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霞
目的:探讨琥珀酰明胶注射液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内脏灌注的影响并总结术后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于全身麻醉诱导开始后30 min内分别输注乳酸钠林格液和琥珀酰明胶12 mL/kg。在诱导前即刻(T0),输注结束时(T1),气腹后5 min(T2)、15 min(T3)、30 min(T4),结束气腹后5 min(T5)、15 min(T6)、30 min(T7)时监测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胃黏膜张力计测定值。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 T1~T7中心静脉压均较T0明显升高( P<0.05)。观察组外周血管阻力指数( SVRI )各时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心室收缩加速指数( ACI )及心脏指数( CI )较对照组明显上升( P<0.05)。两组患者胃黏膜pHi从T4起明显降低( P<0.05),而各时点组间差异不显著( P>0.05)。两组患者T1~T2的胃黏膜-血二氧化碳分压均较T0有显著下降( P<0.05),而自T3起,对照组该指标则明显上升( P<0.05),而观察组与T0水平相当( P>0.05)。结论琥珀酰明胶注射液能显著改善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器官灌注,同时也能较好地维持患者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作者:马立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TIVA)和丙泊酚-七氟烷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慢性中耳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1例慢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采用1%七氟烷吸入麻醉维持,泵注丙泊酚2 mg/( kg·h ),瑞芬太尼(0.1~0.15)μg/( kg·min ),苯磺顺阿曲库铵0.1 mg/(kg·h);观察组(30例)采用顺阿曲库铵及瑞芬太尼,使用剂量同对照组,但术中仅以丙泊酚5 mg/(kg·h)维持镇静。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及术中输液量相同,均在 Narcotrend 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护下调节镇静深度,其余处理措施也相同。结果两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13.7±4.0)min,呼吸恢复时间(14.7±4.1)min,定向力恢复时间(23.8±5.0)min,拔管时间(18.4±4.8)min,均明显长于观察组的(6.3±2.8)min,(6.5±3.7)min,(12.2±5.0)min,(8.8±5.1)min,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患者术后2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但对照组烦躁发生率高( P<0.05)。结论丙泊酚TIVA用于慢性中耳炎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确切,术中生命体征平稳。与丙泊酚-七氟烷静吸复合全麻比较,术后苏醒更快,呼吸恢复快,气管拔管时间短,术后烦躁几率小,可作为慢性中耳炎患者术中全身麻醉药物。
作者:张洲;刘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护士主导护理模式辅助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到2014年8月接受治疗的80例先兆流产患者,将患者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盐酸利托君药物治疗,试验组采用护士主导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干预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健康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护士主导护理模式辅助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流产,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慧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老年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心房颤动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胺碘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 P<0.05)。观察组心房颤动发作次数(5.42±1.87)次/年、持续时间(4.02±1.24)h,对照组分别为(13.29±3.51)次/年、(8.95±2.77)h,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静息心室率(73.54±8.79)次/分、左心室射血分数(47.28±7.96)%,对照组分别为(88.95±11.31)次/分、(40.87±5.69)%,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老年心房颤动,临床疗效可靠,能减少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提高患者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比分析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简称放疗)联合化学治疗(简称化疗)与常规放化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急性反应及晚期损伤。方法将医院肿瘤科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放疗联合化疗组(RT+CT,n=43)和调强适形放化疗组(IMRT+CT,n=43),化疗方案主要以顺铂为主。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按照RTOG/EORTC评分标准进行评价,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IMRT+CT组的局部控制率、肿瘤无远处转移生成率以及总生存率均高于RT+CT组,但组间仅2年局部控制率和2年总生存率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患者的急性放射损伤多为2~3级,IMRT+CT组的口腔黏膜放射性损伤、头颈部皮肤放射性损伤和喉急性放射性损伤均少于RT+CT组(χ2=10.321,P<0.05;χ2=15.023,P<0.05;χ2=10.581, P<0.05);IMRT+CT组的唾液腺功能晚期损伤明显少于RT+CT组(χ2=25.581,P<0.01);放疗1年后,IMRT+CT组患者口干症状逐渐缓解,而RT+CT组患者则多表现为终身性口干。结论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是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的有效方法,可获得较好的局部区域控制率,并提高总生存率,且对放疗所引起的口干也有明显缓解作用。
作者:刘斌;刘丽霞;臧爱民;商琰红;宋子正;王志宇;田会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医院克林霉素使用强度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简称表葡菌)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统计医院2011年4季度至2014年2季度克林霉素使用强度和金葡菌和表葡菌敏感率,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克林霉素的使用强度与金葡菌对其敏感率呈显著负相关( P<0.05);克林霉素的使用强度与表葡菌对其敏感率呈显著负相关( P<0.05)。结论金葡菌和表葡菌对克林霉素的耐药性与克林霉素的使用强度有关,促进临床合理使用克林霉素,可延缓耐药菌出现。
作者:蒋林;张奇兵;刘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125I粒子植入联合GP方案行支气管肺动脉灌注并栓塞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治疗进展期中央型鳞状细胞癌的近期疗效,优化晚期肺癌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06例中央型进展期鳞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55例与灌注组51例。联合组首先进行125I植入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术后1周实施经肺动脉灌注并栓塞化疗,化疗采用吉西他滨(GEM)、顺铂(DDP)方案,连续化疗3个周期;灌注组仅采用GP方案灌注化疗。治疗1个月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采血检测细鳞癌标志物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治疗结束后3个月判定生活质量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结束后3个月 CYFRA21-1水平均显著低于灌注组( P<0.05)。联合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 KPS 评分为(82.3±6.2)分,显著高于灌注组的(79.1±6.5)分( u=2.589,P=0.011)。联合组临床控制率为72.73%、临床获益率为92.73%,均高于灌注组的52.94%和86.27%(χ2=4.455,P=0.035)。两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末梢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0.05)。联合组125I粒子植入过程中有7例出现气胸,4例出现咯血,2例术后出现胸腔积液(血),对症治疗后好转;余未见125I粒子游走、放射性损伤等并发症。结论125I粒子植入放疗与GP方案灌注化疗治疗中央型鳞癌有协同作用,二者联合较单纯灌注化疗治疗不宜手术的进展期鳞癌患者能进一步抑制肿瘤生长,减轻肿瘤负荷,提高近期疗效。
