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球抗糖尿病药物研发现状及市场分析

阿丽塔;刘晓婷

关键词:抗糖尿病药物, 2型糖尿病,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 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 胰高血糖素受体拮抗药, 胰岛素, 研发
摘要:目的:为开发新一代抗糖尿病药物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利用文献调研、网络调研、专家咨询等方法,系统整理和归纳了抗糖尿病药物的在研数量、抗2型糖尿病药物的主要研发公司及研发药物数量和2006-2010年抗糖尿病药物的市场销售额,分析目前全球抗糖尿病药物的研发现状及不同种类药物的市场表现.结果与结论:截至2012年3月,共有400多种抗2型糖尿病药物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默克公司研发的药物数量较多,其次为辉瑞、葛兰素史克、罗氏、礼来、诺和诺德等公司.2010年抗糖尿病药物全球销售额达344.29亿美元,比2009年304.06亿元的销售额增长了12.2%,比2006年213.10亿美元的销售额增长了68.2%.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所占市场份额高,且保持了逐年增长的趋势;口服药物中促胰岛素分泌剂市场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同时随着二肽基肽酶Ⅳ(DPP-Ⅳ)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等疗效更佳、副作用更小的新型口服促胰岛素分泌剂的上市,格列奈类药物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渐减小.DPP-Ⅳ抑制剂、GLP-1类似物、胰高血糖素受体拮抗药、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等为当下新一代抗2型糖尿病药物研究的重点.
中国药房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品管圈活动的实践与成效

    目的:减少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的配置差错.方法:按照品管圈理论实施各项活动,分析PIVAS差错发生的主要类型,探讨并实施解决的对策,评价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并进行持续的检讨与改进.结果:针对差错发生的主要类型如取药数量、摆药数量、摆药品项等错误制订了包括重新设置病区取药汇总单格式、完善实习生取药流程、建立缺药处置措施等10项对策.活动后有形成果评价指标差错件数由活动前的151件/周降到活动后的68件/周(下降54.97%),无形成果评价指标圈能力均为正向.结论:PIVAS推行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配置差错数,促进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袁荷花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藻酸双酯钠对急性肺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藻酸双酯钠(PSS)对急性肺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SS(10 mg/kg)组、模型(脂多糖10 mg/kg)组、治疗(脂多糖10mg/kg+PSS 10mg/kg)组,每组10只.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8h后,处死,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W/D)和肺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 (NF-κB)p65的活性.结果:对照组和PSS组小鼠肺组织结构完整,无肺组织病理损伤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肺组织有明显病理学损伤,肺水肿严重,肺组织中ICAM-1、TNF-α浓度和NF-κBp65活性明显增加(P<0.05),PSS组小鼠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PSS能明显改善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p65活性有关.

    作者:史斌;黄厚刚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借鉴军事战略管理理论探讨医院抗菌药物管理

    目的:探讨如何对医院抗菌药物进行战略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借鉴军事战略管理理论,分析医院抗菌药物滥用相关原因以及管理难点,说明抗菌药物战略管理思路.结果与结论:抗菌药物滥用的相关原因包括医师的抗菌药物知识欠缺;科室经济效益考核问题;药师审方不力等.管理的难点有强大的医药企、商业销售网络及巨大的药品回扣诱惑;部分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成为摆设,具体表现为工作形式化,医院某些职能管理科室与临床业务科室责权不清等.据此制订对抗菌药物的战略管理包括依据现行法规、规章、制度、办法制订相应的方针、政策,结合医院实际,对抗菌药物使用内外环境进行有利及不利因素分析、规划、实施、评价与控制.

    作者:张红旭;郭辉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RP-HPLC法同时测定苯甲酸原料药中有关物质苯甲醛和甲苯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苯甲酸原料药中有关物质苯甲醛、甲苯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WondasilTM-C18,流动相为甲醇-0.02 mol/L乙酸铵(pH 4.0)溶液(80:20),流速为0.5 ml/min,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在建立的色谱条件下,苯甲酸色谱峰能与苯甲醛、甲苯完全分离,苯甲醛及甲苯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2.0~7.2(r=0.999 5)、1.75~6.30 μg/ml(r=0.998 9),检测限分别为0.05、0.2 μg/ml,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57%(RSD=0.99%,n=9)、99.58%(RSD=0.86%,n=9).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苯甲酸原料药中有关物质苯甲醛、甲苯的检查.

