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智;艾文兵
目的:比较是否合并脑微出血(CMBs)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后期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40例,根据其是否合并CMBs分为CMBs组和非CMBs组,各70例。两组患者随访(随访期间规律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和/或氯吡格雷75 mg/d)1年后,比较其再发脑梗死及脑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CMBs组再发脑梗死的发生率为12.9%,非CMBs组为8.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2);CMBs组脑出血的发生率为10.0%,非CMBs组为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CMBs组后期脑血管事件的病死率为5.7%,非CMBs组为4.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8)。结论:合并CMBs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后,脑出血的风险增加。对于伴CMBs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时应充分权衡获益及出血风险。
作者:刘春洁;郑海亮;李晓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本刊讯2016年5月21-22日,由广东省药学会主办、韶关市药学会承办,国药集团一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控股广州有限公司、江苏新晨医药有限公司等联合协办的第十三届珠三角地区医院药学沙龙在广东省韶关市隆重举行。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巡视员廖新波、广东省药学会名誉理事长与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陆惠兴、韶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江金兰、粤北人民医院院长徐新、广东省药学会秘书长郑志华和副秘书长陈民喜,以及沙龙发起人中山市药学会副理事长、中山市中医院科教科主任梅全喜莅临参会。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我国临床药师处方权的实现方式,为相关政策和法规的修订提供参考。方法:诠释临床药师处方权及其必要性,参照加拿大限定处方模式、英国处方集模式、美国协议处方模式等对我国临床药师处方权的实现进行论述。结果与结论:我国临床药师处方权的实现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可通过临床药师处方培训,制订慢性病、常见病、轻微病等疾病的处方集,逐步修订“处方”以及“处方权”的概念并推动药师和临床药师处方权的立法,来促进我国临床药师处方权的实现,促使临床药师发挥药学作用。
作者:倪新兴;陶钊;李玲;史伟斌;夏益;田侃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仙灵骨葆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补充碳酸钙、维生素D及调整生活方式等一般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阿仑膦酸钠片10 mg,q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仙灵骨葆胶囊1.5 g,bid。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钙(S-Ca)、血清磷(S-P)、24 h尿钙(U-Ca)、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白介素(IL)-6及L2~4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BMD)水平,并比较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Ca、S-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P、骨钙素、BMD水平显著升高,U-Ca、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2~4腰椎和股骨颈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毒副反应。结论:仙灵骨葆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侯晓升;姜文晓;庄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围术期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2010年)、整治中(2012年)和整治后(2014年)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病例各200例,分别纳入对照组、干预1组和干预2组,对各组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对照组、干预1组和干预2组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分别为7.25%、31.00%和91.96%;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机合理率分别为0、100%和100%;平均预防用药天数由整治前的(3.6±1.2) d缩短至整治中的(1.1±0.5)d和整治后的(1.0±0.2)d。各组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2个干预组患者的平均药品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和药占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效果明显,有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张晓娟;陈纪言;陈泗林;杨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为AECOPD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2014-201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其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抗菌药物使用(包括用药目的、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用药起止时间、给药途径、联用情况)、发生感染和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67例AECOPD患者中,痰培养阳性619例(64.01%),共分离出病原菌774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542株(70.03%),革兰氏阳性菌232株(29.97%);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207株,26.72%)。有765例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9.11%。其中,使用1种抗菌药物的患者有276例(36.08%),使用2种抗菌药物的患者有435例(56.86%),使用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的患者有54例(7.06%)。使用频率前3位的药品是左氧氟沙星注射液(455例次,47.05%)、莫西沙星注射液(241例次,24.92%)和注射用头孢美唑钠(192例次,19.86%)。联合用药方案排序前3位的是注射用头孢美唑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07例次,21.88%)、注射用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注射液(96例次,19.63%)和注射用拉氧头孢+左氧氟沙星注射液(65例次,13.29%)。结论:AECOPD患者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订应依据相应指南,分析患者可能感染的致病因素,重视病原学检查,尽早做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科学、安全、规范地应用抗菌药物,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鲁晟;谢艳萍;王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本刊讯2016年5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在北京会见了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副执行主任简·比格(Jan Beagle)一行,双方主要就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及与UNAIDS合作事宜进行了商谈。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柴胡舒肝散联合氯硝西泮治疗肝气郁结型焦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肝气郁结型焦虑症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氯硝西泮片,起始剂量0.5 mg,逐渐加量至4.0 mg,t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柴胡舒肝散水煎汁300 ml,bid。