作者:魏玉芳;张慧;齐姗姗;武纪生;贾震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低频下降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低频下降突发性耳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试验组患者则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54%( 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15%( P<0.05)。结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低频下降突发性耳聋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宇丽;李庆红;毕静;马桂琴;黄跃雁;刘吉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氨溴特罗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门诊收治的76例咳嗽变应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8例。试验组患儿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氨溴特罗治疗,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95%( P<0.05);两组患儿肺功能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更优( P<0.05);咳嗽缓解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试验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氨溴特罗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确切,能有效缩短症状缓解和消失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龚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抗凝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PCI术后抗凝的65例ACS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35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情况,住院期间的血栓、出血、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治疗情况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研究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 P<0.05);护理干预后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低分子肝素进行PCI术后抗凝的ACS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不仅可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而且可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利于降低患者MACE发生率。
作者:张红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血生化指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 )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 )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至2013年收治的1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血糖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 T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空腹血糖( FBG )、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IR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脂、血糖、HOMA-IR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24 h尿微量蛋白、Hcy及I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均显著降低( P<0.05),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显著降低( P<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改善血脂水平,降低尿微量蛋白、Hcy水平和颈动脉IMT厚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肾脏的作用。
作者:祝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强化胰岛素联合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烧伤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8例烧伤创面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经常规清创处理后,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换药方式或引流技术,治疗组患者施以负压引流技术,两组患者均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55%、平均住院时间为(13.3±4.7)d,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49%、平均住院时间为(20.1±8.3)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平均治疗费用为(17852.45±1272.75)元,对照组费用为(18346.34±1345.72)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负压引流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了治疗费用,可临床推广。
作者:白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小儿牛黄清心散用于小儿季节性流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8例季节性流感患儿,按入院顺序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9例。治疗组患儿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小儿牛黄清心散治疗,对照组则仅使用磷酸奥司他韦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为(2.09±0.68)d,咳嗽消失时间为(3.13±0.98)d,咽痛消失时间为(3.02±0.85)d,进展为肺炎的发生率为2.04%,总症状积分为(1.02±1.09)分,临床总有效率为97.9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2.79±0.82)d,(3.92±1.39)d,(3.89±1.21)d,28.57%,(2.01±1.68)分,7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小儿牛黄清心散治疗季节性流感,临床总有效率提高,患儿不适症状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英;李居武;于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结合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SAP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早期应用生长抑素结合CVVH治疗,对照组56例进行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后第1,3,5天两组临床疗效及APACHEⅡ评分、血生化指标和预后指标。结果治疗后第5天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优于对照组( t=6.9664,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肝肾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改善( P<0.05),提示生长抑素有益于患者肝肾功能恢复。观察组炎性指标中的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白细胞数和C反应蛋白均下降( P<0.05),联合治疗在清除炎性介质保护组织器官发挥作用。心率、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3项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 P<0.05)。预后指标中的禁食、住院、腹痛、腹胀、发热的天数观察组都较对照组降低(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SAP早期应用生长抑素结合CVVH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缓解病情向危重发展,降低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预后恢复率。
