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血管内皮功能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祝河忠;陈佳娟;潘庆敏

关键词:高血压, 心力衰竭, 左心室舒张功能, 内皮功能, 比索洛尔
摘要: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医院老年病房入院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13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富马酸比索洛尔片2.5 mg/d,每3 d增加2.5 mg,大剂量增至10 mg/d,平均用量6.5 mg。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检测各组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 E/ A )、等容舒张时间( IVRT )、E峰减速时间( EDT )、舒张早期二尖瓣环大血流速度与运动速度比值( E/ E′)、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LVEDV )、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LVESV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一氧化氮、内皮素-1的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 E/ A,IVRT,EDT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均 P<0.05), E/ E′,NT-proBNP 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 E/ A,IVRT,EDT 上升更明显,变化值分别为(0.17±0.06)比(0.14±0.16),(14.72±3.58)ms比(10.21±3.58)ms,(11.28±3.65)ms比(7.76±2.70)ms( P<0.05),E/ E′及NT-proBNP降低更明显,变化值分别为(5.32±1.53)比(4.07±1.26),(2.58±0.78)ng/L比(1.84±0.64)ng/L ( 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内皮素-1水平明显降低、一氧化氮水平显著升高( 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能进一步改善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管内皮及左心室舒张功能。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铁代谢血液指标监测对肾性贫血使用静脉铁剂的指导意义

    目的:观察对肾性贫血使用静脉铁剂的临床疗效,探讨监测铁代谢血液指标等指标对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接受血液透析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琥珀酸亚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注射右旋糖酐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铁代谢血液指标变化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铁代谢血液指标比治疗前均显著升高( 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但均未超过检测范围。结论肾性贫血使用静脉铁剂能有效提高治愈率,但使用时应严格监测铁代谢血液指标,严禁铁过载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

    作者:罗晓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对婴幼儿麻醉后恢复期的影响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婴幼儿术中应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后恢复期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将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儿71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60例和对照组350例。试验组麻醉后予以生命体征管理、呼吸道护理、躁动及误吸护理等,对照组予以一般术后护理。结果试验组的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离开恢复室时间分别为(9.78±1.25)min,(13.27±2.54)min,(16.80±3.29)min,(54.16±10.32)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1.19±1.63)min,(17.36±3.57)min,(23.55±3.64)min,(59.81±11.26)min ( P<0.01)。两组患儿T2~T6的心率均显著高于T1,氧饱和度均显著低于T1( P<0.05);试验组T2~T6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儿T4~T6的苏醒期躁动评分(RS)显著高于T3,镇静评分(RSS)显著低于T3( P<0.05);试验组T3~T6的 RS显著低于对照组,RSS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麻醉后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8.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14%(χ2=32.3685,P<0.01)。结论加强麻醉后恢复期护理和监护可以稳定患儿的生命体征,促进其苏醒,避免躁动发生,降低术后麻醉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川波;张秋月;李薛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盐酸托莫西汀联合护理干预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91例

    目的:探讨盐酸托莫西汀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疗效。方法将183例ADHD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2例,观察组91例。对照组采用药物盐酸托莫西汀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onners量表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WCST )中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及组间各项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两量表中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后Conners量表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 P<0.05),其中多动指数、冲动-多动、心身障碍问题指标观察组下降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0.05),学习问题、品行问题、焦虑指标观察组下降比对照组更明显( 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WCST卡片测验指标均有好转( P<0.05),其中观察组完成分类数及持续性应答数两项指标治疗后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 P<0.05),两组患儿错误应答数、概念化水平、持续性错误数治疗后未见明显差异( P>0.05)。结论盐酸托莫西汀联合护理干预治疗ADHD疗效确切,且显著优于仅单用药物治疗。

    作者:张薇;李兵;冯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69例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障碍分度标准(MMS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各项目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定向力、延迟回忆、注意力及视空间与执行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春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护士主导护理模式辅助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流产40例

