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宏
目的:观察护士主导护理模式对替硝唑治疗加重型口腔感染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替硝唑治疗加重型口腔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遵医嘱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士主导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水平。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对照组更强( P<0.05),SF-36生活质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替硝唑治疗加重型口腔感染患者实施护士主导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王丽红;丁彦芝;朱静利;王国英;刘艳霞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水合氯醛用于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儿150例,随机分为3组,各50例。A组给予咪达唑仑,B组给予丙泊酚,C组给予咪达唑仑联合水合氯醛。观察3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 C组检查中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在正常范围内,与检查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检查中SBP和DBP水平C组显著低于A、B组( P<0.05),心率C组显著低于A、B组( P<0.05);3组患儿检查前和检查中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C组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 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水合氯醛用于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麻醉镇痛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刘汉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优选姜黄饮片的佳切制工艺。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姜黄素含量,正交试验设计法优选切制工艺。结果姜黄的佳切制工艺为A1B2C2D1,即焖润8 h,厚度2 mm,35℃烘7 h。结论优选的切制工艺操作简便、稳定、可行。
作者:杨海玲;许丹妮;吴尤娇;黄华艳;徐信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医生对双硫仑样反应的知晓情况及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以医院临床医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15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31份。内科医生有73人知晓双硫仑样反应相关知识,外科医生有52人;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等情况知晓率分别为59.54%(78/131),69.47%(91/131),17.56%(23/131),30.53%(40/131);有40名(30.53%)临床医生曾接诊过双硫仑样反应患者。愿意接受相关知识培训的临床医生有122人,希望通过全院集中培训方式和分发图文并茂的宣传册的形式接受培训的需求高。结论临床医生对双硫仑样反应的知晓率高,但对诊断、治疗等情况了解不足,有接受培训的需求,可采取全院集中授课的方式或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册的形式。
作者:熊建群;孙亮;周金;龚涵;何珍;高晓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用速尿持续静脉滴注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水肿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小儿肾病综合征水肿患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速尿静脉注射;观察组患儿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速尿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0%( P<0.05);观察组水肿消退时间(15.8±4.1)h、血清白蛋白升高时间(7.7±1.2)d、多尿时间(3.4±1.2)h,对照组分别为(28.3±12.1)h,(12.5±1.3)d,(14.1±2.5)h,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缩短( P<0.05);观察组尿蛋白和血清胆固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而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0.05);观察组水肿复发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00%( P<0.05)。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联用速尿持续静脉滴注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水肿,效果突出,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陆日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低频下降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低频下降突发性耳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试验组患者则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54%( 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15%( P<0.05)。结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低频下降突发性耳聋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宇丽;李庆红;毕静;马桂琴;黄跃雁;刘吉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在口腔扁平苔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医院就诊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醋酸曲安奈德+利多卡因局部黏膜下注射,每周1次,共用4周。治疗组同时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肌肉注射,隔日1次,共18次。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 P<0.05);治疗后1周,治疗组糜烂面积较治疗前减少( P<0.05);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糜烂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明显( P<0.05);治疗后1,2,4周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 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67%)与对照组(10.00%)相比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 P<0.05)。结论曲安奈德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口腔扁平苔藓中,疗效可靠,能有效减少糜烂面积,降低疼痛程度及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永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结合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SAP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早期应用生长抑素结合CVVH治疗,对照组56例进行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后第1,3,5天两组临床疗效及APACHEⅡ评分、血生化指标和预后指标。结果治疗后第5天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优于对照组( t=6.9664,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肝肾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改善( P<0.05),提示生长抑素有益于患者肝肾功能恢复。观察组炎性指标中的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白细胞数和C反应蛋白均下降( P<0.05),联合治疗在清除炎性介质保护组织器官发挥作用。心率、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3项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 P<0.05)。预后指标中的禁食、住院、腹痛、腹胀、发热的天数观察组都较对照组降低(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SAP早期应用生长抑素结合CVVH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缓解病情向危重发展,降低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预后恢复率。
