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细胞癌含洛铂化疗方案疗效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凝血酶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吴云军

关键词:肝细胞癌, 螺旋CT,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凝血酶, 洛铂
摘要: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凝血酶(thrombin)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HCC)的相关性及含洛铂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HCC患者临床资料共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用含顺铂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含洛铂化疗方案治疗。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所有临床标本组织均常规采用10%的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各组VEGF及thromb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65例患者中,根据CT图像的血供特征,HCC可分为少供血型组(12例)、双重供血型组(19例)及动脉供血型组(34例)3组,各组间蛋白表达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P﹤0.05);根据CT图像的侵袭特征,HCC可分为低危组(30例)和高危组(35例),其相应的 VEGF及thromb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33%和88.57%,36.67%和85.71%,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0.05);根据CT图像是否明显强化,HCC可分为明显强化组(31例)和无明显强化组(34例),组间蛋白表达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P﹤0.05);根据CT图像特征中边界是否清晰,可分为清晰型组(21例)和欠清晰型组(44例),其相应的VEGF及thromb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43%和86.36%,47.62%和70.45%,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0.05);根据CT图像中瘤体大小,可分为瘤体直径≤5 cm组(29例)和瘤体直径﹥5 cm组(36例),其相应的VEGF及thromb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76%和80.56%,62.07%和63.89%,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36.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0%( P﹤0.05)。结论含洛铂化疗方案治疗HCC的疗效显著。CT作为诊断HCC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其表现特征与HCC组织中VEGF及thrombin蛋白表达水平有关,作用机制可能与VEGF及thrombin蛋白参与HCC的血管生成有关。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50例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高脂血症的治疗提供用药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睡前服用辛伐他汀10 mg,B组(50例)在此基础上于早、午各口服非诺贝特100 mg。连续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调脂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血脂水平均有改善,但B组的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 P﹤0.05);B组的降TC有效率及升HDL-C有效率均高于A组,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疗效可靠,安全性良好。

    作者:王宝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芬太尼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用于无痛分娩102例疗效及护理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芬太尼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用于无痛分娩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医院应用芬太尼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无痛分娩的102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未采取任何镇痛措施的1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给予助产护理,观察并比较分娩方式、产程用时及出血量、疼痛分级,产妇并发症率及护理满意度、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71.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00%( P﹤0.05);观察组的产程用时(286.9±132.5)min,总流血量为(192.1±17.1)mL,Ⅲ级以上疼痛发生率为1.96%,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1.5 ± 146.1)min,(213.2±19.5)mL,96.00%( P﹤0.05)。结论芬太尼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并配合合理的综合护理措施用于无痛分娩,疗效较满意,能显著降低产妇疼痛,安全性及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预防胸外科手术后肺部感染价值探讨

    目的:观察胸外科手术患者口咽部细菌和真菌定植情况及其与术后肺部感染的关系,并探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在减少胸外科术后肺部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00例胸科手术后患者,入院时作咽拭子培养,然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前3 d每日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对照组用0.9%氯化钠注射液漱口;术晨再次作咽拭子培养,并在术后第3天作痰细菌和真菌培养。比较两组患者各个时点细菌和真菌培养的阳性率、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咽拭子培养阳性率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术前晨咽拭子培养阳性率和术后第3天痰培养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术前应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漱口可降低口咽部细菌和真菌定植率,但是否能降低术后感染率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作者:肖琳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匹多莫德联合左氧氟沙星预防女性反复泌尿系感染复发100例

    目的:评估匹多莫德联合氟喹诺酮类药物预防女性泌尿系感染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例复发性泌尿系感染患者治愈后,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左氧氟沙星抑菌治疗,每次0.1 g,每日1次;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片治疗,每次0.4 g,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并随访6个月,比较泌尿系感染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随访期前3个月、随访期后3个月感染复发率分别为5.00%,10.00%,11.00%,分别低于对照组的8.00%,19.00%,21.00%( 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0%和2.00%,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匹多莫德联合氟喹诺酮类药物可以有效预防女性泌尿系感染的复发,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硝苯地平缓释片与控释片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并比较硝苯地平缓释片与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至2013年12月医院住院治疗的10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并随机分配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对照组患者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次、每日2次。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7 d和14 d血压控制情况,14 d后综合疗效、药品不良反应和产妇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用药后7 d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观察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剖宫产率、胎儿畸形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硝苯地平缓释片和硝苯地平控释片均可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无致畸风险。硝苯地平控释片降压效果更明显,血压下降更迅速,疗效更好。

    作者:杨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左西孟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0例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80例CHF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注射左西孟旦,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7.50%;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0%;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24 h 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34.96±8.67)%,每搏量(SV)为(71.64±28.62)mL,对照组分别为(32.02±5.98)%和(61.93±21.64)mL,观察组临床疗效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 P﹤0.05)。结论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左西孟旦,是治疗CHF的理想方案,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武巧云;丁维强;吴月红;王云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基因芯片技术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和优势

