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锦锋;李清明;朱玉芳;陈浩桉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荨麻疹丸中芍药苷、黄芩苷和欧前胡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lltima C18,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55∶45∶0.2,V/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芍药苷)、280 nm(黄芩苷)、300 nm(欧前胡素),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芍药苷、黄芩苷和欧前胡素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5.40~54.0μg/ml(r=0.9998)、11.29~112.9μg/ml(r=0.9997)、24.95~249.5μg/ml(r=0.9999);定量限分别为5.4、11.2、30.0 ng,检测限分别为1.8、2.8、7.5 ng;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88%~98.33%(RSD=0.95%,n=6)、96.86%~99.96%(RSD=1.20%,n=6)、98.07%~100.55%(RSD=0.92%,n=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荨麻疹丸中黄芩苷、芍药苷和欧前胡素的含量。
作者:雷琪;田蜜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建立快速鉴别复方鱼腥草片(A公司)的方法。方法: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DRS)技术,用光纤探头测定样品近红外光谱,通过一致性指数(CI)值和CI限度比较法建立一致性检验模型。选择谱段为9002~7497.8 cm-1、6903.8~5596.4 cm-1和5002.4~4246.4 cm-1,预处理方法为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平滑点数为17,CI值为7.0;通过相关系数(r)法建立特征谱段r模型,选择谱段为6200~5500 cm-1、5000~4700 cm-1,预处理方法为一阶导数,平滑点数为17;r阈值为97%。结果:两个模型均可快速鉴别并准确区分复方鱼腥草片(A公司)与其他生产厂家的同类产品,验证样品的CI值均>7.0,r均<97%。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复方鱼腥草片的现场快速筛查。
作者:鲁艺;闫研;闫凯;刘凯双;殷果;王珏;王铁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索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中药学病例分析书写的教学模式与具体方法。方法:结合医院开展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的经验,分析总结药学病例分析书写的目的、内容、常见问题以及体会。结果:药学病例分析的书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员药学思维以及解决药学相关问题的实践能力,重点在于体现临床药师在治疗事件中的作用。常见的问题为选题不恰当、论述证据不充分以及条理叙述不清晰等,带教老师应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结论:药学病例分析书写教学的完善,能够提高学员病例分析的质量,培养其临床药学实践能力。
作者:吴海燕;高翔;韦炳华;陈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本刊讯2016年7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女士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发表了题为“中国健康:挑战与机遇”的演讲。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主持演讲,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崔丽出席。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建立测定丙二醇头孢曲嗪原料药中聚合物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法。色谱柱为Sephadex G-10,流动相A为0.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0.01 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0.01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61∶39,V/V)](pH7.0),流动相B为水,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0μl。结果:丙二醇头孢曲嗪原料药中聚合物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2.07~103.30μg/ml(r=0.9994);定量限为10.4 ng、检测限为4.1 ng;精密度、重复性试验的RSD<3%。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丙二醇头孢曲嗪原料药中聚合物的含量测定。
作者:李喆宇;张静霞;王宇驰;张春然;徐明琴;王瑛瑛;董宏波;王婷;唐克慧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建立测定单磷酸阿糖腺苷原料药中乙醇、乙腈、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吡啶5种残留溶剂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DB-624毛细管柱,程序升温,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温度为250℃,载气为氮气,流速为3 ml/min,进样方式为分流进样,分流比为1∶1,顶空平衡温度为100℃,平衡时间为45 min,进样量为1 ml。按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5种残留溶剂峰分别与相邻峰分离完全。乙醇、乙腈、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吡啶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24.7~296.3μg/ml(r=0.9996)、1.9~23.2μg/ml(r=0.9990)、2.8~33.6μg/ml(r=0.9980)、24.7~295.9μg/ml (r=0.9995)、1.0~11.9μg/ml(r=0.9986);精密度、重复性试验的RSD≤4.35%;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4%、102.1%、105.5%、100.3%、98.3%,RSD分别为2.0%、3.4%、4.8%、4.8%、4.0%;定量限为0.3044~0.9880μg/ml,检测限为0.1015~0.3293μg/ml。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单磷酸阿糖腺苷中5种原料药残留溶剂的检测。
