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低频下降突发性耳聋41例

张宇丽;李庆红;毕静;马桂琴;黄跃雁;刘吉娜

关键词:低频下降, 突发性耳聋,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前列地尔,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低频下降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低频下降突发性耳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试验组患者则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54%( 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15%( P<0.05)。结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低频下降突发性耳聋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顽固性产后出血75例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顽固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顽固性产后出血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宫体注射。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33%( P<0.05)。观察组产时出血量为(290.87±36.90)mL,产后24 h出血量为(395.70±42.19)mL,对照组分别为(386.11±44.30)mL和(455.75±60.08)m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0%( P<0.05)。结论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联合米索前列醇治疗顽固性宫缩乏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学燕;王治惠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大剂量缬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及心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分析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量效关系。方法选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贝那普利10 mg/d治疗,B组给予缬沙坦80 mg/d治疗,C组给予缬沙坦320 mg/d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脑钠肽( BNP )及左室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3组患者未出现低血压、肾功能及血钾异常情况,心功能改善无显著差异( P>0.05),C组短轴缩短率(FS)、心搏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高于A组及B组,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心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低于A组及B组,AngⅡ及BNP均低于A组和B组( P<0.05)。结论大剂量缬沙坦能够明显改善左室功能重构,有效提高心功能,对血管紧张素及脑钠肽水平的控制优于小剂量缬沙坦及贝那普利,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庆华;洪雷;方胜先;彭文君;曾小林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离子色谱法测定厄贝沙坦胶囊中叠氮化物的残留量

    目的:建立测定厄贝沙坦中叠氮化物残留量的离子色谱法。方法采用IonPac AG11-HC保护柱(50 mm ×4 mm),IonPac AS11-HC分析柱(250 mm ×4 mm);淋洗液采用低浓度的 KOH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0℃,进样量25μL。结果叠氮化物离子质量浓度在0.542~2.168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0.9997),方法检测限为0.25 ng,定量限为1.25 ng。结论该法简单快速,专属性强,结果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厄贝沙坦中叠氮化物残留量的检测。

    作者:林伟豪;李东;吴婵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雷贝拉唑与加替沙星为主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以雷贝拉唑与加替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医院收治的120例HP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给予雷贝拉唑、加替沙星联合甲硝唑治疗,B组给予雷贝拉唑、加替沙星联合阿莫西林治疗,C组给予雷贝拉唑、甲硝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疗程均为2周,停药4周后复查患者胃镜或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上腹部疼痛、上腹部饱胀、反酸、嗝气症状积分均优于治疗前( P<0.05)。A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50%,B组为95.00%,均高于C组的80.00%( P<0.05)。A组、B组患者的HP根除率分别为95.00%和92.50%,均高于C组的75.00%( P<0.05)。结论以雷贝拉唑与加替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可有效根除HP,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方亮;王昌权;陈颖;吴继雄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前列地尔联合纤溶酶治疗内听动脉闭塞综合征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纤溶酶治疗内听动脉闭塞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内听动脉闭塞综合征患者88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加用前列地尔和纤溶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全血比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7.27%( P<0.05)。治疗后,除峰间潜伏期(IPL)Ⅰ~Ⅲ无明显变化外,两组IPLⅢ~Ⅴ,IPLⅠ~Ⅴ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 P<0.05),组间比较,潜伏期(PL)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LⅢ,PLⅤ试验组均好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比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影响治疗的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纤溶酶治疗内听动脉闭塞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田洪武;许军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坎地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病及对血压变异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坎地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坎地沙坦治疗。结果观察组用药前后24 h收缩压(SBP)差值为(13.79±7.16)mmHg,24 h舒张压(24 h DBP)差值为(8.91±6.09)mmHg;对照组用药前后24 h SBP差值为(11.17±7.07)mmHg,24 h DBP差值为(6.24±5.42)mmHg。治疗后,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为(11.15±2.14)mmHg,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V)为(8.92±2.13)mmHg,白昼(早上6点至晚上10点)平均收缩压变异性(dSBPV)为(9.34±2.31)mmHg,白昼平均舒张压变异性(dDBPV)为(7.51±0.63)mmHg,夜间(晚上10点至早上6点)平均收缩压变异性(nSBPV)为(9.26±1.34)mmHg,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性(nDBPV)为(7.22±1.27)mmHg。对照组24 h SBPV为(12.63±2.43)mmHg,24 h DBPV为(10.44±2.45)mmHg,dSBPV 为(10.71±2.39)mmHg,dDBPV 为(8.41±1.11)mmHg,nSBPV 为(10.78±2.11)mmHg,nDBPV 为(8.17±2.01)mmHg。结论坎地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可有效发挥降压作用,并使血压变异性减小。

