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洛他定及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联合治疗过敏性结膜炎88例

李瑶;丁汝新;陈雪艺

关键词:奥洛他定, 双氯芬酸钠, 过敏性结膜炎
摘要:目的:观察奥洛他定滴眼液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各种类型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8例。观察组使用奥洛他定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对照组单用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7,14 d比较患者症状与体征的变化,评价疗效。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9.32%与48.86%,治疗14 d后分别为88.64%及71.59%,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奥洛他定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对过敏性结膜炎疗效较好。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莫西沙星联合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预防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粘连39例

    目的:观察口服莫西沙星联合胸腔置管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对非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17例中到大量非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药+胸腔置管引流,试验组1予常规抗结核药治疗,每次引流胸腔积液后注入尿激酶,试验组2将吡嗪酰胺替换为莫西沙星口服,每次引流胸腔积液后注入尿激酶。记录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时间,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复查3组患者胸部CT观察胸膜肥厚粘连情况。结果2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2个试验组胸膜肥厚程度明显减轻,胸膜粘连发生率明显减少( P﹤0.01),且试验组2较试验组1胸膜肥厚及粘连减轻更明显( P﹤0.05);试验组2胸腔积液吸收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与另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莫西沙星联合胸腔置管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对非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有很好的预防胸膜肥厚粘连作用,且胸腔积液吸收充分,完全吸收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盐酸氨溴索联合护理干预治疗肺结核30例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联合护理干预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肺结核患者60例均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各30例。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增高(96.67%比73.33%,P﹤0.05);对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提高(93.33%比66.67%,P﹤0.05);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明显增高( 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盐酸氨溴索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万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云南黄连市售品质量评价

    目的:建立测定云南黄连中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等单体生物碱和总生物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和紫外分光光度(UV)法,比较不同商品来源云南黄连质量的差异。方法 HPLC法采用色谱柱Venusil MP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冰醋酸(三乙胺调pH=5.05)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5 nm;UV法于349 nm波长处测定总生物碱吸光度。联合上述方法对10批云南黄连药材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进样量分别在0.2000~2.0000,0.0924~0.9240,1.2780~12.780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为98.61%,97.35%,99.03%,RSD分别为1.28%,1.52%,1.19%( n=6)。UV法测总生物碱质量浓度在5.112~25.56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采用聚类分析能将不同产地的10批云连药材分为3类。不同地区商品云南黄连生物碱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对市场上云南黄连的质量状况起到良好的评价作用,可为进一步系统研究云南黄连奠定基础。

    作者:张德伟;封海霞;谢汉林;丁博;牟腊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2013年某院20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上报的ADR报告202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2例ADR报告中,女性患者和61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高,构成比分别为58.42%和33.17%;发生 ADR 药品种类主要为抗感染药物、中成药及中药制剂和心脑血管系统药物,分别占总例数的36.14%,20.79%和18.32%;静脉滴注给药是造成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69.31%),其次分别是口服给药和肌肉注射,构成比分别为15.84%和7.92%;皮肤系统反应、免疫系统损害多见,构成比分别是36.14%和30.69%;医师或护士主动上报ADR的比例达98.02%。结论医院应重视和加强ADR的报告和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宁俊凯;黄阳;杨昌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跌打活血酊中阿魏酸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跌打活血酊中阿魏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迪马ODS2 C18柱(150 mm ×4.6 mm,5μm ),流动相为乙腈-0.085%磷酸溶液(17∶83),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316 nm,柱温35℃,进样量10μL。结果阿魏酸质量浓度在2.835~567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4%,RSD为1.77%( n=9);3批样品中阿魏酸的含量分别为0.015%,0.018%,0.012%。结论该方法可快速测定阿魏酸的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跌打活血酊的质量控制。

