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刘丽霞;臧爱民;商琰红;宋子正;王志宇;田会平
目的:观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采用恒温热灌注化学治疗(简称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91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A组,48例)与静脉化疗组(B组,43例),所有患者均实施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A组术后给予3次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腹腔热灌注化疗(IHPC),IHPC结束1周后给予FOLFOX3周期静脉辅助化疗,B组于根治术后2周开始FOLFOX3周期静脉辅助化疗。化疗结束后随访24个月,对比患者术后并发症、化疗期间药物毒性反应及24个月复发率、肿瘤转移率。结果两组术后切口感染、腹腔出血、吻合口瘘、皮下气肿发生率相近( P>0.05);A组胃肠道反应、脱发、末梢神经毒性、腹膜刺激征等发生率略高于B组,骨髓抑制、肝功能损害发生率略低于B组,两组毒性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A组局部复发率为4.17%、切口种植转移率为2.08%,均低于B组的13.95%和9.30%( P>0.05);A组无肝转移病例,B组有1例(2.33%)出现肝转移;A组复发患者平均复发时间为18个月,24个月生存率为97.92%,均高于B组的(15.8±3.7)个月和90.7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化疗结束后随访期内无瘤生存时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49,P<0.001)。结论中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根治术后采用IHPC不增加手术并发症,IHPC联合静脉辅助化疗较单纯静脉化疗未显著增加毒性反应,且表现出降低局部复发与肿瘤种植转移的趋势。
作者:田秀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用速尿持续静脉滴注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水肿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小儿肾病综合征水肿患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速尿静脉注射;观察组患儿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速尿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0%( P<0.05);观察组水肿消退时间(15.8±4.1)h、血清白蛋白升高时间(7.7±1.2)d、多尿时间(3.4±1.2)h,对照组分别为(28.3±12.1)h,(12.5±1.3)d,(14.1±2.5)h,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缩短( P<0.05);观察组尿蛋白和血清胆固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而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0.05);观察组水肿复发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00%( P<0.05)。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联用速尿持续静脉滴注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水肿,效果突出,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陆日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量效关系。方法选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贝那普利10 mg/d治疗,B组给予缬沙坦80 mg/d治疗,C组给予缬沙坦320 mg/d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脑钠肽( BNP )及左室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3组患者未出现低血压、肾功能及血钾异常情况,心功能改善无显著差异( P>0.05),C组短轴缩短率(FS)、心搏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A组及B组,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心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低于A组及B组,AngⅡ及BNP均低于A组和B组( P<0.05)。结论大剂量缬沙坦能够明显改善左室功能重构,有效提高心功能,对血管紧张素及脑钠肽水平的控制优于小剂量缬沙坦及贝那普利,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庆华;洪雷;方胜先;彭文君;曾小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中添加益生菌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肠内营养,治疗组早期加用益生菌。监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上臂围、上臂二头肌部位皮褶厚度等指标,观察住院期间患者并发症及近期意识恢复情况。结果营养支持21 d后,治疗组患者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发生消化道出血和肠道菌群失调的例数少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近期意识好转的例数也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早期添加益生菌的肠内营养,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后的营养状况及肠道功能紊乱,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营养状态以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作者:张慧;李涛;江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傣药莫哈蒿来源于爵床科植物鸭嘴花 Adhatoda vasica,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资源丰富,傣医药学认为其功能祛风活血、散瘀止痛、续筋接骨,在传统傣医药中应用广泛。莫哈蒿主要含有生物碱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止咳、扩张支气管、兴奋子宫、作用于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药理活性,是一个比较有开发前景的民族药物。该文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对傣药莫哈蒿的本草沿革、植物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作者:朱萍;何涛;饶高雄;孙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 PCIA )用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TURP )的效果。方法选择行TURP术后镇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术后镇痛,观察组联合地佐辛行PCIA,比较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及对手术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4 h为(0.49±0.21)分、术后8 h为(1.13±0.43)分、术后24 h为(1.45±0.51)分、术后48 h为(0.98±0.48)分,对照组分别为(1.34±0.64)分、(1.68±0.85)分、(2.49±1.03)分、(1.98±0.96)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48 h膀胱痉挛次数为(3.21±1.24)次、膀胱痉挛持续时间为(5.03±1.87)min、膀胱冲洗时间为(1.75±0.49)d,对照组分别为(5.11±1.79)次、(9.14±2.79)min、(2.68±0.85)d,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PCIA用于TURP手术镇痛效果好,可减轻术后患者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戴礼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医院大肠埃希菌感染特点及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部送检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临床标本分离细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检测。结果在分离的1904株大肠埃希菌中,来自泌尿外科的菌株多,为305株(16.02%);检出标本以痰液所占比例高(41.70%),尿液次之(31.46%);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厄他培南高,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大肠埃希菌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耐药情况,尽早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监测,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避免产生更多耐药株。