    作者:刘丹丹;李波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顺铂胸腔注射治疗食管癌术后乳糜胸29例及护理对策

    目的:观察顺铂胸腔注射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胸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9例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患者分为联合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顺铂胸腔注射+常规护理,联合组采用顺铂胸腔注射治疗+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胸腔日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的引流量治疗后第3天为(911±214)mL,第5天为(684±165)mL,第7天为(310±126)mL,第9天为(90±51)mL,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第3,5,7,9天两组患者的引流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 P<0.05)。联合组患者平均治愈时间为(10.5±1.6)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5±2.0)d( P<0.05);联合组无患者转手术治疗,对照组有3例患者转手术治疗,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均未出现死亡患者。结论顺铂胸腔注射治疗食管癌术后乳糜胸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结合系统化护理措施能进一步缩短治疗时间,可尽快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孔维林;钟红玲;廖云姝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品管圈对支原体肺炎患儿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的护理效果

    目的:观察品管圈对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医院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方法。将两组护士的护理指标和患儿的依从性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综合考核成绩显著提高,而卡片及病历书写错误率则明显下降( P<0.05)。两组患儿配合的患儿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紧张的患儿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配合的患儿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儿父母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品管圈提高了护士的护理能力,有效降低了护理缺陷的发生,同时提高了患儿的依从性和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显著提高了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护理质量。

    作者:籍子英;边亚;赵丽明;智丽彩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盐酸托莫西汀联合护理干预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91例

    目的:探讨盐酸托莫西汀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疗效。方法将183例ADHD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2例,观察组91例。对照组采用药物盐酸托莫西汀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onners量表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WCST )中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及组间各项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两量表中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后Conners量表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 P<0.05),其中多动指数、冲动-多动、心身障碍问题指标观察组下降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0.05),学习问题、品行问题、焦虑指标观察组下降比对照组更明显( 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WCST卡片测验指标均有好转( P<0.05),其中观察组完成分类数及持续性应答数两项指标治疗后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 P<0.05),两组患儿错误应答数、概念化水平、持续性错误数治疗后未见明显差异( P>0.05)。结论盐酸托莫西汀联合护理干预治疗ADHD疗效确切,且显著优于仅单用药物治疗。

    作者:张薇;李兵;冯静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64例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2月就诊的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1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试验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吸入,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干粉吸入剂吸入,同时给予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吸入。均治疗12周。观察并记录每日哮喘症状并评分,测定大呼气峰流速(PEF )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流式细胞仪检测调节性T细胞( Treg )、Th1及Th2细胞的表达,每4周1次。结果治疗第4周、第8周、第12周后,两组哮喘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PEF占预计值百分比各时间段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 P<0.05),且治疗第4周试验组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Treg及Th1细胞百分率及Th1/Th2比值各时间段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 P<0.05),且治疗第4周试验组较对照组上升明显( 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段Th2细胞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0.05),且治疗第4周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 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对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疗效可靠,能明显改善免疫紊乱状况,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白玉荣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不同抗菌药物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及时间效应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抗菌药物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时间效应。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医院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183例,随机分为青霉素类组( A组)、头孢菌素组( B组)和联合用药组( C组),各61例,分别给予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以及上述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另选择61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 D组)。观察4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检测肠道菌群数量,分析时间效应的关系,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8%,91.80%和96.72%( P>0.05);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4.70±1.92)d,(7.94±4.31)d和(4.63±1.66)d,平均治愈时间A组与C组相当( P>0.05),但均短于B组( P<0.05);3组患儿体内肠道菌群状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但A组差异小( P<0.05);A组、B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48%,14.75%和24.59%,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低于C组( P<0.05)。结论单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和时间效应,较低水平的肠道菌群影响,且不良反应少,是治疗的首选药物。

