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9例长春新碱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曾聪彦;梅全喜

关键词:长春新碱, 注射剂, 不良反应, 文献, 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长春新碱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指导I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检索1994~2006 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学期刊报道应用长春新碱注射剂致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多发生于<20 a和>60 a年龄组,女性多于男性,其出现时间可发生于用药后的各个时间段.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涉及机体多个器官、系统损伤,尤其是对胃肠的损伤.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长春新碱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国药房杂志相关文献
  • 2种方法制备银杏内酯长循环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比较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AB长循环固体脂质纳米粒(GAB-LSLN)的制备方法,并探讨GAB-LSLN的主要理化性质.方法:分别采用超声法和高压乳匀法制备GAB-LSLN.在电镜下观察其形态,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和包封率,并在室温下放置4周,观察GAB-LSLN的稳定性.结果:超声法制备的GAB-LSLN在透射电镜下呈片状存在,形态不规则;高压乳匀法制备的GAB-LSLN呈球状,形态规则.超声法和高压乳匀法制备的GAB-LSLN粒径分别为(219.6±14.3)nm和(173.9±10.4)nm(P<0.001);Zeta电位分别为(-21.12±1.03)mv和(-27.43±2.14)mV(P<0.001),包封率分别为(85.05±0.67)%和(9z.49±0.88)%(P<0.001).高压乳匀法制备的GAB-LSLN室温放置4周后,粒径无显著增加(P>0.05).结论:高压乳匀法制备GAB-LSLN具有粒径小、稳定性和包封率高的特点,优于超声法.

    作者:刘旻;陈建海;董芙蓉;刘园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小柴胡汤不同制法对黄芩苷含量的影响

    目的:比较单煎和合煎对黄芩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色谱柱为AgilentC18(250 mm×4.6 mm,5 μm),柱温为室温,流动相为0.5%甲酸甲醇-0.5%甲酸溶液(55:45),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4 nm.结果:黄芩苷进样量在0.258 5~2.326 5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8%,RSD=1.1%(n=9).结论:黄芩单煎液含量高于单煎合并液,合煎液含量低,且均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刘卫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TLC法测定翁沥通片中贝母素乙的含量

    目的:建立以薄层扫描法测定翁沥通片中贝母素乙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薄层板为硅胶G,展开剂为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氨水(2:6.5:1:0.5),显色剂为改良碘化铋钾试液.结果:贝母素乙的点样量在0.4~2.4 μg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28%,RSD=1.17%(n=6).结论:本法简便、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翁沥通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茂;刘美艳;胡翠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固相微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蜘蛛香挥发油成分的比较

    目的:比较固相微萃取法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蜘蛛香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水蒸气蒸馏法和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蜘蛛香根茎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种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与水蒸气蒸馏法比较,固相微萃取法所得挥发油成分数目和种类较多.结论:固相微萃取法比水蒸气蒸馏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吴彩霞;刘红丽;卢素格;王金梅;康文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柱前衍生RP-HPLC法测定法半夏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法半夏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方法.方法:在碱性条件下,氨基酸与异硫氰酸苯酯反应,生成异硫氰酸苯-氨基酸的衍生物;采用Venusil-AA氨基酸分析柱(250 mm×4.6 mm,5 μm)、二元梯度洗脱方式测定样品含量,流动相A为0.05 mol·L-1醋酸钠溶液(pH6.5),流动相B为乙腈-水(80:20),检测波长为248 nm.结果:γ-氨基丁酸检测浓度在2.056~12.336 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9.0%,RSD=0.92(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法半夏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文琼;余敏灵;陈文秋;余施筱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丹重搽剂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丹重搽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定性鉴别方中牡丹皮、板蓝根、重楼、山楂和乌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丹皮酚的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C18(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45:55),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74 am,柱温为30℃.结果:TLC法可清晰鉴别出与牡丹皮、重楼、板蓝根、山楂和乌梅相对应的特征斑点;丹皮酚进样量在0.048 2~0.482 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01%,RSD=1.60%(n=6).结论:所建立的质量标准可用于丹重搽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高群;呼梅;徐陆平;王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夏枯草中熊果酸的含量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夏枯草中熊果酸含量的方法.并检测不同产地夏枯草中熊果酸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Zorbax SB C18(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液(pH 7.6)=45:55,检测波长为210 nm,流速为1.0mL·min-1.结果:熊果酸进样量在0.111 5~1.784 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2);平均回收率为99.93%,RSD=0.77%(n=6).不同产地夏枯草中熊果酸的含量在0.08%~0.18%之间.结论:不同产地夏枯草中熊果酸含量差异很大.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夏枯草的质量控制.