    作者:章家伟;王辉;孙庆荣;王向峰;雷玉萍;帅放文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二氟泼尼酯原料药中5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量

    目的:建立了测定二氟泼尼酯原料药中甲苯、二氯甲烷、正己烷、乙酸乙酯与乙醇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HP-5毛细管柱;柱温:35℃保持5min,再以50 ℃/min的速率升温至200℃,保持5min;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温度:250℃;载气:高纯氮气,流速:30 ml/min;进样口温度:200℃,分流比:10∶1,顶空进样;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结果:甲苯、二氯甲烷、正己烷、乙酸乙酯与乙醇在检测质量浓度范围内r值均≥0.999 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2% (RSD=1.07%)、96.7% (RSD=1.76%)、94.9% (RSD=1.98%)、96.1% (RSD=1.95%)、96.1% (RSD=1.12%),定量限分别为0.445、0.36、0.116、0.5、0.125 ng,检测限分别为0.178、0.06、0.029、0.15、0.04 ng.3批样品中只检出乙酸乙酯.结论:建立的方法灵敏、准确,可用于二氟泼尼酯原料药中5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量测定.

    作者:冯光玲;冯爱国;丁文娟;孔祥雨;刘宪华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异福片制粒工艺改进

    目的:对异福片制粒工艺进行改进,以解决制粒中粉尘污染严重的问题.方法:选用聚乙二醇(PEG)、共聚维酮为黏合剂,采用熔融制粒工艺制备片剂;以脆碎度、溶出度等为考察指标筛选处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利福平、醌式利福平、N-氧化利福平、利福霉素SV和异烟腙5种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选择3批新方法和2批原干法制粒工艺产品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和稳定性试验,比较其中的5种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优选处方以PEG6000 80 mg、共聚维酮10 mg为黏合剂,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20 mg为崩解剂,70℃沸腾干燥.所制制剂脆碎度0.39%,溶出度利福平78.55%、异烟肼87.92%.利福平检测质量浓度在0.2~20 mg/L内,醌式利福平、利福霉素SV、N-氧化利福平和异烟腙检测质量浓度在0.2~10 mg/L内均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9.5%~100.4%,RSD为0.98%~2.11%(n=9).与原干法产品比较,新工艺在考察条件内5种物质的含量增长情况均基本一致.结论:采用熔融制粒工艺能有效减少粉尘污染,所制产品与原工艺产品质量相当.

    作者:陈博;张莉;周维;兰昌云;徐飞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HPLC法同时测定双氯达克乳膏中2种主药及防腐剂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双氯达克乳膏中氯霉素、丙酸氯倍他索和防腐剂羟苯乙酯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醋酸氟轻松为丙酸氯倍他索的内标.色谱柱为XBridgeTMC18,流动相为0.02 mol/L磷酸二氢钾-甲醇(35∶65),流速为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40nm,柱温为40℃.结果:氯霉素、丙酸氯倍他索和羟苯乙酯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11~2.22、0.005~0.11、0.01~0.22 mg/ml(r均≥0.999 9,n=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40%、98.31%、100.19%,RSD分别为0.70%、0.63%、0.75%(n=9).结论:该方法准确度和回收率均符合要求,可用于控制双氯达克乳膏的质量.

    作者:陈红君;干志彬;沈鸣;袁杰;余自成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多西他赛微乳注射液制备工艺

    目的:优化微乳制备工艺,制备多西他赛微乳注射液.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多西他赛微乳,以制备温度、均质压力和均质次数为考察对象,以粒径分布、多分散系数和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多西他赛微乳的制备工艺;采用Mastersizer粒度仪测定微乳的粒径分布,考察多分散系数及Zeta电位,透射电镜考察其形态.结果:多西他赛微乳优化工艺为制备温度61℃,均质压力860×105Pa,均质次数7次;所得微乳的粒径为(221.6±13.4) nm,多分散系数为0.092±0.003,Zeta电位为-30.3 mV,包封率为(93.4±2.1)%;透射电镜显示微乳粒径均一,呈球状分布.结论:多西他赛微乳制备工艺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是有效、可行的.