作者:焦旭雯;陈华;梁蔚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本刊讯2016年7月2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崔丽参加了世界卫生组织在京召开的医学科学家圆桌讨论会。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女士出席会议。崔丽在致辞中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快速提升,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双重负担,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等给居民健康带来新的严峻挑战,要靠科技创新解决这些问题。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为儿童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我院2015年库存儿童用药品基本药物(简称“基药”)目录品种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说明书中有关儿童用药信息完整性进行分析。结果:我院2015年库存药品685个品种中,儿童用药品201种。201种儿童用药品中,89种(44.28%)属于基药目录,其中78种(87.60%)有完整儿童用药信息;112种(55.72%)属于非基药目录,其中38种(33.93%)有完整儿童用药信息。儿童用药品中基药有完整儿童用药信息以及基药中化学药品及生物制品、注射剂、口服制剂中有完整儿童用药信息的比例均高于相应非基药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种儿童用药品中,仅41种为儿童专用药品;160种非儿童专用药品中,属于基药的73种药品中62种有完整儿童用药信息;属于非基药的87种药品仅13种有完整儿童用药信息,非儿童专用药品中基药有完整儿童用药信息的比例高于非基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儿童用药品基药目录品种使用比例较高,但其中儿童专用药品缺乏,其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不充分。而属于基药目录的儿童用药品从类别、剂型分布,以及非儿童专用药品来看,均较非基药目录儿童用药品具有更完整的儿童用药信息,适宜临床儿童用药选择。
作者:王铁桥;刘永谦;鲁培;肖大立;方瑞;王穗琼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9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资料,按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患者于电子鼻咽喉镜辅助下经咽鼓管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每2日1次。对照组患者于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每2日1次。两组均以7 d为1个治疗周期,未痊愈者可再治疗1个周期,多可重复治疗4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痊愈后1年累积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痊愈后1年累积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CRP、IL-6、IL-1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鼻咽喉镜辅助下经咽鼓管内注射地塞米松的疗效显著优于鼓膜穿刺鼓室内给药,可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张宇丽;尹桂茹;毕静;齐智伟;张淑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复方蓝棕果片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尿路梗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尿路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坦索罗辛口崩缓释片0.2 mg,口服,每晚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蓝棕果片500 mg,餐前口服,每日3次。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以清淡食物为主,禁食辛辣刺激食物。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白细胞介素(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PVR)、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Qmax、PVR、IPSS评分、IL-8、IL-10、TNF-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IPSS评分、IL-8、IL-10、TNF-α、PVR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Qmax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方蓝棕果片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尿路梗阻的疗效优于单用坦索罗辛,可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尿液残留,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徐秀华;伍素琼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建立测定比沙可啶肠溶片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外标法测定比沙可啶肠溶片的含量,并建立评定其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对来自于溶液配制过程和仪器测定过程的各种不确定度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予以评估。结果:HPLC外标法测定比沙可啶肠溶片的含量为97.8%,置信概率为95%时,其扩展测量不确定度为2.8%,测量结果表示为(97.8±2.8)%,k=2。结论:建立的方法适用于HPLC外标法测定比沙可啶肠溶片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HPLC仪器的定期校准检定和称量过程的严格控制有利于提高HPLC法测定的准确度。
作者:孙婷;姜建国;张菁;耿韫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山楂叶中绿原酸、牡荆素葡萄糖苷、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芦丁、金丝桃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牡荆素葡萄糖苷为基准峰,分别计算其与绿原酸、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芦丁、金丝桃苷的相对校正因子(RCF),通过RCF计算山楂叶中上述5种成分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 C18,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四氢呋喃(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5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绿原酸、牡荆素葡萄糖苷、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芦丁、金丝桃苷检测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12.50~400.0μg(r=0.9998)、25.00~800.0μg(r=0.9999)、31.25~1000.0μg(r=0.9999)、6.470~260.0μg(r=0.9999)、2.50~80.0μg(r=0.9998)、9.375~300.0μg(r=0.999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103.9%(RSD=1.6%)、97.9%~100.8%(RSD=1.2%)、99.2%~100.8%(RSD=0.5%)、97.3%~101.3%(RSD=1.5%)、98.0%~103.0%(RSD=1.9%)、95.5%~101.5%(RSD=2.2%),n均为6。牡荆素葡萄糖苷与绿原酸、牡荆素鼠李糖苷、牡荆素、芦丁、金丝桃苷间的RCF分别为1.119、1.009、0.706、1.063、0.83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好,可用于6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
