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效果分析

张晓娟;陈纪言;陈泗林;杨敏

关键词: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围术期, 抗菌药物, 预防使用, 专项整治
摘要:目的: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围术期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2010年)、整治中(2012年)和整治后(2014年)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病例各200例,分别纳入对照组、干预1组和干预2组,对各组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对照组、干预1组和干预2组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分别为7.25%、31.00%和91.96%;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机合理率分别为0、100%和100%;平均预防用药天数由整治前的(3.6±1.2) d缩短至整治中的(1.1±0.5)d和整治后的(1.0±0.2)d。各组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2个干预组患者的平均药品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和药占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效果明显,有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中国药房杂志相关文献
  •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会见联合国助理秘书长、UNAIDS副执行主任简·比格

    本刊讯2016年5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在北京会见了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副执行主任简·比格(Jan Beagle)一行,双方主要就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及与UNAIDS合作事宜进行了商谈。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柴胡舒肝散联合氯硝西泮治疗肝气郁结型焦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柴胡舒肝散联合氯硝西泮治疗肝气郁结型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肝气郁结型焦虑症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氯硝西泮片,起始剂量0.5 mg,逐渐加量至4.0 mg,t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柴胡舒肝散水煎汁300 ml,bid。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AMA评分及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3、6周HAMA评分及S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舒肝散联合氯硝西泮治疗肝气郁结型焦虑症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焦虑状态,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程洪燕;梅妍;杜宏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生脉注射液对子宫切除术全身麻醉患者心肌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子宫切除术全身麻醉患者心肌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枸橼酸芬太尼+罗库溴铵进行全身麻醉诱导,给予丙泊酚吸入麻醉。观察组患者麻醉前给予生脉注射液1 ml/kg,ivgtt;对照组患者麻醉前给予同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ivgtt。比较两组患者入室前(T0)、麻醉诱导前(T1)、插管时(T2)、术毕(T3)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静脉血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0、T1时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2、T3时点MAP、HR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CVP、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0时点MDA、SOD、NO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点两组患者MDA、NOS水平显著升高,SOD水平显著降低,且T1、T2时点观察组MDA、NO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生脉注射液能有效维持子宫切除术全身麻醉患者HR、MAP稳定,减少氧化物,从而保护心肌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郝玉苓;沈啟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是否伴发脑微出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后期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影响的临床分析Δ

    目的:比较是否合并脑微出血(CMBs)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后期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40例,根据其是否合并CMBs分为CMBs组和非CMBs组,各70例。两组患者随访(随访期间规律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和/或氯吡格雷75 mg/d)1年后,比较其再发脑梗死及脑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CMBs组再发脑梗死的发生率为12.9%,非CMBs组为8.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2);CMBs组脑出血的发生率为10.0%,非CMBs组为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CMBs组后期脑血管事件的病死率为5.7%,非CMBs组为4.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8)。结论:合并CMBs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后,脑出血的风险增加。对于伴CMBs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时应充分权衡获益及出血风险。

    作者:刘春洁;郑海亮;李晓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靶向Bcl-2小分子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Δ

    目的:了解靶向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小分子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靶向Bcl-2小分子抑制剂的作用机制、药效学研究、临床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靶向Bcl-2小分子抑制剂能诱导Bcl-2家族蛋白高表达的恶性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同时使这些细胞对传统化疗更加敏感。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靶向Bcl-2小分子抑制剂主要有左旋棉酚、Oblimersen、Obatoclax、Navitoclax和Venetoclax等。Obatoclax有望成为新型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药物,Navitoclax对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效果明显,特异性Bcl-2小分子抑制剂Venetoclax单用和联用其他化疗药物均显示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靶向Bcl-2为治疗恶性肿瘤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李杨玲;张博;林能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配伍在含莪术复方临床功效发挥中的作用Δ

