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锦权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200例,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对照组只用氟伐他汀治疗。结果治疗后8周治疗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并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晓琳;陈霞;郑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微创碎吸术后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引流物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监测血肿引流物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的动态变化。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术后48 h和72 h检测血肿引流物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质量浓度较高,而丙二醛质量浓度较低。观察者患者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增高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引流物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降低丙二醛水平,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石滴坚;余野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间苯三酚与山莨菪碱注射液预防小儿肠套叠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接受治疗的肠套叠患儿568例,按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4例。观察组使用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山莨菪碱注射液治疗。结果肠套叠患儿复位后90 d内,观察组复发3例(1.06%),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4例(4.93%,P<0.05);观察组患儿的平均复位时间为(7.4±3.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6±3.2)min( P<0.05);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1例(0.3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72例(25.35%,P<0.05)。结论小儿肠套叠复位后采用间苯三酚注射液预防小儿肠套叠复发的效果显著优于山莨菪碱注射液,不仅能迅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也可有效预防肠套叠复发。
作者:钱程;姚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盐酸托莫西汀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疗效。方法将183例ADHD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2例,观察组91例。对照组采用药物盐酸托莫西汀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onners量表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WCST )中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及组间各项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两量表中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后Conners量表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 P<0.05),其中多动指数、冲动-多动、心身障碍问题指标观察组下降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0.05),学习问题、品行问题、焦虑指标观察组下降比对照组更明显( 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WCST卡片测验指标均有好转( P<0.05),其中观察组完成分类数及持续性应答数两项指标治疗后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 P<0.05),两组患儿错误应答数、概念化水平、持续性错误数治疗后未见明显差异( P>0.05)。结论盐酸托莫西汀联合护理干预治疗ADHD疗效确切,且显著优于仅单用药物治疗。
作者:张薇;李兵;冯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抗菌药物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时间效应。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医院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183例,随机分为青霉素类组( A组)、头孢菌素组( B组)和联合用药组( C组),各61例,分别给予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以及上述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另选择61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 D组)。观察4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检测肠道菌群数量,分析时间效应的关系,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8%,91.80%和96.72%( P>0.05);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4.70±1.92)d,(7.94±4.31)d和(4.63±1.66)d,平均治愈时间A组与C组相当( P>0.05),但均短于B组( P<0.05);3组患儿体内肠道菌群状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但A组差异小( P<0.05);A组、B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48%,14.75%和24.59%,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低于C组( P<0.05)。结论单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和时间效应,较低水平的肠道菌群影响,且不良反应少,是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魏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比较不同国家药典中兰索拉唑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第一增本》(以下简称ChP2010)、35版《美国药典》(以下简称USP35)、7.0版《欧洲药典》(以下简称EP7.0)所收载的兰索拉唑有关物质质量标准中的方法,分别对兰索拉唑有关物质进行测定,对其色谱行为、分离效能、已知杂质方法学、有关物质测定结果等进行比较。结果 USP35中兰索拉唑有关物质的流动相系统较EP7.0和ChP2010收载的流相系统对兰索拉唑杂质的分离效能更好,而采用EP7.0有关物质方法中收载的溶剂对杂质的溶解力更强。结论 ChP2010兰索拉唑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与欧美药典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建议ChP2010在以后的修订中,将兰索拉唑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改为USP35的流动相系统,溶剂则采用EP7.0的溶剂,并借鉴欧美药典制定限度。
作者:陈苑;宋粉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障碍分度标准(MMS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各项目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定向力、延迟回忆、注意力及视空间与执行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丁苯酞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春双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系统评价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0至2014年)、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89至2014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90至2014年)、PubMed(1980至2014年)、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1990至2014年)、Medline(1990至2014年)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 AP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 ),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4篇RCT,共计464例,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3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和奥美拉唑治疗AP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RR=1.32,95% CI(1.20,1.44),P<0.00001],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RR=0.16,95% CI(0.09,0.30),P<0.00001]和病死率[ RR=0.36,95% CI(0.17,0.80),P=0.01],能缩短平均住院时间,还能缩短腹痛腹胀时间[ MD-1.63,95%CI(-2.08,-1.18),P<0.00001]以及血淀粉酶恢复时间[ MD-3.20,95%CI(-3.76,-2.64), P<0.00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和奥美拉唑治疗AP,较一般常规治疗疗效显著。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较低,可能影响了结果的论证强度,期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提供更高质量的证据。