作者:杨明宇;高婧;杜义龙;李艳荣;赵胜男;潘海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建立测定溪黄草药材中迷迭香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Inertsil ODS-SP C18,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7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结果:迷迭香酸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5.039~100.776μg/ml(r=0.9996);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3%;迷迭香酸的加样回收率为99.53%~104.86%(RSD=2.06%,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测定溪黄草药材中迷迭香酸的含量。
作者:吴桂凡;黄清泉;谢培德;罗轶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比较多西他赛联合卡铂与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安全性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水平。方法:12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多西他赛联合卡铂组(60例)和紫杉醇联合顺铂组(60例)。多西他赛联合卡铂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注射液70 mg/m2,静脉滴注1 h,d1;卡铂注射液50 mg/m2,静脉滴注1 h,d2。紫杉醇联合顺铂组患者给予紫杉醇注射液135 mg/m2,持续静脉滴注24 h,d1;注射用顺铂30 mg/m2,静脉滴注,d3,适度水化利尿;后给予紫杉醇注射液60 mg/m2(上限为2.0 m2)腹腔灌注,d8。两组均以3周为1个周期,连续治疗6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VEGF、MMP-2水平,无进展生存期,治疗后2年内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2年内病死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西他赛联合卡铂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长于紫杉醇联合顺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EGF、MMP-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MMP-2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多西他赛联合卡铂组不同时间点VEGF及治疗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MMP-2水平低于紫杉醇联合顺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卡铂与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安全性均相当,但多西他赛联合卡铂在降低VEGF、MMP-2水平,改善无进展生存期方面优于紫杉醇联合顺铂。
作者:胡远强;张永波;王华;邹立勇;熊刚;陈泽奎;郭念;秦玉娥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为提高蚌埠市医院药剂科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促进相关药学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蚌埠市部分二、三级医院药剂科人员配置、调剂工作量、部门/岗位设置等方面的数据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进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结果:共发放调查表13份,回收有效调查表10份,有效回收率为76.9%。受访医院药学人员数占全院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平均比例为5.0%;初级职称药学人员的平均比例为39.0%,高级职称药学人员为2.2%;大专学历药学人员的平均比例为44.9%,硕士及以上学历为3.0%;门诊日均处方量平均为375张,住院日均人次平均为267人次;临床药学人员所占比例为4.4%,仅4家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另外,仅1家医院设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结论:蚌埠市医院药学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调剂工作超负荷,PIVAS发展滞后,临床药学工作有待完善。建议通过增加药学人员配置数量,提高对药学人员文化素质、技术职称和实践技能的要求,根据条件加强PIVAS建设,加大临床药师的培养力度等,促进医院药学工作的开展。
作者:朱文君;忻志鸣;叶根深;王蕾;陈慧颖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建立测定瑞戈非尼原料药中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aters Atlantis T3 C18,流动相为0.1%三氟乙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2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10μl。结果:AFP-PMA脲(杂质A)、FP-二甲基吡啶甲酰胺(杂质B)、3,4-双-CTF-氨基甲酰胺基-PMA(杂质C)与主成分瑞戈非尼及其他未知杂质均能达到很好的分离;杂质A、B、C和瑞戈非尼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511~5.108μg/ml(r=0.9999)、0.287~2.869μg/ml(r=0.9995)、0.360~3.604μg/ml(r=0.9999)和1.444~14.442μg/ml(r=0.9998);检测限分别为0.052、0.022、0.084和0.071μ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3%;杂质A、B、C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7%~106.3%、98.2%~102.9%、98.6%~104.3%, RSD分别为1.09%、1.83%、1.57%(n=9)。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瑞戈非尼原料药中有关物质的测定。
