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红;薛贝;许红娟;刘雪娟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报告的173例肿瘤患者发生ADR的病历进行汇总、归纳、统计和分析。结果 ADR患者女性远多于男性;50~59岁患者占比大;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涉及抗肿瘤药、中药注射剂和抗生素等,多西他赛、顺铂等抗肿瘤药位居首位;临床表现以胃肠系统和血液系统损害常见。结论医院应重视化学治疗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以降低肿瘤患者的用药风险,减少ADR发生。
作者:伍延婷;闫亚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医药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促进医药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方法采用SPSS因子分析法比较93家国有和33家私营医药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市场营销创新能力。结果与结论私营医药上市公司这4个方面的创新能力得分相对高于国有医药上市公司,导致私营医药上市公司的综合创新能力得分也高于国有医药上市公司,表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是这4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作者:马倩倩;陈玉文;张天骄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 P<0.05),晨僵时间、20 m步行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双手握力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血沉( ESR )、类风湿因子( RF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加减联合甲氨蝶呤能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玲;张清禄;李红阁;李龙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管理用于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诊断为细菌性肺炎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依据常规诊疗措施给予经验性综合处理,观察组患儿进入医院自行设计小儿肺炎诊疗临床路径。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抗生素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费用、药物总费用、检查费用、检验费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非预期再住院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两组患儿病死率(1.67%比1.67%,χ2=0.9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肺炎患儿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可有效降低临床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高医疗质量。
作者:桂红;薛贝;许红娟;刘雪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医院药品零库存管理经验,为基层医院改变传统的药品库房管理模式提供新思路。方法分析医院药库零库存实施情况,探讨现阶段基层医院推行药品零库存管理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结果目前所有基层医院实现药品零库存有一定难度,既需医院内部药品管理和控制机制的改革,还需医院外部药品配送机制加以配套,但随着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GSP )供应链的日趋成熟,药品零库存管理是基层医院药库管理的发展趋势。结论基层医院实施零库存管理可行且有益。
作者:吕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测定胃乐胶囊中硫酸阿托品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0.05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用磷酸调节pH至2.8)-乙腈(90:10),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硫酸阿托品质量浓度在10.0~10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88%,RSD为0.50%( n=6)。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胃乐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李德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小儿麻甘颗粒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麻甘颗粒。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为90.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 P<0.05);治疗组在咳嗽、呼吸困难、肺部罗音的缓解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小儿麻甘颗粒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余强;袁浩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蒜素联合艾普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患者第1周口服兰索拉唑+枸橼酸铋钾+替硝唑+克拉霉素片,第2~4周口服兰索拉唑片。观察组患者第1周口服大蒜素胶囊+艾普拉唑+枸橼酸铋钾+替硝唑+克拉霉素片,第2~4周口服大蒜素胶囊+艾普拉唑肠溶片。停药后复查内镜并检测幽门螺杆菌,观察溃疡愈合、幽门螺杆菌根除、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94.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5%( 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96.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36%( P<0.05);观察组的疼痛消失时间为(1.52±0.50)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20±1.20)d( P<0.05);两组的症状消失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大蒜素联合艾普拉唑的五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有较高的根除率,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治愈率较高,用药后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较短,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渭;赵善池;王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凌霄花为我国传统中药,主要化学成分为脂肪醇、脂肪酮、脂肪酸、酚酸、cyclohexylethanoids、五环三萜、黄酮及花色素、环烯醚萜及其苷、苯丙素苷、挥发油等,常见伪品主要有泡桐花、洋金花、闹羊花、木槿花等。该文综述了凌霄花化学成分及与其伪品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的研究进展,为中药凌霄花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作者:来李娟;杨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药房管理和服务模式。方法采用文献系统评价法评析我国医院药房管理和药学服务现状。结果与结论我国目前医院药房普遍存在制度不规范、管理不科学、药学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提高管理水平、改进服务模式是改善医院药房现状的主要措施。
作者:姚凤;吕冰;杨才君;常捷;张涛;靳真;孙博;杨硕鹏;杨世民;方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冻干粉针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药顺铂胸腔灌注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香菇多糖冻干粉针(天地欣)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连续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及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3.33%和93.33%比70.00%和86.67%,P<0.05);试验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3.33%比63.33%,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试验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相对于单药顺铂胸腔灌注治疗,香菇多糖联合顺铂胸腔灌注能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依从性。