    作者:果秋婷;张小飞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国产齐考诺肽注射液对大鼠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国产齐考诺肽注射液对大鼠腰5脊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国产齐考诺肽低、中、高剂量(每只30、100、300 ng)组,进口齐考诺肽低、中、高剂量(每只30、100、300 ng)组,每组8只.用神经结扎加切断术建立腰5脊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术后第7天鞘内注射相应药物,检测给药后1、2、4、8h的50%机械性撤足阈值(S0%PWT),计算大效应百分比(MPE).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国产和进口齐考诺肽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给药后各时间点的50%PWT、MPE均明显增加(P<0.01),且呈明显量效关系;与同剂量的进口齐考诺肽组比较,国产齐考诺肽中、高剂量组大鼠给药后1、2、4h的50%PWT、MP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和进口齐考诺肽注射液对大鼠腰5脊神经病理性疼痛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作者:屠伟峰;邓丽珍;马亚平;尹晴;杨学敏;康旭;聂涛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福尔可定原料药中5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量

    目的:建立测定福尔可定原料药中甲醇、乙醇、苯、丁醇、甲苯5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B-624毛细管柱,载气为氮气,柱温采用程序升温,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器温度为250℃,进样口温度为200℃,以0.25 mol/L硫酸溶液为介质.结果:甲醇、乙醇、苯、丁醇、甲苯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60.46~423.25、100.19~701.32、0.042~0.30、100.36~702.35、17.71~123.94.μg/ml(r=0.997 7~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0%~105.5% (RSD=4.50%~6.59%),定量限为0.02~0.5 μg/ml;3批样品中5种溶剂的残留量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相关要求.结论:本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福尔可定原料药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作者:刘胜春;赵学刚;冯雅慧;康海霞;滑千里;王乃浩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医院药房数字化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医院药房数字化工作模式,为我国医院药房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方法:依托数字化医院的概念,参考国外药房自动化和信息化建设经验,结合我院现代药房建设的实践,探讨数字化药房的基本构成和总体架构.结果与结论:数字化药房由药品供应链系统、自动化调配系统、药学服务系统和管理支持系统4大模块组成,由物理层面和信息层面构成,可划分为“物理层-数据层-业务层-知识层-决策层”5个层次结构,实施一体化管理模式.医院药房实施数字化模式,可实现药房所有业务和管理信息的整合,达到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的目的,体现了现代医院药房建设的发展方向.

    作者:刘丽萍;韩晋;刘军;朱姗薇;王依文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GABAA受体与七氟烷致幼小鼠遗忘作用和自主活动抑制作用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与七氟烷(S)致幼小鼠遗忘作用和自主活动抑制作用的关系.方法:取幼小鼠随机分为3大组(n=80),分别进行自主活动、跳台和避暗实验,再将每大组幼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10ml/kg),S组(3.0 ml/kg),GABAA受体特异性阻滞药一叶荻碱(Se)低、中、高剂量组(2、4、8mg/kg)及其联用低、中、高剂量组(S3.0 ml/kg+Se 2、4、8 mg/kg),每组10只.实验开始时予幼小鼠腹腔注射Se或生理盐水,10 min后皮下注射S,记录末次给药后15、30、45、60 min时自主活动实验幼小鼠5 min内的自主活动次数,末次给药后1、2d时跳台和避暗实验步入潜伏期、跳下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组幼小鼠给药后15、30、45 min时的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减少,给药后1d的步入潜伏期、跳下潜伏期均明显缩短,其相应错误次数均明显增加(P<0.05);联用低、中、高剂量组幼小鼠给药后15 min时的自主活动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S组比较,联用高剂量组幼小鼠给药后1d的步入潜伏期、跳下潜伏期均明显延长,其相应错误次数均明显减少(P<0.05).其余各组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BAA受体参与了S的遗忘作用,但S对自主活动的抑制作用与GABAA受体无关.

    作者:张科学;赵佳佳;吴月红;田环环;刘远航;徐青荣;刘强;姚瑞;孙大贺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血液滤过置换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

    目的:建立血液滤过置换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项下方法确定本品细菌内毒素限值,采用凝胶法和动态浊度法研究样品对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干扰情况.结果:凝胶法结果表明供试品原液对试验无干扰;动态浊度法标准曲线方程相关系数绝对值为0.984 8(>0.980),标准曲线成立.供试品原液细菌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表明供试品原液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无干扰作用.3批供试品细菌内毒素含量均<0.03 EU/ml,均符合拟订的标准,且2种方法结果一致.结论:本品可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替代热原检查法,确定标准为每1 ml中含内毒素量应<0.03 EU.