    目的:观察护士主导护理模式辅助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到2014年8月接受治疗的80例先兆流产患者,将患者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盐酸利托君药物治疗,试验组采用护士主导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干预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健康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护士主导护理模式辅助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流产,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慧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腹腔恒温热灌注联合静脉化学治疗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后43例

    目的:观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采用恒温热灌注化学治疗(简称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1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A组,48例)与静脉化疗组(B组,43例),所有患者均实施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A组术后给予3次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腹腔热灌注化疗(IHPC),IHPC结束1周后给予FOLFOX3周期静脉辅助化疗,B组于根治术后2周开始FOLFOX3周期静脉辅助化疗。化疗结束后随访24个月,对比患者术后并发症、化疗期间药物毒性反应及24个月复发率、肿瘤转移率。结果两组术后切口感染、腹腔出血、吻合口瘘、皮下气肿发生率相近( P>0.05);A组胃肠道反应、脱发、末梢神经毒性、腹膜刺激征等发生率略高于B组,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发生率略低于B组,两组毒性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A组局部复发率为4.17%、切口种植转移率为2.08%,均低于B组的13.95%和9.30%( P>0.05);A组无肝转移病例,B组有1例(2.33%)出现肝转移;A组复发患者平均复发时间为18个月,24个月生存率为97.92%,均高于B组的(15.8±3.7)个月和90.7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化疗结束后随访期内无瘤生存时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49,P<0.001)。结论中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根治术后采用IHPC不增加手术并发症,IHPC联合静脉辅助化疗较单纯静脉化疗未显著增加毒性反应,且表现出降低局部复发与肿瘤种植转移的趋势。

    作者:田秀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强化胰岛素联合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烧伤感染29例及护理分析

    目的:观察强化胰岛素联合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烧伤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8例烧伤创面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经常规清创处理后,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换药方式或引流技术,治疗组患者施以负压引流技术,两组患者均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55%、平均住院时间为(13.3±4.7)d,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49%、平均住院时间为(20.1±8.3)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平均治疗费用为(17852.45±1272.75)元,对照组费用为(18346.34±1345.72)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负压引流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了治疗费用,可临床推广。

    作者:白俐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大剂量缬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及心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分析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量效关系。方法选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贝那普利10 mg/d治疗,B组给予缬沙坦80 mg/d治疗,C组给予缬沙坦320 mg/d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脑钠肽( BNP )及左室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3组患者未出现低血压、肾功能及血钾异常情况,心功能改善无显著差异( P>0.05),C组短轴缩短率(FS)、心搏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A组及B组,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心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低于A组及B组,AngⅡ及BNP均低于A组和B组( P<0.05)。结论大剂量缬沙坦能够明显改善左室功能重构,有效提高心功能,对血管紧张素及脑钠肽水平的控制优于小剂量缬沙坦及贝那普利,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庆华;洪雷;方胜先;彭文君;曾小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护士主导护理模式用于替硝唑治疗加重型口腔感染40例

    目的:观察护士主导护理模式对替硝唑治疗加重型口腔感染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替硝唑治疗加重型口腔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遵医嘱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士主导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水平。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对照组更强( P<0.05),SF-36生活质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替硝唑治疗加重型口腔感染患者实施护士主导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王丽红;丁彦芝;朱静利;王国英;刘艳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品管圈对支原体肺炎患儿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的护理效果

    目的:观察品管圈对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医院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将两组护士的护理指标和患儿的依从性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综合考核成绩显著提高,而卡片及病历书写错误率则明显下降( P<0.05)。两组患儿配合的患儿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紧张的患儿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配合的患儿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儿父母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品管圈提高了护士的护理能力,有效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同时提高了患儿的依从性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显著提高了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护理质量。

    作者:籍子英;边亚;赵丽明;智丽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中α-萘酚杂质含量

    目的:建立用于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中α-萘酚杂质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C8柱(150 mm ×4.6 mm,3.5μm ),流动相为乙腈-正丙醇-缓冲液(配制2.9 g/L磷酸溶液,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2.5,取该溶液1 L,加入10.3 g一水己烷磺酸钠,摇匀,使完全溶解,13:17:7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为40℃。结果α-萘酚的进样量在8×10-4~8×10-3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76),平均回收率为99.25%,RSD为0.89%( n=9)。结论该法专属性强、耐用、准确,可用于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中α-萘酚的测定。