    作者:黄丽霞;贾晓斌;陈彦;赵呈雷;封亮;蔡垠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3种输液器对紫杉醇注射液的吸附性考察

    目的:考察紫杉醇配套用输液器、聚氯乙烯(PVC)及聚烯烃热塑弹性体(TPE)输液器对紫杉醇的吸附性,为临床选择输液器提供参考.方法:将紫杉醇配成临床用输注浓度,经配套输液器、PVC及TPE输液器流出,测定不同时间流出液的峰面积,并与0时比较.结果:在总收集液中,配套输液器、PVC及TPE输液器对紫杉醇的吸附率分别为-1.24%、1.8%、0.7%,3种输液器的吸附作用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种输液器对紫杉醇均不吸附.

    作者:陈琳;江敏;刘同华;张恩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聚乙二醇400对P-糖蛋白底物罗丹明123经肠黏膜的透过性研究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400对P-糖蛋白(P-gp)底物罗丹明123(R123)经肠黏膜的透过作用.方法:使用体外扩散池评价R123经空肠、回肠和结肠黏膜的经-时吸收方向和分泌方向的透过量和透过系数(Papp),并测定不同浓度聚乙二醇400对R123和荧光素钠(CF)经肠黏膜透过性的影响.R123和CF在接受室中的浓度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R123经肠道黏膜的透过性存在部位差.即以空肠、回肠和结肠的次序透过性依次减少,并且R123经肠道分泌方向的透过性显著地高于其吸收方向的透过性;聚乙二醇400具有增加R123经吸收方向的透过性,但实验浓度的聚乙二醇400对CF的肠道转运没有影响.结论:聚乙二醇400可通过对P-gp功能的抑制而用于改善受P-gp介导药物的吸收,有望提高此类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作者:黄静雯;黄蓓蓓;刘佩坚;林岱;李国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赤芍提取物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赤芍提取物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灌胃给予不同刑量的赤芍提取物,观察药物对模型动物的保护作用;测定大鼠脑组织梗死重量、脑指数及对其神经症状评分.结果:赤芍提取物治疗给药能显著减轻MCAO模型大鼠脑组织梗死重量,在240、120、60、30 mg·kg-1剂量范围内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同时赤芍提取物能降低脑指数并显著改善MCAO模型大鼠异常的神经症状;赤芍提取物预防给药可以降低MCAO模型大鼠脑组织梗死重量百分比.在240~30 mg·kg-1剂量范围内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同时也能降低MCAO模型大鼠的脑指数并显著改善梗死后大鼠异常的神经症状.结论:赤芍提取物对MCAO模型大鼠的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沈爱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三黄合剂的毒理学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三黄合剂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和对兔部分组织器官及肝、肾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按Bliss法,选择KM小鼠给予不同浓度的三黄合剂灌胃后逐日观察14 d,并记录动物毒性反应、死亡数和尸检情况;给予含3%三黄合剂的饲料饲喂兔,然后在第35天取组织及血液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发现对KM小鼠的LD50为409.88 g·kg-1,LD50的95%可信限为350.80~478.91 g·kg-1.经过光学显微镜观察,三黄合剂组兔的组织结构清晰.与对照组无显著变化;肝、肾生化指标也无显著差异.结论:三黄合剂的安全范围较大,LD50的剂量相当于小鼠有效剂量的40倍;对兔的心、肝、脾、肺、肾等器官形态结构和功能无显著影响,提示三黄合剂无显著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

    作者:张云美;潘永全;韩志刚;谭祥国;杨俊卿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影响血液黏度的中药筛选概述

    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高危因素,而高血脂、高黏滞血症又易导致诸多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脂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脑中风等;高黏滞血症既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始动因素.又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中间环节.

    作者:田树革;唐金华;崔凤静;郭玉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我院中成药用药现状调查及经济学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中成药的应用现状,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医院医疗信息平台调查我院2002~2006 年中成药的年应用量和发生金额,采用DDDs分析方法和药物经济学方法,分析中成药的发生金额、用药频度、日用药金额.结果:2002~2006 年我院中成药的发生金额和用药频度呈现明显上升趋势.结论:我院中成药的应用基本合理,价格适中且疗效确切的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占有较大份额,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规范.

