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血糖检测方式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降糖效果比较

陈虹;邱云霞;赵桂东;徐涛;曲燕;王霞

关键词:糖尿病,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胰岛素泵治疗, 血糖监护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不同血糖检测联合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的降糖效果,寻找佳降糖方案。方法选择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19例,根据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CGMS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系统( CSII )及监护( CareLink软件)联合治疗的39例为3C组;采用CSII强化治疗,以用指尖末梢血糖监测的40例为CSII组;采用每天多次胰岛素注射( MDI )强化治疗,应用CGMS监测血糖的40例为MDI组。观察各组平均血糖( MBG )、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MAGE )、低血糖尤其是无症状性低血糖( HUN )的情况及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治疗后MBG和HbA1C均明显下降( P﹤0.05);与MDI组相比,3C组及CSII组下降水平更明显( P﹤0.05) ,但与3C组相比,CSII组下降水平不明显( P﹥0.05)。3C组MAGE显著低于CSII组及MDI组( P﹤0.01),而后两组间MAGE变化不明显( P﹥0.05);与MDI组相比,3C组出现低血糖的次数显著减少( P﹤0.01);与CSII组相比,3C组发现低血糖尤其HUN例次显著增加( P﹤0.05)。结论频繁指尖血糖监测仍有绝大多数的低血糖未被发现,尤其是HUN;在相同检测条件下,胰岛素泵治疗及精细调控情况比分次胰岛素注射效果好;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能显著减少血糖波动,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为佳降糖方案。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2008年至2013年疏血通注射液临床应用文献分析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在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VIP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万方数据在线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检索2008年至2013年国内医药类核心期刊发表的有关疏血通注射液临床应用的文献,并对其作出分析和评价。结果按既定检索方式收集文献123篇,按年份呈“之”字形走势,多以论著形式发表,心脑血管疾病研究方向居多。结论疏血通注射液临床应用广泛,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监测药品不良反应,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杨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介入栓塞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48例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 )治疗不能手术中晚期原发性肝癌( PHC )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至2011年9月收治的92例中晚期PHC患者随机单盲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在行TACE基础上联合灌注斑蝥素维生素B6注射液,对照组(44例)仅行TACE,药物剂量加倍,TACE均行3个周期,对比两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发生率及3年远期生存率。结果近期疗效中,观察组总体有效率和临床获益率均高于对照组(χ2=1.460,P=0.227;fisher,P=0.302);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及反应程度略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78,P=0.043);观察组肿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1.435,P=0.231),平均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 t=1.303,P=0.196),36个月生存率高于对照组(χ2=0.971,P=0.324),两组生存时间分布有明显差异(χ2=47.346,P﹤0.01)。结论对不能手术的中晚期PHC患者在TACE基础上联合使用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具有延长生存时间、提高远期生存率的趋势,且能够降低化疗药物剂量,减少毒副反应。

    作者:魏玉芳;武纪生;霍志刚;贾震宇;齐姗姗;王旭旭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卡培他滨同步放化疗用于胃癌术后50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口服卡培他滨同步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对比单纯化疗作为胃癌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进展期胃癌术后,术后分期为T3,T4和(或)N+的胃-食管交界处或胃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于放疗第1天开始口服卡培他滨825 mg/m2,2次/日化疗,连服2周后休息1周,第21天重复1次;放疗采用6MV-X直线加速器,CT模拟定位,三维适形精确放疗技术( DT45~50.4) Gy,180 cGy/次,5次/周。B组接受6周期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化疗,其中卡培他滨1000 mg/m2每日2次,第1~14天;第1天静脉注射奥沙利铂130 mg/m2,第3~4周重复1次。结果 A组1,2,3年总生存率、平均生存时间均高于B组;血液学毒性及外周神经毒性较B组发生率低。结论胃癌患者术后口服卡培他滨同步放化疗可提高患者生存期,安全性较好,患者可耐受。

    作者:张晕生;赵成会;王艳美;尚华;张学惠;李艳丽;张进;刘志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人工泪液与睑板腺按摩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60例

    目的:观察人工泪液与睑板腺按摩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来该院就诊的干眼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人工泪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睑板腺按摩和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 P﹤0.05)。观察组治疗后泪膜破裂时间为(12.87±3.51)s,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为(8.69±1.9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6±0.89)s和(4.21±1.52)分( P﹤0.05)。结论采用人工泪液、睑板腺按摩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临床疗效可靠,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延长泪膜破裂时间,且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冷光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卡络磺钠用于下肢骨科大手术止血80例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观察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用于下肢骨科大手术的止血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行下肢骨科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对应的术式治疗原发病,对照组采用酚磺乙胺注射液止血,观察组采用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止血。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评价止血效果,于术前及术后72 h观察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5),虽然平均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但组间未发现明显差异( P﹥0.05);对照组患者PT较治疗前显著延长,且FI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间未见显著差异( 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显著差异( P﹥0.05)。结论卡络磺钠氯化钠注射液用于下肢骨科大手术止血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浩;黄兴锐;蒋元斌;王云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芬太尼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用于无痛分娩102例疗效及护理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芬太尼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用于无痛分娩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医院应用芬太尼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无痛分娩的102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未采取任何镇痛措施的1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给予助产护理,观察并比较分娩方式、产程用时及出血量、疼痛分级,产妇并发症率及护理满意度、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71.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00%( P﹤0.05);观察组的产程用时(286.9±132.5)min,总流血量为(192.1±17.1)mL,Ⅲ级以上疼痛发生率为1.96%,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1.5 ± 146.1)min,(213.2±19.5)mL,96.00%( P﹤0.05)。结论芬太尼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并配合合理的综合护理措施用于无痛分娩,疗效较满意,能显著降低产妇疼痛,安全性及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低分子肝素防治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53例

