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锦锋;李清明;朱玉芳;陈浩桉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脓毒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156例脓毒症且确诊为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资料,按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78例)。所有患者及时确定病原菌并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改善通气状态、给予充分液体复苏支持、适当给予免疫治疗和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按不同的血糖水平给予不同剂量的胰岛素[1 U/ml,静脉微量泵入,速度为0.1 U/(kg·h)];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脉注射液40 ml,加入胰岛素混合溶液中,静脉微量泵入。观察两组患者终点事件、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总用量、基础指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24 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低血糖发生例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终点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胰岛素总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24 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APACHE-Ⅱ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参麦注射液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脓毒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疗效较好,能减少达标血糖所用时间胰岛素总用量,降低终点事件总发生率和24 APACHE-Ⅱ评分,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ICU住院天数,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孙良;李丕宝;孙先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建立测定养阴合剂中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unFire C18,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3∶57∶0.2,V/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黄芩苷的检测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05575~1.115μg(r=0.999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加样回收率为95.39%~98.44%(RSD=1.19%,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适用于养阴合剂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车坷科;杨帆;邓开英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Narcotrend分级指导下丙泊酚靶控输注对耳鼻喉科手术患者拔管时机的影响。方法:52例静脉全身麻醉下行耳鼻喉科微创手术患者均给予丙泊酚靶控输注进行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记录所有患者麻醉前、苏醒期各时间点镇静深度指数(NI)、丙泊酚血药浓度(cm)、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拔管时患者的NI、丙泊酚cm,分析拔管时NI与丙泊酚cm、拔管时间的相关性。结果:麻醉前、苏醒期各时间点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MAP显著高于麻醉前,T0~T1时MAP显著低于麻醉前,丙泊酚cm T0>T1>T2>T3>T4>T5,T0~T3时NI均显著低于麻醉前,且T0<T1<T2<T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4~T5时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NI为(86.17±5.29),丙泊酚cm为(0.96±0.31)μg/ml,平均拔管时间为(8.26±2.93)min。拔管时,NI与丙泊酚cm呈负相关(r=-0.812);NI与拔管时间呈负相关(r=-0.792);NI、丙泊酚cm在苏醒期预测意识变化的预测率分别为0.93和0.86。所有患者用药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Narcotrend分级指导下丙泊酚靶控输注,能准确地预测患者从对刺激无反应到呼之睁眼的意识变化,有利于正确选择拔管的时机,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张培俊;唐珩;王莉;李艳华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系统评价依度沙班对比华法林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疗效及出血风险,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纳入依度沙班对比华法林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疗效及出血风险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和提取资料,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对卒中发生率和大出血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RCT,包括2495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依度沙班组患者卒中发生率[RR=0.97,95%CI(0.88,1.08),P=0.60]和大出血发生率[RR=0.84,95%CI(0.59,1.19),P=0.33]与华法林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亚组分析表明,当依度沙班日剂量>30 mg时,依度沙班组卒中发生率显著低于华法林组[RR=0.84,95%CI (0.72,0.97),P=0.02];当依度沙班日剂量为30 mg时,依度沙班组大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华法林组[RR=0.46,95%CI(0.35,0.6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华法林,较高日剂量(>30 mg)的依度沙班可更有效地预防卒中的发生,而低日剂量(30 mg)的依度沙班可减少大出血风险。
作者:滕明义;陈勇川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系统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VEGF抑制剂(试验组)对比激光光凝治疗(对照组)治疗RO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标准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并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1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RCT,合计381例患儿,754只眼睛。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ROP复发率[RR=0.23,95%CI(0.13,0.42),P<0.001]、视网膜脱离率[RR=0.27,95%CI(0.14,0.51),P<0.001]、附加病变消退时间[MD=-1.31,95%CI(-1.47,-1.14),P<0.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屈光不正、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VEGF抑制剂治疗ROP疗效优于激光光凝治疗,但其佳给药剂量、安全性尚待大样本、设计良好的RCT进一步验证。
