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建群;高晓波;何珍;张恒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黄柏八味片中盐酸小檗碱和盐酸黄柏碱含量的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C18柱(250 mm ×4.6 mm,5μm ),流动相为0.5%磷酸溶液(用磷酸调pH至4.0,每100 mL加十二烷基磺酸钠0.2 g)-乙腈(65∶35),柱温2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84 nm。结果盐酸小檗碱与盐酸黄柏碱进样量分别在0.204~1.020μg和0.506~2.530μ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8%和99.82%,RSD分别为0.14%和0.51%( n=6)。结论该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准确,组分分离良好,可用于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黄湘杰;朱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服用复方降压药的药学监护要点。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分析1例2型糖尿病服用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引起皮疹的病例,探讨皮疹发生的原因、预防措施,以及临床药师对服用此类药物患者的药学监护切入点。结果噻嗪类药物含有磺酰胺基,易致光敏性药物反应,临床药师可将易致光敏性药物反应的药物品种及注意事项作为药学监护的切入点。结论临床药师应告知患者尽可能避免紫外线的照射,加强血压、血糖监测,及时调整降糖降压药物可有效规避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郝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患者,男,27岁,因“咯血、左上肺继发性肺结核”收入院。平素体健,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3℃,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80 mmHg,呼吸正常,节律齐,胸式呼吸,双肺叩诊呈清音,两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余无异常。入院后完善各项相关检查,胸部X线摄片示左上肺见絮状影,密度不均,边界欠清晰,考虑为左上肺继发性肺结核。心电图示正常心电图。入院后予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联抗结核治疗,因患者咯血,为预防厌氧菌感染,联合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为S14043011,规格为每瓶100 mL∶奥硝唑0.5 g与氯化钠0.9 g)0.5 g ,静脉滴注,每12 h给药1次,另予化痰、止血、保肝、护胃等对症处理。入院第5天,患者诉纳差、腹胀,稍感胸闷、乏力不适;当晚21:30再次出现腹胀不适、胸闷明显,并呈进行性加重,约15 min后,出现端坐呼吸。查见张口呼吸、“三凹征”明显,立即停止输液,并予补液处理,同时心电监护提示心率70次/分,呼吸22次/分,血氧饱和度97%,血压101/62 mmHg,急查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未见异常。约40 min后,患者呼吸困难、胸闷、腹胀不适逐渐缓解。回顾患者2次胸闷并逐渐发展成呼吸困难,皆出现于使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约30 min后,考虑为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引发的不良反应,遂未再使用该药,后患者未再出现上述不适,由此确定为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
作者:张亚坤;王美月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黛力新),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I)变化情况,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含量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HAMD及NIHSS均明显降低,BI评分显著增高( P﹤0.05),血浆NE,DA,5-HT含量均明显增高( P﹤0.05);总有效率明显增高( 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黛力新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抑郁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顾亚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朝阳医院2014年26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归类统计、评价。结果26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比例为1∶0.8,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为115例(43.23%)。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其次为抗肿瘤药物。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及全身性损害,分别为31.20%,30.83%,9.77%,9.77%,严重不良反应15例(5.64%)。结论应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加大药品不良反应宣传力度,重视抗菌药物及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以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蔡乐;王颖;史红;苏晔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进口氯吡格雷联合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均口服进口氯吡格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心血管事件、冠状动脉再造影、冠状动脉再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 P﹤0.05),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 P﹤0.05),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对进口氯吡格雷治疗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作者:刘会玲;陈建玲;郝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应用泼尼松治疗,观察组患者用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 P﹤0.05),治疗后肺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美国胸科学会呼吸困难修正评分量表( MMRC )评分为(0.92±0.2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9±0.81)分( P﹤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并无明显药品不良反应,患者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作者:阳俊;胡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治疗效果和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贵港地区各抗病毒治疗点收治的310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HAART )治疗,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式对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期因素进行分析,分析影响HAART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3100例患者中,146例确诊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后进行中医治疗,占4.71%;56.00%患者体重下降,35.81%患者持续发热;19.37%患者带状疱疹;11.58%患者持续腹泻;7.50%患者吞咽困难。