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总额预付制实施后的药品消耗情况,为控制医院药品费用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07-2014年9家样本医院的处方数据,按照总额预付制实施时间分为A、B、C3组,统计汇总各组样本医院药品总销售金额增长率,大类药品销售金额占比,门诊、急诊、住院患者次均药费和自费药品销售金额占比,并计算2009-2013年高血压、糖尿病用药单次处方剂量。结果:实施总额预付制后,各样本医院药品总销售金额增长趋缓;大类药品销售金额占比基本稳定,抗感染药销售金额占比下降;急诊患者次均药费实现负增长,门诊、住院患者次均药费略有上升;自费药品金额占比相对稳定;高血压、糖尿病药品单次处方剂量稳定。结论:总额预付制有助于控制药品费用的过快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药物合理利用,且对自费药品销售金额控制较好,但门诊、住院患者次均药费的上升应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总额预付制不影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用药量。
作者:康乐;何志高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了解配伍在含莪术复方临床功效发挥中的作用,提高医药人员遣方用药的针对性及莪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查阅相关文献,收集含莪术的方剂,就配伍对莪术临床功效发挥的影响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共收集含莪术的方剂345首,莪术多与具有行气、活血化瘀、补虚、温里、清热功效的中药配伍。含莪术的方剂中常见的配伍结构为三棱与莪术,在收集方剂中出现219次(占13.94%)。结论:莪术具有破血、行气、消积和止痛的功效,不同配伍对莪术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有较大影响。三棱与莪术为常用药対,常相须使用,发挥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发挥行气止痛之功时常配伍木香、大黄等。医药人员遣方用药需根据临床需求进行莪术复方的配伍。
作者:任常谕;李晋奇;童荣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仙灵骨葆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补充碳酸钙、维生素D及调整生活方式等一般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阿仑膦酸钠片10 mg,q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仙灵骨葆胶囊1.5 g,bid。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钙(S-Ca)、血清磷(S-P)、24 h尿钙(U-Ca)、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白介素(IL)-6及L2~4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BMD)水平,并比较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Ca、S-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P、骨钙素、BMD水平显著升高,U-Ca、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2~4腰椎和股骨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毒副反应。结论:仙灵骨葆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侯晓升;姜文晓;庄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我院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特点,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送检的4255例化脓性脑膜炎住院患者脑脊液病原菌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834株病原菌,检出阳性率为19.6%,包括革兰氏阳性菌576株,占69.1%;革兰氏阴性菌255株,占30.6%;真菌3株,占0.4%。革兰氏阳性菌排前3位的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3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6株)和肠球菌属(29株);革兰氏阴性菌排前3位的是肺炎克雷伯菌(46株)、鲍曼不动杆菌(38株)和大肠埃希菌(31株)。病原菌分布科室前3位是神经外科(506株)、重症监护病房(169株)和呼吸重症科(64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米诺环素未发现耐药菌株;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米诺环素耐药率较低。结论:我院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细菌感染病原菌检出率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各种致病菌耐药状况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拜年;贾樱樱;高玉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我国临床药师处方权的实现方式,为相关政策和法规的修订提供参考。方法:诠释临床药师处方权及其必要性,参照加拿大限定处方模式、英国处方集模式、美国协议处方模式等对我国临床药师处方权的实现进行论述。结果与结论:我国临床药师处方权的实现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可通过临床药师处方培训,制订慢性病、常见病、轻微病等疾病的处方集,逐步修订“处方”以及“处方权”的概念并推动药师和临床药师处方权的立法,来促进我国临床药师处方权的实现,促使临床药师发挥药学作用。
作者:倪新兴;陶钊;李玲;史伟斌;夏益;田侃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比较是否合并脑微出血(CMBs)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后期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40例,根据其是否合并CMBs分为CMBs组和非CMBs组,各70例。两组患者随访(随访期间规律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和/或氯吡格雷75 mg/d)1年后,比较其再发脑梗死及脑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CMBs组再发脑梗死的发生率为12.9%,非CMBs组为8.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2);CMBs组脑出血的发生率为10.0%,非CMBs组为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CMBs组后期脑血管事件的病死率为5.7%,非CMBs组为4.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8)。结论:合并CMBs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后,脑出血的风险增加。对于伴CMBs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时应充分权衡获益及出血风险。
作者:刘春洁;郑海亮;李晓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生大黄脐疗联合早期结肠灌洗对高龄结肠造口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早期结肠灌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大黄脐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疗程结束后均随访6个月。采用癌症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LQ-C30)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并计算治疗前后的治疗费用。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的各项功能评分及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显著提高,各项症状评分及单一条目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失眠、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腹泻和经济困难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食欲丧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疲倦、恶心与呕吐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费用、产品费用及总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大黄脐疗联合早期结肠灌洗能明显提高高龄结肠造口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治疗费用。