作者:胡志强;张伶俐;李佳莲;张祚洁;曾力楠;石晶;全淑燕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为参芪扶正注射液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中收录的有关参芪扶正注射液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参芪扶正注射液具有抗癌抑瘤、抗心力衰竭、增强免疫功能等方面的药理作用,临床可用于各种癌症、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昏迷等的治疗。但随着临床应用增多,其发冷、寒战、恶心、呕吐及水泡等不良反应也逐渐被报道。结论:随着对参芪扶正注射液药理作用研究的深入,其临床应用范围将不断拓展。
作者:廖巧;邢蓉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胃苏颗粒中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40 ml/min,检测波长为284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μl。结果: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9.38~93.75μg/ml(r=0.9997)、32.25~322.50μg/ml(r=0.9997)、11.25~112.50μg/ml(r=0.9999)、11.88~118.75μg/ml(r=0.9998);定量限分别为20、18、18、18 ng,检测限分别为6、5、5、5 ng;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24%~103.12%(RSD=2.45%,n=6)、98.43%~102.10%(RSD=1.42%,n=6)、96.10%~101.41%(RSD=2.07%,n=6)、95.57%~99.06%(RSD=1.44%,n=6)。结论:该方法快速、高效,适用于同时测定胃苏颗粒中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
作者:郭殷锐;张广唱;王剑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9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资料,按给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患者于电子鼻咽喉镜辅助下经咽鼓管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每2日1次。对照组患者于鼓膜穿刺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每2日1次。两组均以7 d为1个治疗周期,未痊愈者可再治疗1个周期,多可重复治疗4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10水平,痊愈后1年累积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痊愈后1年累积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CRP、IL-6、IL-1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P、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鼻咽喉镜辅助下经咽鼓管内注射地塞米松的疗效显著优于鼓膜穿刺鼓室内给药,可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张宇丽;尹桂茹;毕静;齐智伟;张淑君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系统评价奈达铂或顺铂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食管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纳入奈达铂联合紫杉醇(TN方案)或顺铂联合紫杉醇(TP方案)治疗晚期NSCLC及食管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纳入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RCT,合计50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案在近期疗效[NSCLC:OR=1.08,95%CI(0.66,1.75),P=0.76;食管癌:OR=1.44,95%CI(0.68,3.06),P=0.34]、1年生存率[NSCLC:OR=1.21,95%CI(0.60,2.44),P=0.59]、2年生存率[NSCLC:OR=1.01,95%CI(0.38,2.68),P=0.99]、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发生率[食管癌:OR=1.36,95%CI(0.62,2.96),P=0.44]、Ⅲ/Ⅳ度血小板下降发生率[NSCLC:OR=1.37,95%CI(0.64,2.92),P=0.42;食管癌:OR=0.97,95%CI(0.30,3.18),P=0.96]、Ⅲ/Ⅳ度中性粒细胞下降发生率[NSCLC:OR=1.38,95%CI(0.70,2.74),P=0.35]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与TP方案相比,TN方案可显著降低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NSCLC:OR=0.34,95%CI(0.20,0.60),P<0.001;食管癌:OR=0.16,95%CI(0.07,0.35),P<0.001]和肾毒性发生率[食管癌:OR=0.10,95%CI(0.02,0.55),P=0.009]。结论:TN方案与TP方案治疗晚期NSCLC和食管癌疗效相当,但TN方案发生胃肠道反应及肾毒性的几率更低。
作者:胡永梅;张浩玲;何霞;陈岷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穿心莲片中穿心莲内酯、槲皮素-3-O-葡萄糖苷、脱水穿心莲内酯、山柰酚-3-O-葡萄糖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25 nm(穿心莲内酯)、335 nm(槲皮素-3-O-葡萄糖苷)、254 nm(脱水穿心莲内酯和山柰酚-3-O-葡萄糖苷),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结果:穿心莲内酯、槲皮素-3-O-葡萄糖苷、脱水穿心莲内酯和山柰酚-3-O-葡萄糖苷的检测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0.111~2.770、0.064~1.605、0.086~2.138、0.050~1.260μg(r均为0.9999);定量限分别为0.48、0.88、0.93、1.03 ng,检测限分别为0.79、1.15、0.96、1.07 ng;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57%~100.30%(RSD=1.3%,n=9)、95.04%~98.87%(RSD=1.3%,n=9)、95.74%~102.92%(RSD=2.4%,n=9)、96.73%~100.95%(RSD=1.6%,n=9)。结论:该方法简单灵敏、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复方穿心莲片中穿心莲内酯、槲皮素-3-O-葡萄糖苷、脱水穿心莲内酯、山柰酚-3-O-葡萄糖苷的含量。
