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路径管理用于小儿细菌性肺炎60例效果评价

桂红;薛贝;许红娟;刘雪娟

关键词:临床路径, 小儿肺炎, 管理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路径管理用于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诊断为细菌性肺炎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依据常规诊疗措施给予经验性综合处理,观察组患儿进入医院自行设计小儿肺炎诊疗临床路径。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费用、药物总费用、检查费用、检验费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非预期再住院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两组患儿病死率(1.67%比1.67%,χ2=0.9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肺炎患儿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可有效降低临床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高医疗质量。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某地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创新策略

    目的:促进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的加强和创新。方法对某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对其药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的运行现状及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基于大数据思维提出了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即建立“大数据思维”,创新药品安全监管模式;构建大数据中心,完善信息驱动下的药品安全监管模式;建设药品信息、医药企业主体信息、医药企业行为三大基础数据库,夯实信息互联互通基础。

    作者:罗莉;陈晓隽;陈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某妇幼保健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合理性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近几年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合理性,为临床应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至2014年出院的850例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围术期预防性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逐渐降至30%以下;使用品种主要以第2代头孢菌素类为主;首次给予抗菌药物时间多数为术后;总预防用药时间以超过24 h占多数。结论该院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率现已符合规定要求,但使用品种选择起点偏高,预防用药时机和总预防使用时间仍不符合有关规定。

    作者:桂洪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三氧化二砷在医药领域中应用的专利信息分析

    目的:系统分析在中国申请的三氧化二砷应用于医药领域的专利信息。方法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和Soopat专利搜索引擎,检索在我国申请并公开的三氧化二砷在医药领域中应用的发明专利,并从其专利申请数量、区域分布数量、主要申请人、法律状态、技术动向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果三氧化二砷在医药领域的专利申请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2001年后增长趋势显著;国内专利申请人所在区域主要集中在北方及浙江沿海一带;国内申请量远高于国外在中国的申请量,国外申请量仅为4.44%,但国内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中药和药物制剂,国外则均为化合物;职务专利占申请总量的43.70%,申请人主要为大学(研究所)、公司、医院。结论我国在三氧化二砷的医药应用研究已有一定基础,但专利的维护和成果转化率不高;三氧化二砷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应用价值,尤其具有广泛的抗瘤谱,故三氧化二砷在医药领域的专利申请仍具有较大上升空间。

    作者:邢爽;刘兰茹;岳鹏;刘培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PDCA循环法用于医院药库药品供应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对医院药库药品供应管理的效果。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医院药库药品供应管理中心发放的81200件药品作为研究对象,对采用PDCA循环法管理前后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医院药库发放未开展PDCA循环药品供应管理的38900件药品,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药品管理方法;以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医院药库发放开展PDCA循环药品供应管理的42300件药品,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药品有效使用率、药品去向明确率、药品不合格报损率情况。结果应用PDCA循环法对医院药库药品供应管理后,观察组药品有效使用率达99.41%,高于对照组的97.81%( P<0.05);观察组药品去向明确率为99.99%、药品不合格报损率为0.08%,高于对照组的98.41%和0.15%( P<0.05)。结论 PDCA循环法对医院药库药品供应管理效果较好,药品有效使用率、去向明确率明显提高,有效降低了药品不合格报损率,保证了供应流程的顺利进行,减少了医疗差错。

    作者:方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血府逐瘀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133例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2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33例和对照组1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47%和88.46%,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人绒毛促性腺激素(β-HCG)转阴时间、腹痛消失时间、阴道流血停止时间和包块消失时间显著缩短( 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31%( 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清华;秦观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药师参与药物热会诊的实践和体会

    目的:为临床鉴别药物热和感染性疾病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临床药师参与药物热会诊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将药物热和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后,停用相关药物,药物热消失。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会诊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刘宪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秋水仙碱致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

    目的:探讨秋水仙碱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规律、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秋水仙碱致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文献中共报道秋水仙碱致不良反应病例14例,男、女患者分别占71.43%和28.57%;主要以骨骼肌肉系统损害(18.18%)、消化系统损害(18.18%)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6.67%)为主,未见报道死亡病例。结论临床应重视秋水仙碱致不良反应的危害性,严格用药指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陶晓璇;李刚;张增珠;王丹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果丸中没食子酸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青果丸中没食子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采用Inertsil C18柱(150 mm ×4.6 mm,5μm),以甲醇-0.1%磷酸溶液(5:9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3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没食子酸质量浓度在10.536~36.876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95%,RSD为0.24%( n=6)。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稳定、准确,无其他成分干扰,可作为青果丸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火旺;曾建忠;卓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安全管理对策用于预防临床给药错误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安全管理对策预防临床给药错误的效果。方法比较医院2013年(实施安全管理前)及2014年(实施安全管理后)患者出现用药错误的比率。结果2014年119429人次患者中发生用药错误489人次(0.41%),显著低于2013年的95198人次中发生用药错误599人次(0.63%),P<0.05。结论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可提高用药安全性,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付廷雄;邓艾平;李春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下基层医院药品零库存管理实践与体会