作者:罗育红;张晖;张学艳;田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琥珀酰明胶注射液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内脏灌注的影响并总结术后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于全身麻醉诱导开始后30 min内分别输注乳酸钠林格液和琥珀酰明胶12 mL/kg。在诱导前即刻(T0),输注结束时(T1),气腹后5 min(T2)、15 min(T3)、30 min(T4),结束气腹后5 min(T5)、15 min(T6)、30 min(T7)时监测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胃黏膜张力计测定值。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 T1~T7中心静脉压均较T0明显升高( P<0.05)。观察组外周血管阻力指数( SVRI )各时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心室收缩加速指数( ACI )及心脏指数( CI )较对照组明显上升( P<0.05)。两组患者胃黏膜pHi从T4起明显降低( P<0.05),而各时点组间差异不显著( P>0.05)。两组患者T1~T2的胃黏膜-血二氧化碳分压均较T0有显著下降( P<0.05),而自T3起,对照组该指标则明显上升( P<0.05),而观察组与T0水平相当( P>0.05)。结论琥珀酰明胶注射液能显著改善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器官灌注,同时也能较好地维持患者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作者:马立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1000提取物,优选半仿生法提取半夏白术天麻汤方药的较佳方药组合方式。方法将方中6味中药排列组合成15组,用优选的半仿生法工艺条件提取,以天麻素、甘草次酸、总黄酮、高效液相色谱总面积、相对分子质量≤1000提取物为指标进行综合评判。结果6个指标综合评价值以ABCD为大。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方药以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与甘草合并提取为佳。
作者:徐男;时海燕;蔡梅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不同国家药典中兰索拉唑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第一增本》(以下简称ChP2010)、35版《美国药典》(以下简称USP35)、7.0版《欧洲药典》(以下简称EP7.0)所收载的兰索拉唑有关物质质量标准中的方法,分别对兰索拉唑有关物质进行测定,对其色谱行为、分离效能、已知杂质方法学、有关物质测定结果等进行比较。结果 USP35中兰索拉唑有关物质的流动相系统较EP7.0和ChP2010收载的流相系统对兰索拉唑杂质的分离效能更好,而采用EP7.0有关物质方法中收载的溶剂对杂质的溶解力更强。结论 ChP2010兰索拉唑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与欧美药典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建议ChP2010在以后的修订中,将兰索拉唑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改为USP35的流动相系统,溶剂则采用EP7.0的溶剂,并借鉴欧美药典制定限度。
作者:陈苑;宋粉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比肾性骨营养不良( ROD )患者应用血液透析滤过(HDF)、小剂量骨化三醇与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大剂量骨化三醇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56例ROD患者,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大剂量骨化三醇治疗,观察组采用HDF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白蛋白(ALB)水平分别为(580.5±120.62)μmol/L,(24.97±2.38)mmol/L,(35.93±3.34)g/L,观察组分别为(589.9±110.54)μmol/L,(27.66±4.07)mmol/L,(34.62±3.58)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钙、血磷含量和钙磷乘积水平分别为(2.21±0.20)mmol/L,(2.26±0.30)mmol/L,(61.31±8.36)mg2/dL2,观察组分别为(2.15±0.26)mmol/L,(1.68±0.49)mmol/L,(46.62±11.27)mg2/dL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DF联合小剂量骨化三醇治疗ROD临床效果显著,与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大剂量骨化三醇作用相当,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作者:崔为英;徐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障碍分度标准(MMS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各项目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定向力、延迟回忆、注意力及视空间与执行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春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盐酸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干预的应用体会。方法将PSVT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盐酸维拉帕米,观察组给予盐酸普罗帕酮治疗,两组均给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优于对照组的70.73%( P<0.05)。观察组治疗转复时间(11.28±2.31)min,住院时间(9.78±3.11)d,护理满意度95.12%,对照组分别为(22.33±4.04)min,(14.28±5.09)d和68.29%,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盐酸普罗帕酮治疗PSVT疗效可靠,转复时间短于盐酸维拉帕米;通过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配合临床治疗,减轻患者负性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印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检索和评价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临床应用观察和网络检索国内用替格瑞洛治疗ACS且资料完整的病例共300例,分析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按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判断,替格瑞洛总有效率80%以上,其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和低于氯吡格雷。