    作者:封传华;李刚;张静;徐兰;陶晓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马来酸氟伏沙明治疗老年抑郁40例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观察马来酸氟伏沙明治疗老年抑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马来酸氟伏沙明(50~150 mg)口服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氟西汀(20~40 mg)口服治疗,每日1次;两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8周末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两种药物临床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两种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与对照组的72.50%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第1周末和第2周末的HAMD评分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第1周末HAMD焦虑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后的TES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00%( P﹤0.01)。结论马来酸氟伏沙明和氟西汀在老年抑郁症患者治疗中均有效,两种药物疗效相当,但马来酸氟伏沙明具有起效更快、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的优点,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左潇;孙艳华;柳冰;孙磊;王东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甘露醇用量和疗程与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迟发性水肿的关系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及疗程的甘露醇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迟发性水肿疗效的关系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4例,均经头部CT证实,随机对照原则分为3组。混合组26例,采用甘油果糖+呋塞米治疗;甘露醇A组27例,给予20%的甘露醇125 mL,给药时间及疗程根据病情变化加减;甘露醇B组31例,给予20%的甘露醇250 mL,6~8 h 1次。于治疗1,14,21 d时头颅CT按多田氏法对比脑实质内血肿体积及水肿体积,同时分析脑CT脑水肿情况,检测3组间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肌酐(Cr)变化。结果在血肿体积上,3组治疗1,14,21 d无变化( P﹥0.05);在水肿体积上,混合组治疗1,14,21 d无变化( P﹥0.05);甘露醇A组、B组治疗1,14,21 d存在显著变化( P﹤0.01),治疗14 d及21 d后甘露醇B组显著高于混合组和甘露醇A组( P﹤0.01);治疗1 d后,3组间脑CT检查脑水肿情况无差异( P﹥0.05);在治疗14 d及21 d后,混合组脑CT检查脑水肿情况显著优于甘露醇A组和甘露醇B组( P﹤0.01),甘露醇A组、B组间存在差异( 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BUN及Cr均存在变化( P﹤0.05),甘露醇B组治疗后BUN及Cr水平显著高于甘露醇A组和混合组( P﹤0.01)。结论大剂量或长疗程甘露醇使用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迟发性水肿关系密切,且对肾脏损害明显,临床应用时应提高警惕。

    作者:陈建玲;谈晓侠;刘会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某院眼科2014年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目的:为眼科手术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2014年某院眼科455例次Ⅰ,Ⅱ类切口手术病历,统计全身及局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全身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59例次,使用率为12.97%,其中425例Ⅰ类切口使用56例次,使用率为13.18%;30例Ⅱ类切口使用3例次,使用率为10.00%。头孢唑林选用率高,达91.53%,单次用量均为2.0 g。给药途径均为静脉给药。首次给药时间在0.5~2 h内的占89.83%,用药持续时间未超过24 h的占40.68%。局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441例次,使用率为96.92%。使用左氧氟沙星402例次(占91.16%),妥布霉素39例次(占8.84%)。给药途径为滴眼和涂眼,其中滴眼406例次,涂眼7例次,滴眼和涂眼并用28例次。345例术前1~3 d开始使用(占78.23%)。结论该院眼科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局部用药为主。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药物选择不当、首次给药时间不适宜、用药持续时间过长、无依据交替换药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

