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原地区一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行左半肝切除麻醉管理的体会

杨文军

关键词:高原地区, 老年, 高血压患者, 左半肝切除, 肝结核, 合并高血压, 疾病, 处理报告, 麻醉
摘要:我院地处高原地区(3100m),而肝结核又是本地区极为罕见的疾病.现将我院收住的一例肝结核合并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行左半肝切除的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高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低氧习服对大鼠心肌总蛋白、丙二醛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西宁地区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治疗(附40例报告)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海拔2260m)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方法和意义.方法:40例施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并行循环,阻断上、下腔静脉而不阻断升主动脉,不使用心脏停搏液,保持心脏处于空跳、慢跳状态下,浅低温33℃±1℃,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心内直视手术术毕即可停机,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少,无低心排及严重心律失常、无空气栓塞、无其它脏器损伤、术毕即可拔管,无一例手术死亡.结论:浅体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避免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很好的心肌保护效果,为一种更接近生理状态下的心肌保护方法,减少体外循环并发症的发生,更适应在高原地区缺氧地区应用.

    作者:王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高原肺水肿合并高原脑水肿97例治疗体会

    高原肺水肿是高原地区危重症之一,若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常合并高原脑水肿,危及高原地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现将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4年4月以来收治的高原肺水肿合并高原脑水肿97例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军;刘争建;叶平安;满鹏先;王立志;张雪红;邓军将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提高急性耐缺氧能力的复合营养制剂研究

    目的:研制提高耐缺氧能力的复合营养制剂.方法:根据人体营养需要以及高原营养代谢特点,设计了复合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配方,小鼠灌胃20天后,采用急性耐缺氧试验观察缺氧后生存时间变化.结果:复合氨基酸对小鼠缺氧生存时间没有显著影响,复合维生素、矿物质配方具有显著延长小鼠缺氧生存时间的作用,但是,复合维生素、矿物质配方之间没有显著的协同作用.结论:复合维生素、矿物质配方具有抗缺氧效果,有必要进一步进行人体试验,并探讨其作用机制进行.

    作者:郭长江;杨继军;韦京豫;徐静;李云峰;谢印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西宁地区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的护理

    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给不孕症患者带来希望,它是将不孕夫妇双方的精子与卵子取出体外受精并进行培育,当培养至4~8细胞时,将胚胎移至母亲的子宫腔内,这是一项高技术的助孕方法,该技术在平原发达地区已广泛开展,但在西宁地区(海拔2260m)低氧、低气压地区尚属首次.我院生殖医学中心自2003年5月至10月应用IVF-ET技术治疗不孕症患者17例,妊娠5例,成功率29.5%.现将资料及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沈源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高原汉族农民跟骨定量超声测定结果的分析研究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重症急性高原病高原现场治疗的氧疗方法

    急性高原病(Acute high altitude diseaes,AHAD)的始动因子是高原缺氧.近年来在AHAD的治疗中虽然发现了一些扩血管药物能够通过降低肺动脉压和升高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而达到治疗AHAD的目的,但是氧疗仍然是一种简单、方便、经济而且安全的首选治疗方法.氧疗虽然方便、经济、安全,但是对于重症的急性高原病患者来说,如果氧疗方法不当,往往会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为了尽量减少因氧疗方法不当而给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及其家属带来痛苦,现我们对重症急性高原病氧疗的方法总结并介绍如下.

    作者:郑必海;周小波;央娜;李素芝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吸入液氧对高原人体力竭运动后心肌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气管炎菌苗在高海拔地区使用效果分析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以老年人多见.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我市地处云南西部,海拔2 360m,冬季多风、干燥,易患上呼吸道疾病,尤其是慢性支气管炎较常见.我门诊部于1996年开始开展气管炎菌苗的接种,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杜春红;杨向东;杨发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短期进驻高原地区人体脑血流的变化

    目的:观测短期进驻高原地区人体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设立短期进驻高原组与对照组(平原组),观察其脑动脉的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p)及舒张末血流速度(Vd),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短期进驻高原组脑动脉的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p)及舒张末血流速度(Vd)均增快.结论:缺氧可引起脑血流速度加快,脑血流量增加.

