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柳;徐士军;张秀清;朱丽霞
目的:探讨环孢素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肺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法,选取39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阻断毒物吸收、促进毒物排出以及对症支持处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000 mg,ivgtt,qd+环孢素注射液5 mg/kg,ivgtt,qd冲击治疗,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于第4天逐渐减量,均在7 d后停用。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蛋白(CⅣ)、Ⅲ型前胶原(PCⅢ)、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等指标,行肺部高分辨率CT (HRCT)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3、5天的HA和PCⅢ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第7、14天的HA、CⅣ和PCⅢ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第3、5、7天的MMP-9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血清TIMP-1水平和HRCT评分逐步升高,但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环孢素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肺纤维化进程有明显缓解作用,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付显芬;罗真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计算其用药频度(DDDs),统计同期细菌耐药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考察两者的相关性。结果:2012-2015年,我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DDDs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检出率排名前5位的菌株包括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孢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DDDs分别与铜绿假单孢菌耐药率及革兰氏阴性菌总耐药率呈正相关(r分别为0.95、0.98,P<0.05),美罗培南的DDDs与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呈正相关(r=0.97,P<0.05),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的DDDs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呈负相关(r=-0.98,P<0.05)。结论:抗菌药物的DDDs与细菌耐药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应有计划地、科学地选用抗菌药物,以减少细菌耐药的发生。
作者:韩凤昭;李振知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疗效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74例确诊为晚期胃癌且HER2呈阳性表达的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顺铂+卡培他滨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化疗第1天加用曲妥珠单抗静脉滴注,8 mg/kg。21 d为1个周期,两组均治疗6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56.76%vs.32.44%)和控制率(89.19%vs.65.8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CA)199、CA724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等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有助于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改善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
作者:宋子正;李靖华;臧爱民;杨华;商琰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对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凝血指标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52例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患者肌酐清除率>30 ml/min时,口服达比加群酯胶囊110 mg,bid;肌酐清除率为15~30 ml/min时,口服达比加群酯胶囊55 mg,bid。对照组患者口服华法林钠片,初始剂量2.5 mg,qd,3~5 d后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直至INR维持在2.0~3.0。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INR、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临床事件(脑栓塞、脑出血、致命性出血、其余部位栓塞、死亡)发生率及不良发生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T、APTT、TT、PLT、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INR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脑出血、致命性出血临床事件;脑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其余部位栓塞、死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治疗老年持续性房颤的抗凝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PT、INR,降低临床事件发生率,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马裴裴;王宏伟;娄可丽;解泽宙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潜在不适当用药。方法:以Beers(2012年版)标准联合STOPP/START准则对我院内科700例老年住院患者用药潜在风险进行评价。结果:700例患者平均年龄(76.3±7.2)岁,平均用药(12.1±4.9)种,有144例(20.6%)存在潜在不适当用药;共计存在潜在不适当用药220例次,其中Beers药物相关117例次、Beers疾病相关22例次、STOPP用药9例次、START处方遗漏72例次。Beers审核结果中潜在不适当用药频度高的药物为苯二氮类,STOPP审核结果频度高的是有痛风史的患者使用噻嗪类利尿药;START处方遗漏频度高的是2型糖尿病未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和糖尿病有心血管风险未接受抗血小板治疗。结论:我院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情况较严重,应采取多种措施预防其不合理用药。
作者:周海峰;沈杰;纪芳;张云轩;张敏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吸氧通气、抗感染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30 mg/kg,ivgtt,qd,连续治疗4~6 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后12、24、48 h的血气指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X片分值、潮气量(VT)及动态肺顺应性(Cdyn)的变化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 h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48 h,观察组患儿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发绀、呼吸困难、肺部湿啰音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X片分值、Cdyn及V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加快疾病康复,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史钟慧;邱立志;陈玉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用于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84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化疗组,各42例。化疗组患者采用FOLFOX 4(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化疗方案;联合组患者在化疗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7.5 mg/kg静脉滴注,d1。两组均以21 d为1个周期,连续观察3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化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药物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有效率(57.14%)明显高于化疗组(35.71%),生存质量提高率明显高于化疗组,生存质量降低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99水平均较化疗前明显下降,且联合组患者的下降幅度大于化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减少及周围神经毒性、恶心呕吐、肝肾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均高于化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用于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增加毒副反应。