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AMA评分及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3、6周HAMA评分及S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舒肝散联合氯硝西泮治疗肝气郁结型焦虑症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焦虑状态,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程洪燕;梅妍;杜宏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醋酸卡泊芬净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起始剂量250 mg,bid,2 d后减量至200 mg, qd;观察组患者第1天给予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净70 mg,之后减量至50 mg,ivgtt,1 h内滴完,q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真菌涂片阴转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观察组患者真菌涂片阴转率为7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1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卡泊芬净治疗侵袭性真菌肺炎治疗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刘素霞;蔡静;许亚平;郭丽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硫唑嘌呤(AZA)治疗炎症性肠病(IBD)致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114例IBD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红细胞内AZA代谢物6-硫鸟嘌呤核苷酸(6-TGNs)的稳态浓度,考察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AZA日剂量、6-TGNs血药浓度与AZA致白细胞减少症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白细胞减少的佳临界值。结果:114例IBD患者中,发生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有40例(35.1%)。不同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及AZA日剂量患者间发生白细胞减少症的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6-TGNs血药浓度患者发生白细胞减少症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体内6-TGNs平均血药浓度[(407.82±262.88)pmol/(8×108)RBC]高于白细胞水平正常的患者[(275.85±118.37)pmol/(8×108)R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预测其白细胞减少症发生的佳临界值为6-TGNs血药浓度>291.04 pmol/(8×108)RBC。结论:AZA致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可能与IBD患者红细胞内6-TGNs的浓度相关,且高浓度6-TGNs是其发生白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医师可结合患者血常规数据与红细胞内6-TGNs浓度的检测结果,针对IBD患者开展AZA个体化治疗,以减少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
作者:汪燕燕;苏涌;杨春兰;夏泉;许杜娟;胡乃中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比较布地奈德与丙酸倍氯米松辅助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0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按随机区组法分为A组和B组,各7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包括低流量吸氧、祛痰、止咳、扩张支气管及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并雾化吸入特布他林,每次1 ml,bid;在此基础上,A组患儿辅助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每次2 ml,bid;B组患儿辅助使用丙酸倍氯米松雾化吸入,每次2 ml,bid。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哮喘控制情况、呼气流量峰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对患儿治疗前1 d和治疗后7 d的症状体征进行评分。结果:治疗过程中,A、B组分别脱落2、3例患儿。A、B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8%、94.44%,哮喘控制率分别为95.89%、94.4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的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11±0.54)、(3.28±0.93)、(4.38±1.05)、(5.83±1.29)d,B组患儿分别为(2.07±0.52)、(3.30±0.96)、(4.45±1.08)、(5.90±1.33)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评分分别为(4.28±0.94)、(0.15±0.04)分,B组患儿分别为(4.23±0.91)、(0.11±0.03)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治疗前后的PEF%分别为(51.4±9.8)%、(67.2±11.2)%,B组患儿治疗前后的PEF%分别为(52.0±7.1)%、(68.3±8.7)%,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布地奈德与丙酸倍氯米松辅助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效果接近,均可有效缓解患儿的症状体征,提高哮喘控制率,缩短康复时间,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邹艳萍;罗小兰;刘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钙离子(Ca2+)对全静脉营养液(TPN)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按无菌操作规程配制4种Ca2+含量不同的TPN,在室温下,分别考察其在配制0、2、4、6、8、24 h各时间点的微生物限度、外观、pH值、渗透压摩尔浓度、不溶性微粒数及乳粒大小。结果:24 h内,各TPN均无菌落发育,外观无明显变化;各时间点、各TPN的pH值均>5,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各TPN的渗透压摩尔浓度均在正常人体血液的渗透压摩尔浓度范围(280~310 mOsmol/kg)内,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a2+加入量的增加,各TPN中≥10μm的不溶性微粒数呈增多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μm的微粒数变化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各TPN中的乳粒粒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2+会影响TPN的稳定性,主要表现为≥10μm的不溶性微粒数增加,乳粒粒径增大。为保证TPN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应将TPN处方中二价阳离子的质量浓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并在配制后尽快使用。
