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开放式管理模式在精神科临床中的应用探讨

武令兄

关键词:开放式管理模式, 精神病患者, 精神科
摘要:目的:通过对精神病患者医疗管理体制的研究分析,探讨开放式管理模式在精神科临床中是否适合推广.方法:以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80例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48例和开放式管理治疗组32例,单纯药物治疗组采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开放式管理治疗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加团体治疗干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DSS和SCL-90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SDSS和SCL-90评分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放式管理模式在精神科临床中适合推广应用.
青海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亥时艾灸神阙穴治疗慢性糜烂性唇炎一例报告

    目的:探讨亥时艾灸神阙穴治疗慢性糜烂性唇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存放二年以上的纯艾条在亥时(21~22)时之间任选10分钟,悬灸神阙穴进行治疗,每晚1次.结果:艾灸神阙穴1月后治愈.结论:神阙穴通人体诸经百脉;艾灸有消瘀散结、拔毒泄热等功效;亥时为三焦经当令,三焦通则百脉皆通,因而亥时艾灸神阙穴气血更易于达到病所,从而达到治疗该病的目的.

    作者:许艳真;曹延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甲状腺结节钙化在超声诊断甲状腺癌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究甲状腺结节钙化在超声诊断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6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其行超声检查,并与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病理确诊良性结节53例,超声检出51例,病理确诊恶性结节7例,超声检出3例,超声检查准确率高达90.00%(54/60).结论:对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超声检查对判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具有准确率高、操作简便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艳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小儿精神运动发育迟缓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小儿精神运动发育迟缓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96例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组别,对照组48例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干预组48例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全身运动(GMS)和粗大运动(GMFM)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的患儿治疗后GMS评分结果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GMS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儿随访1年,结果表明,干预组患儿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GMFM评分呈逐渐上升趋势,且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6个月、12个月GMFM评分上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儿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情况,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程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桥本氏甲状腺病合并甲状腺癌28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桥本氏甲状腺病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治.方法:对2010年-2012年我科收治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的桥本氏甲状腺病合并甲状腺癌28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均经冰冻检查,均报告为甲状腺癌.术后石蜡病理均证实为桥本氏病并发甲状腺癌,其中乳头状癌18例,滤泡状癌6例,乳头滤泡状癌3例,髓样癌1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7例.术后随访28例,时间(1.5~5.0)年,术后局部复发2例,颈部淋巴结转移4例,经再次手术治疗,现均存活.结论:桥本氏病合并甲状腺癌临床漏诊率较高,综合应用临床查体、自身抗体检测及影像学检查等有助于提高桥本氏甲状腺病合并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正确率.

    作者:张希全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环境中微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对医院不同环境微生物的采集,通过细菌培养的结果来监测了解医院的清洁消毒效果及医院感染存在的因素.方法:2016年全年每月对医院内的空气、物体表面(如病历夹、门把手、治疗台等)、医务人员的手采集样本进行微生物学监测.结果:共采集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各类样本共875份,合格650份,总合格率74.3%,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总体合格率分别为81.1%、78.6%、58.3%,三种不同样本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的环境卫生清洁消毒效果良好,存在不合格项,应加强培训、检查、监督、监测,及时采取措施,更好地指导临床,提高环境卫生的清洁消毒质量,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郭军;郭海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高原地区胆石症手术患者整体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胆石症手术患者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8年2月住院治疗的84例高原地区胆石症手术患者,依据不同的护理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整体护理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整体护理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整体护理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5.24%,高于对照组的78.57% (P<0.05);护理满意度达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05%(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运用于高原地区胆石症手术患者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与运用.

    作者:黄晓荣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腔内心电图辅助定位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在静脉导管(PICC)置管尖端定位中的意义.方法:通过自制的连接转换器将体表心电图转化为腔内心电图,在心电图监护下直视P波形态的改变,由此指导PICC导管尖端定位.结果:68例患者置管中行腔内心电图定位结束后,均行X线胸部正位摄片,提示导管尖端均在上腔静脉.结论:腔内心电图P波定位联合超声探查可以提高PICC导管尖端到位的准确率.

