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滋肾健脾活血汤联合消心痛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观察

谢丽华;郑航

关键词:滋肾健脾活血汤, 消心痛胶囊, 2型糖尿病, 无痛性心肌缺血
摘要:目的:观察滋肾健脾活血汤联合消心痛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无痛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SMI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指导,服用磺脲类、双胍类降血糖药物。对照组患者口服消心痛胶囊10 mg,t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滋肾健脾活血汤400~500 ml, bid。两组患者均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胸痹症状疗效、冠脉支脉狭窄改善情况及心电图ST段低压出线次数和持续时间,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中医胸痹症状疗效以及冠状动脉支脉狭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电图ST波低压出线次数及持续时间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滋肾健脾活血汤联合消心痛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SMI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中医胸痹症状、冠状动脉支脉狭窄及心电图,且安全性较好。
中国药房杂志相关文献
  • 紫杉醇与5-氟尿嘧啶分别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紫杉醇与5-氟尿嘧啶分别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鼻咽癌(NP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2例晚期NP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患者均同步进行放疗。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化疗方案为紫杉醇135 mg/m2,d1,联合奈达铂80 mg/m2,d2~4;对照组患者化疗方案为5-氟尿嘧啶500 mg/m2,d1~5,联合奈达铂80 mg/m2,d1~3。3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与对照组的9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期生存率分别为81.0%和71.4%,对照组分别为76.2%和66.6%,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口腔黏膜炎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与5-氟尿嘧啶分别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NPC疗效相当,治疗中应严密监测患者不良反应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作者:杨广胜;陈林;李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白花前胡甲素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白花前胡甲素在上肢骨折手术患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8例上肢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试验组患者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前静脉注射0.2 mg/kg白花前胡甲素,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与术后恢复时间的差异,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即刻(T1)、麻醉后5 min(T2)、麻醉后10 min(T3)、麻醉后20 min(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收缩压-心率压积(RPP)。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T2、T3、T4时刻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T1、T2、T3、T4时刻的RPP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骨折手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前应用白花前胡甲素可以缩短麻醉诱导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减轻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波动程度。

    作者:褚丹涛;邢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替诺福韦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替诺福韦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96例慢性乙肝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观察组与B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恩替卡韦口服,每次0.5 mg,qd;A观察组患者给予替诺福韦口服,每次1片,qd;B观察组患者在A观察组基础上肌内注射干扰素α1b,每次50μg,每周3次。3组疗程均为48周。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4.38%)明显高于A观察组(62.60%)和对照组(37.50%),A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且B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A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和24周的HBV-DNA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同期A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替诺福韦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用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

    作者:李献平;赵鸿霞;张勤俭;李丽芳;宁振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国政府医疗队在尼泊尔地震救援中的药品使用分析

    目的:为地震医学救援药品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对2015年尼泊尔地震中国政府医疗队救援过程中使用药品数量、种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多的药品种类为解热镇痛药、通络止痛中成药和抗高血压药;其中,云南白药胶囊、布洛芬缓释片和硝苯地平缓释片使用量较多;药物剂型以口服制剂为主,其次为局部外用制剂。结论:援外救援队可根据当地驻地卫生条件、用药习惯、接诊患者类型特点对救援药品使用数量及类型进行预判,保证医疗队工作开展的同时避免医疗资源浪费。

    作者:于磊;占美;蒋学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复方黄连降糖散治疗空腹血糖受损患者的临床观察Δ

    目的:观察复方黄连降糖散治疗空腹血糖(FBG)受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FBG受损患者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健康教育及饮食指导治疗;试验组患者加服复方黄连降糖散2.5 g, qd。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及体质量指数(BMI),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BG、TC、TG、LDL-C、HbA1c、SOD、MDA、GSH-PX水平及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方黄连降糖散治疗FBG受损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陈国超;李小莉;李莉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钙离子对全静脉营养液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钙离子(Ca2+)对全静脉营养液(TPN)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按无菌操作规程配制4种Ca2+含量不同的TPN,在室温下,分别考察其在配制0、2、4、6、8、24 h各时间点的微生物限度、外观、pH值、渗透压摩尔浓度、不溶性微粒数及乳粒大小。结果:24 h内,各TPN均无菌落发育,外观无明显变化;各时间点、各TPN的pH值均>5,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各TPN的渗透压摩尔浓度均在正常人体血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范围(280~310 mOsmol/kg)内,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a2+加入量的增加,各TPN中≥10μm的不溶性微粒数呈增多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μm的微粒数变化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各TPN中的乳粒粒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2+会影响TPN的稳定性,主要表现为≥10μm的不溶性微粒数增加,乳粒粒径增大。为保证TPN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应将TPN处方中二价阳离子的质量浓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在配制后尽快使用。