    基因芯片技术作为一种前沿生物技术,具有灵敏、快速、高通量的优点,在医学的各个领域和临床微生物检验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该文就基因芯片技术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和优势进行了简要综述。

    作者:汤桂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左旋卡尼汀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心内科心力衰竭(CHF)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与试验组(30例),对照组予地高辛、氢氯噻嗪、环磷腺苷葡胺行常规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旋卡尼汀,3 g/d,静脉滴注,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NYHA)以及组间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等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心率、NYHA心功能分级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6 min步行实验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接受相应治疗后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左旋卡尼汀联合环磷腺苷葡胺能够明显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谢清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奥扎格雷钠联合纤溶酶治疗脑梗死40例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纤溶酶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40例。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予奥扎格雷钠联合纤溶酶,B组单用纤溶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清醒时间、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与B组比较,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提高( P﹤0.05);清醒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减少,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和B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纤溶酶较单用纤溶酶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可增加有效率,能缩短清醒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损伤。

    作者:孙彦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晚期癌痛患者镇痛68例及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对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68例晚期癌症疼痛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进行镇痛,并加强对芬太尼透皮贴剂的护理,观察使用前后疼痛缓解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并对生活质量变化进行干预前后统计学比较。结果与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对晚期癌痛患者具有很好的镇痛效果,加强护理指导,可提高晚期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过丽;张敏英;庞媛媛;吉彦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吡格列酮联合达英-35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55例

    目的:观察并探讨吡格列酮联合达英-35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促排卵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3年收治的105例久婚未孕的PCO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予吡格列酮联合达英-35并口服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对照组予达英-35并口服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疗程24周,监测两组激素水平变化、排卵周期及妊娠率。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血清睾酮(T)、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促卵泡激素(FSH)、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FSH水平变化不明显;24周后,治疗组T(2.3±0.8)nmol/L,LH(7.3±2.1)U/L,LH/FSH(1.5±0.5),HOMA-IR(2.5±0.6),水平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0.8)nmol/L,(8.2±2.3)U/L,(1.8 ± 0.6)和(3.0 ± 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排卵周期取消率为16.54%、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为1.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51%和6.36%(χ2=13.379,P﹤0.001;χ2=7.503,P=0.006);治疗组妊娠率为34.55%,高于对照组的22.00%(χ2=2.020,P=0.15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64%,低于对照组的38.00%(χ2=2.550,P=0.110)。结论在常规使用克罗米芬促排卵基础上,联合吡格列酮与达英-35能进一步改善激素分泌,优化排卵,减轻OHSS发生率,提高妊娠率。

    作者:潘素荣;王孝良;吕金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九制大黄丸中5组分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九制大黄丸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法。方法色谱柱为C18柱(250 mm ×4.6 mm,5μm ),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77:23 ),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柱温40℃,进样量20μL。结果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进样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4.6~92μg/mL,3.8~76μg/mL,4.0~800μg/mL,5.0~100μg/mL和17.6~352μg/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8%,99.04%,99.72%,99.59%和99.52%,RSD分别为0.80%,1.02%,0.50%,0.54%,0.92%( n=6)。结论 HPLC法可同时测定九制大黄丸中5组分的含量,专属性强,分离效果好。

    作者:李莉;宋俊骊;王志梅;李晓敏;吴海霞;刘艳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肝细胞癌含洛铂化疗方案疗效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凝血酶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凝血酶(thrombin)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HCC)的相关性及含洛铂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HCC患者临床资料共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用含顺铂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含洛铂化疗方案治疗。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所有临床标本组织均常规采用10%的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各组VEGF及thrombi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65例患者中,根据CT图像的血供特征,HCC可分为少供血型组(12例)、双重供血型组(19例)及动脉供血型组(34例)3组,各组间蛋白表达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P﹤0.05);根据CT图像的侵袭特征,HCC可分为低危组(30例)和高危组(35例),其相应的 VEGF及thromb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33%和88.57%,36.67%和85.71%,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0.05);根据CT图像是否明显强化,HCC可分为明显强化组(31例)和无明显强化组(34例),组间蛋白表达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P﹤0.05);根据CT图像特征中边界是否清晰,可分为清晰型组(21例)和欠清晰型组(44例),其相应的VEGF及thromb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43%和86.36%,47.62%和70.45%,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0.05);根据CT图像中瘤体大小,可分为瘤体直径≤5 cm组(29例)和瘤体直径﹥5 cm组(36例),其相应的VEGF及thromb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76%和80.56%,62.07%和63.89%,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36.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0%( P﹤0.05)。结论含洛铂化疗方案治疗HCC的疗效显著。CT作为诊断HCC的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其表现特征与HCC组织中VEGF及thrombin蛋白表达水平有关,作用机制可能与VEGF及thrombin蛋白参与HCC的血管生成有关。

