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福红;左云霞
现对23例宫角妊娠手术治疗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右宫角妊娠13例,左宫角妊娠10例,年龄20~41(平均32.7)岁,孕次1~6次.产次0~2次,其中未产妇女4例,首次妊娠7例,人工流产次数多4次,宫内放置节育器11例,既往有异位妊娠史2例,盆腔手术史3例.
作者:彭翔云;阳桂琼 刊期: 2008年第16期
我院病案室从1993年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病案首页管理[1],现对使用计算机病案首页方面体会如下.
作者:王旖婷;乐新;蒲春涛 刊期: 2008年第16期
胺碘酮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能够阻断钾通道,延长复极,主要用于各种室上性和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房颤和室颤的发生.其半衰期为20~100 d,可以通过口服和静脉途径给药.但是长期应用胺碘酮可会出现多种器官的毒性反应.文献[1]报道胺碘酮连续使用1a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达74%,连续使用3a可达到94%.为了更好地发挥药物的疗效,防止重要器官的损害,现简要介绍其严重的不良反应及防治.
作者:杨少辉;乔志芬;乔艳平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腹膜后肿瘤误诊原因及手术经验教训,旨在提高诊断及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腹膜后肿瘤5例误诊为原发性肝痛病历资料.结果:5例患者术前行腹部B超、CT,均报告肿块来源于肝脏,术中确诊为腹膜后肿瘤行肿瘤切除或取活检术.结论:认真分析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表现出现的时间和程度,对可疑病变可行超声造影,这是提高诊断正确率的关键.采用肿瘤合并大血管切除及血管重建可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田敏;吕毅;刘昌;于良;刘学民;王博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手术联合术后应用氨甲蝶呤(MTX)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疗效.方法:将23例未破裂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分为单纯手术组和手术+MTX组,比较两组的β-HCG下降时间及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β-HCG下降时间为8~10 d,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无一例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对照组有l例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氨甲蝶呤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效果满意.
作者:李燕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误诊的原因及预防对策并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误诊的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结果:全部病例均经过耳鼻喉科支气管镜检查,取出异物后,继续抗感染治疗治愈.结论:医生对疑有支气管异物的患儿,要耐心细致的询问异物吸入史,常规胸片和胸透结合诊断.对以呛咳、刺激性咳嗽为主症,或不能解释的慢性咳嗽、喘憋的患儿,即使否认异物吸入史,也应高度警惕支气管异物的可能.
作者:张凤莲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小儿气管内异物取出术不同麻醉用药、方法及麻醉效果.方法:11个月至8岁患儿329例,随机分为三组:氯胺酮组(Ⅰ组)、氯胺酮+地西泮组(Ⅱ组)和氯胺酮+地西泮+r-羟基丁酸钠(Ⅲ组),比较各组手术中呛咳,咽喉反射,下颌肌松弛,呼吸暂停,发绀,死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氯胺酮+地西泮+r-羟基丁酸钠组手术并发症明显低于单独应用氯胺酮组和氯胺酮+地西泮组(P<0.01).结论:应用氯胺酮、地西泮和r-羟基丁酸钠实施复合麻醉,麻醉深度适宜,术中并发症少,是支气管异物取出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刘国利;王昊;柴丽;康健 刊期: 2008年第16期
1 病历摘要男,50岁.农民.原有冠心病史5 a.因胸闷、心悸、乏力1 d入院.查体:T:37℃,P 115次/min,R 22次/min,BP 130/85mm Hg.神志清,精神萎靡,面色灰暗,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HR 125次/min,律不齐,呈房颤律,无病理性杂音,腹部及四肢无异常.
作者:董承远;蒋德红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酸性氧化电位水消毒中心供氧装置的效果.方法:对中心供氧装置各部位进行消毒前后细菌培养.结果:中心供氧装置消毒前后合格率明显不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心供氧装置管道复杂,应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彻底消毒,才能减少由此引发的外源性感染.
作者:申瑶;郭兰君;王春蓉 刊期: 2008年第16期
医院药师的主要工作是配合临床各科,做好门诊和病房处方以及领药单等调配发放工作.但随着医疗体制、医疗保险制度、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药品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医院执业药师的工作涵盖面越来越广泛,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医院执业药师的执业水平,充分发挥其在医院药学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朱慧娟;胡鹏飞;左娅 刊期: 2008年第16期
近期我院收治1例3月龄婴儿急性对称性大面积外伤性脑梗死,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建勇;郭彦伟;周忠焰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了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再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57例SAH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AH后再出血发生率极高,过早下床活动,精神因素,用力排便等均可致再出血.结论:充分认识SAH后再出血的诱因,积极采取防治措施.
作者:卢潘霞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容量治疗的效果.方法:163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根据液体需要量进行容量调节,即实施晶体液与胶体液并举的输液方案,以及补充适量的红细胞与血浆.结果:麻醉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结论: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麻醉手术期间实施晶体液与胶体液并举的输液方案,疗效确切.
作者:时茜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观察腰硬膜外复合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832例腰麻硬膜外复合麻醉临床应用,观察其临床麻醉效果以及其临床应用的优缺点.结果:2832例麻醉效果均良好.结论:腰麻硬膜外复合麻醉效果可靠,并发症少,是临床值得推荐的一种麻醉方法.
作者:任培才 刊期: 2008年第16期
我院2005-06/2007-10手术治疗卵巢囊肿36例,术前共误诊18例,误诊率为50%.分析如下.
作者:臧淑清 刊期: 2008年第16期
2004-08/2008-02我们事先对要实施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95例进行风险评估及作出相应处置对策,提高了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丽娟;吴琦琦;邹佩珍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的水平变化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6例透析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尿毒症患者为血透组,24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抽血检查CRP、IL-6、MDA、Hcy.结果:尿毒症患者透析前CRP、IL-6、MDA、Hcy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显著;血液透析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变,血清CRP水平较透前升高,IL-6、MDA、Hcy水平明显下降.结论:尿毒症患者体内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增高,血液透析能够提高终末期肾衰患者血清中CRP水平,同时血液透析能够清除一定的IL-6、MDA及Hcy.
作者:张智敏;吴凡;周焕芝;程圣英;张志强 刊期: 2008年第16期
对支气管结石导致肺炎迁延不愈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40岁.主因发热伴咳嗽,胸痛0.5个月第1次入院(2007-08-21/2007-09-11).查体:T39℃,右侧呼吸动度减弱,叩浊,右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啰音.胸片示:右肺炎.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ESR 88 mm/h,痰中未找到结核菌.
作者:杜砚玲;张文洪 刊期: 2008年第16期
2007-11我们从1例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到一株发酵葡萄糖且氧化酶阳性的菌株,用商品化鉴定试剂盒鉴定,结果被错误地鉴定为河流弧菌.
作者:隋秀丽;王燕;宫浩 刊期: 2008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五加生化胶囊辅助药物流产时胎囊排出时间及药物流产术后阴道出血情况.方法:将186例自愿要求行药物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93例行五加生化胶囊辅助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术,对照组93例行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术,观察两组胎囊排出时间、药物流产有效率及药物流产术后阴道出血情况.结果:胎囊排出时间对照组明显缩短,胎囊6 h内排出试验组占92.47%,对照组占69.89%,流产有效率试验组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有效率96.77%,对照组有效率81.72%,流产后阴道出血量试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五加生化胶囊辅助药物流产可缩短胎囊排出时间,提高药物流产有效率,减少流产后阴道出血量.
作者:芦金玲;诸雪峻 刊期: 2008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