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ACS,早期疗效确切,能更有效地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替格瑞洛治疗ACS早期疗效可靠而安全,但长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刘亚红;卢海波;宋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术中应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后恢复期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将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儿71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60例和对照组350例。试验组麻醉后予以生命体征管理、呼吸道护理、躁动及误吸护理等,对照组予以一般术后护理。结果试验组的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离开恢复室时间分别为(9.78±1.25)min,(13.27±2.54)min,(16.80±3.29)min,(54.16±10.32)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1.19±1.63)min,(17.36±3.57)min,(23.55±3.64)min,(59.81±11.26)min ( P<0.01)。两组患儿T2~T6的心率均显著高于T1,氧饱和度均显著低于T1( P<0.05);试验组T2~T6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儿T4~T6的苏醒期躁动评分(RS)显著高于T3,镇静评分(RSS)显著低于T3( P<0.05);试验组T3~T6的 RS显著低于对照组,RSS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麻醉后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8.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14%(χ2=32.3685,P<0.01)。结论加强麻醉后恢复期护理和监护可以稳定患儿的生命体征,促进其苏醒,避免躁动发生,降低术后麻醉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川波;张秋月;李薛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对比分析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简称放疗)联合化学治疗(简称化疗)与常规放化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急性反应及晚期损伤。方法将医院肿瘤科2011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均分为常规放疗联合化疗组(RT+CT,n=43)和调强适形放化疗组(IMRT+CT,n=43),化疗方案主要以顺铂为主。急性反应和晚期损伤按照RTOG/EORTC评分标准进行评价,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IMRT+CT组的局部控制率、肿瘤无远处转移生成率以及总生存率均高于RT+CT组,但组间仅2年局部控制率和2年总生存率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患者的急性放射损伤多为2~3级,IMRT+CT组的口腔黏膜放射性损伤、头颈部皮肤放射性损伤和喉急性放射性损伤均少于RT+CT组(χ2=10.321,P<0.05;χ2=15.023,P<0.05;χ2=10.581, P<0.05);IMRT+CT组的唾液腺功能晚期损伤明显少于RT+CT组(χ2=25.581,P<0.01);放疗1年后,IMRT+CT组患者口干症状逐渐缓解,而RT+CT组患者则多表现为终身性口干。结论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是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的有效方法,可获得较好的局部区域控制率,并提高总生存率,且对放疗所引起的口干也有明显缓解作用。
作者:刘斌;刘丽霞;臧爱民;商琰红;宋子正;王志宇;田会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并探讨125I粒子植入联合GP方案行支气管肺动脉灌注并栓塞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治疗进展期中央型鳞状细胞癌的近期疗效,优化晚期肺癌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06例中央型进展期鳞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55例与灌注组51例。联合组首先进行125I植入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术后1周实施经肺动脉灌注并栓塞化疗,化疗采用吉西他滨(GEM)、顺铂(DDP)方案,连续化疗3个周期;灌注组仅采用GP方案灌注化疗。治疗1个月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采血检测细鳞癌标志物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治疗结束后3个月判定生活质量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结束后3个月 CYFRA21-1水平均显著低于灌注组( P<0.05)。联合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 KPS 评分为(82.3±6.2)分,显著高于灌注组的(79.1±6.5)分( u=2.589,P=0.011)。联合组临床控制率为72.73%、临床获益率为92.73%,均高于灌注组的52.94%和86.27%(χ2=4.455,P=0.035)。两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末梢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0.05)。联合组125I粒子植入过程中有7例出现气胸,4例出现咯血,2例术后出现胸腔积液(血),对症治疗后好转;余未见125I粒子游走、放射性损伤等并发症。结论125I粒子植入放疗与GP方案灌注化疗治疗中央型鳞癌有协同作用,二者联合较单纯灌注化疗治疗不宜手术的进展期鳞癌患者能进一步抑制肿瘤生长,减轻肿瘤负荷,提高近期疗效。
作者:魏玉芳;张慧;齐姗姗;武纪生;贾震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医院克林霉素使用强度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简称表葡菌)耐药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统计医院2011年4季度至2014年2季度克林霉素使用强度和金葡菌和表葡菌敏感率,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克林霉素的使用强度与金葡菌对其敏感率呈显著负相关( P<0.05);克林霉素的使用强度与表葡菌对其敏感率呈显著负相关( P<0.05)。结论金葡菌和表葡菌对克林霉素的耐药性与克林霉素的使用强度有关,促进临床合理使用克林霉素,可延缓耐药菌出现。
作者:蒋林;张奇兵;刘航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剂量选择。方法选择医院诊治的36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中经氨氯地平2.5 mg/d治疗2周降压未达标的231例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A,B,C组,每组77例。A组予氨氯地平2.5 mg/d+替米沙坦60 mg/d,B组予氨氯地平5 mg/d+替米沙坦60 mg/d,C组予氨氯地平10 mg/d+替米沙坦60 mg/d,用药持续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每隔2周测量血压、心率,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和精氨酸加压素(AVP)水平,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收缩压,3组每次测量值均显著低于用药前( P<0.05),其中第14天A组和B组均显著高于C组( P<0.05),其他3次检测中仅A组显著高于C组;舒张压,A组和B组第42天和第56天显著低于用药前( P<0.05);血压达标率从高到低分别为C组、B组、A组,第28天C 组显著高于 A组和 B 组( P <0.05),第28,42,56天 C 组均显著高于 A 组( P <0.05);血浆 NO 水平 C 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P <0.05),AVP水平C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 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氨氯地平10 mg/d+替米沙坦60 mg/d的联合用药方案在血压达标率、改善血浆NO及AVP方面更优。
作者:杜锦权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