    目的:观察并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肾损害中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101例,据入组日期单双号分为研究组53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过敏、保护血管、抗感染及激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皮下注射,连续14 d,同时每次HSP发病时亦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出院后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治疗14 d后24 h尿白蛋白( ALB )、3 h尿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凝血指标,记录随访期内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的发生情况。结果入组时,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8例和9例伴轻度肾功能损害;治疗14 d后,两组肾损害病例分别降至2例和5例;研究组治疗14 d后,24 h ALB为(22.63±7.68)mg/24 h与3 h尿红细胞计数为(2.15±0.86)×10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43±8.04)mg/24 h和(3.55±1.07)×104( P﹤0.05)。治疗前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变化不明显,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出院后分别发生紫癜性肾炎(HSPN)10例、19例,排除入组时肾损害病例,两组肾炎发生率为22.22%比4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9,P=0.011)。研究组出院后HSPN发生时间为(112.4 ± 20.4)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87.3±25.6)d ( t=2.678,P=0.012)。研究组治疗中未出现过敏、血小板减少及注射局部皮肤坏死等不良反应。结论 LMWH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可降低HSP肾损害患儿尿蛋白与血尿水平,同时能有效延迟HSPN发生时间,降低HSPN的发生率,且出血风险小,对于HSPN的防治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厉红;郝冬荣;付辉;王兰英;岳爱红;杨晓莹;唐立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50例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高脂血症的治疗提供用药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睡前服用辛伐他汀10 mg,B组(50例)在此基础上于早、午各口服非诺贝特100 mg。连续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调脂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血脂水平均有改善,但B组的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 P﹤0.05);B组的降TC有效率及升HDL-C有效率均高于A组,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高脂血症疗效可靠,安全性良好。

    作者:王宝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益气和胃胶囊治疗糖尿病胃动力障碍4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益气和胃胶囊治疗糖尿病胃动力障碍(DGM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医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胃动力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多潘立酮片口服,观察组加用益气和胃胶囊口服治疗。比较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并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胃动力物理指标、临床症候积分,检测胃泌素(GAS)水平、胃动素(MTL)水平以及胃内残留小钡条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尤其是大便溏稀和嗳气症状改善分值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胃动力学物理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 P﹤0.05),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GAS水平略有上升,而MTL水平明显升高,胃内残留小钡条数则均明显减少( P﹤0.05),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益气和胃胶囊治疗DGMD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胃动力学指标,值得推广。

    作者:王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测定甜梦胶囊中黄芪甲苷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甜梦胶囊中黄芪甲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色谱柱用Zorbax Eclipse XDB-C18柱(150 mm ×4.6 mm,5μm ),流动相为乙腈-水(32:68 ),流速为1.0 mL/min。结果黄芪甲苷进样量的线性范围为0.2304~4.608μg( 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15%,RSD为1.46%( n=6)。结论该方法用于测定甜梦胶囊中黄芪甲苷含量专属性强、操作简便。

    作者:葛德洲;邓祖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松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松属植物品种较多,化学成分复杂。该文综述了近年国内外对松属植物松塔、松树皮、松针中化学成分的研究,以期为松属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张志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左西孟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0例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80例CHF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注射左西孟旦,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7.50%;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0%;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24 h 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34.96±8.67)%,每搏量(SV)为(71.64±28.62)mL,对照组分别为(32.02±5.98)%和(61.93±21.64)mL,观察组临床疗效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 P﹤0.05)。结论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左西孟旦,是治疗CHF的理想方案,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武巧云;丁维强;吴月红;王云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2011年至2013年急诊处方干预中医嘱错误分析与改进措施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如何通过处方干预避免和杜绝医嘱错误,充分发挥药师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急诊科2011年至2013年全部处方干预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中的医嘱错误进行分类、评价,分析导致错误发生的原因和避免措施。结果2011年至2013年处方干预共计1182例,其中医嘱错误1129例(占95.52%),医嘱错误处方2011年474例(占41.98%),2012年402例(占35.61%),2013年253例(占22.41%)。总的医嘱错误处方干预例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医嘱错误主要涉及抗感染药、调节电解质药、呼吸系统药、心血管系统药、中药注射剂、口服中成药等;涉及科室有内科急诊、手外科急诊、创伤骨科急诊、一日病房等。结论药师应积极参与到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努力学习,力求避免各种处方医嘱错误,在保证药物临床使用的安全、有效和经济中大程度地发挥药师的专业作用。

