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小丽;郭盛
目的:为实现我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自身的政策功能提出政策建议.方法:分析基本药物的概念内涵及其政策功能,总结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建设工作,比较我国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的基本药物制度的异同点,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实现我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自身的政策功能,应进一步改善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和可及性,并落实基本药物的可负担性.结论:我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应做到以经费保障(可负担性)实现供应保障(可获得性),以供应保障实现用药保障(可及性),从而实现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策初衷.
作者:武宁;杨洪伟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银屑颗粒治疗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皮下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25 mg,2次/周,试验组患者加服银屑颗粒6g,tid.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2周.试验组12周后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改善率达到90% (PASI 90)的患者继续口服银屑颗粒6 g,bid,持续8周.比较两组患者12周后疗效及PASI 90患者2年内复发时间、复发率,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30例、对照组29例患者完成了12周的试验.试验组患者PASI 50、PASI75、PASI 90的比例分别为96.7%、83.3%、60.0%,对照组患者分别为89.7%、82.8%、55.2%,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ASI 90患者2年随访期内试验组有6例复发,占33.33%,对照组有8例,占5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复发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迟(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银屑颗粒与单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相近,但前者2年内复发率有所降低,复发时间显著延迟.
作者:贺芬;李敦国;陈明亮;姚晓长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建立测定健胃消炎颗粒中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大连依利特SinoChrom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80∶20,V/V),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20μl.结果:大黄素、大黄酚检测质量浓度分别在1.1~5.5、2.85~14.25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和0.999 6);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1.7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4.43%、108.04%,RSD分别为1.76%、0.62%(n=6).结论:该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用于健胃消炎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陆建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2例,按住院先后顺序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比索洛尔+辛伐他汀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变化、总有效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绞痛持续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未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温小丽;郭盛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系统评价特拉唑嗪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剑桥大学出版社电子期刊、美国医学会电子期刊、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电子期刊、Wiley-Blackwell全文电子期刊库、ELSEVIER电子期刊全文库、Karger全文电子期刊、OVID医学全文期刊数据库、Springer Link主站点、牛津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特拉唑嗪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随机对照研究(RCT),采用WinBUGS统计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10项RCT,合计1 49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特拉唑嗪可有效改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WMD=0.75,95%CI(0.03,1.46),P=0.04]和尿流速峰值[WMD=0.81,95%CI(-0.39,0.85),P=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协方差分析表明患者的基础前列腺体积不影响特拉唑嗪的疗效.结论:特拉唑嗪能有效缓解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状并提高尿流速峰值.特拉唑嗪对症状和尿流速峰值的影响与研究中报道的前列腺体积大小无关.
作者:祝凌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从药品可负担性角度评价我国基本药物的可及性.方法:采取改进后的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行动机构(WHO/HAI)标准调查法,按照以人均收入计算疾病负担、药品灾难性支出影响和致贫作用3种方法,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5种常见疾病的可负担性进行评价.结果:人均收入评价结果显示,5种常见疾病的仿制药治疗费用均低于原研药,在药店购买药品可负担性较好,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相比负担较重;药品灾难性支出评价结果显示,仿制药可负担性较好,原研药会导致上亿人口陷入灾难性支出,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相比负担更重;致贫作用评价结果显示,5种常见疾病的致贫率都很低,但致贫人口数量较多.结论:5种常见疾病的可负担性较好,但对于较低收入人群影响较大,因此应出台配套保障政策尤其是专门针对基本药物的报销政策.
作者:管晓东;信枭雄;刘洋;史录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制药专业中试实践教学模式.方法:针对制药专业中试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方法等构成教学模式的几大要素,构建制药专业中试实践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结果与结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根本,注重确立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该理念的制药专业中试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合于制药专业中试实践教学.
作者:王秀丽;刘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甜梦胶囊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失眠症患者按就诊顺序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甜梦胶囊3粒,bid,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地西泮片5 mg,睡前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匹兹堡睡眠指数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显著高于对照组(60.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匹兹堡睡眠指数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18例)少于对照组(62例,P<0.05).结论:与地西泮片比较,甜梦胶囊治疗失眠症疗效及安全性较好.
作者:唐闻涛;巩新成;许东亮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药物可及性评价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行动机构(WHO/HAI)标准调查法内容,总结该方法在世界37个国家52个地区的应用,分析该方法用于评价我国基本药物可及性的适应性及局限性.结果:该方法在我国的应用,需要在调查机构选取、调查药品遴选、调查内容、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结论:WHO/HAI标准调查法可适用于评价我国基本药物可及性,但需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做相应改进.