    作者:谢沂宏;杜淑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西酞普兰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用原抗精神病药物,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西酞普兰10~20 mg/d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量表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的PANSS评分、HAMD评分及GQOLI-74的各分量表(除物质生活状态分量表)及总分优于对照组( P﹤0.05),且研究组阴性症状总分、PANSS总分减分、GQOLI-74各分量表(除物质生活状态分量表)及总分得分增长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西酞普兰能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抑郁和阴性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汤家一;姚坚;周颖;常孝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阿莫西林盐酸氨溴索血药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建立测定阿莫西林和盐酸氨溴索血药浓度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为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法,色谱柱为Inertsil ODS-2柱(150 mm ×4.6 mm,5μm ),流动相为甲醇-pH=4的0.01 mol/L醋酸铵溶液(8∶92,V/ V )检测波长为244 nm,温度为25℃,流速为1.0 mL/min,进样体积为20μL。结果阿莫西林质量浓度在12.3~200μg/mL、盐酸氨溴索质量浓度在0.72~11μg/mL 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3个质量浓度的日内精密度 RSD 分别为0.65%,5.81%,3.08%,日间 RSD分别为1.10%,9.28%,3.01%;低、中、高3个质量浓度阿莫西林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7±0.47)%,(99.56±2.05)%和(100.17±1.53)%,盐酸氨溴索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8.06±1.06)%,(91.22±2.10)%和(95.10±1.88)%;血药浓度峰浓度为(109.33±19.82)μg/mL,达峰时间为(3.01±0.76)h,血浆半衰期为(8.12±2.40)h。结论 HPLC法检测简便、准确,可为阿莫西林盐酸氨溴索人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基础。

    作者:严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某市精神专科医院2011年至2013年口服抗精神病药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该中心口服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1年至2013年医院口服抗精神病药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该院抗精神病药的DDDs和使用金额逐年增加。其中,DDDs从67.50万日上升至90.02万日,处方销售金额从358.38万元上升至856.91万元;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用药频度占总频度的98.83%~99.21%,而销售金额则占药品销售总金额的77.41%~88.35%,这与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患者日益重视相关。2011年至2013年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排名前3位的均为奥氮平、富马酸喹硫平、利培酮,其中奥氮平金额排名由2011年的第3位上升为2012年和2013年的第1位;而DDDs前3位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氮平、氯氮平、富马酸喹硫平。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现已广泛使用于临床,成为精神疾病治疗的主要药物。该院抗精神病药使用基本合理,主要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作者:荆绮;王明卫;徐汝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氯吡格雷联合护理干预用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40例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进口氯吡格雷联合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均口服进口氯吡格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心血管事件、冠状动脉再造影、冠状动脉再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 P﹤0.05),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 P﹤0.05),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对进口氯吡格雷治疗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作者:刘会玲;陈建玲;郝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鱼腥草注射液对急性咽炎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鱼腥草注射液对急性咽炎大鼠的抗炎作用。方法运用小鼠耳肿胀试验评价鱼腥草注射液的抗炎消肿作用;采用15%氨水制备大鼠急性咽炎模型,造模2 d后,连续给药5 d,测定大鼠血常规,并做咽部黏膜病理切片,评价鱼腥草注射液抗急性咽炎的作用。结果鱼腥草注射液可抑制小鼠耳肿胀,降低急性咽炎模型大鼠血浆中白细胞含量,改善急性咽炎大鼠模型咽部黏膜病理变化。结论鱼腥草注射液具有较好的抗急性炎症,缓解急性咽炎作用。

    作者:王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顶空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硫辛酸中8种残留溶剂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硫辛酸原料药中乙醇、丙酮、正己烷、乙酸乙酯、环己烷、甲苯、三氯甲烷和1,2-二氯乙烷8种残留溶剂含量的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保证硫辛酸的质量满足药用要求。方法采用顶空进样系统程序升温法,以FID为检测器,以5%二苯基-95%二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为色谱柱( SPB-5,60 m ×0.53 mm,3.0μm )。结果乙醇、丙酮、正己烷、乙酸乙酯、环己烷、甲苯、三氯甲烷和1,2-二氯乙烷质量浓度分别在123.9~1983μg/mL,126.8~2029μg/mL,7.284~116.5μg/mL,12.89~1031μg/mL,95.32~1525μg/mL,27.05~432.8μg/mL,1.268~20.29μg/mL,0.1399~1.399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在0.9990~1.000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3%,95.9%,93.1%,95.3%,97.5%,95.2%,93.3%,91.1%,RSD分别为0.8%,0.7%,1.1%,0.9%,1.1%,1.0%,1.4%,1.0%( n=9);方法检测限分别为15.37μg/g,0.86μg/g,0.38μg/g,8.30μg/g,0.090μg/g,1.59μg/g,1.27μg/g,0.12μg/g。结论该法快速、灵敏、准确、简便,色谱峰分离度良好,适用于硫辛酸原料药中有机残留溶剂的测定。