    作者:魏霞;韩梅;韩瑶;祝清芬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医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目的:研究我国医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有无影响.方法:先假设医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有显著影响,然后分别假设医药企业对股东、债权人、员工、供应商、消费者、政府履行责任对企业竞争力有显著影响.选取42家医药上市公司2003-2010年间的每股收益、员工获利水平等社会责任指标数据,构建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和假设验证,探讨对销售收入、净资产等企业竞争力指标的影响.结果:模型设置合理.假设得到了如下验证:医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回归系数为1.304;医药企业对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履行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211、0.176、0.767;医药企业对员工、消费者、政府履行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回归系数分别为-0.029、-0.044、-0.015.结论:医药企业积极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

    作者:曹阳;苏文华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近年我院药品短缺情况分析与应对策略

    目的:为药房管理者应对药品短缺问题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国内外研究文献,对2010年至2012年10月我院出现的短缺药品次数和品规数、发生原因、价格、剂型及是否属于基本药物和医疗必需药品等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近3年来我院出现短缺药品50个,生产厂家原因占82%;66%的短缺药品零售价低于50元(小包装);注射剂占36%;属于国家基本药物和医疗必需药品者占42%.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尽快建立药品短缺信息发布平台和潜在药品短缺报告机制,合理制订药品价格;医疗机构也应制订短缺药品应急管理预案,共同应对药品短缺问题.

    作者:赵静;王德志;杨晓颖;梅丹;张翠莲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阿戈美拉汀片在4种溶出介质中的体外溶出研究

    目的:考察自研制剂与原研制剂(均为每片25 mg)在4种不同pH值的溶出介质中体外溶出行为的相似性.方法:以国外上市的阿戈美拉汀片作为参比制剂,采用桨法进行溶出试验.溶出介质分别为pH 1.0盐酸溶液、pH 4.5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和水,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含量,相似因子(f2)法对溶出曲线的相似性进行评价.结果:在4种不同pH值的溶出介质中,自研制剂与参比制剂比较f2均大于50.结论:自研制剂和参比制剂在4种不同溶出介质中的体外溶出行为相似.

    作者:苗燕飞;戈文兰;陈国广;徐晨;张根元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政府在药品创新管理中的对策研究

    目的:为政府有效运用管理工具、提高制药企业自主创新意愿提供理论借鉴.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分析政府在企业创新管理中的政策工具,然后建立企业-企业演化博弈模型,采用演化博弈分析企业创新博弈的结果,同时找出企业自主创新意愿不足的原因,提出相关对策.结果与结论:受创新成本、收益和模仿成本、收益的影响,企业创新博弈可能出现4种不同演化情形:可能所有企业均采取创新或模仿策略,也可能部分企业采取创新策略、部分企业采取模仿策略,或者企业放弃开发新产品.针对不同的演化情形,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维持政策现状;从支持创新和增加模仿成本两个方面入手;保证管理对策的长期性;采取措施保证创新收益大于创新成本.

    作者:王森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医院信息技术在管理抗菌药物方面的应用

    目的:利用医院信息技术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改进我院现有医院信息系统(HIS),对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和联合用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实时监控和全过程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全过程的干预,引入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并对2011-2012年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应用医院信息技术后,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80.65%降至51.35%,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率由31.39%降至12.81%,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率由47.79%降至22.5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182 DDDs/100人/天降至27 DDDs/100人/天,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100%降至18.03%,表明我院利用医院信息技术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作者:苏海燕;莫珍丽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浅析药品批发企业资质证明资料的风险管控

    目的:为药品批发企业资质证明资料的日常控制性管理及规避失控风险提供参考.方法:依据相关药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对药品批发企业在药品购销过程中发放企业资质证明资料的内容进行细化,并对失控现象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管控措施.结果与结论:药品批发企业提供给销售客户的资料应包括本企业证照资料和销售人员个人资质证明资料;作为供货企业的销售客户,药品批发企业提供给供货企业的应包括加盖企业公章的药品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失控现象有对本企业的资料未采取严格的控制性管理、企业印章样式备案无管控措施等.药品批发企业应对发放的资料做到规范管理、流向清晰.具体措施有严格做好药品采购、销售人员的授权管理及必要的限定和防伪工作;提供给销售客户留存的销售凭证样张和印章样式,必须限定使用、逐一登记,以有效管控等.

    作者:陈悦 刊期: 2013年第29期

  • 复方硫磺洗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复方硫磺洗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平皿法、培养基稀释法及薄膜过滤法并在冲洗液中加入增溶剂聚山梨酯80,通过比较回收率来确定适宜的检查方法.结果:采用平皿法、培养基稀释法、薄膜过滤法(冲洗液中不合增溶剂),枯草芽孢杆菌的回收率均低于70%;采用薄膜过滤法(在冲洗液中加入增溶剂),回收率达85%以上.控制菌采用培养基稀释法可检出试验菌.结论:建立的方法可考虑作为复方硫磺洗剂的常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作者:王海华 刊期: 2013年第29期

中国药房杂志

中国药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