作者:王丽红;刘迎;杜晓林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预防及处理索他洛尔致心力衰竭高龄患者QT间期延长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心力衰竭高龄患者的药物治疗,协助医师识别并评估索他洛尔致QT间期延长的风险,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先后建议继续使用索他洛尔抗心律失常,调整护肝药物的应用,并行心电监护、电解质水平监测及用药教育等药学监护。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病情好转,未出现恶性心律失常,11 d后出院。结论:心力衰竭高危患者的药物治疗应以改善心功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为主;临床药师可结合相关指南和文献,协助医师及时识别致QT间期延长的药物,评估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不良后果的风险,共同制订和优化用药方案,加强药学监护,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有效。
作者:赖晓东;许珊;谢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为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12月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病历487份作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1-6月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病历500份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用药合理性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通过临床药师的干预,我院销售金额排序前10位的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和使用数量明显降低。干预组5个类型共26个品种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使用率(21.60% vs.43.33%)及不良反应发生率(3.00% vs.7.39%)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人均治疗费用[(217.17±22.64)元 vs.(480.77±21.35)元]及住院时间[(6.50±1.99)d vs.(10.02±3.25)d]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药学干预可以强化临床医师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的意识,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减少不良反应,降低治疗费用。
作者:李晟琰;苏秋平;李连茂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适宜血友病患儿的药学服务方法,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7月进行用药咨询的血友病案例,对其人员构成、形式及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并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11月-2015年7月,我院临床药师共接受与血友病相关的用药咨询130例次;咨询人员以患儿家属为主(70.0%),形式以信息化平台咨询为主(58.5%),内容以联合用药及辅助用药为主(77.7%)。临床药师通过及时发现用药错误、警惕复方药物成分、指导正确用药方向及优化患儿治疗方案等,减少了患儿出血风险,提高了其生活质量,减轻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增强了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安全用药意识。结论:临床药师在血友病的治疗过程中可从用药咨询、合理用药指导等方面入手,积极开展药学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成晓玲;王晓玲;吴润晖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为突破新药研发困局、发现优质药物提供新的策略和思路。方法:对药物发现的来源、新药研发困局等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当前困局的新策略。同时,对临床药学工作在药物发现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药物发现的临床验证策略和临床大数据策略与传统的药物发现策略相比,在降低新药研发风险、减少投入、缩短研发周期方面有较多的优势。临床药学工作将对药物发现新策略提供有力支撑。结论:药物发现应采用以临床为导向的新策略,且这种新策略需要与临床药学工作紧密结合。
作者:蒋先仲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HGH)对老年重度烧伤患者血清内毒素、炎症因子、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老年重度烧伤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创伤面护理、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 ml,qd;治疗组患者给予注射用HGH 0.3 IU/kg皮下注射,qd。两组患者均治疗21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21 d后的血清内毒素含量,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和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计算两组患者多器官障碍综合征(MODS)、死亡、全身感染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的内毒素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 d后,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含量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NF-α、IL-6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各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MODS、死亡及全身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GH能使老年重度烧伤患者吸收的毒素减少,改善炎症因子水平,从而促进患者创面愈合及改善预后。
作者:李峥;何小龙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南京地区34家医院2012-2014年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京地区34家医院2012-2014年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逐年增长。2014年,销售金额排名前10种中药注射剂以抗肿瘤类和心脑血管类为主,各4种,其销售金额分别占46.08%、32.59%。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总销售金额增长缓慢,而心脑血管类和抗菌消炎类中药注射剂总销售金额增长率较高。单品种销售金额和DDDs排序中,香菇多糖3年均稳居首位,其DDC低,排序比=1.00。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现ADR多的中药注射剂为喜炎平(27例,45.00%)。结论:南京地区34家医院2012-2014年中药注射剂用药品种基本稳定,主要集中在抗肿瘤和抗心脑血管疾病两大类上,其应用日益广泛。临床应加强辨证施治、密切监护,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合理用药。
作者:刘小华;黄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5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按照就诊单双日分为对照组(45例)与干预组(40例)。在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吸氧、镇静、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每次0.6 ml,每20 min一次,共治疗l h;干预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雾化吸入硫酸镁,每次0.6 ml,每20 min一次,共治疗l h。观察两组患儿用药1 h后的临床疗效、体检指标(气短、哮鸣音、咳嗽)改善时间、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并记录出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患儿用药1 h后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的气短、哮鸣音、咳嗽改善时间以及出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的大呼气流量、1秒用力呼气容积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患儿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硫酸镁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重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羊礼荣;顾倩;杨晓光;吴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奥美沙坦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并探讨其对血清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各49例;纳入4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观察A组患者给予奥美沙坦酯片20~40 mg,po,qd;观察B组患者给予奥美沙坦酯片20~40 mg,po,qd+银杏叶提取物片40~80 mg,po, bid,疗程均为4周。观察3组受试者血压[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中医证候评分、2-DE图谱的重复性和分辨率、蛋白质差异表达点、差异表达蛋白质的相关信息和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P、DBP、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4周明显低于治疗后2周,观察B组明显低于观察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患者治疗后的蛋白质差异表达点的重复性和分辨率明显优于观察A组。