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娟;吴琦琦;邹佩珍
对我院收治的胎儿泌尿系统畸形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28岁,已婚.因停经27+3周,B超发现胎儿畸形1个月余入院.患者婚后2a,孕1产0,2007-05-02早孕时,因高热1d,曾用先锋V号和鱼腥草抗炎治疗3d.
作者:刘力华;刘万胜 刊期: 2008年第16期
1 病历摘要男,70岁.因乏力、纳差、腹胀、尿黄、皮肤发黄7 d于2007-07-10入院,既往体健.查体:T 36℃.P 80次/min,全身皮肤、巩膜黄染,两肺呼吸音清,心律齐无杂音,腹部膨隆,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混音阳性.实验室检查:肝功ALT 100 U/L,AST 1356 U/L,TB 198μmol/L,DB132.8.μmol/L.
作者:袁萍 刊期: 2008年第16期
1 病历摘要男,50岁.农民.原有冠心病史5 a.因胸闷、心悸、乏力1 d入院.查体:T:37℃,P 115次/min,R 22次/min,BP 130/85mm Hg.神志清,精神萎靡,面色灰暗,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HR 125次/min,律不齐,呈房颤律,无病理性杂音,腹部及四肢无异常.
作者:董承远;蒋德红 刊期: 2008年第16期
我院病案室从1993年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病案首页管理[1],现对使用计算机病案首页方面体会如下.
作者:王旖婷;乐新;蒲春涛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的水平变化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6例透析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尿毒症患者为血透组,2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抽血检查CRP、IL-6、MDA、Hcy.结果:尿毒症患者透析前CRP、IL-6、MDA、Hcy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显著;血液透析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变,血清CRP水平较透前升高,IL-6、MDA、Hcy水平明显下降.结论:尿毒症患者体内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增高,血液透析能够提高终末期肾衰患者血清中CRP水平,同时血液透析能够清除一定的IL-6、MDA及Hcy.
作者:张智敏;吴凡;周焕芝;程圣英;张志强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了解高脂血症、脂肪肝的发病情况,为临床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将连续性飞行员人群按年龄、是否患有高脂血症或脂肪肝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高脂血症、脂肪肝患病率基本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部分脂肪肝进一步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成为体检暂不合格的原因之一.结论:应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早期预防,早期治疗,为疾病的预防及航空卫星保障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陈虹 刊期: 2008年第16期
临床中经常会遇到困难气管插管的病例,我们应用七氟醚诱导插管喉罩联合纤支镜引导法成功实施困难气管插管1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万福红;左云霞 刊期: 2008年第16期
1 病历摘要男,63岁.因胸痛1 h于2006-08-11入院.查体:T36.8℃,P80次/min,R20次/min,BP108/66mm Hg,神智清,痛苦貌,口唇轻度发绀,双肺呼吸音粗,闻及少许干啰音,心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ECG示:V1~V3导联ST段抬高0.3~0.5 mV,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0.1~0.15 mV.
作者:赵新祥;房师荣;张言镇;赵丽梅;张伟萍 刊期: 2008年第16期
1 病历摘要男,4岁.因发热、咳嗽于2007-01-30到我院儿科就诊,两侧扁桃体肿大,T 38.9℃,临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首先给予热毒宁注射液10 ml(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61105),加入10%葡萄精液100 ml静脉滴注约10 min后,患儿出现胸闷、呼吸急促,眼角出现红斑,皮肤瘙痒.考虑为热毒宁注射液引起的过敏反应,立即停止输液,静推氟美松2.5 mg,约3min后胸闷、呼吸困难症状消失,再给予氟美松5 mg加入10%葡萄糖液100 ml静脉滴注,约30min后,皮肤瘙痒、红斑消失.
作者:李云峰;付晓翠;王光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1 病历摘要女,13岁.因腰痛半个月、加重伴双下肢放射痛3 d于2007-10-26入院.入院前2个月曾出现发热,呈持续高热,体温达39℃.在当地医院抗感染治疗7 d,高热缓解.入院前半月,开始出现腰痛,对症治疗无缓解,入院前3 d,腰痛加重,并伴有双下肢放射性疼痛.
