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渭;赵善池;王平
目的:评价单剂量口服药品自动摆药机(简称摆药机)应用于住院药房的工作模式、效益及不足,为国内医院引进自动口服药品摆药机提供思路和建议。方法系统总结医院使用摆药机的工作流程,汇总摆药中遇到的摆药机问题、药品问题、人员问题、药品准备工作中的问题及临床使用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摆药机可提高摆药的速度和准确性,改善卫生状况,减少药品污染,适合医院药房使用,有助于提高医院的综合药学服务水平,但对于临床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张艳秀;李金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冻干粉针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药顺铂胸腔灌注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香菇多糖冻干粉针(天地欣)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连续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3.33%和93.33%比70.00%和86.67%,P<0.05);试验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3.33%比63.33%,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试验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相对于单药顺铂胸腔灌注治疗,香菇多糖联合顺铂胸腔灌注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依从性。
作者:姚丽君;陆程洁;周丽;陈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普芦卡必利关键中间体4-氨基-5-氯-2,3-二氢-7-苯并呋喃苯甲酸的合成工艺。方法以2-甲氧基-4-乙酰氨基-5-氯苯甲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经脱甲基、溴化、缩合、环合、水解得到目标产物。结果经五步合成了目标产物,总收率为63%,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结论该合成方法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适合大规模制备。
作者:石权达;闫冬;高静;姚宏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对医院药库药品供应管理的效果。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医院药库药品供应管理中心发放的81200件药品作为研究对象,对采用PDCA循环法管理前后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医院药库发放未开展PDCA循环药品供应管理的38900件药品,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药品管理方法;以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医院药库发放开展PDCA循环药品供应管理的42300件药品,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药品有效使用率、药品去向明确率、药品不合格报损率情况。结果应用PDCA循环法对医院药库药品供应管理后,观察组药品有效使用率达99.41%,高于对照组的97.81%( P<0.05);观察组药品去向明确率为99.99%、药品不合格报损率为0.08%,高于对照组的98.41%和0.15%( P<0.05)。结论 PDCA循环法对医院药库药品供应管理效果较好,药品有效使用率、去向明确率明显提高,有效降低了药品不合格报损率,保证了供应流程的顺利进行,减少了医疗差错。
作者:方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胞磷胆碱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 P<0.05);治疗后,试验组治疗14 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为(6.82±1.22)分,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的(13.32±3.29)分及对照组治疗后14 d的(9.97±1.70)分( P <0.05);试验组 hs-CRP 水平为(2.72±2.92)mg/L,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的(6.73±3.97)mg/L 及对照组治疗后的(4.61±3.51)mg/L( 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抑制炎性反应,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姗;董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谷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降压、调脂、控制血糖等,治疗组患者加用谷红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 d。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Glasgow昏迷( GCS )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90 d改良Rankin量表( MRS )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GC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90 d MR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谷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有显著临床疗效。
作者:江思德;邹耀兵;肖静;唐明山;潘成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医院药品零库存管理经验,为基层医院改变传统的药品库房管理模式提供新思路。方法分析医院药库零库存实施情况,探讨现阶段基层医院推行药品零库存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结果目前所有基层医院实现药品零库存有一定难度,既需医院内部药品管理和控制机制的改革,还需医院外部药品配送机制加以配套,但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GSP )供应链的日趋成熟,药品零库存管理是基层医院药库管理的发展趋势。结论基层医院实施零库存管理可行且有益。
作者:吕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相同成分不同厂家注射剂药品说明书内容的一致性。方法收集并调查分析医院药房相同成分不同厂家的注射剂药品说明书26组。结果18组说明书内容基本相似,4组用法用量项有差异,3组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项下有差异,4组贮存项有差异。结论相同成分不同厂家的注射剂药品说明书间有差异,医疗机构及广大医务人员易忽视,应引起重视并加以管理和规范。
作者:陈叶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医院近几年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合理性,为临床应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至2014年出院的850例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围术期预防性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逐渐降至30%以下;使用品种主要以第2代头孢菌素类为主;首次给予抗菌药物时间多数为术后;总预防用药时间以超过24 h占多数。结论该院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率现已符合规定要求,但使用品种选择起点偏高,预防用药时机和总预防使用时间仍不符合有关规定。
作者:桂洪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药房管理和服务模式。方法采用文献系统评价法评析我国医院药房管理和药学服务现状。结果与结论我国目前医院药房普遍存在制度不规范、管理不科学、药学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提高管理水平、改进服务模式是改善医院药房现状的主要措施。