    目的:了解配伍在含莪术复方临床功效发挥中的作用,提高医药人员遣方用药的针对性及莪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查阅相关文献,收集含莪术的方剂,就配伍对莪术临床功效发挥的影响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共收集含莪术的方剂345首,莪术多与具有行气、活血化瘀、补虚、温里、清热功效的中药配伍。含莪术的方剂中常见的配伍结构为三棱与莪术,在收集方剂中出现219次(占13.94%)。结论:莪术具有破血、行气、消积和止痛的功效,不同配伍对莪术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有较大影响。三棱与莪术为常用药対,常相须使用,发挥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发挥行气止痛之功时常配伍木香、大黄等。医药人员遣方用药需根据临床需求进行莪术复方的配伍。

    作者:任常谕;李晋奇;童荣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总额预付制对药品消耗的影响研究

    目的:了解总额预付制实施后的药品消耗情况,为控制医院药品费用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07-2014年9家样本医院的处方数据,按照总额预付制实施时间分为A、B、C3组,统计汇总各组样本医院药品总销售金额增长率,大类药品销售金额占比,门诊、急诊、住院患者次均药费和自费药品销售金额占比,并计算2009-2013年高血压、糖尿病用药单次处方剂量。结果:实施总额预付制后,各样本医院药品总销售金额增长趋缓;大类药品销售金额占比基本稳定,抗感染药销售金额占比下降;急诊患者次均药费实现负增长,门诊、住院患者次均药费略有上升;自费药品金额占比相对稳定;高血压、糖尿病药品单次处方剂量稳定。结论:总额预付制有助于控制药品费用的过快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药物合理利用,且对自费药品销售金额控制较好,但门诊、住院患者次均药费的上升应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总额预付制不影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用药量。

    作者:康乐;何志高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临床药师干预对某院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影响分析Δ

    目的:为提高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青岛市市立医院2014年第1季度(干预前)792例和2015年第1季度(干预后)836例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出院患者病历,对患者基本情况与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合理性、用药不合理情况、使用情况、致ADR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干预后,该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逐步规范,使用合理率由42.42%升至69.98%;用药不合理情况中超适应证用药、给药剂量超标、溶剂用量不足、溶剂选择不当、未单独给药等情况明显减少;人均中药注射剂处方金额占比由16.64%降至12.59%;中药注射剂致ADR发生率由6.94%降至2.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注射用炎琥宁、注射用血塞通、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的使用数量增长外,其余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数量均下降。结论:临床药师采取的药学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对促进并规范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起到了推动作用。

    作者:杨旭;田震学;高丽;闫美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医用纤维蛋白粘合剂的研究进展

    目的:了解纤维蛋白粘合剂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纤维蛋白粘合剂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新的研究方向、存在问题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纤维蛋白粘合剂通过与机体凝血系统相互作用产生凝血效果,黏附于创面发挥物理止血作用,被用于骨科、心胸外科、肝外科、眼科、乳腺外科、脑/神经外科等外科手术,喷洒创面使组织黏附并止血,其新的研究方向为作为缓释系统和支架材料。存在的问题包括来源污染、变态过敏反应等安全性问题,以及降解快、强度低等局限性。结论:医用纤维蛋白粘合剂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手术及新型给药系统中,其未来研究应增加临床安全性并克服存在的缺陷。

    作者:郭偲;刘宏;周萌萌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缬沙坦氨氯地平片(Ⅰ)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肾脏保护作用的长期随访研究

