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滴坚;余野
目的:分析医院克林霉素使用强度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简称表葡菌)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统计医院2011年4季度至2014年2季度克林霉素使用强度和金葡菌和表葡菌敏感率,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克林霉素的使用强度与金葡菌对其敏感率呈显著负相关( P<0.05);克林霉素的使用强度与表葡菌对其敏感率呈显著负相关( P<0.05)。结论金葡菌和表葡菌对克林霉素的耐药性与克林霉素的使用强度有关,促进临床合理使用克林霉素,可延缓耐药菌出现。
作者:蒋林;张奇兵;刘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比分析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简称放疗)联合化学治疗(简称化疗)与常规放化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急性反应及晚期损伤。方法将医院肿瘤科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放疗联合化疗组(RT+CT,n=43)和调强适形放化疗组(IMRT+CT,n=43),化疗方案主要以顺铂为主。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按照RTOG/EORTC评分标准进行评价,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IMRT+CT组的局部控制率、肿瘤无远处转移生成率以及总生存率均高于RT+CT组,但组间仅2年局部控制率和2年总生存率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患者的急性放射损伤多为2~3级,IMRT+CT组的口腔黏膜放射性损伤、头颈部皮肤放射性损伤和喉急性放射性损伤均少于RT+CT组(χ2=10.321,P<0.05;χ2=15.023,P<0.05;χ2=10.581, P<0.05);IMRT+CT组的唾液腺功能晚期损伤明显少于RT+CT组(χ2=25.581,P<0.01);放疗1年后,IMRT+CT组患者口干症状逐渐缓解,而RT+CT组患者则多表现为终身性口干。结论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是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的有效方法,可获得较好的局部区域控制率,并提高总生存率,且对放疗所引起的口干也有明显缓解作用。
作者:刘斌;刘丽霞;臧爱民;商琰红;宋子正;王志宇;田会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结合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SAP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早期应用生长抑素结合CVVH治疗,对照组56例进行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后第1,3,5天两组临床疗效及APACHEⅡ评分、血生化指标和预后指标。结果治疗后第5天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优于对照组( t=6.9664,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肝肾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改善( P<0.05),提示生长抑素有益于患者肝肾功能恢复。观察组炎性指标中的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白细胞数和C反应蛋白均下降( P<0.05),联合治疗在清除炎性介质保护组织器官发挥作用。心率、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3项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 P<0.05)。预后指标中的禁食、住院、腹痛、腹胀、发热的天数观察组都较对照组降低(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SAP早期应用生长抑素结合CVVH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缓解病情向危重发展,降低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预后恢复率。
作者:罗育红;张晖;张学艳;田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系统评价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0至2014年)、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89至2014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90至2014年)、PubMed(1980至2014年)、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1990至2014年)、Medline(1990至2014年)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 AP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 ),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4篇RCT,共计464例,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3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和奥美拉唑治疗AP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RR=1.32,95% CI(1.20,1.44),P<0.00001],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RR=0.16,95% CI(0.09,0.30),P<0.00001]和病死率[ RR=0.36,95% CI(0.17,0.80),P=0.01],能缩短平均住院时间,还能缩短腹痛腹胀时间[ MD-1.63,95%CI(-2.08,-1.18),P<0.00001]以及血淀粉酶恢复时间[ MD-3.20,95%CI(-3.76,-2.64), P<0.00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和奥美拉唑治疗AP,较一般常规治疗疗效显著。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较低,可能影响了结果的论证强度,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提供更高质量的证据。
作者:米婷婷;范开华;张育勤;任建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在口腔扁平苔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医院就诊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醋酸曲安奈德+利多卡因局部黏膜下注射,每周1次,共用4周。治疗组同时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肌肉注射,隔日1次,共18次。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 P<0.05);治疗后1周,治疗组糜烂面积较治疗前减少( P<0.05);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糜烂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明显( P<0.05);治疗后1,2,4周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 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67%)与对照组(10.00%)相比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 P<0.05)。结论曲安奈德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口腔扁平苔藓中,疗效可靠,能有效减少糜烂面积,降低疼痛程度及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永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间苯三酚与山莨菪碱注射液预防小儿肠套叠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接受治疗的肠套叠患儿568例,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4例。观察组使用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山莨菪碱注射液治疗。结果肠套叠患儿复位后90 d内,观察组复发3例(1.06%),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4例(4.93%,P<0.05);观察组患儿的平均复位时间为(7.4±3.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6±3.2)min( 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1例(0.3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2例(25.35%,P<0.05)。结论小儿肠套叠复位后采用间苯三酚注射液预防小儿肠套叠复发的效果显著优于山莨菪碱注射液,不仅能迅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也可有效预防肠套叠复发。