作者:张洪征;张树雷 刊期: 2008年第16期
本研究调查了68例近期在我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性功能指标,并与35例健康男性对照,试图探讨慢性前列腺炎对后者性功能影响的一般规律性.
作者:祝巍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场强MRI对肺动脉血栓栓塞(PT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PTE溶栓前后MRI资料对比分析.结果:2例栓子位于肺动脉分叉部,14例栓子位于肺叶或叶以上肺动脉.双侧肺动脉栓塞11例,右侧4例,左侧1例.溶栓后完全再通12例,不完全再通2例,未再通2例.结论:中场强MRI能准确诊断中心型PTE,对周围型PTE诊断有一定限度.
作者:巨喜焕;王玲玲;方达;马纯欣;韩谦;韦建武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再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57例SAH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AH后再出血发生率极高,过早下床活动,精神因素,用力排便等均可致再出血.结论:充分认识SAH后再出血的诱因,积极采取防治措施.
作者:卢潘霞 刊期: 2008年第16期
1 病历摘要男,35岁.因声嘶、咽部异物感、渐进性吞咽不适3 a,活动时呼吸困难0.5 a.于2000-07-10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喉肿物为诊断收入院.查体:患者神志清、精神可、吸气性呼吸困难Ⅱ度,全身情况可,表浅淋巴结末触及.间接喉镜检查见会厌喉面有一乒乓球大小肿物,表面溃烂,有灰白色坏死物附着,触之无痛,易出血.
作者:张宇;贾云志;马宪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生化检验前过程在提高检验质量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方法:通过对检验前过程中可能有影响的因素进行实验、分析和总结.结果:检验前过程有隐蔽性、复杂性和质量保证工作非检验人员完全可控性等特点,是检验质量的关键环节.结论:检验前过程的质量保证是提高检验质量和发展检验医学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有效地保证检验前过程质量.
作者:李熙建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观察盐酸丁卡因胶浆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ASA Ⅰ级的早期妊娠需行人工流产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A组:单纯丙泊酚1.5~2 mg、kg静注;B组:先行盐酸丁卡因胶浆宫颈表麻后2 min,静注丙泊酚1 mg/kg.结果:B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B组丙泊酚用药量少于A组,B组术后清醒时间明显短于A组.结论:盐酸丁卡因胶浆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手术麻醉效果满意、丙泊酚用药量和并发症明显减少.
作者:张志军;张明德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现阶段肺结核影像学误诊的主要原因.方法:分析国内外肺结核的细菌学、流行病学资料及其误诊文献.结果:结核分枝杆菌生物学特性和流行病学特征的变化使肺结核的发病和影像学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导致影像学诊断的高误诊率.结论:影像学检查在肺结核防控中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对现代肺结核的发病特点和变化规律的认识并建立一套严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规范可更好的减少肺结核的误诊.
作者:张晶;韩铭钧 刊期: 2008年第16期
我院2005-06/2007-10手术治疗卵巢囊肿36例,术前共误诊18例,误诊率为50%.分析如下.
作者:臧淑清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五加生化胶囊辅助药物流产时胎囊排出时间及药物流产术后阴道出血情况.方法:将186例自愿要求行药物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93例行五加生化胶囊辅助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术,对照组93例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术,观察两组胎囊排出时间、药物流产有效率及药物流产术后阴道出血情况.结果:胎囊排出时间对照组明显缩短,胎囊6 h内排出试验组占92.47%,对照组占69.89%,流产有效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有效率96.77%,对照组有效率81.72%,流产后阴道出血量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五加生化胶囊辅助药物流产可缩短胎囊排出时间,提高药物流产有效率,减少流产后阴道出血量.
作者:芦金玲;诸雪峻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灌注与栓塞治疗输卵管妊娠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方法:采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对3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经导管灌注氨甲蝶呤后以明胶海绵栓塞子宫动脉.术前、术后观察临床症状、β-HCG值以及B超提示盆腔包块大小及腹腔内出血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29例成功治愈,治疗成功率为90.6%,3例失败行手术治疗,所有病例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子宫动脉灌注与栓塞治疗输卵管妊娠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B超检查盆腔包块径线应作为适应证选择的重点.
作者:孟虓 刊期: 200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