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院2014年度门诊用药不合理情况调查分析

文随生

关键词:门诊处方, 不合理用药, 调查分析, 改进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某院门诊处方,发现存在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某院门诊处方合格率和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查医院2014年度门诊处方14336张,统计并分析其中不合理处方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不合理处方数505张(3.52%),主要表现为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遴选药物不适宜等。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45.47%,其中单联5218张(36.40%),二联1253张(8.74%),多联48张(0.33%)。结论该院门诊处方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用药现象,需加以改进。在加强医师业务培训和药师与医师沟通的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完善处方点评制度,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汤剂一日中药用量与制成颗粒剂后的服用天数比较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开发成颗粒剂,中药汤剂一日中药用量是否制成一日颗粒剂用量。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考证《方剂学》中中药汤剂一日中药用量在现行《中国药典》中制成颗粒剂的服用天数。结果中药汤剂一日中药用量制成颗粒剂后的服用天数增加,多的八珍颗粒达10.4 d,少的小建中颗粒为1.1 d。结论中药汤剂开发成颗粒剂服用天数增加,在制备工艺上可行。

    作者:吴萍;张志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成都市某社区藿香正气口服液合理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促进藿香正气口服液的合理使用。方法以成都市少城社区藿香正气口服液的使用情况为基础,分析其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探讨如何更好地合理用药。采用偶遇式调查方式,发放问卷220份,使用Excel工作表和SPSS 13.0统计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相当一部分人对藿香正气口服液的适应证不清楚,对感冒的了解模糊;且不同学历人群在合理使用藿香正气口服液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在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面也有很大差异。结论人们使用藿香正气口服液还存在不合理及不足,应加强宣传,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谢敏;赵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锌离子对灯盏花素与溶菌酶相互作用的影响

    目的: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研究Zn2+对灯盏花素与溶菌酶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研究Zn2+对灯盏花素与溶菌酶相互作用机制、作用力类型的影响。结果有无Zn2+存在,灯盏花素与溶菌酶的荧光猝灭机制均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灯盏花素与溶菌酶的结合常数( K )分别为1.24×106 L/mol和1.08×106 L/mol,结合位点数( n )分别为1.05和1.19,结合距离( r )分别为1.96 nm和2.05 nm,其作用力均以疏水作用为主。结论 Zn2+不改变灯盏花素与溶菌酶的作用机制,但能使两者结合的结合常数、结合距离、结合位点数发生改变。

    作者:郑茂东;颜娟;王爱萍;赵秀花;徐今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生物制品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预防与治疗用生物制品的应用情况,为生物制品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并统计该中心门诊生物制品的应用品种、数量与金额。结果人用狂犬病疫苗、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用量依次列前4位。人用狂犬病疫苗、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的用药金额依次列前4位。该中心门诊生物制品的应用符合相关规定要求,保证了生物制品预防接种和治疗疾病的需求。结论门诊应安全、合理应用生物制品,使其在预防与治疗疾病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胡进平;方大春;杨锟;吴国琴;陈玉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舒血宁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脂蛋白相关磷脂酸A2(Lp-PLA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科学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每次2~4 mL,每日1~2次,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发生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S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vWF、PAF、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0.05),且均未发生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凝血4项异常;1年的随访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有改善脑部微循环、阻止颅内动脉血栓的形成,并有抑制vWF,PAF,Lp-PLA2的表达等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娜;陈景红;赵景茹;杨蕊;高俊淑;王天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碳酸锂致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了解碳酸锂致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及临床特点。方法以“碳酸锂”“不良反应”“心”为检索词,检索1985年1月至2014年12月国内医药期刊关于碳酸锂致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文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8篇,病例8例,其中男3例,女5例。结论临床使用碳酸锂应注意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监测血锂浓度和心电图等,及时停药及对症治疗,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熊建群;高晓波;何珍;张恒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抗栓通络丸中黄芪甲苷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抗栓通络丸中黄芪甲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方法色谱柱为 Lichrom C18柱(250 mm ×4.6 mm,5μm),柱温为30℃,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流速为1.0 mL/min。ELSD参数,气体流速为2.0 mL/min,漂移管温度为90℃。结果黄芪甲苷进样量在0.778~3.89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02%, RSD=1.43%( 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抗栓通络丸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王红;杨慈海;宋军;田平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43例