作者:钱程;姚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医院大肠埃希菌感染特点及药物敏感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部送检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临床标本分离细菌进行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检测。结果在分离的1904株大肠埃希菌中,来自泌尿外科的菌株多,为305株(16.02%);检出标本以痰液所占比例高(41.70%),尿液次之(31.46%);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厄他培南高,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大肠埃希菌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耐药情况,尽早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监测,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避免产生更多耐药株。
作者:罗文才;倪丹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不同国家药典中兰索拉唑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第一增本》(以下简称ChP2010)、35版《美国药典》(以下简称USP35)、7.0版《欧洲药典》(以下简称EP7.0)所收载的兰索拉唑有关物质质量标准中的方法,分别对兰索拉唑有关物质进行测定,对其色谱行为、分离效能、已知杂质方法学、有关物质测定结果等进行比较。结果 USP35中兰索拉唑有关物质的流动相系统较EP7.0和ChP2010收载的流相系统对兰索拉唑杂质的分离效能更好,而采用EP7.0有关物质方法中收载的溶剂对杂质的溶解力更强。结论 ChP2010兰索拉唑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与欧美药典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建议ChP2010在以后的修订中,将兰索拉唑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改为USP35的流动相系统,溶剂则采用EP7.0的溶剂,并借鉴欧美药典制定限度。
作者:陈苑;宋粉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200例,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对照组只用氟伐他汀治疗。结果治疗后8周治疗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并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晓琳;陈霞;郑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纤溶酶治疗内听动脉闭塞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内听动脉闭塞综合征患者88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加用前列地尔和纤溶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全血比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7.27%( P<0.05)。治疗后,除峰间潜伏期(IPL)Ⅰ~Ⅲ无明显变化外,两组IPLⅢ~Ⅴ,IPLⅠ~Ⅴ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P<0.05),组间比较,潜伏期(PL)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LⅢ,PLⅤ试验组均好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比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影响治疗的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纤溶酶治疗内听动脉闭塞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洪武;许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2月就诊的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1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试验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吸入,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干粉吸入剂吸入,同时给予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吸入。均治疗12周。观察并记录每日哮喘症状并评分,测定大呼气峰流速(PEF )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流式细胞仪检测调节性T细胞( Treg )、Th1及Th2细胞的表达,每4周1次。结果治疗第4周、第8周、第12周后,两组哮喘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PEF占预计值百分比各时间段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 P<0.05),且治疗第4周试验组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Treg及Th1细胞百分率及Th1/Th2比值各时间段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 P<0.05),且治疗第4周试验组较对照组上升明显( 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段Th2细胞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且治疗第4周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 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对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疗效可靠,能明显改善免疫紊乱状况,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白玉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病及对血压变异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坎地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坎地沙坦治疗。结果观察组用药前后24 h收缩压(SBP)差值为(13.79±7.16)mmHg,24 h舒张压(24 h DBP)差值为(8.91±6.09)mmHg;对照组用药前后24 h SBP差值为(11.17±7.07)mmHg,24 h DBP差值为(6.24±5.42)mmHg。治疗后,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为(11.15±2.14)mmHg,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V)为(8.92±2.13)mmHg,白昼(早上6点至晚上10点)平均收缩压变异性(dSBPV)为(9.34±2.31)mmHg,白昼平均舒张压变异性(dDBPV)为(7.51±0.63)mmHg,夜间(晚上10点至早上6点)平均收缩压变异性(nSBPV)为(9.26±1.34)mmHg,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性(nDBPV)为(7.22±1.27)mmHg。对照组24 h SBPV为(12.63±2.43)mmHg,24 h DBPV为(10.44±2.45)mmHg,dSBPV 为(10.71±2.39)mmHg,dDBPV 为(8.41±1.11)mmHg,nSBPV 为(10.78±2.11)mmHg,nDBPV 为(8.17±2.01)mmHg。结论坎地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可有效发挥降压作用,并使血压变异性减小。