作者:詹十音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为我国的药师立法提供数据和参考。方法:设计调查表,对云南省16个州(市)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的配备情况、学历构成、专业构成、年龄构成、职称构成、继续教育情况、工资待遇情况等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并就相关立法提出建议。结果:共收回省级医疗卫生机构调查表10份,各州(市)卫生计生委汇总调查表16份,有效回收率100%;数据涵盖全省1561家医疗卫生机构,涉及药学人员共7409名。三级、二级、一级医院的药学人员数/住院床位数分别为1∶15.49、1∶17.50、1∶20.68,药学人员数/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分别为5.62%、6.18%、5.30%;三级医院药学人员学历以本科为主(35.21%),博士占0.15%,二级和一级医院以专科为主(41.60%和57.51%);三级医院药学人员绝大多数为药学专业(94.14%),而二级医院药学专业占70.22%,一级医院仅占10.50%;三级、二级、一级医院药学人员均以药师职称为主(33.83%、37.89%、63.55%),高级职称占比分别为5.88%、2.71%、0.21%;仅少部分药学人员有进修学习经历,三级、二级、一级医院药学人员进修累计时间均以0~<6个月多(9.17%、5.84%、21.32%),且全省有80人取得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证;三级、二级、一级医院药学人员工资待遇均以2000~2999元/月多(27.72%、41.80%、55.90%)。结论:云南省医疗卫生机构药学人员整体配备不足,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和临床药师人才紧缺,且收入待遇不高,尤其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这一状况更加明显。药师立法应充分考虑这一情况,在准入资格、职责、地位、权益方面给予明确和保障,并设立药学技术服务性收费。
作者:钱懿轶;李晓甦;何瑾;柳汝明;张峻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索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中药学病例分析书写的教学模式与具体方法。方法:结合医院开展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的经验,分析总结药学病例分析书写的目的、内容、常见问题以及体会。结果:药学病例分析的书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员药学思维以及解决药学相关问题的实践能力,重点在于体现临床药师在治疗事件中的作用。常见的问题为选题不恰当、论述证据不充分以及条理叙述不清晰等,带教老师应结合学员的实际情况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结论:药学病例分析书写教学的完善,能够提高学员病例分析的质量,培养其临床药学实践能力。
作者:吴海燕;高翔;韦炳华;陈杰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为儿童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我院2015年库存儿童用药品基本药物(简称“基药”)目录品种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说明书中有关儿童用药信息完整性进行分析。结果:我院2015年库存药品685个品种中,儿童用药品201种。201种儿童用药品中,89种(44.28%)属于基药目录,其中78种(87.60%)有完整儿童用药信息;112种(55.72%)属于非基药目录,其中38种(33.93%)有完整儿童用药信息。儿童用药品中基药有完整儿童用药信息以及基药中化学药品及生物制品、注射剂、口服制剂中有完整儿童用药信息的比例均高于相应非基药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种儿童用药品中,仅41种为儿童专用药品;160种非儿童专用药品中,属于基药的73种药品中62种有完整儿童用药信息;属于非基药的87种药品仅13种有完整儿童用药信息,非儿童专用药品中基药有完整儿童用药信息的比例高于非基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儿童用药品基药目录品种使用比例较高,但其中儿童专用药品缺乏,其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不充分。而属于基药目录的儿童用药品从类别、剂型分布,以及非儿童专用药品来看,均较非基药目录儿童用药品具有更完整的儿童用药信息,适宜临床儿童用药选择。
作者:王铁桥;刘永谦;鲁培;肖大立;方瑞;王穗琼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注射用阿奇霉素致儿童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428例静脉注射用阿奇霉素的患儿资料、用药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28例患儿中,共有98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9%,其中胃肠道不良反应53例(12.4%),注射部位疼痛22例(5.1%),静脉炎12例(2.8%),皮肤瘙痒4例(0.9%),皮疹2例(0.5%),肝功能异常3例(0.7%),血小板减少1例(0.2%),嗜睡1例(0.2%)。按不良反应诊断标准分为肯定24例,很可能23例,可能51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龄[OR=0.811,95%CI(0.754,0.842),P=0.000]、长疗程[OR=0.1.357,95%CI(1.212,1.519),P=0.000]是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低龄、使用疗程较长是导致患儿静脉注射用阿奇霉素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危险因素,儿童用药时应严密观察,控制疗程,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焦伟杰;高天曙;陈团营;侯瑞英;李雪静;伏晓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复方蓝棕果片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尿路梗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尿路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坦索罗辛口崩缓释片0.2 mg,口服,每晚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复方蓝棕果片500 mg,餐前口服,每日3次。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以清淡食物为主,禁食辛辣刺激食物。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白细胞介素(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PVR)、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Qmax、PVR、IPSS评分、IL-8、IL-10、TNF-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IPSS评分、IL-8、IL-10、TNF-α、PVR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Qmax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复方蓝棕果片联合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伴尿路梗阻的疗效优于单用坦索罗辛,可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尿液残留,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徐秀华;伍素琼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建立四逆汤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对比传统煎法与现代煎药机制备的四逆汤的主要化学成分组成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5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以甘草苷色谱峰为参照峰,测定10批四逆汤的HPLC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年A版)进行共有峰鉴定和相似度评价。结果:10批四逆汤有18个共有峰,相似度均≥0.982。经验证,10批四逆汤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种方法制备的10批四逆汤相似度较高。结论:所建指纹图谱专属性强、结果稳定。可为四逆汤的质量评价和控制提供依据;传统煎法与现代煎药机制备的四逆汤在主要化学成分组成上无明显差异。