    作者:张文军;王斌;曹鹤菁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应用硫唑嘌呤治疗炎症性肠病致白细胞减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Δ

    目的:探讨硫唑嘌呤(AZA)治疗炎症性肠病(IBD)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114例IB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红细胞内AZA代谢物6-硫鸟嘌呤核苷酸(6-TGNs)的稳态浓度,考察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AZA日剂量、6-TGNs血药浓度与AZA致白细胞减少症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白细胞减少的佳临界值。结果:114例IBD患者中,发生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有40例(35.1%)。不同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及AZA日剂量患者间发生白细胞减少症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6-TGNs血药浓度患者发生白细胞减少症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体内6-TGNs平均血药浓度[(407.82±262.88)pmol/(8×108)RBC]高于白细胞水平正常的患者[(275.85±118.37)pmol/(8×108)R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预测其白细胞减少症发生的佳临界值为6-TGNs血药浓度>291.04 pmol/(8×108)RBC。结论:AZA致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可能与IBD患者红细胞内6-TGNs的浓度相关,且高浓度6-TGNs是其发生白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医师可结合患者血常规数据与红细胞内6-TGNs浓度的检测结果,针对IBD患者开展AZA个体化治疗,以减少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

    作者:汪燕燕;苏涌;杨春兰;夏泉;许杜娟;胡乃中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我院呼吸内科AECOPD患者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Δ

    目的:为AECOPD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2014-201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其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抗菌药物使用(包括用药目的、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用药起止时间、给药途径、联用情况)、发生感染和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67例AECOPD患者中,痰培养阳性619例(64.01%),共分离出病原菌774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542株(70.03%),革兰氏阳性菌232株(29.97%);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207株,26.72%)。有765例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9.11%。其中,使用1种抗菌药物的患者有276例(36.08%),使用2种抗菌药物的患者有435例(56.86%),使用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的患者有54例(7.06%)。使用频率前3位的药品是左氧氟沙星注射液(455例次,47.05%)、莫西沙星注射液(241例次,24.92%)和注射用头孢美唑钠(192例次,19.86%)。联合用药方案排序前3位的是注射用头孢美唑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07例次,21.88%)、注射用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注射液(96例次,19.63%)和注射用拉氧头孢+左氧氟沙星注射液(65例次,13.29%)。结论:AECOPD患者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订应依据相应指南,分析患者可能感染的致病因素,重视病原学检查,尽早做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科学、安全、规范地应用抗菌药物,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鲁晟;谢艳萍;王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铂耐药复发卵巢癌经验用药与三磷酸腺苷-肿瘤体外药敏试验指导下用药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经验用药与三磷酸腺苷-肿瘤体外药敏试验(ATP-TCA)指导下用药治疗铂耐药复发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患者生存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90例铂耐药复发卵巢癌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药敏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根据临床经验,采用吉西他滨+异环磷酰胺+多柔比星进行化疗;药敏组患者根据ATP-TCA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确定化疗方案。两组均以28 d为1个疗程,化疗2~6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化疗效果、生存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药敏组中,18例患者采用紫杉醇、14例患者采用多柔比星、6例患者采用紫杉醇+长春瑞滨、5例患者采用吉西他滨、3例患者采用托泊替康。治疗后,药敏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8.70%,明显高于对照组(3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中位生存期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半年生存率与1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61%,对照组为80.4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ATP-TCA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为铂耐药复发卵巢癌患者制订化疗方案,其化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存情况均优于临床经验用药,且不会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王建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HPLC法测定肝切除患者体内异甘草酸镁的血药浓度

