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药物热41例临床分析

王路庆;刘傲雪

关键词:药物热, 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分析, 发热, 报告
摘要:药物热是使用药物后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发热,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本文将我科确诊的41例药物热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儿科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孕期维生素A营养与婴儿体格生长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孕妇和新生儿维生素A(VA)营养状况及对婴幼儿体格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调查重庆铜粱县三所医院健康待产妇女及其新生儿维生素A水平,随访上述儿童体格发育情况.结果:共调查143例孕妇血清VA水平为(1.05±0.350)μmol/L,新生儿脐血VA水平为(0.71±0.155)μmol/L,孕妇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SVAD)检出率为17.0%,可疑SVAD为33.3%.新生儿SVAD检出率为45.5%,可疑SVAD 53.1%.母亲血VA水平主要受母亲饮食习惯的影响(标准偏回归系数为0.191,P<0.05).新生儿VA水平主要受母亲血清VA水平影响.母亲血清VA水平与脐带血VA水平呈正相关(r=0.212,P<0.05).结论:重庆市远郊县孕妇存在中度VAD问题,胎儿期VA营养状况与婴儿体格生长未见明显相关关系.

    作者:赵勇;李廷玉;王玉婷;瞿平;刘友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3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将60例早产儿按入院次序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出生后第1周即予rHu-Epo 600IU/(kg·w),隔日1次,每周3次皮下注射,共6周,对照组未予rHu-Epo治疗.两组早产儿生后第3周开始口服铁剂[元素铁5 mg/(kg·d)],必要时输血,共观察7周.结果:治疗组网织红细胞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血红蛋白(Hb)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治疗组输血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早产儿体重增长的速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早期大剂量rHu-Epo能减轻早产儿贫血的程度,减少或避免输血,体重增长快,体内充足的铁储备是确保rHu-Epo疗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姚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理及黄芪免疫干预作用研究进展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弥漫性或局限性心肌炎性病变,为儿科心血管常见疾病,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主要危害除了极少数急性重症患者可发生严重心功能不全及心率失常甚至死亡外,部分患者还可以导致扩张型心肌病(DCM).尽管VMC的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临床上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近年来在VMC发病机制及其治疗上也取得了许多令人鼓舞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向平;易岂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固尔苏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固尔苏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17例胎龄≤32周,体重≤1 200的早产儿气管内滴注固尔苏与19例未用固尔苏的同条件早产儿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治疗组并发NRDS、死亡及需要机械通气例数较对照组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产儿预防性应用固尔苏可以降低NRDS发病率及减轻发病程度,减少呼吸机的应用,减少并发症,改善早产儿预后.

    作者:刘棋明;曹南华;胡春芳;曹爱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甲氯芬酯致过敏反应1例

    1临床资料患儿,男,1岁3个月,住院号:0303728,因运动语言发育缓慢,头围过大1年余入院.人院诊断:智力低下,脑积水待排?人院后予胞二磷胆碱、脑活素、甲氯芬酯、尼莫地平等促进脑细胞代谢治疗.人院第一天输液无不良反应,第二天在静脉输注第一瓶液体10%葡萄糖100 ml+10%氯化钠2ml+甲氯芬酯0.1 g,速率20滴/min,约输入80 ml时患儿注射部位周围皮肤出现荨麻疹,伴呕吐胃内容物2次.

    作者:陈碧珠;吴红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双黄连、地塞米松静滴治疗毛细支气管炎

    目的:探讨双黄连及地塞米松对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双黄连和地塞米松治疗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疗程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双黄连及地塞米松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

    作者:星学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新鞣酸软膏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目的:现察新鞣酸软膏的制备及疗效.方法:采用机械法和手工法两种方法制备新鞣酸软膏,临床现察80例尿布性皮炎患儿使用本品的疗效.结果:新鞣酸软膏对尿布性皮炎患儿有效率为100%.结论:采用新处方、新方法制备的新鞣酸软膏的质量稳定、生产效率提高、疗效肯定.

    作者:胡立荣;梁幼兰;冯晓海;张立人;邓干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更昔洛韦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与西咪替丁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方法:8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更昔洛韦组、更昔洛韦+西咪替丁组、对照组三组.结果:治疗3 d总有效率更昔洛韦组、更昔洛韦+西咪替丁组、对照组分别为91.7%、92.9%、41.7%,差异有显著意义(x2=26.33,P<0.01).组间比较显示,更昔洛韦组、更昔洛韦+西咪替丁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7.73、15.90,P<0.01);更昔洛韦+西咪替丁组总有效率与更昔洛韦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x2=0.09,P>0.05),但显效率(64.3%)明显高于更昔洛韦组的36.1%(x2=5.0l,P<0.05).结论:更昔洛韦与西咪替丁联合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淑君;柳锡永;朱笑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2005年我院门诊抗茵药物分析

    目的:了解本院门诊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以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及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ion index,DUI)为指标作为评价医院用药是否合理的依据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生素使用占统计处方65.28%;联合用药占抗生素统计处方49.52%;统计的二十种抗生素中有十三种抗生素DUI≤1.0.结论:我院门诊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杜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哮喘患儿血清ECP的影响

    目的:观察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治疗哮喘患儿过程中抗炎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吸入布地奈德(普米克)气雾剂同时口服孟鲁司特,对照组只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所有病例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测定血清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浓度(ECP)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ECP水平较高,两组之间无差异(P<0.05).治疗4周后,两组EC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ECP水平下降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治疗哮喘患儿中起抗炎作用.

    作者:王新红;沈照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炎琥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124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炎琥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采用炎琥宁和利巴韦林分组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结果:炎琥宁组显效率64.1%,总有效率为95.3%;利巴韦林组显效率33.3%,总有效率为63.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止泻时间、平均退热时间均有显著差异性.结论:炎琥宁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明显优于利巴韦林.