作者:滕文荃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饱和状态后低氧流量七氟醚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腹部肿瘤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28例择期接受全身麻醉下腹部肿瘤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氧流量调至6 L/min,七氟醚挥发罐调至2%,吸入10 min后,观察组患者将氧流量调至0.5 L/min,对照组患者调至1.5 L/min,两组均给予丙泊酚0.5~1.0 mg/L,全程靶控输注,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根据术中肌肉松弛情况间断推注维库溴铵1~2 mg/次。观察两组患者插管后10 min(T0)、术中1 h(T1)、术中2 h(T2)、术毕(T3)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压(CVP)、吸入氧浓度(Fi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CO2)];记录两组患者七氟醚使用剂量,患者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手术前后患者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评价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HR、MAP、SpO2、CVP、FiO2、p(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七氟醚使用剂量、苏醒时间、术后3 h及6 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例数、术后1 d、3 d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ALT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ALT及于术前后BUN、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饱和状态后低氧流量七氟醚联合丙泊酚用于老年腹部肿瘤手术的麻醉效果显著,血流动力学稳定,能减少七氟醚用量,缩短苏醒时间,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万向学;郑秋艳;郑智文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系统评价阿托伐他汀仿制药和原研药的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选择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比较仿制阿托伐他汀(试验组)和原研阿托伐他汀(对照组)疗效与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研究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6项RCT,共207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降低总胆固醇(TC)[MD=-0.06,95%CI(-0.14,0.01),P=0.11]、三酰甘油(TG)[MD=-0.00,95%CI(-0.08,0.08),P=0.9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D=-0.07,95%CI(-0.16,0.01),P=0.09],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MD=-0.00,95%CI(-0.03,0.03),P=0.96]和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OR=1.18,95%CI(0.71,1.97), P=0.52]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方面,试验组在导致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OR=1.08,95%CI(0.51,2.30),P=0.83]、肌肉疼痛发生率[OR=2.46,95%CI(0.70,8.65),P=0.16]和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OR=1.11,95%CI(0.64,1.95),P=0.71]方面与对照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的仿制药和原研药均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且安全性相似。
作者:蔡晓容;王红梅;周俊文;刘维;翟所迪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系统评价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组方麻醉有效性与安全性,为研发新的复方麻醉制剂提供循证参考。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EBSCO中检索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对比单用利多卡因或单用罗哌卡因进行手术麻醉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0项RCT,合计244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利多卡因+罗哌卡因vs.利多卡因:起效时间6.77 min vs.7.11 min [MD=-0.29,95%CI(-0.43,-0.16),P<0.001],维持时间5.11 h vs.2.11 h[MD=3.13,95%CI(3.02,3.25),P<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28.6%vs.44.6%[MD=0.43,95%CI(0.31,0.62),P<0.001];利多卡因+罗哌卡因vs.罗哌卡因:起效时间9.49 min vs.15.85 min [MD=-4.43,95%CI(-4.63,-4.22),P<0.001],维持时间4.84 h vs.6.79 h [MD=-0.61,95%CI (-0.71,-0.51),P<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44.8%vs.48.1%[MD=0.82,95%CI(0.56,1.19),P=0.30]。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均呈稳定性。结论: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进行手术麻醉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长的特点,可减少两者单用的不良反应,发挥各自的优点。
作者:陈吉生;柯少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用于重症医学科(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74例ICU收治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37例)与咪达唑仑组(37例)。在机械通气治疗的基础上,右美托咪定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注射液200μ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48 ml中,先给予负荷剂量1μg/kg于30 min内泵入完毕,再调整以0.2~0.7μg/(kg·h)微量泵入;咪达唑仑组患者给予咪达唑仑注射液30 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44 ml中,先给予负荷剂量0.05 mg/kg于15 min内泵入完毕,再调整以0.04~0.20 mg/(kg·h)微量泵入。观察两组患者镇静效果、临床指标(停药后撤机时间、停药后拔管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镇静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停药后撤机时间、停药后拔管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咪达唑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与咪达唑仑相当,停药后撤机、拔管和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咪达唑仑,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咪达唑仑。
作者:吴翔;陶飞;吴晓第;娄侠儒 刊期: 201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