    目的:研究缬沙坦氨氯地平片(Ⅰ)对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肾脏保护作用的长期随访效果。方法:120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遵循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氨氯地平+缬沙坦+氢氯噻嗪三联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出院时血压控制较好。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继续给予氨氯地平,观察组患者给予缬沙坦氨氯地平片(Ⅰ)口服,每次1片, qd,根据患者血压水平适当增加剂量,大剂量不超过2片。所有患者均随访1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压水平和肾功能指标、末次随访时的血压控制率和肾功能损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3例患者失访。两组患者随访12、18个月时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出院前明显上升,肌酐清除率较出院前明显下降,但观察组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4.5%vs.52.6%),肾功能损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6%vs.2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氨氯地平片(Ⅰ)在难治性高血压患者长期随访血压控制中有明显优势,能显著降低肾功能损伤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李志明;唐金娥;欧阳海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预防下肢骨折术后长期卧床患者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预防下肢骨折术后长期卧床患者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下肢骨折术后长期卧床静养患者3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ivgtt,q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BPPV、DVT发生率及干预前后下肢周径、凝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BPPV、DVT发生率分别为18.0%和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7%和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下肢周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凝血指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预防下肢骨折长期卧床患者BPPV、DVT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陈贞君;方嘉阳;邱星颖;沈丰丰;傅祥浈;戢婷;李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98例老年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9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用药量、手术时间、阻滞完全时间、麻醉效果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为(1.5±0.6)min、阻滞完全时间为(7.9±3.9)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4.5±1.2)、(17.5±4.3)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用药量为(20.2±4.8)m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3.4±20.1)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用药量少、起效快、麻醉效果显著,适用于老年患者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手术。

    作者:胡跃世;李鹏;曹志华;刘磊;王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替诺福韦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替诺福韦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96例慢性乙肝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观察组与B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口服,每次0.5 mg,qd;A观察组患者给予替诺福韦口服,每次1片,qd;B观察组患者在A观察组基础上肌内注射干扰素α1b,每次50μg,每周3次。3组疗程均为48周。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4.38%)明显高于A观察组(62.60%)和对照组(37.50%),A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且B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A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和24周的HBV-DNA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同期A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替诺福韦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用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

    作者:李献平;赵鸿霞;张勤俭;李丽芳;宁振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仙灵骨葆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仙灵骨葆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补充碳酸钙、维生素D及调整生活方式等一般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阿仑膦酸钠片10 mg,q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仙灵骨葆胶囊1.5 g,bid。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钙(S-Ca)、血清磷(S-P)、24 h尿钙(U-Ca)、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白介素(IL)-6及L2~4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BMD)水平,并比较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Ca、S-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P、骨钙素、BMD水平显著升高,U-Ca、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2~4腰椎和股骨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毒副反应。结论:仙灵骨葆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侯晓升;姜文晓;庄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对产妇分娩的影响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将197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5例)和对照组(102例)。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比较两组产妇的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5 min)、行为神经评分及产妇视觉模拟(VAS)评分,母婴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的新生儿Apgar评分及行为神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VAS评分及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阴道助产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头痛、下肢发麻等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对新生儿无影响,能明显减轻产妇疼痛,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刘丹娜;陈勇;黄红霞;孔天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利拉鲁肽和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小成本分析Δ

    目的:评价利拉鲁肽和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并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为治疗T2DM提供经济、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将80例T2D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拉鲁肽组和甘精胰岛素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停用原治疗方案的其他口服降糖药后,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口服,0.5~2.0 g/d,并给予糖尿病膳食和运动训练指导。在此基础上,利拉鲁肽组患者给予利拉鲁肽注射液皮下注射,每次0.6~1.2 mg,qd;甘精胰岛素组患者于每晚22:00给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起始剂量为0.2 IU/(kg·d),两组患者均根据餐后血糖、空腹及夜间血糖水平调整用量,直至患者的空腹血糖(FBG)≤7 mmo1/L、餐后2 h血糖(2 h PG)≤10 mmol/L。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采用小成本分析法对两种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2 h PG、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利拉鲁肽组患者的BMI较治疗前及甘精胰岛素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胰岛素组患者的BM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成本分析结果显示,甘精胰岛素组方案在降低FBG、2 h PG和HbAlc方面所需成本均小于利拉鲁肽组,但在降低BMI方面所需成本则大于利拉鲁肽组。敏感度分析结果验证了小成本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论:利拉鲁肽和甘精胰岛素具有基本相当的临床疗效,但甘精胰岛素在控制血糖水平方面具有较佳的成本优势,而利拉鲁肽是控制体质量较佳的治疗方案。

    作者:蒙光义;王冬晓;庞家莲;彭评志;莫金权;严浩林;梁慧;张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麻醉方法的改良研究

