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贻骥;吴季俭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以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对55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标本进行血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55株细菌中80%以上为球菌,金葡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达80.77%、61.54%、57.69%,对头孢呋辛、头孢噻吩、氨苄/舒巴坦耐药率<30%.结论:球菌为本院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头孢呋辛、头孢噻吩、氨苄/舒巴坦可作为首选药物.
作者:谭秋;陈红兵;侯建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地方性斑疹伤寒的疗效.方法:61例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20例应用阿奇霉素治疗,B组21例应用氯霉素治疗,C组20例应用氨苄西林治疗.结果:A、B、C三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0.0%、91.1%、60.0%,经统计学处理AB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C、BC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三组退热时间分别为(2.46±.56)d、(2.62±0.53)d、(3.25±0.48)d,AB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C、BC两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阿奇霉素治疗地方性斑疹伤寒效果好,副作用少,可替代氯霉素、强力霉素治疗小儿地方性斑疹伤寒.
作者:王广方;杨爱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对88例急性鼠药(氟乙酰胺、毒鼠强)中毒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病人进行苯巴比妥疗法,寻找更好的防治措施.方法:两组病人入院后均常规洗胃,使用特效解毒药(乙酰胺、二巯基丙磺酸钠),及时用地西泮、苯巴比妥控制抽搐,昏迷病人佐以脑细胞营养药胞二磷胆碱、纳洛酮治疗.结果:本组88例病人有48例患儿出现抽搐,40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经综合性治疗82例(93%)治愈,死亡6例(7%).死亡与毒量大、发病时间长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原因有关(P<0.01).结论:急性鼠药中毒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高,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佐以苯巴比妥是临床上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马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依从性(compliance)也称顺从性、顺应性,指患者按医嘱规定对疾病进行治疗的程度,包括用药、饮食、生活方式等行为与医嘱的一致性.医嘱是医生根据每个病人不同的疾病状况、生理特点而制订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在不同病程时期,所需药物剂量不同,医嘱都作了详细说明.因此,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才有可能实现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的用药,达到用药目的.
作者:高向波;黄云;王玉梅;王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1,6-二磷酸果糖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1,6-二磷酸果糖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有良好疗效.
作者:利丹;郭伟中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丙戊酸和托吡酯治疗儿童特发性全身性癫痫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对1999年10月至2003年4月来我院的152例首诊特发性全身性癫痫并接受丙戊酸或/和托吡酯治疗的病人进行随访,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丙戊酸单药治疗完全控制率为63.41%,托吡酯单药治疗完全控制率40.00%,二者有显著差异;丙戊酸部分控制者添加托吡酯治疗31.25%完全控制,托吡酯治疗部分控制者添加丙戊酸后36.84%发作停止,无显著差异.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均较轻且耐受性较好.结论:丙戊酸是治疗儿童特发性全身性癫痫的有效药物之一,如丙戊酸未能完全控制发作,添加托吡酯治疗疗效好.
作者:黄铁栓;廖建湘;李冰;胡雁;陈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甲氧氯普胺常用于治疗胃肠疾病或上呼吸道感染等引起的恶心和呕吐.此药有时可引起神经系统副作用,尤其是小儿易误诊为其他疾病,现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18例报导如下.
作者:钟康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盐酸班布特罗口服液与硫酸特布他林片治疗学龄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疗效.方法:学龄儿童CVA64例随机分为二组,A组服班布特罗口服液10 mg,每晚1次,B组特布他林片0.0625 mg/(kg·次),每日3次口服.治疗前、治疗两周后测定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大呼气流量(PEF)作为肺功能指标,并作临床评分、生命质量评分作自身对照,并将两组作比较.结果:A、B两组FEVl%、PEF%、生命质量评分均比治疗前升高(P<0.05),且A组PEF%、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评分需吸入β2激动剂次数比治疗前降低,且A组低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班布特罗口服液疗效优于硫酸特布他林片.
作者:冯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按病情轻、中、重度持续不同,分别给予不同剂量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同时按需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对<7岁的患儿可加用储雾罐.并由专科护士讲解使用方法.结果:治疗2周后,日间、夜间症状、肺部哮鸣音评分显著下降,治疗至6个月时无症状的病例已达99.15%,治疗2周后用万托林的量明显减少.6月时有记录的357例随访中显效355例(99.4%),有效1例(0.3%),无效1例(0.3%),总有效率99.7%.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哮喘,只要用量恰当,吸入的方法正确,可以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和减轻哮喘发作的程度.
