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罗汉果中多糖含量

彭瑾;张蓉;彭梅

关键词:罗汉果, 多糖,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摘要:目的:为寻找新的罗汉果培育地提供参考。方法以 D-无水葡萄糖作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480 nm波长处对10批罗汉果多糖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不同产地罗汉果多糖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罗汉果多糖的含量差异较大,广西三江县的罗汉果多糖含量为福建上杭县的2倍。结论多糖含量的分析结果验证了广西北部地区为罗汉果的道地产地。栽培于江西南部南康市的罗汉果多糖含量也较高,该地区也可初步作为罗汉果栽培的重点地区进行深入考察验证。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六味地黄胶囊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目的:建立测定山茱萸中马钱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修订并提高六味地黄胶囊的质量标准,增加熟地黄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色谱柱为 Agilent Zorbax SB-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9:91),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6 nm。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马钱苷进样量在0.099~1.32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13%,RSD为1.43%( n=6)。结论该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能更好地控制六味地黄胶囊的质量。

    作者:张竞;王艳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肾炎胶囊大鼠长期毒性试验

    目的:探讨连续灌胃给予肾炎胶囊对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方法给予大鼠肾炎胶囊1.5,0.5 g/kg(分别为临床拟用剂量的50倍和16.7倍)连续灌服6个月,停药1个月,分别观察大鼠的生长发育及血液学常规、血液生化、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各剂量组大鼠发育正常,各项检测指标未见与用药相关的异常变化,主要脏器病理形态未出现明显毒性病变。结论肾炎胶囊长期用药对大鼠无明显毒性,临床拟用剂量安全。

    作者:范治云;谭会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 P<0.05),晨僵时间、20 m步行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双手握力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血沉( ESR )、类风湿因子( RF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甲氨蝶呤能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玲;张清禄;李红阁;李龙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173例肿瘤患者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报告的173例肿瘤患者发生ADR的病历进行汇总、归纳、统计和分析。结果 ADR患者女性远多于男性;50~59岁患者占比大;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涉及抗肿瘤药、中药注射剂和抗生素等,多西他赛、顺铂等抗肿瘤药位居首位;临床表现以胃肠系统和血液系统损害常见。结论医院应重视化学治疗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以降低肿瘤患者的用药风险,减少ADR发生。

    作者:伍延婷;闫亚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合理用药监测系统的无效警示统计与分析

    目的:提高合理用药审核水平,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方法提取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15年第1季度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中统计与分析工作站(3.2.1版)监测的警示记录,按警示级别与警示原因对其中的无效警示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并对解决问题和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黑灯、红灯、橙灯的警示总数5088条,其中无效警示702条,占13.80%。无效警示的原因主要有系统程序、系统资料、审核标准和特殊情况处理等错误。结论 PASS监测软件开发公司应对系统及时维护、更新,做到完善、准确。

    作者:赵东艳;李嘉茵;王向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血府逐瘀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133例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2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33例和对照组1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47%和88.46%,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转阴时间、腹痛消失时间、阴道流血停止时间和包块消失时间显著缩短( 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31%( 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清华;秦观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清肠合剂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胃肠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观察清肠合剂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胃肠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腹膜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简称全麻)下行手术治疗,术后予以常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及抗感染,并配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术后6h予中药清肠合剂保留灌肠。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 P<0.05);治疗后,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恢复上皆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患者腹胀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0%( P<0.05);治疗组术后无肠梗阻发生,对照组的发生率为5.00%( P<0.05);治疗组切口感染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0%( P<0.05);治疗组死亡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患者并未出现与药品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急性腹膜炎患者术后采用清肠合剂灌肠,并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提高临床疗效,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早期切口感染、腹胀及感染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同时可有效减轻患者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世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下基层医院药品零库存管理实践与体会

    目的:总结医院药品零库存管理经验,为基层医院改变传统的药品库房管理模式提供新思路。方法分析医院药库零库存实施情况,探讨现阶段基层医院推行药品零库存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结果目前所有基层医院实现药品零库存有一定难度,既需医院内部药品管理和控制机制的改革,还需医院外部药品配送机制加以配套,但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GSP )供应链的日趋成熟,药品零库存管理是基层医院药库管理的发展趋势。结论基层医院实施零库存管理可行且有益。

    作者:吕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儿麻甘颗粒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41例

    目的:观察小儿麻甘颗粒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麻甘颗粒。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0.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 P<0.05);治疗组在咳嗽、呼吸困难、肺部罗音的缓解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小儿麻甘颗粒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强;袁浩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蒲地蓝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52例