    目的:观察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8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根据症状、体征、X线胸部摄片检查结果判断疗效,观察并记录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治疗组患儿咳嗽、咳痰、喘促的缓解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儿( P<0.05)。结论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余强;袁浩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784例注射用红花黄色素临床用药合理性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住院患者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的使用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4年7月至9月住院患者使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的病历784份,统计分析病历的临床诊断、中医证型、单次用量、每日用药频次、适应证、配药溶剂、用药疗程等。结果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在单次用量、给药频次方面均符合说明书规定;但在适应证、配药溶剂、用药疗程等方面存在与说明书不符的现象;适应证相符率为33.04%,辨病基础上的中医辨证相符率为53.70%,配药溶剂相符率为82.53%,用药疗程相符率为3.95%。结论医院在使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规范,建议加强对医生进行培训,及时纠正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陈小勇;彭其胜;邓芳;陈欢;穆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与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通过妇科检查、B超检查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GnRH-a 组( A 组)患者每次于月经来潮第1~3天在腹部前壁皮肤皮下注射GnRH-a 3.75 mg,之后每月重复注射1次,每次3.75 mg,皮下注射3个月;米非司酮组( B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每天12.5 mg,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肌瘤体积,A组缩小20%以上者38例(88.37%),B组缩小20%以上者41例(9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米非司酮较 GnRH-a对子宫肌瘤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梅学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五酯胶囊联合复方益肝灵片对脂肪肝患者肝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五酯胶囊联合复方益肝灵片对脂肪肝患者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医院肝胆内科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脂肪肝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护肝药物和复方益肝灵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五酯胶囊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对两组患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进行比较。以SF-36量表为依据制订调查问卷,测定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状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8%和79.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的肝功能恢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ALT恢复较对照组迅速,治疗后1周ALT下降1半,治疗后2周ALT已基本恢复正常;观察组脂肪肝患者与健康者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脂肪肝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低于健康者,但随着疗程的延长,患者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结论五酯胶囊联合复方益肝灵片可显著改善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ALT,AST,TBIL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侯朝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某院2014年38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加强药品安全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并分析医院2014年收集的387例有效ADR报告。结果387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29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比例高(166例,占42.89%);静脉注射(包括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 ADR多(330例,占85.27%);易引起 ADR的药物为抗肿瘤及其辅助用药(163例,占42.12%),其次为中药针剂(78例,占20.16%);ADR损害类型主要以消化系统为主(93例,占24.03%),其次为血液系统损害;新的、严重的ADR 166例,占42.89%。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作者:黄清诚;王建平;徐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方法介绍与评价

    目的:总结中风后失语症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推广价值。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对2004年至2014年有关中医药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文献进行分类评析。结果中医药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方法多样,其中尤以传统针灸治疗为重,还有中药治疗、综合治疗等方法。结论针灸疗法及部分中药治疗中风后失语症有一定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季江南;房耘耘;石学峰;张天琦;徐静;曹珍;张晓溪;黄佳文;黄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足光散质量标准提高研究

    目的:提高足光散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足光散中苯甲酸、水杨酸的含量。色谱柱为迪马C18柱(250 mm ×4.6 mm,5μm),以甲醇-0.1%磷酸(45:5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测定波长为226 nm。结果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主峰保留时间一致,阴性对照品溶液无相应色谱峰出现。苯甲酸、水杨酸质量浓度分别在60.30~1206.04μg/mL( r=0.9998)和40.54~810.81μg/mL( r=0.9997)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苯甲酸平均回收率为99.47%,RSD=0.76%( n=6),水杨酸平均回收率为95.93%,RSD=1.15%( n=6)。结论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足光散的质量控制。

    作者:肖琦;阳文武;朱泽兵;杨潇潇;李柏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医院药学人员岗位再培训的实践与探讨

    目的:对药学人员进行有效的岗位再培训,确保其能高效、高质地完成工作,从而提高医院药学的服务水平。方法根据药学人员基本情况制订具体的岗位再培训计划、方式、内容并制作多媒体教学,对药学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结果岗位再培训后,96%以上的药学人员较好地掌握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及规范化药品调剂、药物咨询、参与临床用药指导等基本技能,大部分人员认为参加药学技能岗位再培训对实际工作很有帮助。结论开展岗位再培训工作十分必要,可调动药学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药学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服务水平。

    作者:海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不同炮制方法对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影响