作者:罗文才;倪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在口腔扁平苔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医院就诊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醋酸曲安奈德+利多卡因局部黏膜下注射,每周1次,共用4周。治疗组同时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肌肉注射,隔日1次,共18次。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 P<0.05);治疗后1周,治疗组糜烂面积较治疗前减少( P<0.05);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糜烂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明显( P<0.05);治疗后1,2,4周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 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67%)与对照组(10.00%)相比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 P<0.05)。结论曲安奈德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口腔扁平苔藓中,疗效可靠,能有效减少糜烂面积,降低疼痛程度及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永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药物的溶剂用量,提高审方水平,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依据药品说明书,统计223种静脉滴注药物溶剂用量的标注情况;依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的输液处方,统计并分析静脉滴注药物溶剂用量不合理的使用情况。结果223种药品说明书中,标注不完整的情况较多,比例为37.67%;溶剂用量不合理用药总计155例,主要有溶剂用量偏少(70.97%)、溶剂用量偏大(7.74%)、输液浓度超标(21.29%)等情况。结论审方药师与处方医师均需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溶剂及用量,减少安全隐患,保障合理用药。
作者:陈丽娜;王向东;宋广福;邱程锦;赵长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醋酸西曲瑞克的临床安全性。方法豚鼠全身主动过敏性试验,首次给药后第14日及21日,分别于耳缘静脉注射供试品,观察动物过敏症状;被动皮肤过敏性试验,大鼠皮内注射抗体血清,静脉注射伊文思蓝,观察蓝色反应斑的大小;体外溶血试验,观察供试品在3 h内有无引起家兔溶血和红细胞凝聚现象;刺激性试验,家兔皮下注射供试品48 h后,观察注射部位组织变化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注射用醋酸西曲瑞克豚鼠全身主动和被动过敏性试验均未见过敏反应;在3h内未见溶血发生,部分受试药物和参比药物均有轻微凝聚现象;病理组织学检查未见刺激性反应。结论应进一步探讨注射用醋酸西曲瑞克凝聚反应发生的原因,加强临床过敏反应的监测,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张竞;徐晓月;何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琥珀酰明胶注射液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内脏灌注的影响并总结术后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于全身麻醉诱导开始后30 min内分别输注乳酸钠林格液和琥珀酰明胶12 mL/kg。在诱导前即刻(T0),输注结束时(T1),气腹后5 min(T2)、15 min(T3)、30 min(T4),结束气腹后5 min(T5)、15 min(T6)、30 min(T7)时监测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胃黏膜张力计测定值。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 T1~T7中心静脉压均较T0明显升高( P<0.05)。观察组外周血管阻力指数( SVRI )各时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心室收缩加速指数( ACI )及心脏指数( CI )较对照组明显上升( P<0.05)。两组患者胃黏膜pHi从T4起明显降低( P<0.05),而各时点组间差异不显著( P>0.05)。两组患者T1~T2的胃黏膜-血二氧化碳分压均较T0有显著下降( P<0.05),而自T3起,对照组该指标则明显上升( P<0.05),而观察组与T0水平相当( P>0.05)。结论琥珀酰明胶注射液能显著改善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器官灌注,同时也能较好地维持患者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作者:马立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比分析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简称放疗)联合化学治疗(简称化疗)与常规放化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急性反应及晚期损伤。方法将医院肿瘤科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放疗联合化疗组(RT+CT,n=43)和调强适形放化疗组(IMRT+CT,n=43),化疗方案主要以顺铂为主。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按照RTOG/EORTC评分标准进行评价,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IMRT+CT组的局部控制率、肿瘤无远处转移生成率以及总生存率均高于RT+CT组,但组间仅2年局部控制率和2年总生存率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患者的急性放射损伤多为2~3级,IMRT+CT组的口腔黏膜放射性损伤、头颈部皮肤放射性损伤和喉急性放射性损伤均少于RT+CT组(χ2=10.321,P<0.05;χ2=15.023,P<0.05;χ2=10.581, P<0.05);IMRT+CT组的唾液腺功能晚期损伤明显少于RT+CT组(χ2=25.581,P<0.01);放疗1年后,IMRT+CT组患者口干症状逐渐缓解,而RT+CT组患者则多表现为终身性口干。结论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是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的有效方法,可获得较好的局部区域控制率,并提高总生存率,且对放疗所引起的口干也有明显缓解作用。
作者:刘斌;刘丽霞;臧爱民;商琰红;宋子正;王志宇;田会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医院老年病房入院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13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富马酸比索洛尔片2.5 mg/d,每3 d增加2.5 mg,大剂量增至10 mg/d,平均用量6.5 mg。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检测各组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 E/ A )、等容舒张时间( IVRT )、E峰减速时间( EDT )、舒张早期二尖瓣环大血流速度与运动速度比值( E/ E′)、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LVEDV )、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LVESV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一氧化氮、内皮素-1的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 E/ A,IVRT,EDT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均 P<0.05), E/ E′,NT-proBNP 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 E/ A,IVRT,EDT 上升更明显,变化值分别为(0.17±0.06)比(0.14±0.16),(14.72±3.58)ms比(10.21±3.58)ms,(11.28±3.65)ms比(7.76±2.70)ms( P<0.05),E/ E′及NT-proBNP降低更明显,变化值分别为(5.32±1.53)比(4.07±1.26),(2.58±0.78)ng/L比(1.84±0.64)ng/L ( 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内皮素-1水平明显降低、一氧化氮水平显著升高( 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能进一步改善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管内皮及左心室舒张功能。
