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合理用药监测系统的无效警示统计与分析

赵东艳;李嘉茵;王向东

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合理用药监测系统, 无效警示
摘要:目的:提高合理用药审核水平,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方法提取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15年第1季度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中统计与分析工作站(3.2.1版)监测的警示记录,按警示级别与警示原因对其中的无效警示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并对解决问题和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黑灯、红灯、橙灯的警示总数5088条,其中无效警示702条,占13.80%。无效警示的原因主要有系统程序、系统资料、审核标准和特殊情况处理等错误。结论 PASS监测软件开发公司应对系统及时维护、更新,做到完善、准确。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蒲地蓝口服液联合西药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52例

    目的:观察蒲地蓝口服液联合克拉霉素颗粒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患儿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素颗粒治疗,观察组给予蒲地蓝口服液联合克拉霉素颗粒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病情严重程度视觉模拟量表( VAS )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00%( 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鼻塞、鼻漏、嗅觉障碍、头面部疼痛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蒲地蓝口服液联合克拉霉素颗粒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儿麻甘颗粒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41例

    目的:观察小儿麻甘颗粒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麻甘颗粒。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0.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 P<0.05);治疗组在咳嗽、呼吸困难、肺部罗音的缓解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小儿麻甘颗粒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强;袁浩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普芦卡必利关键中间体4-氨基-5-氯-2,3-二氢-7-苯并呋喃苯甲酸的合成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普芦卡必利关键中间体4-氨基-5-氯-2,3-二氢-7-苯并呋喃苯甲酸的合成工艺。方法以2-甲氧基-4-乙酰氨基-5-氯苯甲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经脱甲基、溴化、缩合、环合、水解得到目标产物。结果经五步合成了目标产物,总收率为63%,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结论该合成方法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适合大规模制备。

    作者:石权达;闫冬;高静;姚宏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景天胶囊中红景天苷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红景天胶囊中红景天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Symmetry-C18柱(1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10:9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5 nm,柱温为30℃。结果红景天苷进样量在0.26692~6.673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999,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3.63%,RSD为1.19%( n=9)。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有效,可用于红景天胶囊中红景天苷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

    作者:苏小军;杨怀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谷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40例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谷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降压、调脂、控制血糖等,治疗组患者加用谷红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 d。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Glasgow昏迷( GCS )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90 d改良Rankin量表( MRS )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GC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90 d MR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谷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有显著临床疗效。

    作者:江思德;邹耀兵;肖静;唐明山;潘成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替格瑞洛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预后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0例,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氯吡格雷)和观察组(替格瑞洛),各30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血小板聚集指标及心肌酶谱指标变化情况,以及随访6个月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血小板大聚集率(MPAR)、P2Y12反应单位、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水平均明显降低( 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 P<0.05)。结论替格瑞洛能明显减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小板的聚集,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的预后质量。

    作者:陈建玲;谈晓侠;刘会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 P<0.05),晨僵时间、20 m步行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双手握力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血沉( ESR )、类风湿因子( RF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甲氨蝶呤能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玲;张清禄;李红阁;李龙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4+2”排班模式的实施与改进

    目的:促进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持续性发展。方法根据医院PIVAS“4+2”排班模式及管理措施的施行与改进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结果“4+2”排班模式及管理措施的改进与完善,合理地整合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PIVAS工作的正常运行与良性发展。结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及措施是保障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杨嘉玲;李嘉茵;郭树科;王向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下基层医院药品零库存管理实践与体会

    目的:总结医院药品零库存管理经验,为基层医院改变传统的药品库房管理模式提供新思路。方法分析医院药库零库存实施情况,探讨现阶段基层医院推行药品零库存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结果目前所有基层医院实现药品零库存有一定难度,既需医院内部药品管理和控制机制的改革,还需医院外部药品配送机制加以配套,但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GSP )供应链的日趋成熟,药品零库存管理是基层医院药库管理的发展趋势。结论基层医院实施零库存管理可行且有益。

    作者:吕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中医护理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30例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片20 mg,每日3次;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每次4 g,每日3次。两组患者均行中医护理干预。结果治疗2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症状及客观检查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脑血流状况,降低血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娟;张金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50例

    目的:观察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急诊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纳洛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平均清醒时间为(3.75±0.99)h,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89±1.78)h( P<0.05);观察组患者嗜睡、恶心呕吐、面红、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0%( P<0.05)。结论在常规纳洛酮静脉滴注基础上联合应用醒脑静静脉滴注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疗效更佳,患者清醒时间明显缩短,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迎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疗器械技术审评质量风险分析与控制