    作者:周宏艳;罗斌;王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对鼻咽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对比分析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简称放疗)联合化学治疗(简称化疗)与常规放化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急性反应及晚期损伤。方法将医院肿瘤科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放疗联合化疗组(RT+CT,n=43)和调强适形放化疗组(IMRT+CT,n=43),化疗方案主要以顺铂为主。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按照RTOG/EORTC评分标准进行评价,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IMRT+CT组的局部控制率、肿瘤无远处转移生成率以及总生存率均高于RT+CT组,但组间仅2年局部控制率和2年总生存率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患者的急性放射损伤多为2~3级,IMRT+CT组的口腔黏膜放射性损伤、头颈部皮肤放射性损伤和喉急性放射性损伤均少于RT+CT组(χ2=10.321,P<0.05;χ2=15.023,P<0.05;χ2=10.581, P<0.05);IMRT+CT组的唾液腺功能晚期损伤明显少于RT+CT组(χ2=25.581,P<0.01);放疗1年后,IMRT+CT组患者口干症状逐渐缓解,而RT+CT组患者则多表现为终身性口干。结论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是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的有效方法,可获得较好的局部区域控制率,并提高总生存率,且对放疗所引起的口干也有明显缓解作用。

    作者:刘斌;刘丽霞;臧爱民;商琰红;宋子正;王志宇;田会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盐酸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1例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盐酸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干预的应用体会。方法将PSVT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盐酸维拉帕米,观察组给予盐酸普罗帕酮治疗,两组均给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优于对照组的70.73%( P<0.05)。观察组治疗转复时间(11.28±2.31)min,住院时间(9.78±3.11)d,护理满意度95.12%,对照组分别为(22.33±4.04)min,(14.28±5.09)d和68.29%,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盐酸普罗帕酮治疗PSVT疗效可靠,转复时间短于盐酸维拉帕米;通过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配合临床治疗,减轻患者负性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印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兰索拉唑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国家药典中兰索拉唑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第一增本》(以下简称ChP2010)、35版《美国药典》(以下简称USP35)、7.0版《欧洲药典》(以下简称EP7.0)所收载的兰索拉唑有关物质质量标准中的方法,分别对兰索拉唑有关物质进行测定,对其色谱行为、分离效能、已知杂质方法学、有关物质测定结果等进行比较。结果 USP35中兰索拉唑有关物质的流动相系统较EP7.0和ChP2010收载的流相系统对兰索拉唑杂质的分离效能更好,而采用EP7.0有关物质方法中收载的溶剂对杂质的溶解力更强。结论 ChP2010兰索拉唑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与欧美药典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建议ChP2010在以后的修订中,将兰索拉唑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改为USP35的流动相系统,溶剂则采用EP7.0的溶剂,并借鉴欧美药典制定限度。

    作者:陈苑;宋粉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临床医生对双硫仑样反应相关知识的知晓与需求调查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医生对双硫仑样反应的知晓情况及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以医院临床医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1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31份。内科医生有73人知晓双硫仑样反应相关知识,外科医生有52人;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等情况知晓率分别为59.54%(78/131),69.47%(91/131),17.56%(23/131),30.53%(40/131);有40名(30.53%)临床医生曾接诊过双硫仑样反应患者。愿意接受相关知识培训的临床医生有122人,希望通过全院集中培训方式和分发图文并茂的宣传册的形式接受培训的需求高。结论临床医生对双硫仑样反应的知晓率高,但对诊断、治疗等情况了解不足,有接受培训的需求,可采取全院集中授课的方式或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册的形式。