    作者:胡文江;吕俊昌;胡波;杨海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酪氨酸与乙酰唑胺对高原负荷运动后光觉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药物对高原低氧条件下负荷运动后人体光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驻守海拔3 700m6个月的汉族男性青年20人,分甲、乙两组分别口服酪氨酸与乙酰唑胺.于服药前、服药15天和停药10天三个阶段时采用EGM型脚踏车功量仪进行达负荷指标的运动(负荷指标:W 225,P 175~180次/分),于每次运动后15分钟,应用暗房夜光表测验法[1],检测观察暗适应反应时间.结果:海拔3 700m服药前运动前、暗适应反应时间显著长于平原人(P<0.01).服药前运动后暗适应时间显著长于服药前运动前(P<0.01);停药15d运动后暗适应时间显著短于服药前运动前、后与停药10d运动后(P<0.01).停药10天运动后与服药前运动后比较暗适应反应时间显著缩短(P<0.01).与服药前运动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酪氨酸与乙酰唑胺均能有效的改善和提高高原低氧条件下负荷运动前后人体光觉功能.

    作者:马勇;哈振德;王伟;张芳;张西洲;崔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乙酰唑胺和维康片对进驻高原青年心功能指数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对进驻高原青年做功时心功能指数的影响.方法:将进驻海拔3 700m半年的40名健康青年随机分为乙酰唑胺组、高原维康片组、红牛饮料组和对照组,每组10人.受试者分别口服不同药物10天,在服药前、服药10天及停药10天时分别用EGM型踏车功率计做坐位踏车运动.初始负荷功率25W,以60rpm连续踏车,每3min递增50W,递增至225W时再踏车3min后终止.按公式计算每位受试者每次实验时的心功能指数.结果:红牛饮料组、高原维康片组及乙酰唑胺组服药10天及停药10天时,心功能指数较服药前及对照组增高,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红牛饮料、高原维康片及乙酰唑胺能明显提高高原移居青年的心功能及做功效率.

    作者:王伟;曹荣成;哈振德;张芳;张西洲;崔建华;马勇;邢国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西宁地区冠心病患者血浆铁蛋白血脂水平测定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浆铁蛋白及血脂水平在西宁地区冠心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西宁地区经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5例,其中冠心病合并高血压30例,采清晨空腹静脉血5ml,应用日立7170s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浆铁蛋白、血脂(TChTG、HDL-c、LDL-c).30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结果:本地区冠心病患者血浆铁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LDL-C水平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高海拔地区冠心病患者血浆铁蛋白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较低的铁蛋白水平提示存在着较高的血清游离铁水平,促进了LDL的脂质氧化,加快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作者:张亚萍;连新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西宁地区99例老年人食管癌的外科治疗

    本文对1998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外科治疗来自青海红十字医院及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位于海拔2260m的高海拔地区老年人食管癌共99例患者,术前诊断,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病理分期进行总结如下.

    作者:张军;扎西卓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高原肺水肿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分析

    目的:分析近3年来我院高原肺水肿治疗中的常见并发症,为临床攻克此高原顽疾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方法:分析近3年来我院收住的432例(全部为汉族)高原肺水肿患者住院资料,按照进藏方式、治疗方法进行分类,采用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乘飞机进藏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乘汽车进藏的患者(P<0.01),常见的并发症以水电解质紊乱和肺部感染为主;治疗方法中以联合治疗出现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单一方法治疗(P<0.01),联合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以水电解质紊乱为主,单一方法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以水电解质紊乱和肺部感染为主.结论:乘飞机进藏后的高原肺水肿的并发症较少并容易得到纠正,治疗时采取联合治疗可以有效防止出现并发症,在临床治疗中应该采取全面均衡的治疗方案.

    作者:杜翔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H2O2喷雾消毒在高原病房的应用

    西宁地处海拔2261m,具有大气压低、氧含量低、紫外线强、风沙大等高原环境下的基本特点[1].在此条件下,医院病房消毒应有自身的变化特征.现就我院骨科病房应用H2O3消毒的临床观察及其意义报告如下.

    作者:李运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对一氧化碳/血红素加氧酶途径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西宁地区脂肪肝超声诊断与发病特点初步探讨

    在不同地区与人群中脂肪肝的病因分布与临床表现不完全一致.西宁地区海拔高度在2 260m,本文探讨西宁地区特殊地理环境与独特的生活习惯如缺氧、饮酒,高脂饮食等与脂肪肝的关系.

    作者:宗尚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不同浓度氧疗对高原失血性休克兔血气指标影响的研究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高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与相关危险因子分析

    目的:研究高原地区TIA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分析1998年-2003年期间我院收住的406例TIA的临床资料,其结果采用SPSS12.0软件统计.结果:高原TIA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胆固醇和Hb.结论:高原地区TIA发病与其高原环境特点有关,危险因素的干预防止仍是一个新的课题.

    作者:李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高原医学杂志

高原医学杂志

主管:青海省卫生厅

主办:青海省医学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 中华医学高原医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