    目的:比较醋煮、醋烘、醋炙、酒炙等炮制方法对延胡索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优化延胡索炮制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醋煮、醋烘、醋炙、酒炙等炮制方法对延胡索生品进行炮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延胡索乙素含量。结果延胡索乙素含量在0.10~1.3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84.05%,RSD为1.94%( n=6);醋烘、醋炙、酒炙延胡索炮制品含量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65~6.342,P<0.05)。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延胡索乙素具有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可重复检测的优点,醋烘、醋炙、酒炙等炮制方法能增加延胡索有效成分含量。

    作者:肖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我国药品广告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的:了解我国近年药品广告管理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为加强药品广告管理提出建议。方法收集2014年至2015年违法药品广告的资料,采用文献研究、内容分析、二次分析、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药品广告管理情况。结果我国药品违法广告数量增加,广告宣传内容含有不科学表示功效的断言和保证,扩大宣传治愈率或有效率等问题依然存在。结论加强药品广告管理依然是业内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建议完善药品广告管理的法规建设,统一药品广告审批监管部门,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对发布媒体的管理,加大对违法网站的监管。

    作者:杨悦;杨世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1例育龄狼疮性肾炎患者维持期治疗方案的优化

    目的:探讨育龄狼疮性肾炎患者维持期治疗方案的优化。方法评估疾病控制情况,权衡各种药物治疗方案对控制狼疮性肾炎疾病及对妊娠的影响,制订维持期治疗方案。结果各种维持期治疗方案在疗效、费用及生殖毒性方面均有差异。结论制订育龄妇女狼疮治疗方案时,必须综合考虑药物疗效及对生殖的影响。

    作者:逄晓云;崔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肺力咳合剂佐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75例临床评价

    目的:探究肺力咳合剂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诊治的急性支气管炎(风热犯肺型)患儿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加用肺力咳合剂(<7岁,每次10 mL,每日3次;7~14岁,每次15 mL,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用药7 d。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行胸部X线摄片检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和体征变化,记录消失时间;测定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E,IgM,IgG),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7%( P<0.05);观察组咳嗽、咳痰消失时间,退热时间,X线摄片检查结果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IgE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IgM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 P <0.05);肺部罗音消失时间、IgG情况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肺力咳合剂佐治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疗效确切,能快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且能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少,同时给药方便,口感佳,患儿依从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金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液灌流联合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老年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心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老年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心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5年6月诊断为老年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洗胃、灌肠清除肠道内毒物,给予阿托品解毒、氯解磷定复能剂补液对症处理,入院12 h内给予行血液灌流治疗1次,治疗2~4 h。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12 h后给予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VVH),持续24~48 h。期间每12小时给予血液滤过治疗1次,共3次。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 )法检测血清白介细胞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白蛋白(CRP)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B型钠尿肽(BNP)水平。观察两组患者血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大值(APACHEmaxⅡ)、机械通气支持时间、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及病死情况的差异。结果治疗后第3天,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L-6[(51.49±8.53)ng/L比(81.06±9.62)ng/L,t=3.084]、CRP [(34.81±6.05)mg/L比(61.85±7.38)mg/L,t=3.541]、TNF-α[(46.82±7.36)ng/L 比(68.05±9.36)ng/L,t=2.983]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 SCr [(123.74±22.80)μmol/L 比(180.63±20.62)μmol/L,t=2.897]、Cys-C [(1.53±0.31)mg/L 比(2.38±0.61)mg/L,t=3.035]、BNP [(490.31±62.87)ng/mL 比(1598.46±54.29)ng/mL,t=3.806]、CK-MB [(42.80±5.48)μg/L 比(60.92±8.63)μg/L, t=3.369]、cTnⅠ[(0.93±0.13)mg/L比(1.89±0.61)mg/L,t=3.995]水平也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血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6.69±1.04)d比(8.99±1.34)d,t=3.095]、APACHEmaxⅡ[(24.80±5.43)比(30.54±6.29),t=3.905]、机械通气支持时间[(5.94±1.36)d比(9.06±1.28)d,t=3.319]、肺部感染发生率[(10/60,16.67%)比(22/60,36.67%),χ2=3.061]及病死率[(6/60,10.00%)比(14/60,23.33%),χ2=2.984]水平均较治疗前减少,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可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炎性介质,对老年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心肾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立明;荣广成;谢卓洋;邢玉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