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萍;欧微
目的:观察护士主导护理模式辅助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到2014年8月接受治疗的80例先兆流产患者,将患者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盐酸利托君药物治疗,试验组采用护士主导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干预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健康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护士主导护理模式辅助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流产,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慧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药物的溶剂用量,提高审方水平,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依据药品说明书,统计223种静脉滴注药物溶剂用量的标注情况;依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的输液处方,统计并分析静脉滴注药物溶剂用量不合理的使用情况。结果223种药品说明书中,标注不完整的情况较多,比例为37.67%;溶剂用量不合理用药总计155例,主要有溶剂用量偏少(70.97%)、溶剂用量偏大(7.74%)、输液浓度超标(21.29%)等情况。结论审方药师与处方医师均需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溶剂及用量,减少安全隐患,保障合理用药。
作者:陈丽娜;王向东;宋广福;邱程锦;赵长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氨溴特罗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门诊收治的76例咳嗽变应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试验组患儿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氨溴特罗治疗,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 P<0.05);两组患儿肺功能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更优( P<0.05);咳嗽缓解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试验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氨溴特罗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确切,能有效缩短症状缓解和消失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龚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医生对双硫仑样反应的知晓情况及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以医院临床医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1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31份。内科医生有73人知晓双硫仑样反应相关知识,外科医生有52人;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等情况知晓率分别为59.54%(78/131),69.47%(91/131),17.56%(23/131),30.53%(40/131);有40名(30.53%)临床医生曾接诊过双硫仑样反应患者。愿意接受相关知识培训的临床医生有122人,希望通过全院集中培训方式和分发图文并茂的宣传册的形式接受培训的需求高。结论临床医生对双硫仑样反应的知晓率高,但对诊断、治疗等情况了解不足,有接受培训的需求,可采取全院集中授课的方式或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册的形式。
作者:熊建群;孙亮;周金;龚涵;何珍;高晓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医院大肠埃希菌感染特点及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部送检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临床标本分离细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检测。结果在分离的1904株大肠埃希菌中,来自泌尿外科的菌株多,为305株(16.02%);检出标本以痰液所占比例高(41.70%),尿液次之(31.46%);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厄他培南高,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大肠埃希菌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耐药情况,尽早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监测,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避免产生更多耐药株。
作者:罗文才;倪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量效关系。方法选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贝那普利10 mg/d治疗,B组给予缬沙坦80 mg/d治疗,C组给予缬沙坦320 mg/d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脑钠肽( BNP )及左室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3组患者未出现低血压、肾功能及血钾异常情况,心功能改善无显著差异( P>0.05),C组短轴缩短率(FS)、心搏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A组及B组,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心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低于A组及B组,AngⅡ及BNP均低于A组和B组( P<0.05)。结论大剂量缬沙坦能够明显改善左室功能重构,有效提高心功能,对血管紧张素及脑钠肽水平的控制优于小剂量缬沙坦及贝那普利,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庆华;洪雷;方胜先;彭文君;曾小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医院克林霉素使用强度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简称表葡菌)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统计医院2011年4季度至2014年2季度克林霉素使用强度和金葡菌和表葡菌敏感率,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克林霉素的使用强度与金葡菌对其敏感率呈显著负相关( P<0.05);克林霉素的使用强度与表葡菌对其敏感率呈显著负相关( P<0.05)。结论金葡菌和表葡菌对克林霉素的耐药性与克林霉素的使用强度有关,促进临床合理使用克林霉素,可延缓耐药菌出现。
作者:蒋林;张奇兵;刘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小儿牛黄清心散用于小儿季节性流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8例季节性流感患儿,按入院顺序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9例。治疗组患儿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小儿牛黄清心散治疗,对照组则仅使用磷酸奥司他韦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为(2.09±0.68)d,咳嗽消失时间为(3.13±0.98)d,咽痛消失时间为(3.02±0.85)d,进展为肺炎的发生率为2.04%,总症状积分为(1.02±1.09)分,临床总有效率为97.9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2.79±0.82)d,(3.92±1.39)d,(3.89±1.21)d,28.57%,(2.01±1.68)分,7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小儿牛黄清心散治疗季节性流感,临床总有效率提高,患儿不适症状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英;李居武;于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纤溶酶治疗内听动脉闭塞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内听动脉闭塞综合征患者88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加用前列地尔和纤溶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全血比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7.27%( P<0.05)。治疗后,除峰间潜伏期(IPL)Ⅰ~Ⅲ无明显变化外,两组IPLⅢ~Ⅴ,IPLⅠ~Ⅴ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P<0.05),组间比较,潜伏期(PL)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LⅢ,PLⅤ试验组均好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比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影响治疗的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纤溶酶治疗内听动脉闭塞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洪武;许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免疫调节对高龄老年肺部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收治的74例高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行肺部感染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胸腺肽α1免疫调节治疗。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的免疫学指标和炎症反应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89%,高于对照组的78.38%( 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上升( P<0.05),CD8+较治疗前下降( P<0.05);但对照组外周血CD3+, CD4+,CD8+,CD4+/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 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高龄老年肺部感染临床治疗中,辅助应用胸腺肽α1免疫调节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炎症因子的改善效果,促进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何小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2月就诊的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1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试验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吸入,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干粉吸入剂吸入,同时给予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吸入。均治疗12周。观察并记录每日哮喘症状并评分,测定大呼气峰流速(PEF )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流式细胞仪检测调节性T细胞( Treg )、Th1及Th2细胞的表达,每4周1次。结果治疗第4周、第8周、第12周后,两组哮喘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PEF占预计值百分比各时间段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 P<0.05),且治疗第4周试验组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Treg及Th1细胞百分率及Th1/Th2比值各时间段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 P<0.05),且治疗第4周试验组较对照组上升明显( 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段Th2细胞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且治疗第4周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 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对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疗效可靠,能明显改善免疫紊乱状况,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白玉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1000提取物,优选半仿生法提取半夏白术天麻汤方药的较佳方药组合方式。方法将方中6味中药排列组合成15组,用优选的半仿生法工艺条件提取,以天麻素、甘草次酸、总黄酮、高效液相色谱总面积、相对分子质量≤1000提取物为指标进行综合评判。结果6个指标综合评价值以ABCD为大。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方药以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与甘草合并提取为佳。
