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凯鹏;高翔;刘淑珍;陈杰
目的:了解纤维蛋白粘合剂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纤维蛋白粘合剂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新的研究方向、存在问题的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纤维蛋白粘合剂通过与机体凝血系统相互作用产生凝血效果,黏附于创面发挥物理止血作用,被用于骨科、心胸外科、肝外科、眼科、乳腺外科、脑/神经外科等外科手术,喷洒创面使组织黏附并止血,其新的研究方向为作为缓释系统和支架材料。存在的问题包括来源污染、变态过敏反应等安全性问题,以及降解快、强度低等局限性。结论:医用纤维蛋白粘合剂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手术及新型给药系统中,其未来研究应增加临床安全性并克服存在的缺陷。
作者:郭偲;刘宏;周萌萌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参与临床会诊的效果,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学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2015年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临床药师参与的436例次临床会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5年,该院临床会诊数量呈增长趋势,申请会诊的科室共23个,排前5位的科室为内分泌科、妇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和骨科。会诊原因主要为制订抗感染治疗方案(430例次,占97.95%)。会诊意见主要为调整药物品种(303例次,占69.17%)。会诊意见被临床全部采纳405例次(92.89%)。疾病转归为有效307例次,有效率75.80%(307/405)。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临床会诊,优化药物治疗方案,对提高疗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起着积极作用。临床药师应加强临床医学知识和药学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提高会诊质量。
作者:于丽;赵智峰;李晋宝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为AECOPD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2014-2015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其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抗菌药物使用(包括用药目的、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用药起止时间、给药途径、联用情况)、发生感染和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67例AECOPD患者中,痰培养阳性619例(64.01%),共分离出病原菌774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542株(70.03%),革兰氏阳性菌232株(29.97%);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207株,26.72%)。有765例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9.11%。其中,使用1种抗菌药物的患者有276例(36.08%),使用2种抗菌药物的患者有435例(56.86%),使用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的患者有54例(7.06%)。使用频率前3位的药品是左氧氟沙星注射液(455例次,47.05%)、莫西沙星注射液(241例次,24.92%)和注射用头孢美唑钠(192例次,19.86%)。联合用药方案排序前3位的是注射用头孢美唑钠+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07例次,21.88%)、注射用头孢西丁+左氧氟沙星注射液(96例次,19.63%)和注射用拉氧头孢+左氧氟沙星注射液(65例次,13.29%)。结论:AECOPD患者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订应依据相应指南,分析患者可能感染的致病因素,重视病原学检查,尽早做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科学、安全、规范地应用抗菌药物,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鲁晟;谢艳萍;王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为各地政府、医保部门、医院、制药企业和药品销售企业等机构生产、采购和使用药品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销售金额排序法,对重庆地区34家医院2012-2014年14个类别的药品及重点药品的销售情况和制药企业等信息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重庆地区34家医院2012-2014年药品总销售金额每年以15%~18%的比例增长。抗感染药物的销售金额和占比呈下降趋势,降幅为3.28%;呼吸系统药物和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增幅大,增长率分别达79.01%和69.39%。国产药品占市场份额的73%左右,进口药品的销售增长超过国产和合资药品,增幅为40.17%。入围销售金额排名前100位的6家重庆本地制药企业的总销售金额有3家实现增长;排前10位的国外制药企业药品销售金额均呈逐年增长趋势。结论:重庆地区药品总销售金额持续增长,抗感染药物销售金额占比低于16%,反映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3年取得的成果。呼吸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在重庆地区呈高发状态,国产药品在医院仍为主流,国外制药企业在我国的发展状况良好,而重庆本地制药企业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作者:余野;曾钰;金蜀蓉;杜蕾;黄堃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比较香丹注射液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成本差异,为临床合理、经济选药提供参考。方法:4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不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分为香丹注射液组(A组,20例)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组(B组,22例)。两组患者均根据具体临床情况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香丹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qd;B组患者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静脉滴注,qd,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小成本分析。结果:治疗后, A、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95.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除药品费用外的所有费用均相等;用小成本分析法,A组所用药品成本为77.28元,总成本为705.88元;B组所用药品成本为1310.40元,总成本为1939.00元,A组药品成本和总成本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度分析结果与小成本分析结果一致。结论:采用香丹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成本比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更低,用药更经济。