    目的:建立测定肝切除患者体内门静脉血和外周静脉血中异甘草酸镁浓度的方法,为进一步验证和评估异甘草酸镁的药动学特征及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3月施行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31例,于手术开始时给予静脉应用异甘草酸镁,用药后1h抽取患者门静脉血和外周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患者的血药浓度。结果:异甘草酸镁的保留时间为4.5 min,峰形良好,血浆内源峰对测定无干扰;异甘草酸镁血药浓度在0.55~55.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低定量浓度为0.55 mg/L。提取回收率为84.7%~87.1%,方法回收率为101.2%~105.4%,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均<6%;肝切除患者应用异甘草酸镁1 h后门静脉血药浓度明显高于外周静脉血药浓度(接近2倍),而且该浓度不受肝脏原发疾病和基础疾病(如肝硬化)的影响。结论:该测定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提取回收率高、准确度和灵敏度高等优点,能满足药动学研究的需要;肝切除患者术中应用异甘草酸镁后,在门静脉血中有较高的血药浓度,有利于其发挥保护肝细胞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适于在肝脏围术期使用。

    作者:张宪祥;高源;卢云;张炳远;吴力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会见联合国助理秘书长、UNAIDS副执行主任简·比格

    本刊讯2016年5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在北京会见了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副执行主任简·比格(Jan Beagle)一行,双方主要就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及与UNAIDS合作事宜进行了商谈。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布地奈德与丙酸倍氯米松辅助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布地奈德与丙酸倍氯米松辅助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0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按随机区组法分为A组和B组,各7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包括低流量吸氧、祛痰、止咳、扩张支气管及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并雾化吸入特布他林,每次1 ml,bid;在此基础上,A组患儿辅助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每次2 ml,bid;B组患儿辅助使用丙酸倍氯米松雾化吸入,每次2 ml,bid。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哮喘控制情况、呼气流量峰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对患儿治疗前1 d和治疗后7 d的症状体征进行评分。结果:治疗过程中,A、B组分别脱落2、3例患儿。A、B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8%、94.44%,哮喘控制率分别为95.89%、94.4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的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11±0.54)、(3.28±0.93)、(4.38±1.05)、(5.83±1.29)d,B组患儿分别为(2.07±0.52)、(3.30±0.96)、(4.45±1.08)、(5.90±1.33)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评分分别为(4.28±0.94)、(0.15±0.04)分,B组患儿分别为(4.23±0.91)、(0.11±0.03)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治疗前后的PEF%分别为(51.4±9.8)%、(67.2±11.2)%,B组患儿治疗前后的PEF%分别为(52.0±7.1)%、(68.3±8.7)%,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布地奈德与丙酸倍氯米松辅助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效果接近,均可有效缓解患儿的症状体征,提高哮喘控制率,缩短康复时间,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邹艳萍;罗小兰;刘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舒血宁注射液辅助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辅助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氨甲环酸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和胞磷胆碱注射液进行常规治疗,每日行腰椎穿刺,测颅内压引流脑脊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ivgtt,q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指数(GCS)评分、动脉血流速度(MCA)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良好率(60.4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3、5 d,两组患者GCS评分、M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两组患者GCS评分明显升高,MCA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脑血管痉挛、脑梗死和脑出血发生率分别为8.33%、4.17%和4.17%,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6.67%、12.50%和16.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辅助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彭智;艾文兵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仙灵骨葆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仙灵骨葆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补充碳酸钙、维生素D及调整生活方式等一般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阿仑膦酸钠片10 mg,q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仙灵骨葆胶囊1.5 g,bid。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钙(S-Ca)、血清磷(S-P)、24 h尿钙(U-Ca)、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白介素(IL)-6及L2~4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BMD)水平,并比较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Ca、S-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P、骨钙素、BMD水平显著升高,U-Ca、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2~4腰椎和股骨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毒副反应。结论:仙灵骨葆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侯晓升;姜文晓;庄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临床药师参与436例次临床会诊情况分析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参与临床会诊的效果,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学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2015年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临床药师参与的436例次临床会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5年,该院临床会诊数量呈增长趋势,申请会诊的科室共23个,排前5位的科室为内分泌科、妇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和骨科。会诊原因主要为制订抗感染治疗方案(430例次,占97.95%)。会诊意见主要为调整药物品种(303例次,占69.17%)。会诊意见被临床全部采纳405例次(92.89%)。疾病转归为有效307例次,有效率75.80%(307/405)。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临床会诊,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对提高疗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起着积极作用。临床药师应加强临床医学知识和药学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提高会诊质量。