    作者:张爱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无性细胞瘤误诊为卵巢畸胎瘤一例报告

    患者,女,25岁,于2016年9月8日中午12点因“下腹部疼痛不适10天加重4小时”,以“黄体破裂,腹腔内出血,失血性休克”收住我科.患者自诉产后9个月,现哺乳期.产后4个月月经来潮,无明显停经史,月经周期正常,无头痛、头晕、下腹痛及阴道流血等症状.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疼痛不适,持续性钝痛,在外院门诊给予抗炎止痛治疗(具体药名及剂量不详),疗效欠佳.于今晨腹痛突然加剧,难以行走,伴头痛、头晕及恶心,无明显呕吐,全身乏力.急来我院就诊,门诊行B超检查示:子宫右上方探及16.5cm×14cm大小的不均质包块回声,边缘较清晰,于盆腔内探及不规则无回声暗区,大深度9.5cm.

    作者:卫钦云;甘雨;李庆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术前术后访视应用于二次剖宫产产妇的探讨

    目的:探讨优质术前术后访视对二次剖宫产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二次剖宫产产妇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60例和观察组(术前术后访视)60例.结果:术前术后访视组产妇焦虑程度、手术疼痛耐受性、手术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的术前术后访视可以降低产妇不良反应,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彭秀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多民族地区中小学生情绪和行为障碍患者家庭养育特征与心理治疗感受的质性研究

    目的:探索多民族地区中小学生情绪和行为障碍患者家庭养育特征与心理治疗感受.方法:立意取样法选11例情绪和行为障碍患者,深入访谈法收集资料,Colaizzi法分析资料.结果:①疾病归因不合理;②对心理治疗不清晰;③心理治疗过程中的感受有正性和负性;④父母的态度在治疗连续性中起到重要作用;⑤宗教信仰和文化与治疗有交互作用.结论:针对中小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特别是多民族地区,加大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治疗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韩国玲;宋志强;靳宝宁;刘桂兰;马永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监测数据,为临床治疗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统计多药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对21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分析耐药率变迁情况.结果:2013年1月-2015年12月从临床标本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分别为51、75、150株,其中MDRAB各25、32、136株,分别占49.02%、42.67%、90.67%.193例MDRAB中109例来自重症医学科,占56.48%.分离自痰液标本占75.65%,其次是伤口分泌物和尿液,分别占17.10%、3.63%.近3年我院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10.00%,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30.00%.结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标本检出呈上升趋势.标本分布以痰液为主,科室分布以重症医学科为主,对2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作者:米春玲;马海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报道1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民巨球蛋白血症(lymphoplasmalytic lymphoma/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LPL/WM)患者的诊断治疗并文献复习,提高对LPL/WM的临床认识.方法:报道1例LPL/WM病例,检索PubMed数据库,结合文献报道,总结分析LPL/WM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经验.结果:本病例系79岁老年男性,因“头晕乏力伴间断发热1月余”入院,行免疫固定电泳、骨髓、免疫组化、MYD88基因L265P突变等综合检查后,诊断为该病.家属拒绝较强化疗,给予VP(长春新碱1mg,d1;地塞米松10mg,d1~d7)方案治疗7天,病情好转出院,患者未再来我院复诊.结论:应根据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骨髓、免疫固定电泳、免疫组化、突变基因等检查综合性诊断及治疗LPL/WM患者.

    作者:王小蕊;李文倩;冯建明;李巧琳;韩国雄;艾国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进展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指由于腹部手术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一种肠梗阻.目前临床上首选非手术治疗,但病情持续加重有中转手术的可能.因此正确地认识该病并早期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有利于提高治愈率.现就国内外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现状予以综述.

    作者:赵琳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可分离式髌骨爪内固定髌骨骨折术后结合中药外敷的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可分离式髌骨爪内固定髌骨骨折术后结合中药外敷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2年6月-2016年12月来我院骨科接受髌骨骨折可分离式髌骨爪内固定手术后结合中药外敷护理的11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2个月,全部患者工期愈合,无骨折移位、感染,无髌骨爪松动、脱落.疗效评价结果,优8例,良3例,优良率100.0%.结论:可分离式髌骨爪内固定术后结合中药外敷护理,中西医双管齐下,对于减轻髌骨骨折患者术后不适、促进患肢痊愈,均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且临床护理疗效较为显著,具有疗效好、方法简单、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优点.