作者:刘丹丹;李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小儿牛黄清心散用于小儿季节性流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8例季节性流感患儿,按入院顺序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9例。治疗组患儿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小儿牛黄清心散治疗,对照组则仅使用磷酸奥司他韦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为(2.09±0.68)d,咳嗽消失时间为(3.13±0.98)d,咽痛消失时间为(3.02±0.85)d,进展为肺炎的发生率为2.04%,总症状积分为(1.02±1.09)分,临床总有效率为97.9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2.79±0.82)d,(3.92±1.39)d,(3.89±1.21)d,28.57%,(2.01±1.68)分,7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联合小儿牛黄清心散治疗季节性流感,临床总有效率提高,患儿不适症状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英;李居武;于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125I粒子植入联合GP方案行支气管肺动脉灌注并栓塞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治疗进展期中央型鳞状细胞癌的近期疗效,优化晚期肺癌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06例中央型进展期鳞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55例与灌注组51例。联合组首先进行125I植入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术后1周实施经肺动脉灌注并栓塞化疗,化疗采用吉西他滨(GEM)、顺铂(DDP)方案,连续化疗3个周期;灌注组仅采用GP方案灌注化疗。治疗1个月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采血检测细鳞癌标志物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治疗结束后3个月判定生活质量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结束后3个月 CYFRA21-1水平均显著低于灌注组( P<0.05)。联合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 KPS 评分为(82.3±6.2)分,显著高于灌注组的(79.1±6.5)分( u=2.589,P=0.011)。联合组临床控制率为72.73%、临床获益率为92.73%,均高于灌注组的52.94%和86.27%(χ2=4.455,P=0.035)。两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末梢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0.05)。联合组125I粒子植入过程中有7例出现气胸,4例出现咯血,2例术后出现胸腔积液(血),对症治疗后好转;余未见125I粒子游走、放射性损伤等并发症。结论125I粒子植入放疗与GP方案灌注化疗治疗中央型鳞癌有协同作用,二者联合较单纯灌注化疗治疗不宜手术的进展期鳞癌患者能进一步抑制肿瘤生长,减轻肿瘤负荷,提高近期疗效。
作者:魏玉芳;张慧;齐姗姗;武纪生;贾震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微创碎吸术后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引流物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监测血肿引流物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的动态变化。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术后48 h和72 h检测血肿引流物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质量浓度较高,而丙二醛质量浓度较低。观察者患者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增高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引流物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降低丙二醛水平,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石滴坚;余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 PCIA )用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TURP )的效果。方法选择行TURP术后镇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术后镇痛,观察组联合地佐辛行PCIA,比较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及对手术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4 h为(0.49±0.21)分、术后8 h为(1.13±0.43)分、术后24 h为(1.45±0.51)分、术后48 h为(0.98±0.48)分,对照组分别为(1.34±0.64)分、(1.68±0.85)分、(2.49±1.03)分、(1.98±0.96)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后48 h膀胱痉挛次数为(3.21±1.24)次、膀胱痉挛持续时间为(5.03±1.87)min、膀胱冲洗时间为(1.75±0.49)d,对照组分别为(5.11±1.79)次、(9.14±2.79)min、(2.68±0.85)d,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PCIA用于TURP手术镇痛效果好,可减轻术后患者炎症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戴礼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索与实践药学服务新模式,促进医院药师的职能转型。方法结合文献分析传统药学服务模式存在的不足,阐述医院在探索药学服务新模式过程中所做的一系列实践,并在医师、护士、患者中进行药学服务模式转型前后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进行药房托管,加强药师的继续教育,成立临床药学室,实现药房管理数字模式化,医师、护士和患者的药学服务满意度大幅提升。结论转变药学服务模式是时代的要求,势在必行,药师的价值藉此才能得以充分体现。
作者:刘桂萍;欧微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用速尿持续静脉滴注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水肿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小儿肾病综合征水肿患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速尿静脉注射;观察组患儿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速尿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0%( P<0.05);观察组水肿消退时间(15.8±4.1)h、血清白蛋白升高时间(7.7±1.2)d、多尿时间(3.4±1.2)h,对照组分别为(28.3±12.1)h,(12.5±1.3)d,(14.1±2.5)h,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缩短( P<0.05);观察组尿蛋白和血清胆固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而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0.05);观察组水肿复发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00%( P<0.05)。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联用速尿持续静脉滴注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水肿,效果突出,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陆日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顽固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顽固性产后出血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宫体注射。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33%( P<0.05)。观察组产时出血量为(290.87±36.90)mL,产后24 h出血量为(395.70±42.19)mL,对照组分别为(386.11±44.30)mL和(455.75±60.08)m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0%( P<0.05)。结论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顽固性宫缩乏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学燕;王治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马来酸氟吡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口服马来酸氟吡汀胶囊)和对照组(口服洛芬待因缓释片),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轻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马来酸氟吡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可临床推广。
作者:陆海鹏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