    目的:总结医院药品零库存管理经验,为基层医院改变传统的药品库房管理模式提供新思路。方法分析医院药库零库存实施情况,探讨现阶段基层医院推行药品零库存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结果目前所有基层医院实现药品零库存有一定难度,既需医院内部药品管理和控制机制的改革,还需医院外部药品配送机制加以配套,但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GSP )供应链的日趋成熟,药品零库存管理是基层医院药库管理的发展趋势。结论基层医院实施零库存管理可行且有益。

    作者:吕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院自动口服摆药机使用实践及思考

    目的:评价单剂量口服药品自动摆药机(简称摆药机)应用于住院药房的工作模式、效益及不足,为国内医院引进自动口服药品摆药机提供思路和建议。方法系统总结医院使用摆药机的工作流程,汇总摆药中遇到的摆药机问题、药品问题、人员问题、药品准备工作中的问题及临床使用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摆药机可提高摆药的速度和准确性,改善卫生状况,减少药品污染,适合医院药房使用,有助于提高医院的综合药学服务水平,但对于临床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张艳秀;李金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校药剂学专业研究生课题研究能力的培养体会

    目的:提高药剂学专业研究生的课题研究能力。方法结合近年来高等药学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和体会,对医院药学部药剂学专业研究生的课题研究能力的培养及提高进行浅析及探讨。结果药剂学专业研究生课题研究能力的提高需高校、导师及学生自身三方面的协同努力,更需要与企业的高效联合。结论提高高校药剂学专业研究生的课题研究能力对高等药学教育教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玲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药学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总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药学服务的具体形式和内容。结果与结论通过明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药学人员职责,加强教育培训,完善管理,使其开展药学服务,可促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预防与药学的健康发展。

    作者:胡进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药师参与临时进药管理实践研究

    目的:规范医院临时进药行为。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参与临时进药管理,建立有临床药师参与的规范化制度和流程,并设计相关软件来规范临时进药行为。结果2014年临时进药申请数共643次,超适应证申请占55.68%,抗菌药物申请占12.65%;不合格退回申请数74次,占总申请的11.51%,其中申请理由不充分占54.05%,填写不规范占44.56%。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时进药管理,能进一步规范临时进药行为,同时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提供平台。

    作者:顾嘉钦;潘雁;沈云婕;朱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谷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40例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谷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降压、调脂、控制血糖等,治疗组患者加用谷红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 d。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Glasgow昏迷( GCS )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90 d改良Rankin量表( MRS )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GC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90 d MR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谷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有显著临床疗效。

    作者:江思德;邹耀兵;肖静;唐明山;潘成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疗效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1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胞磷胆碱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 P<0.05);治疗后,试验组治疗14 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为(6.82±1.22)分,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的(13.32±3.29)分及对照组治疗后14 d的(9.97±1.70)分( P <0.05);试验组 hs-CRP 水平为(2.72±2.92)mg/L,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的(6.73±3.97)mg/L 及对照组治疗后的(4.61±3.51)mg/L( 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抑制炎性反应,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姗;董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腹肌锻炼治疗小儿遗尿48例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腹肌锻炼治疗小儿遗尿的疗效。方法将96例遗尿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醋酸去氨加压素片治疗,治疗组患儿给予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腹肌锻炼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小儿遗尿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01),且较对照组降低幅度更大( P <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血浆渗透压、血清抗利尿激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 P<0.01),且较对照组增高幅度更大( 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腹肌锻炼能有效改善遗尿患儿遗尿次数,减少遗尿量,改善睡眠深浅程度,并提高患儿血浆渗透压和血清抗利尿激素水平,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易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艾迪联合吉西他滨或多西他赛对肺癌肺叶切除术后远期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后2种化疗方案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6月在医院行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65例,随机分为GP联合组182例与TP联合组183例。GP联合组采用艾迪+顺铂+吉西他滨,TP联合组采用艾迪+顺铂+多西他赛。两组均以21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评估不良反应,随访2年间的生存率、复发及转移率、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GP联合组血小板减少率和脱发率显著高于TP联合组( P<0.05),TP联合组的周围神经炎率显著高于GP组( P<0.05),其他不良反应如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异常等均无显著差异( P>0.05)。两组卡氏生活质量(KPS)评分高分出现在化疗后半年,然后逐渐降低,直至1.5年时仍显著高于化疗前( P<0.05),在2年时接近化疗前的水平( P>0.05),整个过程中同时段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的生存率与死亡率在同时段无显著性差异( P>0.05),0.5年生存率两组均为100.00%,2年生存率均在70.00%左右。结论两组联合方式远期疗效无显著差异,但不良反应不同,具体应用中可根据个体差异选择。

    作者:杨海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我国医院药房管理和药学服务现状评析

    目的:探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药房管理和服务模式。方法采用文献系统评价法评析我国医院药房管理和药学服务现状。结果与结论我国目前医院药房普遍存在制度不规范、管理不科学、药学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提高管理水平、改进服务模式是改善医院药房现状的主要措施。

    作者:姚凤;吕冰;杨才君;常捷;张涛;靳真;孙博;杨硕鹏;杨世民;方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 P<0.05),晨僵时间、20 m步行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双手握力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血沉( ESR )、类风湿因子( RF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甲氨蝶呤能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玲;张清禄;李红阁;李龙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