    作者:马琼花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探讨

    目的:探讨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与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达、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已确诊的HNL 31例患者临床特点,常规切片观察其镜下形态特点,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D68、CD123、MPO、CD3、CD20等的表达.结果:HNL常发生在年长儿,以发热、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抗生素治疗无效;在病变早期、中期及晚期出现不同的形态特征.免疫组化标记CD68阳性率100.0%,MPO阳性率80.6%,CD123阳性率87.1%,CD3、CD20均有不同程度散在表达.结论:HNL以其临床特点及镜下形态特征可以诊断,免疫组化CD68、CD123、MPO是很好的辅助诊断标记.

    作者:安铮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腔镜手术器械的精细化管理

    目的:观察精细化管理用于腔镜器械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实施精细化管理后完成的腔镜手术104台作为观察组,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完成的腔镜手术104台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腔镜器械使用缺陷发生情况、器械准备时间及衔接时间.结果:观察组腔镜器械使用缺陷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器械准备时间及衔接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临床应用腔镜器械精细化管理,可减少腔镜器械使用缺陷发生情况,并有效缩短器械准备时间及衔接时间.

    作者:马梅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电针联合物理因子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鼠标手)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采用电针穴位治疗,治疗组30例,在电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超短波、中频电治疗.结果:治疗后与观察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观察组总有效率8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目测评分法(VAS)与观察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评分明显下降,t=2.88,P<0.01.结论:电针联合超短波、中频电治疗腕管综合征(鼠标手)起到了中西医综合治疗的作用,提高了止痛效果,恢复了腕关节功能的正常活动度,缩短了治疗时间,达到了有效的治疗目的.

    作者:马国庆;段青梅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全程护理干预在降低甲状腺切除术后头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降低甲状腺切除术后头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月5月在我院行甲状腺切除手术病例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手术前后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6h、24h及72h头痛程度.结果:患者术后6h、24h、72h干预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术前后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甲状腺切除患者术后头痛发生率及头痛程度,提高了患者术后舒适度,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冶秀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心室壁包虫囊肿一例报告

    包虫病又称细粒棘球病,包虫的传播多以消化道为主,虫卵经消化道穿过肠壁入门静脉到肝,部分虫卵通过肝屏障,经右心到肺,经过肺屏障到全身.故临床以肝、肺包虫多发.而心脏包虫病因肝、肺两重毛细血管网的滤过作用,起到屏障保护.且冠状动脉开口细小,位置隐蔽,加之心肌组织致密和心脏的收缩活动使包虫囊肿在心脏内受到强大压力而不利于生存.所以心室壁的包虫极为少见,报道极少.

    作者:陈学军;乔志忠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西宁市在校初中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率的调查研究※

    目的:通过筛查了解西宁市在校初中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病率以及发病特点,丰富我省该疾病的相应流行病学数据,为早期、及时进行干预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对西宁市各初级中学(12~16)岁共13 121名学生,采用“体检、测量”二步法来筛查我省西宁市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率,并与国内外其他地区青少年人群相对比.结果:接受筛查的学生共有13 121名,其中男6 553名,女6 568名,汉族9 076名,藏族1 009名,回族2 936名;第一步体检阳性428名,阳性率3.26%;第二步测量阳性228名,阳性率1.73%.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213名,占筛查总人数的1.62%,另有先天性脊柱侧凸13例以及小儿麻痹症引起的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2例.①从(12~16)岁年龄阶段中14岁人群发病率偏高,但各年龄段之间无统计学差异;②西宁市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男女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③汉族人群发病率偏高,但各民族之间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对我省西宁市在校初中生青少年脊柱侧凸的筛查,不仅可以明确西宁市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病率,而且可以了解该疾病与西宁环境因素、族别差异的相关性,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贺元;关炳瑜;王晓锋;朱斌;吴世萍;阿海;韩翔;雷登强;邵景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青海医药杂志

青海医药杂志

主管:青海省卫生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青海省医药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