作者:朱玉芬;王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比较布地奈德与丙酸倍氯米松辅助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0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按随机区组法分为A组和B组,各7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包括低流量吸氧、祛痰、止咳、扩张支气管及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并雾化吸入特布他林,每次1 ml,bid;在此基础上,A组患儿辅助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每次2 ml,bid;B组患儿辅助使用丙酸倍氯米松雾化吸入,每次2 ml,bid。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哮喘控制情况、呼气流量峰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F%)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对患儿治疗前1 d和治疗后7 d的症状体征进行评分。结果:治疗过程中,A、B组分别脱落2、3例患儿。A、B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8%、94.44%,哮喘控制率分别为95.89%、94.4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的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11±0.54)、(3.28±0.93)、(4.38±1.05)、(5.83±1.29)d,B组患儿分别为(2.07±0.52)、(3.30±0.96)、(4.45±1.08)、(5.90±1.33)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评分分别为(4.28±0.94)、(0.15±0.04)分,B组患儿分别为(4.23±0.91)、(0.11±0.03)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治疗前后的PEF%分别为(51.4±9.8)%、(67.2±11.2)%,B组患儿治疗前后的PEF%分别为(52.0±7.1)%、(68.3±8.7)%,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布地奈德与丙酸倍氯米松辅助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效果接近,均可有效缓解患儿的症状体征,提高哮喘控制率,缩短康复时间,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邹艳萍;罗小兰;刘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了解配伍在含莪术复方临床功效发挥中的作用,提高医药人员遣方用药的针对性及莪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查阅相关文献,收集含莪术的方剂,就配伍对莪术临床功效发挥的影响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共收集含莪术的方剂345首,莪术多与具有行气、活血化瘀、补虚、温里、清热功效的中药配伍。含莪术的方剂中常见的配伍结构为三棱与莪术,在收集方剂中出现219次(占13.94%)。结论:莪术具有破血、行气、消积和止痛的功效,不同配伍对莪术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有较大影响。三棱与莪术为常用药対,常相须使用,发挥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发挥行气止痛之功时常配伍木香、大黄等。医药人员遣方用药需根据临床需求进行莪术复方的配伍。
作者:任常谕;李晋奇;童荣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为提高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青岛市市立医院2014年第1季度(干预前)792例和2015年第1季度(干预后)836例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出院患者病历,对患者基本情况与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合理性、用药不合理情况、使用情况、致ADR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干预后,该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逐步规范,使用合理率由42.42%升至69.98%;用药不合理情况中超适应证用药、给药剂量超标、溶剂用量不足、溶剂选择不当、未单独给药等情况明显减少;人均中药注射剂处方金额占比由16.64%降至12.59%;中药注射剂致ADR发生率由6.94%降至2.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注射用炎琥宁、注射用血塞通、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的使用数量增长外,其余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数量均下降。结论:临床药师采取的药学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对促进并规范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起到了推动作用。
作者:杨旭;田震学;高丽;闫美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了解口服抗凝药物(OACs)在血液透析并发房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OACs的作用机制和药动学特征、血液透析并发房颤患者应用OACs进行抗凝治疗的临床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新型OACs(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派沙班)比华法林药动学特征更稳定。尽管OACs被推荐用于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发生,但目前仍缺乏大型的随机、对照和前瞻性研究,以及血液透析并发房颤患者应用OACs的经验和证据。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等与华法林相比,显示出较大优势,为血液透析并发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带来新的选择。
作者:黄凯鹏;高翔;刘淑珍;陈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子宫切除术全身麻醉患者心肌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枸橼酸芬太尼+罗库溴铵进行全身麻醉诱导,给予丙泊酚吸入麻醉。观察组患者麻醉前给予生脉注射液1 ml/kg,ivgtt;对照组患者麻醉前给予同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ivgtt。比较两组患者入室前(T0)、麻醉诱导前(T1)、插管时(T2)、术毕(T3)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静脉血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0、T1时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2、T3时点MAP、HR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CVP、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0时点MDA、SOD、NO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时点两组患者MDA、NOS水平显著升高,SOD水平显著降低,且T1、T2时点观察组MDA、NO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生脉注射液能有效维持子宫切除术全身麻醉患者HR、MAP稳定,减少氧化物,从而保护心肌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郝玉苓;沈啟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我国临床药师处方权的实现方式,为相关政策和法规的修订提供参考。方法:诠释临床药师处方权及其必要性,参照加拿大限定处方模式、英国处方集模式、美国协议处方模式等对我国临床药师处方权的实现进行论述。结果与结论:我国临床药师处方权的实现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可通过临床药师处方培训,制订慢性病、常见病、轻微病等疾病的处方集,逐步修订“处方”以及“处方权”的概念并推动药师和临床药师处方权的立法,来促进我国临床药师处方权的实现,促使临床药师发挥药学作用。
作者:倪新兴;陶钊;李玲;史伟斌;夏益;田侃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整理、归纳和分析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9月点评的不合理用药医嘱。结果:共点评住院患者病历515份,其中不合理用药病历165份,涉及不合理用药医嘱185条。普外科不合理病历数多(38条,占23.03%)。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用法用量不适宜(80.00%)、无适应证用药或适应证不适宜(7.57%)、溶剂选择不当(4.86%)。其中,用法用量不适宜主要表现为单次给药剂量偏大(66.22%)、疗程偏长(18.92%)等。结论:该院医嘱还存在着较多不合理用药现象,尤其是剂量偏大、疗程过长等,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临床药师应加强与医师的沟通,根据不合理用药类别,对医师定期进行合理用药培训,有助于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田锋奇;于卫江;胡伟;赵秀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按照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同样的饮食和运动方案,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口服二甲双胍,每次0.5 g,t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西格列汀,每次100 mg,qd。两组疗程均为12周。检测两组患者的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脂联素等指标水平,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总体胰岛素敏感指数(WBISI),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WC、BMI、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FINS、HOMA-IR、WBISI和脂联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有2、3例患者因发生不良反应而退出研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减轻患者体质量及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有关。