作者:米婷婷;范开华;张育勤;任建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盐酸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干预的应用体会。方法将PSVT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盐酸维拉帕米,观察组给予盐酸普罗帕酮治疗,两组均给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优于对照组的70.73%( P<0.05)。观察组治疗转复时间(11.28±2.31)min,住院时间(9.78±3.11)d,护理满意度95.12%,对照组分别为(22.33±4.04)min,(14.28±5.09)d和68.29%,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盐酸普罗帕酮治疗PSVT疗效可靠,转复时间短于盐酸维拉帕米;通过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配合临床治疗,减轻患者负性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印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头孢克肟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对36例健康体检者在服用头孢克肟前和服用后4 h,进行大便常规,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和凝血功能检查,统计检查结果。结果服用头孢克肟可升高尿中酮体和尿糖水平,还可升高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尿素氮、肌酐和肌酐清除率,使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比率降低,延长凝血酶原时间。结论头孢克肟对临床检验结果有一定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周波;张军艳;邓显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顽固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顽固性产后出血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宫体注射。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33%( P<0.05)。观察组产时出血量为(290.87±36.90)mL,产后24 h出血量为(395.70±42.19)mL,对照组分别为(386.11±44.30)mL和(455.75±60.08)m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0%( P<0.05)。结论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顽固性宫缩乏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学燕;王治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静脉滴注药物的溶剂用量,提高审方水平,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依据药品说明书,统计223种静脉滴注药物溶剂用量的标注情况;依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的输液处方,统计并分析静脉滴注药物溶剂用量不合理的使用情况。结果223种药品说明书中,标注不完整的情况较多,比例为37.67%;溶剂用量不合理用药总计155例,主要有溶剂用量偏少(70.97%)、溶剂用量偏大(7.74%)、输液浓度超标(21.29%)等情况。结论审方药师与处方医师均需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溶剂及用量,减少安全隐患,保障合理用药。
作者:陈丽娜;王向东;宋广福;邱程锦;赵长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对肾性贫血使用静脉铁剂的临床疗效,探讨监测铁代谢血液指标等指标对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接受血液透析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琥珀酸亚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注射右旋糖酐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铁代谢血液指标变化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铁代谢血液指标比治疗前均显著升高( 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 P<0.05),但均未超过检测范围。结论肾性贫血使用静脉铁剂能有效提高治愈率,但使用时应严格监测铁代谢血液指标,严禁铁过载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
作者:罗晓琳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结果观察组痊愈24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3例,对照组痊愈15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11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7%( 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87±1.46)分,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 )(3.01±1.14)mg/L,对照组分别为(13.48±2.54)分、(6.87±2.15)mg/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14.87±3.65)s、血小板计数(194.72±30.04)×109/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25.83±3.57)U/L,对照组分别为(14.61±3.59)s、(196.48±29.69)×109/L和(24.92±3.51)U/L,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能有效降低hs-CRP水平,对患者肝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影响较小,安全有效。
作者:张岩;李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用速尿持续静脉滴注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水肿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小儿肾病综合征水肿患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速尿静脉注射;观察组患儿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速尿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0%( P<0.05);观察组水肿消退时间(15.8±4.1)h、血清白蛋白升高时间(7.7±1.2)d、多尿时间(3.4±1.2)h,对照组分别为(28.3±12.1)h,(12.5±1.3)d,(14.1±2.5)h,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缩短( P<0.05);观察组尿蛋白和血清胆固醇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而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0.05);观察组水肿复发率为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00%( P<0.05)。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联用速尿持续静脉滴注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水肿,效果突出,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陆日舰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1000提取物,优选半仿生法提取半夏白术天麻汤方药的较佳方药组合方式。方法将方中6味中药排列组合成15组,用优选的半仿生法工艺条件提取,以天麻素、甘草次酸、总黄酮、高效液相色谱总面积、相对分子质量≤1000提取物为指标进行综合评判。结果6个指标综合评价值以ABCD为大。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方药以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与甘草合并提取为佳。
作者:徐男;时海燕;蔡梅超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提高门诊西药房药品质量管理水平。方法根据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收集患者意见,其中81.2%的不满因药品管理不善导致。采用头脑风暴法分析导致药品质量的原因,为药品潮解、药品失效、冷藏药品没按贮藏条件冷藏。按照品管圈的十大步骤实施各项活动,拟订活动计划、拟订对策及实施,评价有形成果(药品质量管理提高)和无形成果(圈能力),制订标准化工作流程。结果药品潮解主要是因协定处方及拆零片剂所致;药品失效主要是因药师工作责任心不强,积压药品所致;冷藏药品未冷藏保管主要因冷藏药品品种多、数量大、冰柜少所致。针对以上原因,采取协定处方标准化分装,请领药品规范化,冷藏药品采取少量多批领取并增加冷柜的方法,对药师增强工作责任心等系列措施。活动后潮解药品由活动前的13次下降到5次,失效药品由活动前的5次下降到2次,冷藏管理药品由活动前的16次下降到6次;同时圈员们的工作积极性、团队凝聚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均有大幅提高。结论品管圈管理模式的应用,可提高医院门诊西药房的药品质量管理水平。
作者:李杨华;周祖萍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老年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心房颤动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倍他乐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胺碘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0%( P<0.05)。观察组心房颤动发作次数(5.42±1.87)次/年、持续时间(4.02±1.24)h,对照组分别为(13.29±3.51)次/年、(8.95±2.77)h,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静息心室率(73.54±8.79)次/分、左心室射血分数(47.28±7.96)%,对照组分别为(88.95±11.31)次/分、(40.87±5.69)%,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老年心房颤动,临床疗效可靠,能减少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提高患者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磊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量效关系。方法选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贝那普利10 mg/d治疗,B组给予缬沙坦80 mg/d治疗,C组给予缬沙坦320 mg/d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脑钠肽( BNP )及左室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3组患者未出现低血压、肾功能及血钾异常情况,心功能改善无显著差异( P>0.05),C组短轴缩短率(FS)、心搏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A组及B组,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心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低于A组及B组,AngⅡ及BNP均低于A组和B组( P<0.05)。结论大剂量缬沙坦能够明显改善左室功能重构,有效提高心功能,对血管紧张素及脑钠肽水平的控制优于小剂量缬沙坦及贝那普利,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庆华;洪雷;方胜先;彭文君;曾小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以雷贝拉唑与加替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医院收治的120例HP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给予雷贝拉唑、加替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B组给予雷贝拉唑、加替沙星联合阿莫西林治疗,C组给予雷贝拉唑、甲硝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疗程均为2周,停药4周后复查患者胃镜或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上腹部疼痛、上腹部饱胀、反酸、嗝气症状积分均优于治疗前( P<0.05)。A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50%,B组为95.00%,均高于C组的80.00%( P<0.05)。A组、B组患者的HP根除率分别为95.00%和92.50%,均高于C组的75.00%( P<0.05)。结论以雷贝拉唑与加替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可有效根除HP,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方亮;王昌权;陈颖;吴继雄 刊期: 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