作者:徐男;时海燕;蔡梅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老年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心房颤动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胺碘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 P<0.05)。观察组心房颤动发作次数(5.42±1.87)次/年、持续时间(4.02±1.24)h,对照组分别为(13.29±3.51)次/年、(8.95±2.77)h,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静息心室率(73.54±8.79)次/分、左心室射血分数(47.28±7.96)%,对照组分别为(88.95±11.31)次/分、(40.87±5.69)%,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老年心房颤动,临床疗效可靠,能减少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提高患者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障碍分度标准(MMS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各项目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定向力、延迟回忆、注意力及视空间与执行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春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护理人员对所有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在整个过程中对其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护理、运动护理、预防低血糖等。治疗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1次/日,阿卡波糖片口服、3次/日;对照组采用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早晚餐前各1次。16周后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餐后2 h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空腹血糖、体重指数无显著性差异( P>0.05);治疗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治疗前水平( P<0.05),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能较好控制患者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明伟;毛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建立用于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中α-萘酚杂质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C8柱(150 mm ×4.6 mm,3.5μm ),流动相为乙腈-正丙醇-缓冲液(配制2.9 g/L磷酸溶液,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2.5,取该溶液1 L,加入10.3 g一水己烷磺酸钠,摇匀,使完全溶解,13:17:7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为40℃。结果α-萘酚的进样量在8×10-4~8×10-3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76),平均回收率为99.25%,RSD为0.89%( n=9)。结论该法专属性强、耐用、准确,可用于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中α-萘酚的测定。
作者:周宏艳;罗斌;王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强化胰岛素联合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烧伤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8例烧伤创面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经常规清创处理后,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换药方式或引流技术,治疗组患者施以负压引流技术,两组患者均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55%、平均住院时间为(13.3±4.7)d,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49%、平均住院时间为(20.1±8.3)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平均治疗费用为(17852.45±1272.75)元,对照组费用为(18346.34±1345.72)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负压引流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了治疗费用,可临床推广。
作者:白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品管圈对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医院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将两组护士的护理指标和患儿的依从性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综合考核成绩显著提高,而卡片及病历书写错误率则明显下降( P<0.05)。两组患儿配合的患儿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紧张的患儿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配合的患儿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儿父母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品管圈提高了护士的护理能力,有效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同时提高了患儿的依从性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显著提高了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护理质量。
作者:籍子英;边亚;赵丽明;智丽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125I粒子植入联合GP方案行支气管肺动脉灌注并栓塞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治疗进展期中央型鳞状细胞癌的近期疗效,优化晚期肺癌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06例中央型进展期鳞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55例与灌注组51例。联合组首先进行125I植入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术后1周实施经肺动脉灌注并栓塞化疗,化疗采用吉西他滨(GEM)、顺铂(DDP)方案,连续化疗3个周期;灌注组仅采用GP方案灌注化疗。治疗1个月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采血检测细鳞癌标志物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治疗结束后3个月判定生活质量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结束后3个月 CYFRA21-1水平均显著低于灌注组( P<0.05)。联合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 KPS 评分为(82.3±6.2)分,显著高于灌注组的(79.1±6.5)分( u=2.589,P=0.011)。联合组临床控制率为72.73%、临床获益率为92.73%,均高于灌注组的52.94%和86.27%(χ2=4.455,P=0.035)。两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末梢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0.05)。联合组125I粒子植入过程中有7例出现气胸,4例出现咯血,2例术后出现胸腔积液(血),对症治疗后好转;余未见125I粒子游走、放射性损伤等并发症。结论125I粒子植入放疗与GP方案灌注化疗治疗中央型鳞癌有协同作用,二者联合较单纯灌注化疗治疗不宜手术的进展期鳞癌患者能进一步抑制肿瘤生长,减轻肿瘤负荷,提高近期疗效。
作者:魏玉芳;张慧;齐姗姗;武纪生;贾震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比分析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简称放疗)联合化学治疗(简称化疗)与常规放化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急性反应及晚期损伤。方法将医院肿瘤科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放疗联合化疗组(RT+CT,n=43)和调强适形放化疗组(IMRT+CT,n=43),化疗方案主要以顺铂为主。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按照RTOG/EORTC评分标准进行评价,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IMRT+CT组的局部控制率、肿瘤无远处转移生成率以及总生存率均高于RT+CT组,但组间仅2年局部控制率和2年总生存率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患者的急性放射损伤多为2~3级,IMRT+CT组的口腔黏膜放射性损伤、头颈部皮肤放射性损伤和喉急性放射性损伤均少于RT+CT组(χ2=10.321,P<0.05;χ2=15.023,P<0.05;χ2=10.581, P<0.05);IMRT+CT组的唾液腺功能晚期损伤明显少于RT+CT组(χ2=25.581,P<0.01);放疗1年后,IMRT+CT组患者口干症状逐渐缓解,而RT+CT组患者则多表现为终身性口干。结论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是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的有效方法,可获得较好的局部区域控制率,并提高总生存率,且对放疗所引起的口干也有明显缓解作用。
作者:刘斌;刘丽霞;臧爱民;商琰红;宋子正;王志宇;田会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