作者:罗育红;张晖;张学艳;田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结果观察组痊愈24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3例,对照组痊愈15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11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7%( 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87±1.46)分,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 )(3.01±1.14)mg/L,对照组分别为(13.48±2.54)分、(6.87±2.15)mg/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14.87±3.65)s、血小板计数(194.72±30.04)×109/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5.83±3.57)U/L,对照组分别为(14.61±3.59)s、(196.48±29.69)×109/L和(24.92±3.51)U/L,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能有效降低hs-CRP水平,对患者肝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影响较小,安全有效。
作者:张岩;李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不同国家药典中兰索拉唑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第一增本》(以下简称ChP2010)、35版《美国药典》(以下简称USP35)、7.0版《欧洲药典》(以下简称EP7.0)所收载的兰索拉唑有关物质质量标准中的方法,分别对兰索拉唑有关物质进行测定,对其色谱行为、分离效能、已知杂质方法学、有关物质测定结果等进行比较。结果 USP35中兰索拉唑有关物质的流动相系统较EP7.0和ChP2010收载的流相系统对兰索拉唑杂质的分离效能更好,而采用EP7.0有关物质方法中收载的溶剂对杂质的溶解力更强。结论 ChP2010兰索拉唑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与欧美药典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建议ChP2010在以后的修订中,将兰索拉唑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改为USP35的流动相系统,溶剂则采用EP7.0的溶剂,并借鉴欧美药典制定限度。
作者:陈苑;宋粉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153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激素组以及抗生素组,各51例。激素组患者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喷鼻治疗,抗生素组患者给予克拉霉素片口服,联合组患者给予丙酸氟替卡松喷鼻以及口服克拉霉素片的联合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内的病情改善情况,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抗生素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分)差值较小,低于激素组和联合组( P<0.05),联合组患者的改善明显,评分明显高于激素组( P<0.05);抗生素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低,联合组治疗有效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患者的耐受性均良好,其中抗生素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0%,激素组为7.84%,联合组为5.88%,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丙酸氟替卡松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可以使部分患者在短期内免除手术。
作者:邓建洪;黄河;彭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剂量选择。方法选择医院诊治的36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中经氨氯地平2.5 mg/d治疗2周降压未达标的231例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A,B,C组,每组77例。A组予氨氯地平2.5 mg/d+替米沙坦60 mg/d,B组予氨氯地平5 mg/d+替米沙坦60 mg/d,C组予氨氯地平10 mg/d+替米沙坦60 mg/d,用药持续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每隔2周测量血压、心率,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和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收缩压,3组每次测量值均显著低于用药前( P<0.05),其中第14天A组和B组均显著高于C组( P<0.05),其他3次检测中仅A组显著高于C组;舒张压,A组和B组第42天和第56天显著低于用药前( P<0.05);血压达标率从高到低分别为C组、B组、A组,第28天C 组显著高于 A组和 B 组( P <0.05),第28,42,56天 C 组均显著高于 A 组( P <0.05);血浆 NO 水平 C 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P <0.05),AVP水平C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 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氨氯地平10 mg/d+替米沙坦60 mg/d的联合用药方案在血压达标率、改善血浆NO及AVP方面更优。
作者:杜锦权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病及对血压变异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坎地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坎地沙坦治疗。结果观察组用药前后24 h收缩压(SBP)差值为(13.79±7.16)mmHg,24 h舒张压(24 h DBP)差值为(8.91±6.09)mmHg;对照组用药前后24 h SBP差值为(11.17±7.07)mmHg,24 h DBP差值为(6.24±5.42)mmHg。治疗后,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为(11.15±2.14)mmHg,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V)为(8.92±2.13)mmHg,白昼(早上6点至晚上10点)平均收缩压变异性(dSBPV)为(9.34±2.31)mmHg,白昼平均舒张压变异性(dDBPV)为(7.51±0.63)mmHg,夜间(晚上10点至早上6点)平均收缩压变异性(nSBPV)为(9.26±1.34)mmHg,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性(nDBPV)为(7.22±1.27)mmHg。对照组24 h SBPV为(12.63±2.43)mmHg,24 h DBPV为(10.44±2.45)mmHg,dSBPV 为(10.71±2.39)mmHg,dDBPV 为(8.41±1.11)mmHg,nSBPV 为(10.78±2.11)mmHg,nDBPV 为(8.17±2.01)mmHg。结论坎地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可有效发挥降压作用,并使血压变异性减小。
作者:刘丹丹;李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顺铂胸腔注射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胸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9例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患者分为联合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顺铂胸腔注射+常规护理,联合组采用顺铂胸腔注射治疗+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胸腔日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的引流量治疗后第3天为(911±214)mL,第5天为(684±165)mL,第7天为(310±126)mL,第9天为(90±51)mL,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第3,5,7,9天两组患者的引流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 P<0.05)。联合组患者平均治愈时间为(10.5±1.6)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5±2.0)d( P<0.05);联合组无患者转手术治疗,对照组有3例患者转手术治疗,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均未出现死亡患者。结论顺铂胸腔注射治疗食管癌术后乳糜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结合系统化护理措施能进一步缩短治疗时间,可尽快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孔维林;钟红玲;廖云姝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