    作者:吴云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松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松属植物品种较多,化学成分复杂。该文综述了近年国内外对松属植物松塔、松树皮、松针中化学成分的研究,以期为松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张志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情志护理干预联合催产素用于妊娠晚期引产62例

    目的:观察情志干预联合静脉滴注催产素进行妊娠晚期引产的效果。方法选择124例拟进行引产的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医嘱静脉滴注催产素和常规护理,研究组增加情志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规律性宫缩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以及临产时间、总产程等指标。结果研究组规律宫缩开始时间短于2 h的百分比高于对照组(69.35%比41.94%),宫缩持续时间不少于30 s的百分比高于对照组(67.74%比43.55%),分娩结局各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静脉滴注催产素进行妊娠晚期引产的产妇进行情志护理干预,可改善宫缩情况,减少临产时间,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树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用于原发性高血压乳腺肿物切除术40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乳腺肿物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乳腺肿物切除术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进行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进行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入手术室3 min(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5 min(T3)、手术开始后10 min(T4)、离开手术室前(T5)5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 HR )、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OAA/S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各时刻SpO2组间及组内比较均无显著变化。与T1时刻比较,试验组患者T2的SBP,DBP,HR显著下降( P﹤0.05);T3,T4比T1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SBP,DBP,HR在T2及T5时无显著变化( P﹥0.05),但在T3及T4时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在T2,T3,T4时,对照组的SBP,DBP,HR显著高于试验组( P﹤0.05)。两组的呼吸抑制、术后诉疼痛、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不显著( P﹥0.05);试验组的高血压发生率为2.50%,术后烦躁发生率为2.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0%及20.00%。结论与传统的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咪达唑仑用于原发性高血压行乳腺肿物切除术患者术中麻醉,术中高血压出现少,同时术后苏醒迅速,烦躁的发生率较低,具有更好的麻醉效果。

    作者:齐爱玲;李月鹏;孟凡浩;张永昌;刘洪涛;张玲玲;张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曲美他嗪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30例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住院的舒张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60~8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10 mg/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10 mg/d)和曲美他嗪(20 mg,3次/日)。结果两组N-末端脑利肽前体( NT-proBNP )、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a/Aa),6分钟步行试验(6MWT)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后各项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前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肌酐(Scr)、血肌酸激酶(CK)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海燕;杨圣俊;王志爽;徐素芝;赵勇军;李军伟;张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联合多索茶碱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68例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多索茶碱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发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130例,据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吸氧及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解痉药物选用氨茶碱;研究组解痉药物选用多索茶碱,同时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7d后,对比两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炎性介质水平,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d后,研究组外周血髓系抑制细胞占外周血单核细胞比例为(0.86±0.20)%、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0.22±0.08)×109/L、白细胞介素-10水平为(14.21±3.96)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7±0.25)%、(0.26±0.08)×109和(17.37±4.24)pg/mL,而白细胞介素-12水平为(54.72±10.85)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36±9.2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Z=2.035,P=0.042),研究组治愈率为60.29%,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46.77%和87.1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47)。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为(9.8 ± 2.2)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2 ± 3.0)d( u=3.010,P=0.003)。结论对于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孟鲁司特钠与多索茶碱,能进一步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提高细胞免疫水平,缓解支气管管腔狭窄与气道高反应性,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申玉;韩雄信;李若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卡托普利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28例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治疗老年性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对照法,将收治的55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分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针对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的一般药物治疗(脱水利尿、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扩张剂),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卡托普利口服,观察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和心功能好转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显著占优势,且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好转,且观察组好转情况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在给予脱水利尿、强心、扩血管等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治疗,不仅可增加了患者病情好转率,还能增加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显峻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卡培他滨同步放化疗用于胃癌术后50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口服卡培他滨同步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对比单纯化疗作为胃癌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进展期胃癌术后,术后分期为T3,T4和(或)N+的胃-食管交界处或胃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于放疗第1天开始口服卡培他滨825 mg/m2,2次/日化疗,连服2周后休息1周,第21天重复1次;放疗采用6MV-X直线加速器,CT模拟定位,三维适形精确放疗技术( DT45~50.4) Gy,180 cGy/次,5次/周。B组接受6周期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其中卡培他滨1000 mg/m2每日2次,第1~14天;第1天静脉注射奥沙利铂130 mg/m2,第3~4周重复1次。结果 A组1,2,3年总生存率、平均生存时间均高于B组;血液学毒性及外周神经毒性较B组发生率低。结论胃癌患者术后口服卡培他滨同步放化疗可提高患者生存期,安全性较好,患者可耐受。

    作者:张晕生;赵成会;王艳美;尚华;张学惠;李艳丽;张进;刘志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