作者:姚凤;吕冰;杨才君;常捷;张涛;靳真;孙博;杨硕鹏;杨世民;方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秋水仙碱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规律、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秋水仙碱致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文献中共报道秋水仙碱致不良反应病例14例,男、女患者分别占71.43%和28.57%;主要以骨骼肌肉系统损害(18.18%)、消化系统损害(18.18%)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6.67%)为主,未见报道死亡病例。结论临床应重视秋水仙碱致不良反应的危害性,严格用药指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陶晓璇;李刚;张增珠;王丹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促进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持续性发展。方法根据医院PIVAS“4+2”排班模式及管理措施的施行与改进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结果“4+2”排班模式及管理措施的改进与完善,合理地整合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PIVAS工作的正常运行与良性发展。结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及措施是保障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杨嘉玲;李嘉茵;郭树科;王向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测定胃乐胶囊中硫酸阿托品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0.05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用磷酸调节pH至2.8)-乙腈(90:10),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硫酸阿托品质量浓度在10.0~10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88%,RSD为0.50%( n=6)。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胃乐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李德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凌霄花为我国传统中药,主要化学成分为脂肪醇、脂肪酮、脂肪酸、酚酸、cyclohexylethanoids、五环三萜、黄酮及花色素、环烯醚萜及其苷、苯丙素苷、挥发油等,常见伪品主要有泡桐花、洋金花、闹羊花、木槿花等。该文综述了凌霄花化学成分及与其伪品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研究进展,为中药凌霄花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作者:来李娟;杨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医药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促进医药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方法采用SPSS因子分析法比较93家国有和33家私营医药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市场营销创新能力。结果与结论私营医药上市公司这4个方面的创新能力得分相对高于国有医药上市公司,导致私营医药上市公司的综合创新能力得分也高于国有医药上市公司,表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是这4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作者:马倩倩;陈玉文;张天骄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白柏颗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白术、党参、茯苓、黄芪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中的甘草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鉴别的分离度好,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含量测定甘草酸质量浓度(以甘草酸单铵盐计)在6~6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89%( n=6),RSD为0.6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玉鹏;黄顺旺;陈师农;孙备;李玲芝;宋少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测定山茱萸中马钱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修订并提高六味地黄胶囊的质量标准,增加熟地黄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色谱柱为 Agilent Zorbax SB-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9:91),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6 nm。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马钱苷进样量在0.099~1.32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13%,RSD为1.43%( n=6)。结论该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能更好地控制六味地黄胶囊的质量。
作者:张竞;王艳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蒲地蓝口服液联合克拉霉素颗粒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患儿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素颗粒治疗,观察组给予蒲地蓝口服液联合克拉霉素颗粒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病情严重程度视觉模拟量表( VAS )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00%( 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鼻塞、鼻漏、嗅觉障碍、头面部疼痛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蒲地蓝口服液联合克拉霉素颗粒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小儿麻甘颗粒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麻甘颗粒。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0.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 P<0.05);治疗组在咳嗽、呼吸困难、肺部罗音的缓解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小儿麻甘颗粒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强;袁浩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为我国有毒中药的研究提供文献参考和建议。方法通过梳理我国对于有毒中药的界定及毒性药材的分类,以及中药产生毒性原因的研究结果,介绍在炮制研究、物质基础研究、毒理学研究、减毒方法研究、配伍应用及辨证研究方面的进展。结果与结论对以后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展望,包括为制订中药标准提供现代科学依据、进一步研究有毒中药的作用原理、毒理芯片技术的应用将促进中药毒理学的发展、发现有毒中药增效解毒的应用规律等,同时也对以后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建议。
作者:曹明成;黄泰康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