    作者:孙丽霞;于秀卿;唐国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静滴阿奇霉素致锥体外系反应1例

    1临床资料患儿男,11岁,因静滴阿奇霉素(辽宁天龙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020550)0.5 h后发生头后仰,手足强直持续约1 h就诊.患儿因发热咳嗽l周,经查:冷凝集试验1:64,支原体抗体IgM(+),确诊为支原体感染,给予红霉素静滴3 d,改用阿奇霉素治疗.入院后体查:T 36.7℃,P 92次/min,R 30次/min,神志清,精神萎糜,皮肤无皮疹,头后仰,双目凝视,对光反射灵敏,心肺肝脾无异常,四肢肌张力升高.临床诊断为静滴阿奇霉素所致锥体外系反应.即停用阿奇霉素,肌注东茛菪碱0.3 mg,静注氟美松5 mg.1 h后患儿锥体外系反应消失,头颅CT、脑电图检查无异常,观察2d患儿无不适,继用红霉素治疗至痊愈.

    作者:张新春;程凤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腹泻贴片经皮给药佐治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秋季腹泻是小儿的常见多发病,我院2002年10月~2003年1月应用腹泻贴片通过经皮给药佐治小儿秋季腹泻18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项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与阻断的研究进展

    1乙型肝炎流行状况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乙肝病毒(HBV)慢性携带者约有3.5亿,按各地HBsAg携带率的不同可分为高流行地区、中流行地区和低流行地区.高流行地区包括非洲的大部分地区、东南亚地区和中东部分地区,其人群携带率≥8%,而北美地区携带率低于2%[1].全球有20亿人感染或感染过HBV.在美国估计每年HBV感染者约12.5万,而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地区,HBV感染者高达1.2亿.HBV感染者不仅可引起急性乙型肝炎,而且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因素[2].

    作者:胡夏;陈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咪达唑仑滴鼻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溶液鼻腔给药对热性惊厥急救的价值.方法:112例热性惊厥患儿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用咪达唑仑溶液滴鼻给药,对照组采用安定溶液直肠给药,观察两组在控制惊厥方面的疗效及副作用等指标.结果:现察组用药后惊厥控制时间为(197.7±61.8)秒,对照组为(262±74.7)秒,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通过监测心率、呼吸、血压均未发现副作用.结论:咪达唑仑溶液鼻腔给药迅速、安全、有效.

    作者:王书举;朱平;薛海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高频雾化吸入氨溴索及α-干扰素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频雾化吸入氨溴索及α-干扰素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2004年11月至2005年1月本院收治的7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氨溴索、α-干扰素联合雾化吸入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抗感染,解除支气管痉挛,止咳、化痰等治疗.结果:氨溴索、α-干扰素联合高频雾化吸入组在临床症状消失及平均治疗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氨溴索、α-干扰素联合高频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好.

    作者:李慧;丁明德;毕研花;李希红;王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罗红霉素胶囊溶出度考察

    目的:对不同厂家的罗红霉素胶囊进行溶出度比较.方法:采用2000年药典规定的方法测定溶出度,并对其溶出参数(Td、T50、m)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不同厂家之间溶出速率相差很大(P<0.01),B厂快,C厂慢.结论:不同厂家的产品内在质量有显著差别.

    作者:黄文娴;毛晨梅;徐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α-细辛脑氧气驱动雾化治疗毛细支气管炎

    目的:观察氧气驱动雾化吸入α-细辛脑对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62例毛细支气管炎随机分成两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32例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α-细辛脑,时照组30例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气急缓解、喘鸣音消失、肺部啰音消失、咳嗽消失、低氧血症改善的时间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α-细辛脑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作者:邵启民;何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匹多莫德防治小儿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匹多莫德防治小儿哮喘的疗效.方法:30例哮喘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进行疗效现察,测定治疗前后血CD4+、CD+8、CD4+/CD+8值.结果:加用匹多莫德后哮喘发作次数低于使用前,哮喘发作期加用匹多莫德治疗周期低于加用前.总有效率90.0%.治疗后T细胞亚群CD4+明显升高,CD+2明显降低,CD+4/CD+8值上升.结论:匹多莫德可调节T细胞亚群,降低小儿哮喘发作频率.

    作者:黄荣卫;杨瑞怡;杨红雁;赵大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肺视黄醇储存细胞合成和分泌视黄酸诱导形成肺泡组织

    视黄醇在肺泡组织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肺泡壁脂类间质细胞(LICs)储存着视黄醇,LICs聚集在肺泡生发部位,提示这些细胞中的视黄醇是形成肺泡组织的内源性视黄醇.本研究采用大鼠的肺细胞,发现LICs能合成和分泌全反型视黄酸(ATRA),但其分泌作用能被抑制肺泡组织形成的地塞米松所减弱.在肺泡Ⅱ型细胞-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Cs)中,ATRA增加了Ⅰ型细胞视黄醇结合蛋白(CRBP-Ⅰ)mRNA的表达.CRBP-Ⅰ与ATRA的合成有关.在PMVCs中,由富含视黄醇的LICs控制的非血浆和非外源性ATRA介导产生的CRBP-Ⅰ mRNA,比含视黄醇极少的LICs介导的多十倍.这一由富含视黄醇LICs控制的诱导作用被视黄酸受体(RARs)和视黄酸X受体(RXRs)全拮抗剂所抑制,提示发生这一现象有关的分子就是视黄醇,视黄醇的作用信号以旁分泌的形式发出,旁分泌是内分泌的一种形式,其激素影响邻近的靶细胞.

    作者:陈贻骥;吴季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儿科药学杂志

儿科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卫生局

主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国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