作者:管晓东;史录文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6例)患者给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1 00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qd,同时口服恩替卡韦抗病毒并进行综合护肝治疗(还原型谷胱甘肽等);B组(14例)患者口服恩替卡韦抗病毒并进行综合护肝治疗(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移酶(GGT)、白蛋白(ALB)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的TBIL、ALT、ALP及GGT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P<0.05),ALB及PTA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而B组为64.29%,A组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且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疗效较好,能促进患者黄疸消退、改善肝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袁明娟;李四海;申红连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了解格列吡嗪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格列吡嗪所致的52例ADR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格列吡嗪致ADR患者的性别、年龄、ADR史、用药情况、临床表现、用药原因及合并疾病等.结果:格列吡嗪致ADR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1.2,平均年龄为(63.4±6.6)岁.有48.1%的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行为,32.7%的患者联合用药.ADR临床类型以低血糖反应为主(占75.0%),其中94.2%的患者可治愈或好转.结论:格列吡嗪可引起较为严重的ADR,甚至可致死,使用时须慎重考虑患者年龄、用法用量及合并疾病等相关因素,做到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马满玲;邱晓红;杨丽杰;郭美华;马妍妍;刘世萍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苯甲酸雌二醇软膏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应用苯甲酸雌二醇软膏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对照组患者常规口服戊酸雌二醇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Kupperman 11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下降幅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个月时间点上,试验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甲酸雌二醇软膏联合盐酸氟西汀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李璐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奥氮平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1月-2012年10月收集上报的189例奥氮平致ADR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奥氮平常见的ADR为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共67例(占32.21%),主要临床表现为锥体外系反应、嗜睡、头晕等;其次为肝胆系统损害,共27例(占12.98%),表现为肝功能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ADR发生在奥氮平用药1周内的有46例(占24.34%),2个月内的有145例(占76.72%);剂量在12.5~20 mg/d范围内引起的ADR多,共117例(占61.90%).ADR经治疗后147例(占77.78%)好转,38例(占20.11%)治愈,4例(占2.12%)有后遗症.结论:尽管奥氮平相比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安全性和耐受性较好,但其引起的ADR仍需要高度重视,加强监测.
作者:马燕;李方捷;毛叶萌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为提高临床药师培训教学水平提供经验和参考.方法:总结近3年来我院临床药师消化内科专业培训的带教经验,分别从医学理论知识、临床药学知识、药学文书书写讲授和指南解读、药学查房、业务学习、作业完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我院通过系统化的知识讲授和网络教学加强临床药师的知识培训,并通过药学查房、指南解读、业务学习等教学手段提高临床药师的临床技能和思维素养,从而提高了临床药师培训的教学水平和效果.结论:加强临床药学知识讲授、药学查房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有利于提高临床药师培训的效果.
作者:郑晓媛;王璇;顾鹏;张蓉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为提高药剂学教学效果提供参考.方法:从分析药剂学教学的现状入手,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提出基于学生心理的教学新方法和新模式.结果:当代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思维开阔、自我意识强等心理特点.在药剂学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启发式教学、设计开放式小课题等方式,并给学生表现自己的空间,满足其自尊心,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药剂学教学水平.结论:基于学生心理的药剂学教学模式切实可行.
作者:马家骅;钟宣艳;谭承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18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4例,对照组88例.两组患者同时给予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qd,静脉滴注.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1 d.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7、14、21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检查、运动功能评定和脑血流图检测等.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均有所好转,脑血流量显著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潘成德;唐明山;张志坚;江思德;邹耀兵;肖静;赵艳;张建新;李传波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为科学、合理地制定乳腺癌药物联用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网站和SciFinder数据库查询酪氨酸激酶类药物研究论文,归纳和综述该类药物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和临床联合用药策略.结果与结论:酪氨酸激酶类药物具有分子靶向性,通过作用于肿瘤细胞的多个靶标,显示出良好的抗乳腺癌活性.目前临床使用的酪氨酸激酶类药物为拉帕替尼,而处于临床试验期的酪氨酸激酶类药物主要有阿西替尼、伯舒替尼、凡德他尼等.多个酪氨酸激酶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方案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而且能显著降低毒副反应,提示酪氨酸激酶类药物在治疗乳腺癌上有较好前景.
作者:张亚;李亚龙;李荣杰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系统评价实施综合干预对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的效果.方法: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按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相关性评价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0统计学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实施综合干预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D=-0.08,95%CI(-0.10,-0.06),P<0.01].按抗菌药物使用基线率、重测时间和医院级别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上述3个因素并不能完全解释异质性产生的原因.结论:在医院实施综合干预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但由于纳入研究质量不高,降低了结论的可靠性,建议以后多开展随机对照试验以便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
作者:唐玉清;杜鑫;王洪涛;杨廉平;张新平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比较结构脂肪乳(STG)与中/长链脂肪乳(MCT/LCT)对危重症患者肝功能和血脂的影响.方法:将8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给予50%葡萄糖注射液300ml、复方氨基酸注射液500ml以及微量元素、胰岛素、维生素、电解质等,研究组同时给予20% STG注射液250 ml;对照组同时给予20% MCT/LCT注射液250mi.两组输注时间控制在16~18 h/d,输注疗程均为10d.检测两组患者输注脂肪乳前、后肝功能和血脂指标,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输注脂肪乳后肝功能指标变化不大,均在正常范围内;研究组患者输注STG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未出现显著升高,而对照组患者输注MCT/LCT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均有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脂肪乳剂在危重症患者肠外营养支持中的应用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但对于本身存在血脂代谢异常的患者,应用MCT/LCT后易导致血脂进一步升高,故这部分患者选择STG更合适.
作者:陈辉珍;蔡玲;章昕 刊期: 2013年第24期
目的:评价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成本-效果.方法:将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玻璃酸钠注射液25 mg治疗,对照组给予鹿瓜多肽注射液16 mg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其成本-效果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且成本-效果比(C/E)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敏感度分析,观察组患者的C/E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成本-效果更优.
作者:余蕾;冯世龙;贾叙锋 刊期: 2013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