    作者:熊建群;孙亮;周金;龚涵;何珍;高晓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生长抑素联合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52例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结合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SAP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早期应用生长抑素结合CVVH治疗,对照组56例进行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后第1,3,5天两组临床疗效及APACHEⅡ评分、血生化指标和预后指标。结果治疗后第5天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优于对照组( t=6.9664,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肝肾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改善( P<0.05),提示生长抑素有益于患者肝肾功能恢复。观察组炎性指标中的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白细胞数和C反应蛋白均下降( P<0.05),联合治疗在清除炎性介质保护组织器官发挥作用。心率、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3项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 P<0.05)。预后指标中的禁食、住院、腹痛、腹胀、发热的天数观察组都较对照组降低(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SAP早期应用生长抑素结合CVVH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缓解病情向危重发展,降低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预后恢复率。

    作者:罗育红;张晖;张学艳;田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胸腺肽α1免疫调节对高龄老年肺部感染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免疫调节对高龄老年肺部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收治的74例高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行肺部感染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胸腺肽α1免疫调节治疗。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的免疫学指标和炎症反应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89%,高于对照组的78.38%( 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CD3+,CD4+,CD4+/CD8+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上升( P<0.05),CD8+较治疗前下降( P<0.05);但对照组外周血CD3+, CD4+,CD8+,CD4+/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 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高龄老年肺部感染临床治疗中,辅助应用胸腺肽α1免疫调节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炎症因子的改善效果,促进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何小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0至2014年)、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89至2014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90至2014年)、PubMed(1980至2014年)、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1990至2014年)、Medline(1990至2014年)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 AP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 ),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4篇RCT,共计464例,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3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和奥美拉唑治疗AP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RR=1.32,95% CI(1.20,1.44),P<0.00001],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RR=0.16,95% CI(0.09,0.30),P<0.00001]和病死率[ RR=0.36,95% CI(0.17,0.80),P=0.01],能缩短平均住院时间,还能缩短腹痛腹胀时间[ MD-1.63,95%CI(-2.08,-1.18),P<0.00001]以及血淀粉酶恢复时间[ MD-3.20,95%CI(-3.76,-2.64), P<0.00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和奥美拉唑治疗AP,较一般常规治疗疗效显著。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较低,可能影响了结果的论证强度,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提供更高质量的证据。

    作者:米婷婷;范开华;张育勤;任建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氨氯地平联用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剂量选择。方法选择医院诊治的36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中经氨氯地平2.5 mg/d治疗2周降压未达标的231例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A,B,C组,每组77例。A组予氨氯地平2.5 mg/d+替米沙坦60 mg/d,B组予氨氯地平5 mg/d+替米沙坦60 mg/d,C组予氨氯地平10 mg/d+替米沙坦60 mg/d,用药持续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每隔2周测量血压、心率,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和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收缩压,3组每次测量值均显著低于用药前( P<0.05),其中第14天A组和B组均显著高于C组( P<0.05),其他3次检测中仅A组显著高于C组;舒张压,A组和B组第42天和第56天显著低于用药前( P<0.05);血压达标率从高到低分别为C组、B组、A组,第28天C 组显著高于 A组和 B 组( P <0.05),第28,42,56天 C 组均显著高于 A 组( P <0.05);血浆 NO 水平 C 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P <0.05),AVP水平C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 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氨氯地平10 mg/d+替米沙坦60 mg/d的联合用药方案在血压达标率、改善血浆NO及AVP方面更优。

    作者:杜锦权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1-磷酸鞘氨醇对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1-磷酸鞘氨醇(S1P)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1P预处理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PR-MSCs ),并评估S1P对PR-M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 S1P能显著促进PR-MSCs的增殖,促进PR-MSCs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诱导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这与经S1P处理后的PR-MSCs表达VEGF及Angiopointin-1的mRNA增多有关,同时P-ERK1/2高表达于S1P预处理后的PR-MSCs中。结论 S1P能促进PR-MSCs的增殖和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并且S1P通过ERK通路影响PR-MSCs的旁分泌,这将促进PR-MSCs的临床应用以及加强对S1P作用机制的了解。

    作者:陆伟;林婧;徐秀秀;桂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