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FHIT基因与子宫内膜癌

刘玉琴;高英敏

关键词:抑癌基因, 子宫内膜癌, 恶性肿瘤, 失活, 流行病学调查, 发病率, 相关性研究, 女性生殖道, 肿瘤研究, 原癌基因, 临床意义, 老年妇女, 发病年龄, 年轻化, 雌激素, 癌发生, 人体, 妇科, 病因
摘要:子宫内膜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多见于老年妇女,发病率约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发病年龄渐趋年轻化,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故有关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研究就更具有临床意义.子宫内膜癌发生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关于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长期刺激已得到公认.此外,可能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改变,如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等,抑癌基因的失活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FHIT基因是一新发现的抑癌基因,它的失活与人体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现就FHIT基因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综述如下.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国产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近期疗效评价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类型,阿司匹林以及低分子肝素的联合使用,已成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主流治疗.本研究对国产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进行评价.

    作者:邹永良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探讨

    在12导联心电图中,QT离散度的不同可反映阶段性心肌复极差异程度.急性心肌梗死后QTd明显延长,与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相关.本文通过对4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d的观察,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QTd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作者:张玉峰;毛莲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炎症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的ACS(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无ST段抬高的ACS(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炎症和氧化应激是的重要发病机制.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等其它指标是心肌发生实质性坏死后才升高的,它们是ACS发生的结果.近年来人们寻找新的预测ACS的炎症标志物,其表达和活性升高是ACS发生的原因,即其表达和活性的升高促进ACS发生发展.对胸痛病人而言,炎症标志物快速、准确地预测其是否发生ACS将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庆华;哈华兰;冉军川;程王生;白锋;张钲;王恒大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痢疾志贺氏Ⅰ型菌O-特异性多糖与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物生物活性的测定

    目的检测痢疾志贺氏I型菌特异性多糖(O-SP)和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物O-SP-TT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应用ELISA间接法测定O-SP、O-SP-TT分别免疫小鼠后其血清中IgG、IgM的水平;应用补体介导的杀菌活性实验检测血清的体外杀菌活性.结果单独使用O-SP免疫小鼠后抗体无显著性升高(P>0.05).O-SP-TT免疫注射后三次之间IgG和抗TT抗体均有显著性增高(P<0.01).多糖-蛋白结合物免疫后的血清中抗体可激活补体产生杀菌作用的效价为1∶160.结论多糖-蛋白结合物注射后对O-SP和TT均可加强免疫应答,其刺激产生的抗体具有体外杀菌活性.

    作者:周丽娟;王嘉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倍他乐克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心率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对心力衰竭发生发展机制探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化,心衰的治疗策略发生了根本性转变,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也得到充分肯定.本研究使用高度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治疗心衰,皆在从心功能、心脏超声等几方面观察其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心率(RH)影响.

    作者:马娜;张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分支性室速误诊1例

    患者男性,13岁,因阵发性心悸、胸闷1年,发作40小时入院.患者1年前突发不明原因的心悸、心慌、胸闷并伴头昏、气短、肢体无力,但无意识丧失,持续约1小时自行缓解.此次住院前40小时上述症状再发并伴恶心、呕吐.门诊心电图报告:阵发性室上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作者:王永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窄QRS波心动过速50焦耳同步电复律诱发房颤伴旁道前传致患者晕厥1例

    患者男性,25岁,建筑工人.2小时前突发心悸来诊.查体:脉搏200次*min-1,呼吸20次*min-1,血压130/8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200次*min-1,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室上速,QRS 110 ms,R-P 140 ms,R-R 280 ms.经食道心房超速抑制未终止,随后50焦耳同步电复律.放电后患者意识丧失,心电图示快速房颤,平均心室率为240次*min-1,短R-R间期为200 ms,QRS宽大畸形.QRS宽度为160 ms,紧急200焦耳同步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患者意识恢复.复窦后心电图示A型预激.

    作者:姚亚丽;吴洪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人巨细胞病毒引起巨细胞包涵体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疱疹病毒科β属DNA病毒,正常人群中自然感染普遍. 有关前瞻性研究发现宫内被HCMV感染的胎儿中约有1/3出现巨细胞包涵体病( Cytomegalovirus inclusion disease, CID),即约5%在早期出现流产和死胎等症状,约25%~35%存活婴儿可发生体重低下、肝脾肿大、黄疸、失明、脑畸形、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先天性智力低下及神经性耳聋等症状.目前发现HCMV在人体内具有不同寻常的潜伏及再激活方式,其致病的复杂性对人类防治CID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作者:白亚娜;程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61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患者多伴有高脂血症,其治疗一直存在争议,我们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共收集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61例,对其进行了临床观察及治疗,总结了一些经验,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郝建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406例强奸案的法医学分析

    近年来,我国女性性权利受侵害的问题已成为一个较严重的社会问题.1987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刑事案件560 439起,其中强奸案34 120起,居第二位;1988年共立刑事案件1 971 901起,其中强奸案40 999起,居第三位.强奸案的发生给受害女性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损害,而且大多伴随终身.这不仅践踏了人性的尊严,而且给社会治安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作者:盛清平;张军荣;任志明;孙少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心房颤动与心房肌缝隙连接蛋白变化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心房肌缝隙连接(GJ)蛋白变化与心房颤动(房颤)间的关系.方法收集风湿性瓣膜病患者27例,先心病对照3例,分对照、无房颤(NAF)、阵发性房颤(PAF)和持续房颤(AF)组,术中取右心耳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在纤维膜上显示Cx43和Cx40特异性条带,分析条带显色强度判断Cx含量,进行组间t检验.结果 Cx43在NAF组和AF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 Cx40在膜上的显色比Cx43浅,在NAF组和AF组间显示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PAF组显示出升高趋势.Cx40在左房径>50 mm者与左房径≤50 mm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x40在房颤患者中减低,其重构参与房颤的产生和维持.