    目的:观察蒲地蓝口服液联合克拉霉素颗粒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患儿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素颗粒治疗,观察组给予蒲地蓝口服液联合克拉霉素颗粒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病情严重程度视觉模拟量表( VAS )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00%( 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鼻塞、鼻漏、嗅觉障碍、头面部疼痛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蒲地蓝口服液联合克拉霉素颗粒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果丸中没食子酸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青果丸中没食子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采用Inertsil C18柱(150 mm ×4.6 mm,5μm),以甲醇-0.1%磷酸溶液(5:9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3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没食子酸质量浓度在10.536~36.876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95%,RSD为0.24%( n=6)。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稳定、准确,无其他成分干扰,可作为青果丸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火旺;曾建忠;卓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腹肌锻炼治疗小儿遗尿48例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腹肌锻炼治疗小儿遗尿的疗效。方法将96例遗尿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醋酸去氨加压素片治疗,治疗组患儿给予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腹肌锻炼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小儿遗尿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01),且较对照组降低幅度更大( P <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血浆渗透压、血清抗利尿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 P<0.01),且较对照组增高幅度更大( 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腹肌锻炼能有效改善遗尿患儿遗尿次数,减少遗尿量,改善睡眠深浅程度,并提高患儿血浆渗透压和血清抗利尿激素水平,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易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PDCA循环法用于医院药库药品供应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对医院药库药品供应管理的效果。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医院药库药品供应管理中心发放的81200件药品作为研究对象,对采用PDCA循环法管理前后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医院药库发放未开展PDCA循环药品供应管理的38900件药品,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药品管理方法;以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医院药库发放开展PDCA循环药品供应管理的42300件药品,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药品有效使用率、药品去向明确率、药品不合格报损率情况。结果应用PDCA循环法对医院药库药品供应管理后,观察组药品有效使用率达99.41%,高于对照组的97.81%( P<0.05);观察组药品去向明确率为99.99%、药品不合格报损率为0.08%,高于对照组的98.41%和0.15%( P<0.05)。结论 PDCA循环法对医院药库药品供应管理效果较好,药品有效使用率、去向明确率明显提高,有效降低了药品不合格报损率,保证了供应流程的顺利进行,减少了医疗差错。

    作者:方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路径管理用于小儿细菌性肺炎60例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管理用于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诊断为细菌性肺炎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依据常规诊疗措施给予经验性综合处理,观察组患儿进入医院自行设计小儿肺炎诊疗临床路径。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费用、药物总费用、检查费用、检验费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非预期再住院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两组患儿病死率(1.67%比1.67%,χ2=0.9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肺炎患儿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可有效降低临床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桂红;薛贝;许红娟;刘雪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谷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40例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谷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降压、调脂、控制血糖等,治疗组患者加用谷红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 d。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Glasgow昏迷( GCS )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90 d改良Rankin量表( MRS )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GC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90 d MR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谷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有显著临床疗效。

    作者:江思德;邹耀兵;肖静;唐明山;潘成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我国医院药房管理和药学服务现状评析

    目的:探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药房管理和服务模式。方法采用文献系统评价法评析我国医院药房管理和药学服务现状。结果与结论我国目前医院药房普遍存在制度不规范、管理不科学、药学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提高管理水平、改进服务模式是改善医院药房现状的主要措施。

    作者:姚凤;吕冰;杨才君;常捷;张涛;靳真;孙博;杨硕鹏;杨世民;方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参麦注射液联合综合护理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45例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综合护理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对照组42例行参麦注射液结合常规护理治疗,治疗组45例且行参麦注射液结合综合护理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低于治疗组的83.33%( 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综合护理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普芦卡必利关键中间体4-氨基-5-氯-2,3-二氢-7-苯并呋喃苯甲酸的合成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普芦卡必利关键中间体4-氨基-5-氯-2,3-二氢-7-苯并呋喃苯甲酸的合成工艺。方法以2-甲氧基-4-乙酰氨基-5-氯苯甲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经脱甲基、溴化、缩合、环合、水解得到目标产物。结果经五步合成了目标产物,总收率为63%,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结论该合成方法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适合大规模制备。

    作者:石权达;闫冬;高静;姚宏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我国有毒中药的研究进展综述

    目的:为我国有毒中药的研究提供文献参考和建议。方法通过梳理我国对于有毒中药的界定及毒性药材的分类,以及中药产生毒性原因的研究结果,介绍在炮制研究、物质基础研究、毒理学研究、减毒方法研究、配伍应用及辨证研究方面的进展。结果与结论对以后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展望,包括为制订中药标准提供现代科学依据、进一步研究有毒中药的作用原理、毒理芯片技术的应用将促进中药毒理学的发展、发现有毒中药增效解毒的应用规律等,同时也对以后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建议。

    作者:曹明成;黄泰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4+2”排班模式的实施与改进

    目的:促进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持续性发展。方法根据医院PIVAS“4+2”排班模式及管理措施的施行与改进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结果“4+2”排班模式及管理措施的改进与完善,合理地整合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PIVAS工作的正常运行与良性发展。结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及措施是保障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杨嘉玲;李嘉茵;郭树科;王向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