    作者:于丽;赵智峰;李晋宝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Δ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同样的饮食和运动方案,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二甲双胍,每次0.5 g,t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西格列汀,每次100 mg,qd。两组疗程均为12周。检测两组患者的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脂联素等指标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总体胰岛素敏感指数(WBISI),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WC、BMI、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FINS、HOMA-IR、WBISI和脂联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2、3例患者因发生不良反应而退出研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减轻患者体质量及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有关。

    作者:张坤;任巧华;吴韬;杜俊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临床药师在厄罗替尼致间质性肺炎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厄罗替尼致间质性肺炎(ILD)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肺癌患者胸、腰椎放疗后续厄罗替尼靶向治疗中出现ILD的药物治疗,分析ILD的发生原因,并根据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和症状先后建议停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氟康唑、厄罗替尼;停用甲基强的松龙,改予泼尼松30 mg,po,qd抗炎;调整泼尼松剂量至40 mg/d,加用羧甲司坦口服液10 ml,tid改善呼吸道症状;将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改为帕尼培南倍他米隆1 g,ivgtt,bid。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气促、双肺炎症好转,出院带药方案为厄罗替尼150 mg,po,qd。结论:有既往放疗史的患者使用厄罗替尼易发生ILD,临床应用需谨慎。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促进了临床安全、合理的用药。

    作者:李义秀;娄艳;章新晶;熊爱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预防下肢骨折术后长期卧床患者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预防下肢骨折术后长期卧床患者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下肢骨折术后长期卧床静养患者3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ivgtt,q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BPPV、DVT发生率及干预前后下肢周径、凝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BPPV、DVT发生率分别为18.0%和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7%和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下肢周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凝血指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预防下肢骨折长期卧床患者BPPV、DVT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陈贞君;方嘉阳;邱星颖;沈丰丰;傅祥浈;戢婷;李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利拉鲁肽和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小成本分析Δ

    目的:评价利拉鲁肽和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并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为治疗T2DM提供经济、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将80例T2D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利拉鲁肽组和甘精胰岛素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停用原治疗方案的其他口服降糖药后,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口服,0.5~2.0 g/d,并给予糖尿病膳食和运动训练指导。在此基础上,利拉鲁肽组患者给予利拉鲁肽注射液皮下注射,每次0.6~1.2 mg,qd;甘精胰岛素组患者于每晚22:00给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起始剂量为0.2 IU/(kg·d),两组患者均根据餐后血糖、空腹及夜间血糖水平调整用量,直至患者的空腹血糖(FBG)≤7 mmo1/L、餐后2 h血糖(2 h PG)≤10 mmol/L。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采用小成本分析法对两种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比较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2 h PG、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利拉鲁肽组患者的BMI较治疗前及甘精胰岛素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胰岛素组患者的BMI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成本分析结果显示,甘精胰岛素组方案在降低FBG、2 h PG和HbAlc方面所需成本均小于利拉鲁肽组,但在降低BMI方面所需成本则大于利拉鲁肽组。敏感度分析结果验证了小成本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论:利拉鲁肽和甘精胰岛素具有基本相当的临床疗效,但甘精胰岛素在控制血糖水平方面具有较佳的成本优势,而利拉鲁肽是控制体质量较佳的治疗方案。

    作者:蒙光义;王冬晓;庞家莲;彭评志;莫金权;严浩林;梁慧;张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对产妇分娩的影响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将197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5例)和对照组(102例)。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比较两组产妇的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5 min)、行为神经评分及产妇视觉模拟(VAS)评分,母婴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的新生儿Apgar评分及行为神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VAS评分及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阴道助产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头痛、下肢发麻等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对新生儿无影响,能明显减轻产妇疼痛,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刘丹娜;陈勇;黄红霞;孔天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国药房杂志

中国药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