190例死亡,占6.13%;76例停药,占2.45%;527例失访,占17.00%;2307例继续治疗,占74.42%。通过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开始时CD4+ T细胞水平数、入治时出现机会性感染种类数、平均每月漏服药物次数等为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影响因素( P﹤0.05)。结论 HAART治疗艾滋病效果理想,治疗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监测患者CD4+T变化以及机会性感染情况,同时治疗过程中应加强药物教育,动态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吕日英;李健龙;覃雄林;朱宇佳;覃琼芬;付少萍;李仕雄;许超宇;江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分析CT增强扫描中碘海醇所致过敏反应的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医院使用碘海醇注射液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623例,按性别、年龄及引起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等进行描述性统计与分析。结果623例患者中,有碘造影剂过敏反应危险因素为302例(48.48%);出现碘海醇过敏反应33例(5.30%),其中轻度过敏反应27例,中度过敏反应6例,无重度不良反应发生;33例过敏反应发生时间均为静脉注射碘海醇注射液后30 min,且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多样,以皮疹等皮肤黏膜表现常见。结论 CT增强扫描中应用碘海醇造影安全性较好,但仍需重视对其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应早预防、早处理,以提高造影用药安全。
作者:李胜前;刘福;冯婧;江承平;杨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ET-CT )在恶性肿瘤诊治中的作用,以期选择佳方法提高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1月50例恶性肿瘤患者,均行常规影像学检查及PET-CT检查,原发灶则进行病理组织学确诊,转移灶诊断则结合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而定,行PET-CT融合图像,CT图像对比进行分析。结果 PET-CT无转移率、转移率、未发现病灶率均优于常规检查( P﹤0.05);PET-CT示淋巴转移数49个,其他转移病灶32个,均较常规检查多( P﹤0.05)。PET-CT检查后仍采用原方案的占48%;PET-CT融合图像能显示肿瘤大小、边界和周围组织结构关系,为外科手术提供切除范围。临床随访效果满意,仅1例肺癌肺门淋巴结和PET-CT结果不一致。结论 PET-CT可提高恶性肿瘤在分期和诊断方面的准确性,为治疗方案提供了有效保障。
作者:朱园;刘国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甲硝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76例HP感染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行奥美拉唑、甲硝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对照组行阿莫西林、甲硝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P根除率为78.94%,高于对照组的50.00%( 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87%,高于对照组的55.26%(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黏膜萎缩、恶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并发症,但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2.11%,低于对照组的63.16%( 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出现呕吐、嗜睡、腹泻等不良发应,但观察组总不良反应人数9例,少于对照组的15例( P﹤0.05)。结论使用奥美拉唑、甲硝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提高HP根除率,并降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患者,男,70岁,因“心慌、胸闷”于2014年4月6日入院。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等病史,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入院诊断:高血压2级;冠心病;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纤颤。入院体格检查:体温(T)36.8℃,脉搏(P)75次/分,呼吸(R)20次/分,血压(BP)150/80 mmHg;双肺叩诊呈清音,呼吸音粗,未闻及湿性罗音,心界向右侧扩大。予扩冠、降压、调脂、抗心律失常和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次日9时遵医嘱予第1组输液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山东省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为1401100562,规格为每支50 mL∶5 g)5 g静脉滴注,滴速约10 mL/min,约滴至5 min,即出现寒战、发热,立即拔针停止输液,同时予心电监护及低流量吸氧,查见T 38.5℃,P 105次/分,R 26次/分,BP 140/75 mmHg,急查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考虑为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引起的输液反应,给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同时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注射液25 mg,约15 min后寒战、发热逐渐缓解。2 h后查见T 36.7℃,P 78次/分,R 20次/分,BP 135/70 mmHg。继续观察2h后未见明显异常。此后未再使用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未再出现上述不良反应。