作者:姚丽君;陆程洁;周丽;陈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为我国有毒中药的研究提供文献参考和建议。方法通过梳理我国对于有毒中药的界定及毒性药材的分类,以及中药产生毒性原因的研究结果,介绍在炮制研究、物质基础研究、毒理学研究、减毒方法研究、配伍应用及辨证研究方面的进展。结果与结论对以后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展望,包括为制订中药标准提供现代科学依据、进一步研究有毒中药的作用原理、毒理芯片技术的应用将促进中药毒理学的发展、发现有毒中药增效解毒的应用规律等,同时也对以后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建议。
作者:曹明成;黄泰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测定山黄祛痛喷雾剂中秋水仙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柱(1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45:55),检测波长为245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秋水仙碱质量浓度在2.0~50.1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 A=35181.93 C+8.72( 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1%,RSD为2.23%( n=9)。结论该方法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易于实现自动化,为后期产品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虞阳;林新艳;唐雯慧;殷书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谷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降压、调脂、控制血糖等,治疗组患者加用谷红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 d。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Glasgow昏迷( GCS )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90 d改良Rankin量表( MRS )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GC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90 d MR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谷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有显著临床疗效。
作者:江思德;邹耀兵;肖静;唐明山;潘成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白柏颗粒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白术、党参、茯苓、黄芪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中的甘草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鉴别的分离度好,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含量测定甘草酸质量浓度(以甘草酸单铵盐计)在6~6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89%( n=6),RSD为0.6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玉鹏;黄顺旺;陈师农;孙备;李玲芝;宋少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规范医院临时进药行为。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参与临时进药管理,建立有临床药师参与的规范化制度和流程,并设计相关软件来规范临时进药行为。结果2014年临时进药申请数共643次,超适应证申请占55.68%,抗菌药物申请占12.65%;不合格退回申请数74次,占总申请的11.51%,其中申请理由不充分占54.05%,填写不规范占44.56%。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时进药管理,能进一步规范临时进药行为,同时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提供平台。
作者:顾嘉钦;潘雁;沈云婕;朱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片20 mg,每日3次;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每次4 g,每日3次。两组患者均行中医护理干预。结果治疗2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症状及客观检查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脑血流状况,降低血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娟;张金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银杏酮酯滴丸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银杏酮酯滴丸,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丹参滴丸。结果用药1个疗程后,治疗组硝酸甘油用量及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本组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 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 P<0.05)。结论银杏酮酯滴丸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婉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普芦卡必利关键中间体4-氨基-5-氯-2,3-二氢-7-苯并呋喃苯甲酸的合成工艺。方法以2-甲氧基-4-乙酰氨基-5-氯苯甲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经脱甲基、溴化、缩合、环合、水解得到目标产物。结果经五步合成了目标产物,总收率为63%,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NMR和MS确证。结论该合成方法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适合大规模制备。
作者:石权达;闫冬;高静;姚宏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丹七片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12月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凝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受体抑制剂(ACEI/ ARB)等常规性心脏病治疗药物,治疗组患者加用丹七片,口服。治疗28 d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浆血管内皮素-1(ET-1)值,血清一氧化氮(NO)值,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人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9%,高于对照组的71.43%( 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t-PA水平均上升,治疗组PAI-1表达水平下调,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且治疗组t-PA的上调水平与PAI-1的下调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NO水平上升、ET-1水平下降均显著改善( P<0.05),治疗组NO上升水平、ET-1下降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者瘀斑、皮疹、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七片能治疗冠心病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纤溶系统的平衡,且能提高血管内皮的功能,临床效果好,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延华;沈凌霞;马成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