.24)分提高到术后的(88.84±0.94)分,IKDC膝关节检查表客观检查结果优良率由术前的20.8%提升为术后的87.5%;KT-2000关节动度仪检查结果优良率由术前的25%提升为术后的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应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ACL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好,临床效果满意,中长期效果稳定可靠.
作者:马军;温鹏;牛东生;张学登;梁钰琪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胎儿多发畸型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取不同孕期孕妇的绒毛组织、流产或引产组织、羊水及胎儿组织、脐带,应用全基因组测序和高通量测序法,对样本染色体非整倍体、缺失、重复进行检测.结果 检出染色体三体22例,占40.0%;性染色体异常5例,占9.1%;染色体嵌合异常3例,占5.5%;三整倍体综合征1例,占1.8%;检出染色体非整倍体或100 kb以上已知的、明确致病的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1例;可能致病的基因组CNVs 3例;目前意义不明确的基因组CNVs 3例.结论 基因组CNVs相关的微缺失、重复是胎儿多发畸形的原因之一.应用微阵列基因组杂交可在多发畸形胎儿中发现更多的遗传病因,可提高畸形胎儿的产前检出率,降低胎儿多发畸形的发生率.
作者:何玲;梁雪云;薛伟;阿孜古力·马义儿;侯燕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三阶段疗法治疗老年外生殖器及肛周尖锐湿疣(CA)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尖锐湿疣患者180例,分成3组,每组60例.A组为CO2激光治疗组,B组为CO2激光+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ALA-PDT)治疗组,C组为CO2激光+ALA-PDT+局部免疫调节剂咪喹莫特乳膏外用,即三阶段疗法治疗组.患者均于首次治疗后1、3、6个月随访,分别统计复发率,并观察不良反应,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患者首次治疗后6个月的复发率分别为36.67% (22/60)、20.0%(12/60)和6.67% (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阶段疗法可以降低老年外生殖器及肛周尖锐湿疣的复发,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金;徐瑞;蔡庆;郭涛;黄铜;吴艳萍;黄立军;梁莉 刊期: 2018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PI3K抑制剂2-(4-吗啉基)-8-苯基-4氢-1-苯并吡喃-4-酮(LY294002)对人肾透明细胞腺癌786-o细胞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法分别检测LY294002在不同浓度及时间点对786-0细胞处理后细胞的PI3K、mTOR、Akt 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对PI3K、mTOR、Akt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LY294002处理细胞48 h,采用1、2.5、5、10、20、30、40 μg/mL浓度处理下,PI3K、Akt、mTOR mRNA的表达显著受到抑制,并且呈现出随药物浓度的变化出现抑制程度增大的正比关系.结论 LY294002可以显著抑制PI3K的水平来影响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可为肾细胞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杨金成;陈福宝;周丽娟 刊期: 201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