观察组治疗前15个蛋白质点表达下调,治疗后均表现为不同程度上调,且观察B组较观察A组更接近对照组水平;6个蛋白质点表达上调,治疗后均表现为不同程度下调,且观察B组较观察A组更接近对照组水平;共鉴定出11个蛋白质点。观察A组和观察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奥美沙坦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对患者的血清蛋白表达影响较大,具有较理想的降压、控压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徐静雯;王楠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介入疗法用于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病毒(HBV)DNA阴性乙肝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HBV DNA阴性乙肝肝癌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经股动脉入路穿刺,将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超液化碘油注入载瘤动脉,至载瘤动脉血流停滞,同时进行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恩替卡韦片1 mg,qd,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BV DNA定量、Child-Pugh评分和肝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缓解率为4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HBV DNA定量、Child-Pugh评分及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BV DNA定量、Child-Pugh评分、甲胎蛋白、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及天冬氨酸转氨酶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介入疗法能明显提高HBV DNA阴性乙肝肝癌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
作者:李刚;于翔;谢坪;蒲红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及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用药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西安地区11家三级医院2013-2015年销售金额排名前20位的药品中辅助用药的总销售金额及构成比、单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数据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西安地区11家三级医院2013-2015年辅助用药的总销售金额及构成比均呈上升趋势,3年间辅助用药销售金额构成比分别为8.43%、10.25%、12.20%。共有13种辅助用药至少1年进入3家以上医院药品总销售金额排名前20位;其中,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前列地尔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销售金额各年度均稳居前4位,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14-2015年进入前3位;前列地尔注射液、血栓通注射和脾氨肽口服冻干粉各年度DDDs均居前3位;脾多肽注射液、注射用益气复脉和脑苷肌肽注射液DDC居前3位,分别为885.24、372.34和349.37元。辅助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逐年升高,由2013年的9.13%上升至2015年的13.49%。结论:辅助用药已成为西安地区医院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销售金额、用量增长较快。临床需要加强对辅助用药的管控,密切关注其安全性问题,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作者:李海燕;胡斌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比较干扰素α1b与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经济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114例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将其中采用干扰素α1b治疗的60例作为A组,采用干扰素α2b治疗的54例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转阴率、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A组患者治疗4、12、24、36、48周时的HCV-RNA转阴率分别为55.00%、71.67%、63.33%、61.67%、65.00%,B组患者在上述各时间的HCV-RNA转阴率分别为64.81%、66.67%、62.96%、55.56%、61.11%,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A组患者的ALT复常率为95.23%,B组为96.1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采用小成本法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A组的治疗成本为13216.56元,B组为7929.60元,B组的成本明显低于A组;敏感度分析得到同样的结果。结论: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较干扰素α1b更为经济。
作者:张明明;吕飞;徐一丹;郑莉;余行;李燕;张鸿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评价基于药学服务的心理干预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南京市鼓楼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2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87例)和干预组(85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降压药物及管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药学服务和心理干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用药依从性、用药知识掌握情况及健康状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干预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SBP、DBP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开始1个月后,两组用药依从性佳者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1个月后,干预组用药依从性佳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同组干预开始1个月后,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用药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用药知识掌握良好及优秀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生理、心理、社会健康子量表及总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生理健康子量表及总量表评分、干预组患者各子量表及总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干预组心理、社会健康子量表及总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药学服务的心理干预可有效促进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和用药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和心理状态,值得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推广与应用。
作者:何源;杨帆;王宏亮;李秀云;郑爱明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膜性肾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膜性肾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健康指导,给予低脂饮食,不使用其他调血脂、护肝以及对血脂代谢有干扰的药物。对照组患者口服辛伐他汀片20 mg,q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依折麦布片10 mg,q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膜性肾病和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时的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尿蛋白定量、肌酸激酶(CK)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膜性肾病和高脂血症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和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和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TG、HDL-C、LDL-C水平,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T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T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AST、ALT、尿蛋白定量、CK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折麦联合布辛伐他汀治疗膜性肾病合并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TC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张小敏;王福安;张宇;张献朝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