    目的:探讨医疗器械技术审评质量风险的控制方法。方法基于风险管理的原则,对影响技术审评质量的人员管理、注册法规体系、制度管理、信息化管理和企业诚信度5个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控制技术审评质量风险的有效方法,以消除或降低技术审评质量风险,提升技术审评质量。结果与结论通过实施风险分析,可对技术审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作为省级技术审评机构,应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审评机构能力建设,提升审评工作效能,防控审评质量风险。

    作者:周冬;张弦;杨士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艾迪联合吉西他滨或多西他赛对肺癌肺叶切除术后远期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后2种化疗方案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6月在医院行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65例,随机分为GP联合组182例与TP联合组183例。GP联合组采用艾迪+顺铂+吉西他滨,TP联合组采用艾迪+顺铂+多西他赛。两组均以21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评估不良反应,随访2年间的生存率、复发及转移率、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GP联合组血小板减少率和脱发率显著高于TP联合组( P<0.05),TP联合组的周围神经炎率显著高于GP组( P<0.05),其他不良反应如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异常等均无显著差异( P>0.05)。两组卡氏生活质量(KPS)评分高分出现在化疗后半年,然后逐渐降低,直至1.5年时仍显著高于化疗前( P<0.05),在2年时接近化疗前的水平( P>0.05),整个过程中同时段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的生存率与死亡率在同时段无显著性差异( P>0.05),0.5年生存率两组均为100.00%,2年生存率均在70.00%左右。结论两组联合方式远期疗效无显著差异,但不良反应不同,具体应用中可根据个体差异选择。

    作者:杨海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复方金蒲分散片处方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复方金蒲分散片的处方工艺。方法以崩解时限和溶出度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吡咯烷酮、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不同配比进行优选处方,制备复方金蒲分散片。结果分散片在120 s内完全崩解,分散均匀度测定能通过2号筛网,体外溶出度优于普通片。结论优选的复方金蒲分散片处方工艺合理、可行。

    作者:李德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相同成分不同厂家注射剂药品说明书26组调查分析

    目的:比较相同成分不同厂家注射剂药品说明书内容的一致性。方法收集并调查分析医院药房相同成分不同厂家的注射剂药品说明书26组。结果18组说明书内容基本相似,4组用法用量项有差异,3组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项下有差异,4组贮存项有差异。结论相同成分不同厂家的注射剂药品说明书间有差异,医疗机构及广大医务人员易忽视,应引起重视并加以管理和规范。

    作者:陈叶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胃乐胶囊中硫酸阿托品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胃乐胶囊中硫酸阿托品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0.05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用磷酸调节pH至2.8)-乙腈(90:10),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硫酸阿托品质量浓度在10.0~10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88%,RSD为0.50%( n=6)。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胃乐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李德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罗汉果中多糖含量

    目的:为寻找新的罗汉果培育地提供参考。方法以 D-无水葡萄糖作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480 nm波长处对10批罗汉果多糖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不同产地罗汉果多糖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罗汉果多糖的含量差异较大,广西三江县的罗汉果多糖含量为福建上杭县的2倍。结论多糖含量的分析结果验证了广西北部地区为罗汉果的道地产地。栽培于江西南部南康市的罗汉果多糖含量也较高,该地区也可初步作为罗汉果栽培的重点地区进行深入考察验证。

    作者:彭瑾;张蓉;彭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肾炎胶囊大鼠长期毒性试验

    目的:探讨连续灌胃给予肾炎胶囊对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方法给予大鼠肾炎胶囊1.5,0.5 g/kg(分别为临床拟用剂量的50倍和16.7倍)连续灌服6个月,停药1个月,分别观察大鼠的生长发育及血液学常规、血液生化、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各剂量组大鼠发育正常,各项检测指标未见与用药相关的异常变化,主要脏器病理形态未出现明显毒性病变。结论肾炎胶囊长期用药对大鼠无明显毒性,临床拟用剂量安全。

    作者:范治云;谭会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合理用药监测系统的无效警示统计与分析

    目的:提高合理用药审核水平,保障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方法提取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15年第1季度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中统计与分析工作站(3.2.1版)监测的警示记录,按警示级别与警示原因对其中的无效警示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并对解决问题和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黑灯、红灯、橙灯的警示总数5088条,其中无效警示702条,占13.80%。无效警示的原因主要有系统程序、系统资料、审核标准和特殊情况处理等错误。结论 PASS监测软件开发公司应对系统及时维护、更新,做到完善、准确。

    作者:赵东艳;李嘉茵;王向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药师参与药物热会诊的实践和体会

    目的:为临床鉴别药物热和感染性疾病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临床药师参与药物热会诊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将药物热和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后,停用相关药物,药物热消失。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会诊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刘宪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