作者:孙晓林;宋展;刘延娟;钱国武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比较3种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支气管镜”)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探讨支气管镜检查的麻醉改良方法。方法:315例拟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106例)、B组(104例)、C组(105例)。A组患者采用传统支气管镜雾化利多卡因局麻的方法,B组患者采用哌替啶联合雾化利多卡因的改良支气管镜雾化局麻法,C组患者采用三通连接管连接喉罩及靶控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全麻的改良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法。比较3组患者检查前与检查中的血氧饱和度(Sa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呼吸频率、麻醉优良率、依从率、体动呛咳率和痛苦记忆率,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检查中的SaO2较检查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组患者检查前、检查中的SaO2均无明显改变。3组患者检查前、检查中的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均无明显改变。A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与依从率均明显低于B、C组,体动呛咳率与痛苦记忆率均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与依从率均明显低于C组,体动呛咳率与痛苦记忆率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改良支气管镜雾化局麻法与改良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法较传统支气管镜雾化局麻法麻醉效果好、安全、舒适度高,且患者易接受,改良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法更胜一筹,但费用较贵,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
作者:杨君;凌宙贵;唐贞明;蒋连强;刘卫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本刊讯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6年5月24日在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例行记者会上正式宣布,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成为首批通过WHO认证评估的国际应急医疗队之一。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为地震医学救援药品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对2015年尼泊尔地震中国政府医疗队救援过程中使用药品数量、种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多的药品种类为解热镇痛药、通络止痛中成药和抗高血压药;其中,云南白药胶囊、布洛芬缓释片和硝苯地平缓释片使用量较多;药物剂型以口服制剂为主,其次为局部外用制剂。结论:援外救援队可根据当地驻地卫生条件、用药习惯、接诊患者类型特点对救援药品使用数量及类型进行预判,保证医疗队工作开展的同时避免医疗资源浪费。
作者:于磊;占美;蒋学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白花前胡甲素在上肢骨折手术患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8例上肢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试验组患者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前静脉注射0.2 mg/kg白花前胡甲素,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与术后恢复时间的差异,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即刻(T1)、麻醉后5 min(T2)、麻醉后10 min(T3)、麻醉后20 min(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收缩压-心率压积(RPP)。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T2、T3、T4时刻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T1、T2、T3、T4时刻的RPP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骨折手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前应用白花前胡甲素可以缩短麻醉诱导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减轻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波动程度。
作者:褚丹涛;邢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了解纤维蛋白粘合剂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纤维蛋白粘合剂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新的研究方向、存在问题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纤维蛋白粘合剂通过与机体凝血系统相互作用产生凝血效果,黏附于创面发挥物理止血作用,被用于骨科、心胸外科、肝外科、眼科、乳腺外科、脑/神经外科等外科手术,喷洒创面使组织黏附并止血,其新的研究方向为作为缓释系统和支架材料。存在的问题包括来源污染、变态过敏反应等安全性问题,以及降解快、强度低等局限性。结论:医用纤维蛋白粘合剂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手术及新型给药系统中,其未来研究应增加临床安全性并克服存在的缺陷。
作者:郭偲;刘宏;周萌萌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同样的饮食和运动方案,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二甲双胍,每次0.5 g,t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西格列汀,每次100 mg,qd。两组疗程均为12周。检测两组患者的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脂联素等指标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总体胰岛素敏感指数(WBISI),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WC、BMI、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FINS、HOMA-IR、WBISI和脂联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2、3例患者因发生不良反应而退出研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减轻患者体质量及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有关。