作者:张文军;王斌;曹鹤菁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预防下肢骨折术后长期卧床患者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下肢骨折术后长期卧床静养患者3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ivgtt,q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BPPV、DVT发生率及干预前后下肢周径、凝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BPPV、DVT发生率分别为18.0%和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7%和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下肢周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凝血指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预防下肢骨折长期卧床患者BPPV、DVT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陈贞君;方嘉阳;邱星颖;沈丰丰;傅祥浈;戢婷;李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了解纤维蛋白粘合剂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纤维蛋白粘合剂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新的研究方向、存在问题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纤维蛋白粘合剂通过与机体凝血系统相互作用产生凝血效果,黏附于创面发挥物理止血作用,被用于骨科、心胸外科、肝外科、眼科、乳腺外科、脑/神经外科等外科手术,喷洒创面使组织黏附并止血,其新的研究方向为作为缓释系统和支架材料。存在的问题包括来源污染、变态过敏反应等安全性问题,以及降解快、强度低等局限性。结论:医用纤维蛋白粘合剂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手术及新型给药系统中,其未来研究应增加临床安全性并克服存在的缺陷。
作者:郭偲;刘宏;周萌萌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子宫切除术全身麻醉患者心肌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枸橼酸芬太尼+罗库溴铵进行全身麻醉诱导,给予丙泊酚吸入麻醉。观察组患者麻醉前给予生脉注射液1 ml/kg,ivgtt;对照组患者麻醉前给予同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ivgtt。比较两组患者入室前(T0)、麻醉诱导前(T1)、插管时(T2)、术毕(T3)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静脉血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0、T1时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2、T3时点MAP、HR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CVP、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0时点MDA、SOD、NO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点两组患者MDA、NOS水平显著升高,SOD水平显著降低,且T1、T2时点观察组MDA、NO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生脉注射液能有效维持子宫切除术全身麻醉患者HR、MAP稳定,减少氧化物,从而保护心肌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郝玉苓;沈啟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口服抗凝药物(OACs)在血液透析并发房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OACs的作用机制和药动学特征、血液透析并发房颤患者应用OACs进行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新型OACs(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派沙班)比华法林药动学特征更稳定。尽管OACs被推荐用于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发生,但目前仍缺乏大型的随机、对照和前瞻性研究,以及血液透析并发房颤患者应用OACs的经验和证据。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等与华法林相比,显示出较大优势,为血液透析并发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带来新的选择。
作者:黄凯鹏;高翔;刘淑珍;陈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滋肾健脾活血汤联合消心痛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无痛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SMI患者12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指导,服用磺脲类、双胍类降血糖药物。对照组患者口服消心痛胶囊10 mg,t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滋肾健脾活血汤400~500 ml, bid。两组患者均治疗7 d。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胸痹症状疗效、冠脉支脉狭窄改善情况及心电图ST段低压出线次数和持续时间,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中医胸痹症状疗效以及冠状动脉支脉狭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电图ST波低压出线次数及持续时间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滋肾健脾活血汤联合消心痛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SMI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中医胸痹症状、冠状动脉支脉狭窄及心电图,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谢丽华;郑航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我院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特点,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送检的4255例化脓性脑膜炎住院患者脑脊液病原菌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834株病原菌,检出阳性率为19.6%,包括革兰氏阳性菌576株,占69.1%;革兰氏阴性菌255株,占30.6%;真菌3株,占0.4%。革兰氏阳性菌排前3位的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3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6株)和肠球菌属(29株);革兰氏阴性菌排前3位的是肺炎克雷伯菌(46株)、鲍曼不动杆菌(38株)和大肠埃希菌(31株)。病原菌分布科室前3位是神经外科(506株)、重症监护病房(169株)和呼吸重症科(64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米诺环素未发现耐药菌株;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米诺环素耐药率较低。结论:我院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细菌感染病原菌检出率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各种致病菌耐药状况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拜年;贾樱樱;高玉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了解神经系统类西药与中药之间的配伍禁忌,为其临床配伍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相关文献,对神经系统类西药与中药的配伍禁忌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外周神经系统用药的胆碱能受体激动药与阻滞药、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局部麻醉药和中枢神经系统用药的镇静催眠药、抗癫痫与惊厥药、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抗精神病药、镇痛药、全身麻醉药等西药与中药存在较多的配伍禁忌,其作用机制为导致药物疗效降低的拮抗作用、生成沉淀、离子化程度增高、吸收减少、排泄增加、代谢加快、导致毒副作用增加的协同作用、生成毒性物质、延缓分解等。结论:神经系统类西药与中药配伍时须根据其共性与区别,在中西医理论的指导下,避免配伍禁忌,使配伍更加合理、安全、有效。
作者:唐志芳;梅全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复方黄连降糖散治疗空腹血糖(FBG)受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FBG受损患者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健康教育及饮食指导治疗;试验组患者加服复方黄连降糖散2.5 g, qd。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及体质量指数(BMI),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BG、TC、TG、LDL-C、HbA1c、SOD、MDA、GSH-PX水平及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方黄连降糖散治疗FBG受损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陈国超;李小莉;李莉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