作者:黄育生;唐洪梅;招远明;王婷;柴玉娜;刘媛;钟如帆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开展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必要性以及我院在该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合理使用万古霉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收集2014年全年我院92例接受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192例次血药浓度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万古霉素平均血药谷浓度为(15.96±8.06)mg/L;随着患者年龄增长血药谷浓度值相应增加,各年龄组血药谷浓度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第4次给药前30 min获得血药谷浓度数据的只有13例次(6.77%);用药后患者血肌酐和内生肌酐清除率比用药前略有上升,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49,P=0.722);有36例(39.13%)培养出对万古霉素敏感的革兰阳性球菌;用药后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以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均较用药前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0,P=0.000);在92例患者中共有48例(52.17%)患者的初始治疗给予了负荷剂量,只有15例(16.30%)患者没有合并使用其他抗感染药物。结论:我院目前的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中还存在如血药谷浓度达标率只有约一半、监测血药谷浓度的采血时间大多不合理、使用万古霉素的病例病原学检出率低、给予负荷剂量的病例只有约一半等问题。故临床药师对采血时间进行干预是促使治疗药物监测合理化的重要环节。同时,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数据解读,是临床药师纠正临床监测不合理操作的基本手段,也是防范其肾毒性的必要措施,特别是对重症感染患者、老人、儿童和肾功能不全等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冬杰;李朋梅;杜雯雯;崔刚;陈文倩;张相林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参芪降糖颗粒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性膝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2例2型糖尿病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降糖、针对关节炎的基础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及健康教育,同时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0.25 g,每日3次,餐中服用+阿卡波糖片50 mg,每日3次,餐中嚼服;关节炎疼痛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日1次,饭后口服(不可嚼碎或掰开服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参芪降糖颗粒3 g,每日3次,餐前半小时用50 ml温水冲服。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PG、2 h PG、HbA1c、IL-1β、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 h PG、HbA1c、IL-1β、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参芪降糖颗粒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性膝关节炎的疗效显著,可降低血糖及炎症因子水平,且不良反应症状轻微。
作者:张鸽;燕丽君;刘铜龙;黄炜;李春君;于德民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吴茱萸中绿原酸、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40 ml/min,检测波长为326、22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μl。结果:绿原酸、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7.67~76.67μg/ml(r=0.9992)、13.33~133.33μg/ml(r=0.9997)、13.33~133.33μg/ml(r=0.9998);定量限分别为0.11、0.05、0.05 ng,检测限分别为0.03、0.01、0.01 ng;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3%;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19%~101.90%(RSD=2.19%,n=6)、95.35%~101.16%(RSD=2.27%,n=6)、95.92%~98.98%((RSD=1.33%,n=6)。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吴茱萸中绿原酸、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的含量。
作者:吴蔚苗;罗锦莹 刊期: 2016年第24期
目的:建立测定栀制人参中人参皂苷Rg1、Re、Rb1和栀子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T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人参皂苷Rg1、Re、Rb1)、乙腈-水(13∶87,V/V,栀子苷),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3 nm(人参皂苷Rg1、Re、Rb1)、238 nm(栀子苷),柱温为40℃,进样量为20μl。结果:人参皂苷Rg1、Re、Rb1和栀子苷检测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0.418~3.762μg(r=0.9998)、0.270~2.430μg(r=0.9998)、0.398~3.582μg(r=0.9997)、0.606~3.030μg (r=0.9997);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0%;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86%~101.47%(RSD=1.29%)、96.21%~100.11%(RSD=1.42%)、96.24%~100.48%(RSD=1.57%)、97.76%~102.44%(RSD=1.71%),n均为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好,可用于栀制人参中人参皂苷Rg1、Re、Rb1和栀子苷含量的测定。
作者:曲琰;贾天柱 刊期: 201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