    目的:比较3种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支气管镜”)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探讨支气管镜检查的麻醉改良方法。方法:315例拟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106例)、B组(104例)、C组(105例)。A组患者采用传统支气管镜雾化利多卡因局麻的方法,B组患者采用哌替啶联合雾化利多卡因的改良支气管镜雾化局麻法,C组患者采用三通连接管连接喉罩及靶控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全麻的改良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法。比较3组患者检查前与检查中的血氧饱和度(Sa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呼吸频率、麻醉优良率、依从率、体动呛咳率和痛苦记忆率,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检查中的SaO2较检查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患者检查前、检查中的SaO2均无明显改变。3组患者检查前、检查中的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无明显改变。A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与依从率均明显低于B、C组,体动呛咳率与痛苦记忆率均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与依从率均明显低于C组,体动呛咳率与痛苦记忆率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改良支气管镜雾化局麻法与改良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法较传统支气管镜雾化局麻法麻醉效果好、安全、舒适度高,且患者易接受,改良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法更胜一筹,但费用较贵,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

    作者:杨君;凌宙贵;唐贞明;蒋连强;刘卫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铂耐药复发卵巢癌经验用药与三磷酸腺苷-肿瘤体外药敏试验指导下用药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经验用药与三磷酸腺苷-肿瘤体外药敏试验(ATP-TCA)指导下用药治疗铂耐药复发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患者生存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90例铂耐药复发卵巢癌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药敏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根据临床经验,采用吉西他滨+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进行化疗;药敏组患者根据ATP-TCA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确定化疗方案。两组均以28 d为1个疗程,化疗2~6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化疗效果、生存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药敏组中,18例患者采用紫杉醇、14例患者采用多柔比星、6例患者采用紫杉醇+长春瑞滨、5例患者采用吉西他滨、3例患者采用托泊替康。治疗后,药敏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8.70%,明显高于对照组(3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半年生存率与1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61%,对照组为80.4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ATP-TCA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为铂耐药复发卵巢癌患者制订化疗方案,其化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存情况均优于临床经验用药,且不会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建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南京地区34家医院2011-2014年抗抑郁药使用分析

    目的:为抗抑郁药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法,对南京地区34家医院2011-2014年抗抑郁药的主要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京地区34家医院2011-2014年抗抑郁药的销售金额和DDDs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8.21%和19.25%。帕罗西丁、舍曲林各年度DDDs分别列第1、2位;托莫西汀、曲唑酮和度洛西汀各年度DDC均列前3位;帕罗西汀、舍曲林、文法拉辛和艾司西酞普兰各年度销售金额均列前4位;帕罗西汀、米氮平、西肽普兰等的销售金额与DDDs的同步性较好,序号比接近或等于1.00。结论:南京地区34家医院抗抑郁药的临床使用结构和层次较为合理,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和选择性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两类药物的应用占主导地位;新型抗抑郁药的使用也日益广泛,发展前景广阔。

    作者:吴斌;刘慧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重庆地区34家医院2012-2014年药品使用分析

    目的:为各地政府、医保部门、医院、制药企业和药品销售企业等机构生产、采购和使用药品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销售金额排序法,对重庆地区34家医院2012-2014年14个类别的药品及重点药品的销售情况和制药企业等信息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重庆地区34家医院2012-2014年药品总销售金额每年以15%~18%的比例增长。抗感染药物的销售金额和占比呈下降趋势,降幅为3.28%;呼吸系统药物和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增幅大,增长率分别达79.01%和69.39%。国产药品占市场份额的73%左右,进口药品的销售增长超过国产和合资药品,增幅为40.17%。入围销售金额排名前100位的6家重庆本地制药企业的总销售金额有3家实现增长;排前10位的国外制药企业药品销售金额均呈逐年增长趋势。结论:重庆地区药品总销售金额持续增长,抗感染药物销售金额占比低于16%,反映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3年取得的成果。呼吸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在重庆地区呈高发状态,国产药品在医院仍为主流,国外制药企业在我国的发展状况良好,而重庆本地制药企业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作者:余野;曾钰;金蜀蓉;杜蕾;黄堃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国药房杂志

中国药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