作者:张坤;任巧华;吴韬;杜俊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预防下肢骨折术后长期卧床患者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下肢骨折术后长期卧床静养患者3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ivgtt,q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BPPV、DVT发生率及干预前后下肢周径、凝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BPPV、DVT发生率分别为18.0%和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7%和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下肢周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凝血指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预防下肢骨折长期卧床患者BPPV、DVT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陈贞君;方嘉阳;邱星颖;沈丰丰;傅祥浈;戢婷;李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本刊讯2016年5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在北京会见了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副执行主任简·比格(Jan Beagle)一行,双方主要就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及与UNAIDS合作事宜进行了商谈。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复方黄连降糖散治疗空腹血糖(FBG)受损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FBG受损患者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健康教育及饮食指导治疗;试验组患者加服复方黄连降糖散2.5 g, qd。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及体质量指数(BMI),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BG、TC、TG、LDL-C、HbA1c、SOD、MDA、GSH-PX水平及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方黄连降糖散治疗FBG受损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陈国超;李小莉;李莉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紫杉醇与5-氟尿嘧啶分别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鼻咽癌(NP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2例晚期NP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两组患者均同步进行放疗。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化疗方案为紫杉醇135 mg/m2,d1,联合奈达铂80 mg/m2,d2~4;对照组患者化疗方案为5-氟尿嘧啶500 mg/m2,d1~5,联合奈达铂80 mg/m2,d1~3。3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与对照组的9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期生存率分别为81.0%和71.4%,对照组分别为76.2%和66.6%,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口腔黏膜炎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与5-氟尿嘧啶分别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NPC疗效相当,治疗中应严密监测患者不良反应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作者:杨广胜;陈林;李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围术期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2010年)、整治中(2012年)和整治后(2014年)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病例各200例,分别纳入对照组、干预1组和干预2组,对各组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对照组、干预1组和干预2组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分别为7.25%、31.00%和91.96%;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机合理率分别为0、100%和100%;平均预防用药天数由整治前的(3.6±1.2) d缩短至整治中的(1.1±0.5)d和整治后的(1.0±0.2)d。各组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2个干预组患者的平均药品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和药占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效果明显,有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张晓娟;陈纪言;陈泗林;杨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为第二类精神药品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012-2015年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对常用药品的处方数,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分布,使用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指数(DUI)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5年,我院门诊第二类精神药品占调查处方总量的25.09%;使用频率高的药物是阿普唑仑片、氯硝西泮片、劳拉西泮片和艾司唑仑片,共占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总量的93.10%。使用第二类精神药品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1.50;19~35岁年龄段患者使用多,占34.62%;精神分裂症患者处方比例高,达45.17%。阿普唑仑DDDs高,为742141.67,其DUI为1.075;其他药品DUI均<1.0。结论:我院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应继续严格执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避免第二类精神药品的滥用现象。
作者:张俊青;李荣琴;王年生;张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我院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特点,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送检的4255例化脓性脑膜炎住院患者脑脊液病原菌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834株病原菌,检出阳性率为19.6%,包括革兰氏阳性菌576株,占69.1%;革兰氏阴性菌255株,占30.6%;真菌3株,占0.4%。革兰氏阳性菌排前3位的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3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6株)和肠球菌属(29株);革兰氏阴性菌排前3位的是肺炎克雷伯菌(46株)、鲍曼不动杆菌(38株)和大肠埃希菌(31株)。病原菌分布科室前3位是神经外科(506株)、重症监护病房(169株)和呼吸重症科(64株)。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米诺环素未发现耐药菌株;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对米诺环素耐药率较低。结论:我院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细菌感染病原菌检出率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各种致病菌耐药状况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拜年;贾樱樱;高玉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