    作者:张卫泽;王方正;张澍;马凌;王艳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左心室内有蒂血栓脱落致腹主动脉栓塞1例

    患者男性,76岁,因反复胸闷、气短伴双下肢浮肿3年余,加重2周入院.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史20余年.2年前因反复出现频发室性早搏伴R on T、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口服乙胺碘呋酮治疗1年后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体检:血压16.0/10.7 kPa,半卧位,口唇发绀,颈静脉充盈,桶状胸,双肺呼吸音低,可闻及散在性湿啰音及哮鸣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心音低钝,心率90次·min-1,节律齐,各瓣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肋缘下3cm可触及,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浮肿.

    作者:曾潮峰;徐皝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复流现象的意义

    无复流现象表明在成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后心肌再灌注的缺如,预示左室功能恢复不良及心肌梗死早期病死率增高.我们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行PCI后无复流现象如心脏性猝死、非致死性心脏事件以及存活病人的左室功能和左室重构情况与预后的关系,探讨无复流现象的临床意义.

    作者:宁金民;张赐宝;范晓涌;徐盛开;赵毅;伏静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气管无名动脉瘘的法医学初探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并发气管无名动脉瘘的发生机理.方法结合案例对气管与无名动脉的解剖学关系和临床上气管无名动脉瘘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气管切开术后并发气管无名动脉瘘的主要原因是低位气管切开、术后体位不当.在正确的气管切开切口位置实施手术操作及术后体位的正确保持护理,是避免气管切开术后并发气管无名动脉瘘的关键.结论本鉴定案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是主要死因及间接死因,气管切开术后并发气管无名动脉瘘致无名动脉破裂大失血是直接死因.

    作者:张军荣;盛清平;吴军;孙少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全喉切除术后咽瘘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

    咽瘘是全喉切除术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它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也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全喉切除术后咽瘘的发生率为5.7%~65.5%[1].为了探讨咽瘘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对144例全喉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华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红景天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藏药红景天胶囊对高血压病(EH)患者血小板功能影响.方法将高血压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红景天组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健康人39例.测定三组中血浆P-选择素(P-sel)、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6-Keto-PGF1α)的含量.EH患者中一组常规降压治疗并口服红景天后20天再测定上述指标,另一组仅常规降压治疗20天测定上述指标.结果 EH患者血浆P-sel、TXB2升高,6-Keto-PGF1α降低(P均<0.01).EH组红景天治疗后较常规降压组血浆P-sel 降低(9.87±2.36比7.32±2.79,P<0.01),TXB2下降(273.9±68.3比221.4±47.3,P<0.01),6-Keto-PGF1α上升(30.4±9.6 比 42.2±12.7 ,P<0.05).结论红景天可改善EH患者血小板功能.

    作者:余静;赵锋;李秀丽;阎炜;张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心脏手术后途中气管导管脱出抢救成功1例

    患儿男性,2岁3个月,体重12 kg,拟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以氯胺酮、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先插入ID 4.5带套囊气管导管,在过声门后因阻力大而放弃.再次面罩加压供氧后,插入ID 4.5无套囊气管导管,导管深度距门齿13 cm,手控呼吸确认无气道漏气现象,用胶布固定牢靠,随即行机控呼吸:潮气量10 ml·kg-1,频率22次·min-1,气道压12~16 cmH2O(1.18~1.57 kPa).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室缺修补术,手术顺利.

    作者:张巧燕;李春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心内电生理检查

    快速性心律失常是较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心内电生理检查不仅使我们对心律失常有了新的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已经由原来单纯的检查方法发展成为能指导临床上进行电学治疗的工具.我科从2001年1月开始,对心电图(ECG)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1例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作者:刘永斌;张义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85例临床治疗分析

    肺癌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为充分认识其临床特点,便于早期诊治,现对我院干部病房1997年1月至2001年5月收治的86例6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心房扑动伴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酷似心房扑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1例

    患者男性,25岁,因突感心悸、胸闷、气短就诊.体查:神志清,精神较差,心界不大,心率167次·min-1,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血压16/10 kPa.心电图(图1)可见清晰呈锯齿状的F波,F-V间期不等,F-F间期匀齐为0.20 s(300次·min-1),FⅡ、Ⅲ、avF倒置,FV1直立,为Ⅰ型心房扑动.食道调搏图中可见规则的F波,呈4:1~6:1下传.QRS波群呈两种形态,频率快时连发二个略宽大畸形的QRS波群≤0.12 s,V2呈M型,酷似心房扑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作者:谢红莉;王述兰;窦秀琴;张璐;李晓莉;任格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