作者:李芙蓉;袁小平;蒋永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维生素A(VA)是机体必需的重要微量营养素,它包含有多种形式,参与机体多种功能.除了影响视觉和生长发育外,它还是维持上皮组织功能和结构完整性的至关重要的物质.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由于出生时体内储备不足和生后膳食的特殊,极易发生VA缺乏(VADD)及亚临床缺乏(VASD),从而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多种疾病.
作者:古锐;余加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复方苯乙哌啶是治疗急慢性功能性腹泻的常用药物,止泻作用明显.对于婴幼儿不合理应用或误服极易造成中毒,自2002年9月至2004年9月,我科共收治复方苯乙哌啶中毒5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田美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射干麻黄汤配合西替利嗪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射干麻黄汤加减,每日1剂,分2次服用,配合西替利嗪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单纯口服西替利嗪,剂量同治疗组,两组均7 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射干麻黄汤配合替利嗪治疗小儿CVA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作者:张德生;胡国华;张冬卿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建立甘露醇和乳果糖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示差折光检测器、糖专用柱)检测研究尿液标本中甘露醇和乳果糖浓度.结果:该方法甘露醇和乳果糖能得到良好分离.检测甘露醇和乳果糖的平均日内变异系数分别为2.51%和3.03%(n=4):日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53%和5.52%;甘露醇的回收率在93%~98%之间,乳果糖的回收率在91%~97%之间.本方法测定甘露醇的大检出限为25 mmg/L,乳果糖为12.5 mg/L.结论:HPLC检测甘露醇和乳果糖的准确性高,重复性好,样品前处理简便易行,是临床上检测甘露醇和乳果糖一种较好的实用方法.
作者:瞿平;胡燕;黎海芪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目前儿科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情况.方法:抽取2004年1月~12月我院儿科微生态制剂处方4950张,分析微生态制剂使用情况;与抗生素、胃肠药物联用情况及微生态制剂间的联用情况,并对其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含微生态制剂处方占总处方数的1.21%,以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使用率高,占27.15%;与抗生素合用率为16.36%;二种及二种以上微生态制剂合用9.98%.结论:我院儿科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存在不少的不合理现象,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黄肖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加强,医疗机构药学部门的工作重点将从以药物提供为特点的传统医院药学工作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 Care,PC)转移,后者将成为医院药学工作的主要内容.我国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制定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也明确规定医疗机构的药学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吴澄清;涂琼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以婴幼儿时期高.肺功能测定是临床上胸肺疾病及呼吸生理的重要检查内容,常用于检出肺,气道病变,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其预后,判定药物治疗效果,评估胸心外科或其他外科手术领域耐受力及对危重病人的监护[1].由于婴幼儿缺乏配合,不能进行常规用力呼气量的检测,而采取潮式呼吸分析技术,该技术具有无创,重复性好,不需要患儿的配合等优点.
作者:罗健;陈坤华;符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适用于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血液透析液的制备.方法:制备无糖碳酸氢盐透析液,用于我院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结果:ARF患者透析后血BUN、Cr显著下降,同时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纠正或改善.结论:无糖碳酸氢盐透析液用于ARF患儿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杜甦;王晓刚;陈学兰;冉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建立小儿醒脑片的质量标准.方法: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麝香酮的含量.结果:麝香酮在0.01264mg/ml~0.2527m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460.14X+0.8469,r=0.9997,麝香酮的平均回收率97.53%,RSD=2.46%(n=5).结论:本方法重现性好,可有效的控制小儿醒脑片的质量.
作者:冉萍;喻强;罗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自1996年1月~2004年5月我科共收治各类中毒132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77例,女55例,年龄9月~14岁,平均年龄5.35岁,其中9月~3岁48例,3~6岁53例,6~11岁21例.
作者:余可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糜蛋白酶为蛋白分解酶类药物,系由牛(或猪)胰脏中提取的一种蛋白分解酶.具有肽链内切酶的作用,使蛋白质大分子肽链切断,或在蛋白质分子肽链端上作用,使分出氨基酸.尚有脂酶作用,可使某些脂水解.因此,可消化脓性粘痰、脓液、积血和坏死组织,故有净化创面,消炎、消肿作用.
作者:郑烜;秦立忠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