    作者:张燕荣;甄健存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曲美他嗪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30例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住院的舒张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60~8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10 mg/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10 mg/d)和曲美他嗪(20 mg,3次/日)。结果两组N-末端脑利肽前体( NT-proBNP )、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a/Aa),6分钟步行试验(6MWT)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后各项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前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肌酐(Scr)、血肌酸激酶(CK)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慢性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海燕;杨圣俊;王志爽;徐素芝;赵勇军;李军伟;张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情志护理干预联合催产素用于妊娠晚期引产62例

    目的:观察情志干预联合静脉滴注催产素进行妊娠晚期引产的效果。方法选择124例拟进行引产的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医嘱静脉滴注催产素和常规护理,研究组增加情志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规律性宫缩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以及临产时间、总产程等指标。结果研究组规律宫缩开始时间短于2 h的百分比高于对照组(69.35%比41.94%),宫缩持续时间不少于30 s的百分比高于对照组(67.74%比43.55%),分娩结局各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静脉滴注催产素进行妊娠晚期引产的产妇进行情志护理干预,可改善宫缩情况,减少临产时间,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树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益母颗粒中盐酸水苏碱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益母颗粒中盐酸水苏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采用强阳离子交换(SCX100A)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15 mmol/L磷酸二氢钾(含0.04%三乙胺,0.15%磷酸),检测波长为192 nm。结果盐酸水苏碱进样量在0.258~5.16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0.9998,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5%,RSD=0.81%( n=6)。结论该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良好,可用于益母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钟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匹多莫德联合左氧氟沙星预防女性反复泌尿系感染复发100例

    目的:评估匹多莫德联合氟喹诺酮类药物预防女性泌尿系感染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例复发性泌尿系感染患者治愈后,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左氧氟沙星抑菌治疗,每次0.1 g,每日1次;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片治疗,每次0.4 g,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并随访6个月,比较泌尿系感染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随访期前3个月、随访期后3个月感染复发率分别为5.00%,10.00%,11.00%,分别低于对照组的8.00%,19.00%,21.00%( 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0%和2.00%,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匹多莫德联合氟喹诺酮类药物可以有效预防女性泌尿系感染的复发,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晓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子宫动脉栓塞化学治疗联合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晚期宫颈癌51例

    目的:观察并探讨子宫动脉栓塞化学治疗(简称化疗)联合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晚期宫颈癌的近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98例分期为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患者予子宫动脉栓塞化疗+全盆照射并后程3DCRT方案,对照组患者予子宫动脉栓塞化疗+全盆照射并后装腔内放疗方案,化疗采用顺铂(DDP)+紫杉醇(TAX)方案,记录治疗期间毒副反应,治疗结束后进行为期36个月的随访观察,对比两组近期肿瘤控制效果与3年远期生存率。结果治疗结束后2个月,观察组瘤体大直径为(2.1±0.6)c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4±0.7)cm( t=2.283,P=0.02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4.51%,临床获益率为92.16%,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3.83%和89.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3,P=0.252;fisher,P=0.734)。治疗期间,观察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反射性损伤等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中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13.73%比31.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48,P=0.031)。观察组治疗结束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2.4±0.2)个月,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9 ± 0.2)个月( t=37.092,P﹤0.001);观察组3年生存率为62.75%,高于对照组的5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558,P=0.045)。结论晚期宫颈癌患者在采用DDP+TAX方案行子宫动脉栓塞化疗基础上,联合后程3DCRT较全盆照射加后装放疗能进一步提高近期肿瘤控制疗效,一定程度上减轻放化疗毒性反应,在远期生存率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孙红;薛会茹;田慧然;刘素芳;赵永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固尔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固尔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40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固尔苏应用剂量分为小剂量组(100 mg/kg )和大剂量组(200 mg/kg ),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儿治疗后动脉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 OI )上升,吸入氧浓度( Fi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下降,且大剂量组变化大于小剂量组( P﹤0.05)。大剂量组机械通气和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nCPAP)应用明显低于小剂量组( P﹤0.05)。两组在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方面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大剂量固尔苏(200 mg/kg )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安全的,且能更有效地改善肺氧合功能,减少辅助通气的应用。

    作者:马桐生;黄玉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2011年至2013年精神病专科医院抗抑郁药使用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抗抑郁药的应用现状,分析抗抑郁药的用药特点,预测用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法,对2011年至2013年抗抑郁药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 )、日均费用(DDC)等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抗抑郁药应用总金额和DDDs逐年上升,新型抗抑郁药的应用更为广泛。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选择性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双重抑制剂(SNRI)的应用这3年中占主导地位。结论新型抗抑郁药己成为临床的首选用药,得到医患的普遍认可。

    作者:徐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