作者:祝河忠;陈佳娟;潘庆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以雷贝拉唑与加替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医院收治的120例HP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给予雷贝拉唑、加替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B组给予雷贝拉唑、加替沙星联合阿莫西林治疗,C组给予雷贝拉唑、甲硝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疗程均为2周,停药4周后复查患者胃镜或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上腹部疼痛、上腹部饱胀、反酸、嗝气症状积分均优于治疗前( P<0.05)。A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50%,B组为95.00%,均高于C组的80.00%( P<0.05)。A组、B组患者的HP根除率分别为95.00%和92.50%,均高于C组的75.00%( P<0.05)。结论以雷贝拉唑与加替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可有效根除HP,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方亮;王昌权;陈颖;吴继雄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微创碎吸术后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引流物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监测血肿引流物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的动态变化。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术后48 h和72 h检测血肿引流物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质量浓度较高,而丙二醛质量浓度较低。观察者患者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增高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引流物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降低丙二醛水平,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石滴坚;余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低频下降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低频下降突发性耳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试验组患者则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54%( 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15%( P<0.05)。结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低频下降突发性耳聋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宇丽;李庆红;毕静;马桂琴;黄跃雁;刘吉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125I粒子植入联合GP方案行支气管肺动脉灌注并栓塞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治疗进展期中央型鳞状细胞癌的近期疗效,优化晚期肺癌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06例中央型进展期鳞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55例与灌注组51例。联合组首先进行125I植入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术后1周实施经肺动脉灌注并栓塞化疗,化疗采用吉西他滨(GEM)、顺铂(DDP)方案,连续化疗3个周期;灌注组仅采用GP方案灌注化疗。治疗1个月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采血检测细鳞癌标志物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治疗结束后3个月判定生活质量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结束后3个月 CYFRA21-1水平均显著低于灌注组( P<0.05)。联合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 KPS 评分为(82.3±6.2)分,显著高于灌注组的(79.1±6.5)分( u=2.589,P=0.011)。联合组临床控制率为72.73%、临床获益率为92.73%,均高于灌注组的52.94%和86.27%(χ2=4.455,P=0.035)。两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末梢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0.05)。联合组125I粒子植入过程中有7例出现气胸,4例出现咯血,2例术后出现胸腔积液(血),对症治疗后好转;余未见125I粒子游走、放射性损伤等并发症。结论125I粒子植入放疗与GP方案灌注化疗治疗中央型鳞癌有协同作用,二者联合较单纯灌注化疗治疗不宜手术的进展期鳞癌患者能进一步抑制肿瘤生长,减轻肿瘤负荷,提高近期疗效。
作者:魏玉芳;张慧;齐姗姗;武纪生;贾震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建立用于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中α-萘酚杂质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C8柱(150 mm ×4.6 mm,3.5μm ),流动相为乙腈-正丙醇-缓冲液(配制2.9 g/L磷酸溶液,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2.5,取该溶液1 L,加入10.3 g一水己烷磺酸钠,摇匀,使完全溶解,13:17:7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柱温为40℃。结果α-萘酚的进样量在8×10-4~8×10-3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0.9976),平均回收率为99.25%,RSD为0.89%( n=9)。结论该法专属性强、耐用、准确,可用于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中α-萘酚的测定。
作者:周宏艳;罗斌;王菁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盐酸托莫西汀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疗效。方法将183例ADHD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2例,观察组91例。对照组采用药物盐酸托莫西汀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onners量表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WCST )中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及组间各项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两量表中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后Conners量表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 P<0.05),其中多动指数、冲动-多动、心身障碍问题指标观察组下降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0.05),学习问题、品行问题、焦虑指标观察组下降比对照组更明显( 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WCST卡片测验指标均有好转( P<0.05),其中观察组完成分类数及持续性应答数两项指标治疗后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 P<0.05),两组患儿错误应答数、概念化水平、持续性错误数治疗后未见明显差异( P>0.05)。结论盐酸托莫西汀联合护理干预治疗ADHD疗效确切,且显著优于仅单用药物治疗。
作者:张薇;李兵;冯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强化胰岛素联合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烧伤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护理要点。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8例烧伤创面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9例。经常规清创处理后,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换药方式或引流技术,治疗组患者施以负压引流技术,两组患者均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55%、平均住院时间为(13.3±4.7)d,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49%、平均住院时间为(20.1±8.3)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平均治疗费用为(17852.45±1272.75)元,对照组费用为(18346.34±1345.72)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负压引流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了治疗费用,可临床推广。
作者:白俐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