    作者:杨龙华;宿洁;陈涛;卢京光;栾成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医院2014年26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朝阳医院2014年26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归类统计、评价。结果26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比例为1∶0.8,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为115例(43.23%)。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其次为抗肿瘤药物。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及全身性损害,分别为31.20%,30.83%,9.77%,9.77%,严重不良反应15例(5.64%)。结论应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加大药品不良反应宣传力度,重视抗菌药物及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以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蔡乐;王颖;史红;苏晔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含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68例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和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136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阿莫西林+甲硝唑+雷贝拉唑治疗,研究组患者联合使用左氧氟沙星200 mg+多西环素100 mg+奥美拉唑20 mg治疗,治疗4周后,分析治疗效果、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6%( P﹤0.05);研究组HP根除率为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3%( 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65%( P﹤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和奥美拉唑治疗HP感染消化性溃疡能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嘉利;周西汉;张慧;吴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恶性肿瘤诊治中的优势探讨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ET-CT )在恶性肿瘤诊治中的作用,以期选择佳方法提高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1月50例恶性肿瘤患者,均行常规影像学检查及PET-CT检查,原发灶则进行病理组织学确诊,转移灶诊断则结合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而定,行PET-CT融合图像,CT图像对比进行分析。结果 PET-CT无转移率、转移率、未发现病灶率均优于常规检查( P﹤0.05);PET-CT示淋巴转移数49个,其他转移病灶32个,均较常规检查多( P﹤0.05)。PET-CT检查后仍采用原方案的占48%;PET-CT融合图像能显示肿瘤大小、边界和周围组织结构关系,为外科手术提供切除范围。临床随访效果满意,仅1例肺癌肺门淋巴结和PET-CT结果不一致。结论 PET-CT可提高恶性肿瘤在分期和诊断方面的准确性,为治疗方案提供了有效保障。

    作者:朱园;刘国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微量元素锌与癫痫关系的研究进展

    目的:研究微量元素锌的异常与癫痫的发生、发展过程之间的联系。方法收集关于癫痫与锌之间关系的文献,将微量元素锌与癫痫的关系作一综述。结果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的异常放电,导致短暂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锌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参与了细胞膜的稳定、酶和DNA的合成、激素的合成分泌、机体的生长发育等过程。锌在脑的海马中浓度很高,且多分布于海马的齿状回苔藓纤维突触的囊泡中。微量元素锌的异常与癫痫的发生、发展等过程密切相关,但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尚无明确定论。结论微量元素锌可能参与了癫痫的发生、发展。

    作者:杨柳;张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前列地尔联合尼莫地平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28例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尼莫地平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前列地尔联合尼莫地平)和对照组(尼莫地平),记录术后平均血压水平,监测7,14 d大脑中相关指标,随访6个月,应用Rankin评分评价预后。结果术后平均收缩压水平,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 P﹤0.05);术后14 d显示观察组平均动脉血流速度( MCAVm )及 Lindigarrd 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术后7 d MCAVm及 Lindigarrd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预后Rankin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联合用药可更好地防治脑血管痉挛的发生,预防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徐敬轩;栾新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丹参多酚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74例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气指标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3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5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74例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治疗10 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血气、心功能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9%,高于对照组的78.46%(χ2=5.0671,P=0.0244﹤0.05);两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心功能较前均有改善,治疗组Ⅰ级、Ⅱ级比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Ⅲ级、Ⅳ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丹参多酚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血气指标和心功能。

    作者:胡金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