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丽君;陆程洁;周丽;陈斌
目的:观察蒲地蓝口服液联合克拉霉素颗粒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患儿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素颗粒治疗,观察组给予蒲地蓝口服液联合克拉霉素颗粒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病情严重程度视觉模拟量表( VAS )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00%( 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鼻塞、鼻漏、嗅觉障碍、头面部疼痛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蒲地蓝口服液联合克拉霉素颗粒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药房管理和服务模式。方法采用文献系统评价法评析我国医院药房管理和药学服务现状。结果与结论我国目前医院药房普遍存在制度不规范、管理不科学、药学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提高管理水平、改进服务模式是改善医院药房现状的主要措施。
作者:姚凤;吕冰;杨才君;常捷;张涛;靳真;孙博;杨硕鹏;杨世民;方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胞磷胆碱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 P<0.05);治疗后,试验组治疗14 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为(6.82±1.22)分,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的(13.32±3.29)分及对照组治疗后14 d的(9.97±1.70)分( P <0.05);试验组 hs-CRP 水平为(2.72±2.92)mg/L,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的(6.73±3.97)mg/L 及对照组治疗后的(4.61±3.51)mg/L( 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抑制炎性反应,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姗;董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对医院药库药品供应管理的效果。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医院药库药品供应管理中心发放的81200件药品作为研究对象,对采用PDCA循环法管理前后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医院药库发放未开展PDCA循环药品供应管理的38900件药品,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药品管理方法;以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医院药库发放开展PDCA循环药品供应管理的42300件药品,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药品有效使用率、药品去向明确率、药品不合格报损率情况。结果应用PDCA循环法对医院药库药品供应管理后,观察组药品有效使用率达99.41%,高于对照组的97.81%( P<0.05);观察组药品去向明确率为99.99%、药品不合格报损率为0.08%,高于对照组的98.41%和0.15%( P<0.05)。结论 PDCA循环法对医院药库药品供应管理效果较好,药品有效使用率、去向明确率明显提高,有效降低了药品不合格报损率,保证了供应流程的顺利进行,减少了医疗差错。
作者:方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后2种化疗方案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6月在医院行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65例,随机分为GP联合组182例与TP联合组183例。GP联合组采用艾迪+顺铂+吉西他滨,TP联合组采用艾迪+顺铂+多西他赛。两组均以21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评估不良反应,随访2年间的生存率、复发及转移率、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GP联合组血小板减少率和脱发率显著高于TP联合组( P<0.05),TP联合组的周围神经炎率显著高于GP组( P<0.05),其他不良反应如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异常等均无显著差异( P>0.05)。两组卡氏生活质量(KPS)评分高分出现在化疗后半年,然后逐渐降低,直至1.5年时仍显著高于化疗前( P<0.05),在2年时接近化疗前的水平( P>0.05),整个过程中同时段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的生存率与死亡率在同时段无显著性差异( P>0.05),0.5年生存率两组均为100.00%,2年生存率均在70.00%左右。结论两组联合方式远期疗效无显著差异,但不良反应不同,具体应用中可根据个体差异选择。
作者:杨海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连续灌胃给予肾炎胶囊对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方法给予大鼠肾炎胶囊1.5,0.5 g/kg(分别为临床拟用剂量的50倍和16.7倍)连续灌服6个月,停药1个月,分别观察大鼠的生长发育及血液学常规、血液生化、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各剂量组大鼠发育正常,各项检测指标未见与用药相关的异常变化,主要脏器病理形态未出现明显毒性病变。结论肾炎胶囊长期用药对大鼠无明显毒性,临床拟用剂量安全。
作者:范治云;谭会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总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药学服务的具体形式和内容。结果与结论通过明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药学人员职责,加强教育培训,完善管理,使其开展药学服务,可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预防与药学的健康发展。
作者:胡进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清肠合剂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胃肠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腹膜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简称全麻)下行手术治疗,术后予以常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及抗感染,并配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术后6h予中药清肠合剂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 P<0.05);治疗后,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恢复上皆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患者腹胀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0%( P<0.05);治疗组术后无肠梗阻发生,对照组的发生率为5.00%( P<0.05);治疗组切口感染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0%( P<0.05);治疗组死亡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患者并未出现与药品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急性腹膜炎患者术后采用清肠合剂灌肠,并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提高临床疗效,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早期切口感染、腹胀及感染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同时可有效减轻患者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世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医药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促进医药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方法采用SPSS因子分析法比较93家国有和33家私营医药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市场营销创新能力。结果与结论私营医药上市公司这4个方面的创新能力得分相对高于国有医药上市公司,导致私营医药上市公司的综合创新能力得分也高于国有医药上市公司,表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是这4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作者:马倩倩;陈玉文;张天骄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测定红景天胶囊中红景天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C18柱(1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10:9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5 nm,柱温为30℃。结果红景天苷进样量在0.26692~6.673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99,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3.63%,RSD为1.19%( n=9)。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有效,可用于红景天胶囊中红景天苷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作者:苏小军;杨怀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普芦卡必利关键中间体4-氨基-5-氯-2,3-二氢-7-苯并呋喃苯甲酸的合成工艺。方法以2-甲氧基-4-乙酰氨基-5-氯苯甲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经脱甲基、溴化、缩合、环合、水解得到目标产物。结果经五步合成了目标产物,总收率为63%,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结论该合成方法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适合大规模制备。