    作者:刘萍;刘敏超;何新荣;刘志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HPLC法测定复方银杏叶胶囊中总黄酮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银杏叶胶囊中总黄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Shiseido MG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68:32),检测波长为378 nm,以外标法定量.结果: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的检测浓度分别在6~120 μg·mL-1(r=0.999 97)、3~60 μg·mL-1(r=0.999 98)、1~20 μg·mL-1(r=0.999 96)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3批样品中的总黄酮苷含量分别为10.14、10.01、10.07 mg.结论:本法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银杏叶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爱红;胡文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不同复方烫伤制剂的制备及其对兔深Ⅱ°烫伤的修复作用研究

    目的:制备不同复方烫伤制剂并研究其对家兔皮肤深Ⅱ°烫伤后的修复作用.方法:将脱毛后的家兔以红外线照射方法复制成深Ⅱ°烫伤模型.以相同药物相同剂量不同剂型的复方烫伤凝胶剂、复方烫伤软膏剂、复方烫伤膜剂为实验组,以湿润烫伤膏为阳性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为空白对照组,处理烫伤模型家兔一定时间后,观察烫伤皮肤创面收缩情况,计算创面收缩直径平均值.结果:3个实验组与湿润烫伤膏阳性对照组烫伤面均无感染,愈合面光滑平整,但3个实验组与湿润烫伤膏阳性对照组愈合时间不同,其中以凝胶剂愈合效果好,烫伤面无感染,愈合面光滑平整,创面收缩直径较其它组显著减小(P<0.05).结论:复方烫伤凝胶剂对模型家兔皮肤深Ⅱ°烫伤的修复作用效果显著.

    作者:田燕;田舸;蒋妮;杜栋逾;陈金旺;徐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黄芪发酵粉对环磷酰胺的增效和减毒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黄芪发酵粉(FAP)对肿瘤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y)的增效和减毒作用,探索临床上更经济有效的抗癌化疗辅助用药.方法:增效实验采用小鼠移植性肿瘤模型(S180、H22实体瘤和H22腹水瘤),观察FAP与Cy合用对肿瘤抑制率和生命延长率的影响;减毒实验观察FAP对大剂量Cy所致小鼠骨髓抑制、免疫器官萎缩、肾功能损伤等毒性反应的对抗作用.结果:FAP可增强Cy对小鼠S180、H22实体瘤的抑瘤作用;对抗Cy所致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减少、骨髓有核细胞数减少和脾重减轻等毒性反应,保护肾功能,对肝功能无显著影响.结论:FAP对肿瘤化疗药物Cy有增效和减毒作用.

    作者:陈俊荣;张永健;王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药猫爪草的研究进展

    猫爪草Radix ternatus Thunb.别名三散草(浙江)、鸭脚板(安徽)、金花草(广西).其名始见于<中药材手册>,原植物为毛茛科毛茛属植物小毛茛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为少用草药,历代本草未见收载.

    作者:廖豪;童志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39例长春新碱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探讨长春新碱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指导I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检索1994~2006 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学期刊报道应用长春新碱注射剂致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多发生于<20 a和>60 a年龄组,女性多于男性,其出现时间可发生于用药后的各个时间段.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涉及机体多个器官、系统损伤,尤其是对胃肠的损伤.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长春新碱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曾聪彦;梅全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正交试验优选四黄膏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四黄膏提取工艺.方法:乙醇提取大黄、黄芩,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大黄素含量的影响;水煎煮提取黄连、黄柏,正交试验法考察水的用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对鞣质含量的影响.结果:大黄、黄芩醇提取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60%,用量为药材总量的6倍,提取时间为1 h,提取次数为3次;黄连、黄柏水提取佳工艺条件为:水的用量为药材总量的6倍,浸泡时间为0.5 h,煎煮时间为2 h,提取次数为3次.结论:采用优选工艺制备四黄膏操作简便.稳定性好,可为工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涛;曾聪彦;梅全喜;钟希文;丘雄泉;凌解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紫苏叶挥发油GC-MS与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分析

    目的:定性分析紫苏叶的挥发油.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离鉴定.同时用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解析重叠色谱峰的二维色谱MS数据,获取组分的色谱曲线和MS.再根据组分的MS和保留时间进行库相似性检索以实现定性.结果:共分离解析出76种组分,其中19种组分在紫苏的相关GC-MS分析中未见报道.结论:GC-MS与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分析紫苏叶挥发油成分可提供更多的信息.

    作者:任淑清;孙长海;方洪壮;赵晨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国药房杂志

中国药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中国药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