作者:乐嘉;李先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该中心口服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1年至2013年医院口服抗精神病药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该院抗精神病药的DDDs和使用金额逐年增加。其中,DDDs从67.50万日上升至90.02万日,处方销售金额从358.38万元上升至856.91万元;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用药频度占总频度的98.83%~99.21%,而销售金额则占药品销售总金额的77.41%~88.35%,这与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患者日益重视相关。2011年至2013年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排名前3位的均为奥氮平、富马酸喹硫平、利培酮,其中奥氮平金额排名由2011年的第3位上升为2012年和2013年的第1位;而DDDs前3位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奥氮平、氯氮平、富马酸喹硫平。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现已广泛使用于临床,成为精神疾病治疗的主要药物。该院抗精神病药使用基本合理,主要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作者:荆绮;王明卫;徐汝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药源性低血糖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内分泌科2010年至2014年收治的因药源性低血糖入院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共27例患者因药源性低血糖入院,其中糖尿病21例,非糖尿病6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44~84岁,平均(66±13.2)岁;9例表现为低血糖症状如头晕、心悸、大汗、乏力,18例患者伴发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不清,胡言乱语,意识丧志,昏迷;低血糖发作时查血糖均不超过3.9 mmol/L,其中低1例仅0.9 mmol/L。怀疑药物频次高的是胰岛素和磺脲类药物。结论因药源性低血糖入院多起病急,危害大,且高龄患者居多。应加强用药教育,预防药源性低血糖的发生。
作者:李久旭;梁潇;张楠;李芳;汤智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引起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国内公开报道的有关胺碘酮导致肝损害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3篇,共28例胺碘酮引起的肝损害。28例患者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12~93岁;静脉滴注25例,口服3例;静脉用药肝损害发生在72 h内21例,超过72 h 4例;临床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黄疸等;停药和对症处理后,1例死于肝衰竭,1例死于心力衰竭,其余26例均在1~4周内好转。结论胺碘酮引起肝损害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大于60岁者静脉用药发生率高,72 h内易发生,经对症处理均可好转。临床使用过程中应监测转氨酶,及时发现肝损害。
作者:熊建群;高晓波;何珍;张恒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鱼腥草注射液对急性咽炎大鼠的抗炎作用。方法运用小鼠耳肿胀试验评价鱼腥草注射液的抗炎消肿作用;采用15%氨水制备大鼠急性咽炎模型,造模2 d后,连续给药5 d,测定大鼠血常规,并做咽部黏膜病理切片,评价鱼腥草注射液抗急性咽炎的作用。结果鱼腥草注射液可抑制小鼠耳肿胀,降低急性咽炎模型大鼠血浆中白细胞含量,改善急性咽炎大鼠模型咽部黏膜病理变化。结论鱼腥草注射液具有较好的抗急性炎症,缓解急性咽炎作用。
作者:王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奥洛他定滴眼液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各种类型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过敏性结膜炎患者1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8例。观察组使用奥洛他定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对照组单用奥洛他定滴眼液治疗,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7,14 d比较患者症状与体征的变化,评价疗效。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9.32%与48.86%,治疗14 d后分别为88.64%及71.59%,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奥洛他定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对过敏性结膜炎疗效较好。
作者:李瑶;丁汝新;陈雪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马来酸氟伏沙明治疗老年抑郁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马来酸氟伏沙明(50~150 mg)口服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氟西汀(20~40 mg)口服治疗,每日1次;两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8周末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两种药物临床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两种药物治疗的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与对照组的72.50%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第1周末和第2周末的HAMD评分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第1周末HAMD焦虑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后的TES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00%( P﹤0.01)。结论马来酸氟伏沙明和氟西汀在老年抑郁症患者治疗中均有效,两种药物疗效相当,但马来酸氟伏沙明具有起效更快、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的优点,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左潇;孙艳华;柳冰;孙磊;王东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8例,所有病例均随访5年,分析TIMP-1和H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总生存时间(O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全组肿瘤组织TIMP-1阳性表达率为57.14%,HER-2为42.86%,二者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均无关( P﹥0.05);TIMP-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有关( P﹤0.05);HER-2与雌激素受体( ER )、孕激素受体( PR )状态有关( P﹤0.05)。TIMP-1表达者5年生存率为61.79%,低于TIMP-1未表达者的66.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HER-2表达者5年生存率为56.43%明显低于未表达者的64.32%( P﹤0.05)。结论 TIMP-1表达者可能与肿瘤淋巴转移、组织分化有关,但不能作为不良预后的独立指标;HER-2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明显较低,可作为不良预后指标。
作者:庞菁春;樊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芍药甘草汤的镇痛和抗炎作用,探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蛋清致小鼠足肿、热板法、醋酸扭体法。结果芍药甘草汤显著延长小鼠热板法的痛阈值,降低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炎症,但对蛋清诱导的炎症无效;芍药的作用类似于芍药甘草汤,但药效较弱;甘草无明显的抗炎镇痛抗炎作用。结论甘草芍药汤有明显抗炎、镇痛作用,其与甘草提高芍药的作用有关。
作者:孙婷;姜建国;张广钦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