作者:石权达;闫冬;高静;姚宏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秋水仙碱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规律、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秋水仙碱致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文献中共报道秋水仙碱致不良反应病例14例,男、女患者分别占71.43%和28.57%;主要以骨骼肌肉系统损害(18.18%)、消化系统损害(18.18%)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6.67%)为主,未见报道死亡病例。结论临床应重视秋水仙碱致不良反应的危害性,严格用药指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陶晓璇;李刚;张增珠;王丹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测定山黄祛痛喷雾剂中秋水仙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柱(1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45:55),检测波长为245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秋水仙碱质量浓度在2.0~50.1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 A=35181.93 C+8.72( 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1%,RSD为2.23%( n=9)。结论该方法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易于实现自动化,为后期产品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虞阳;林新艳;唐雯慧;殷书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冻干粉针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药顺铂胸腔灌注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香菇多糖冻干粉针(天地欣)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连续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3.33%和93.33%比70.00%和86.67%,P<0.05);试验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3.33%比63.33%,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试验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相对于单药顺铂胸腔灌注治疗,香菇多糖联合顺铂胸腔灌注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依从性。
作者:姚丽君;陆程洁;周丽;陈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为我国有毒中药的研究提供文献参考和建议。方法通过梳理我国对于有毒中药的界定及毒性药材的分类,以及中药产生毒性原因的研究结果,介绍在炮制研究、物质基础研究、毒理学研究、减毒方法研究、配伍应用及辨证研究方面的进展。结果与结论对以后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展望,包括为制订中药标准提供现代科学依据、进一步研究有毒中药的作用原理、毒理芯片技术的应用将促进中药毒理学的发展、发现有毒中药增效解毒的应用规律等,同时也对以后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建议。
作者:曹明成;黄泰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相同成分不同厂家注射剂药品说明书内容的一致性。方法收集并调查分析医院药房相同成分不同厂家的注射剂药品说明书26组。结果18组说明书内容基本相似,4组用法用量项有差异,3组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项下有差异,4组贮存项有差异。结论相同成分不同厂家的注射剂药品说明书间有差异,医疗机构及广大医务人员易忽视,应引起重视并加以管理和规范。
作者:陈叶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促进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的加强和创新。方法对某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对其药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的运行现状及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基于大数据思维提出了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即建立“大数据思维”,创新药品安全监管模式;构建大数据中心,完善信息驱动下的药品安全监管模式;建设药品信息、医药企业主体信息、医药企业行为三大基础数据库,夯实信息互联互通基础。
作者:罗莉;陈晓隽;陈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复方金蒲分散片的处方工艺。方法以崩解时限和溶出度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不同配比进行优选处方,制备复方金蒲分散片。结果分散片在120 s内完全崩解,分散均匀度测定能通过2号筛网,体外溶出度优于普通片。结论优选的复方金蒲分散片处方工艺合理、可行。
作者:李德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系统分析在中国申请的三氧化二砷应用于医药领域的专利信息。方法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和Soopat专利搜索引擎,检索在我国申请并公开的三氧化二砷在医药领域中应用的发明专利,并从其专利申请数量、区域分布数量、主要申请人、法律状态、技术动向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果三氧化二砷在医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2001年后增长趋势显著;国内专利申请人所在区域主要集中在北方及浙江沿海一带;国内申请量远高于国外在中国的申请量,国外申请量仅为4.44%,但国内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中药和药物制剂,国外则均为化合物;职务专利占申请总量的43.70%,申请人主要为大学(研究所)、公司、医院。结论我国在三氧化二砷的医药应用研究已有一定基础,但专利的维护和成果转化率不高;三氧化二砷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应用价值,尤其具有广泛的抗瘤谱,故三氧化二砷在医药领域的专利申请仍具有较大上升空间。
作者:邢爽;刘兰茹;岳鹏;刘培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蒜素联合艾普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患者第1周口服兰索拉唑+枸橼酸铋钾+替硝唑+克拉霉素片,第2~4周口服兰索拉唑片。观察组患者第1周口服大蒜素胶囊+艾普拉唑+枸橼酸铋钾+替硝唑+克拉霉素片,第2~4周口服大蒜素胶囊+艾普拉唑肠溶片。停药后复查内镜并检测幽门螺杆菌,观察溃疡愈合、幽门螺杆菌根除、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4.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5%( 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96.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36%( P<0.05);观察组的疼痛消失时间为(1.52±0.50)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20±1.20)d( P<0.05);两组的症状消失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蒜素联合艾普拉唑的五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有较高的根除率,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治愈率较高,用药后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较短,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渭;赵善池;王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