作者:张坤;任巧华;吴韬;杜俊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98例老年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9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用药量、手术时间、阻滞完全时间、麻醉效果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为(1.5±0.6)min、阻滞完全时间为(7.9±3.9)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4.5±1.2)、(17.5±4.3)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麻醉用药量为(20.2±4.8)m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3.4±20.1)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用药量少、起效快、麻醉效果显著,适用于老年患者腔内泌尿外科微创手术。
作者:胡跃世;李鹏;曹志华;刘磊;王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替诺福韦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96例慢性乙肝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观察组与B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口服,每次0.5 mg,qd;A观察组患者给予替诺福韦口服,每次1片,qd;B观察组患者在A观察组基础上肌内注射干扰素α1b,每次50μg,每周3次。3组疗程均为48周。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4.38%)明显高于A观察组(62.60%)和对照组(37.50%),A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且B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A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和24周的HBV-DNA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同期A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替诺福韦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用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
作者:李献平;赵鸿霞;张勤俭;李丽芳;宁振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了解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2005-2015年收载的期刊文献,对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及过敏史、合并用药、ADR发生时间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得到有效文献24篇,共计360例患者。其中,女性多于男性(66.11%vs.33.89%);多在用药30 min内发生(169例,46.94%);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63例,42.89%)、全身性损害(72例,18.95%)为主,严重者可致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应严格掌握丹红注射液的适应证,辨证施治、合理用药,对用药过程严密观察,警惕ADR的发生。
作者:王荔;刘晓慧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围术期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2010年)、整治中(2012年)和整治后(2014年)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病例各200例,分别纳入对照组、干预1组和干预2组,对各组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对照组、干预1组和干预2组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分别为7.25%、31.00%和91.96%;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机合理率分别为0、100%和100%;平均预防用药天数由整治前的(3.6±1.2) d缩短至整治中的(1.1±0.5)d和整治后的(1.0±0.2)d。各组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2个干预组患者的平均药品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和药占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效果明显,有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张晓娟;陈纪言;陈泗林;杨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本刊讯2016年5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在北京会见了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副执行主任简·比格(Jan Beagle)一行,双方主要就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及与UNAIDS合作事宜进行了商谈。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子宫切除术全身麻醉患者心肌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枸橼酸芬太尼+罗库溴铵进行全身麻醉诱导,给予丙泊酚吸入麻醉。观察组患者麻醉前给予生脉注射液1 ml/kg,ivgtt;对照组患者麻醉前给予同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ivgtt。比较两组患者入室前(T0)、麻醉诱导前(T1)、插管时(T2)、术毕(T3)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静脉血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0、T1时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2、T3时点MAP、HR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CVP、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0时点MDA、SOD、NO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点两组患者MDA、NOS水平显著升高,SOD水平显著降低,且T1、T2时点观察组MDA、NO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生脉注射液能有效维持子宫切除术全身麻醉患者HR、MAP稳定,减少氧化物,从而保护心肌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郝玉苓;沈啟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滋肾健脾活血汤联合消心痛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无痛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SMI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指导,服用磺脲类、双胍类降血糖药物。对照组患者口服消心痛胶囊10 mg,t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滋肾健脾活血汤400~500 ml, bid。两组患者均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胸痹症状疗效、冠脉支脉狭窄改善情况及心电图ST段低压出线次数和持续时间,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中医胸痹症状疗效以及冠状动脉支脉狭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电图ST波低压出线次数及持续时间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滋肾健脾活血汤联合消心痛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SMI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中医胸痹症状、冠状动脉支脉狭窄及心电图,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谢丽华;郑航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