    作者:魏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125I粒子植入联合肺部灌注并栓塞治疗进展期中央型肺癌的近期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并探讨125I粒子植入联合GP方案行支气管肺动脉灌注并栓塞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治疗进展期中央型鳞状细胞癌的近期疗效,优化晚期肺癌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2年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06例中央型进展期鳞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55例与灌注组51例。联合组首先进行125I植入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术后1周实施经肺动脉灌注并栓塞化疗,化疗采用吉西他滨(GEM)、顺铂(DDP)方案,连续化疗3个周期;灌注组仅采用GP方案灌注化疗。治疗1个月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采血检测细鳞癌标志物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治疗结束后3个月判定生活质量评分与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结束后3个月 CYFRA21-1水平均显著低于灌注组( P<0.05)。联合组治疗结束后3个月 KPS 评分为(82.3±6.2)分,显著高于灌注组的(79.1±6.5)分( u=2.589,P=0.011)。联合组临床控制率为72.73%、临床获益率为92.73%,均高于灌注组的52.94%和86.27%(χ2=4.455,P=0.035)。两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末梢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P>0.05)。联合组125I粒子植入过程中有7例出现气胸,4例出现咯血,2例术后出现胸腔积液(血),对症治疗后好转;余未见125I粒子游走、放射性损伤等并发症。结论125I粒子植入放疗与GP方案灌注化疗治疗中央型鳞癌有协同作用,二者联合较单纯灌注化疗治疗不宜手术的进展期鳞癌患者能进一步抑制肿瘤生长,减轻肿瘤负荷,提高近期疗效。

    作者:魏玉芳;张慧;齐姗姗;武纪生;贾震宇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曲安奈德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口腔扁平苔藓60例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在口腔扁平苔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医院就诊的口腔扁平苔藓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醋酸曲安奈德+利多卡因局部黏膜下注射,每周1次,共用4周。治疗组同时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肌肉注射,隔日1次,共18次。结果治疗1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 P<0.05);治疗后1周,治疗组糜烂面积较治疗前减少( P<0.05);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糜烂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明显( P<0.05);治疗后1,2,4周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降低( 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 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67%)与对照组(10.00%)相比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33%( P<0.05)。结论曲安奈德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口腔扁平苔藓中,疗效可靠,能有效减少糜烂面积,降低疼痛程度及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永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兰索拉唑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不同国家药典中兰索拉唑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第一增本》(以下简称ChP2010)、35版《美国药典》(以下简称USP35)、7.0版《欧洲药典》(以下简称EP7.0)所收载的兰索拉唑有关物质质量标准中的方法,分别对兰索拉唑有关物质进行测定,对其色谱行为、分离效能、已知杂质方法学、有关物质测定结果等进行比较。结果 USP35中兰索拉唑有关物质的流动相系统较EP7.0和ChP2010收载的流相系统对兰索拉唑杂质的分离效能更好,而采用EP7.0有关物质方法中收载的溶剂对杂质的溶解力更强。结论 ChP2010兰索拉唑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与欧美药典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建议ChP2010在以后的修订中,将兰索拉唑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改为USP35的流动相系统,溶剂则采用EP7.0的溶剂,并借鉴欧美药典制定限度。

    作者:陈苑;宋粉云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傣药莫哈蒿研究进展

    傣药莫哈蒿来源于爵床科植物鸭嘴花 Adhatoda vasica,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资源丰富,傣医药学认为其功能祛风活血、散瘀止痛、续筋接骨,在传统傣医药中应用广泛。莫哈蒿主要含有生物碱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止咳、扩张支气管、兴奋子宫、作用于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药理活性,是一个比较有开发前景的民族药物。该文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对傣药莫哈蒿的本草沿革、植物资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作者:朱萍;何涛;饶高雄;孙赟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血管内皮功能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及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医院老年病房入院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13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富马酸比索洛尔片2.5 mg/d,每3 d增加2.5 mg,大剂量增至10 mg/d,平均用量6.5 mg。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检测各组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 E/ A )、等容舒张时间( IVRT )、E峰减速时间( EDT )、舒张早期二尖瓣环大血流速度与运动速度比值( E/ E′)、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LVEDV )、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LVESV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一氧化氮、内皮素-1的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 E/ A,IVRT,EDT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均 P<0.05), E/ E′,NT-proBNP 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 E/ A,IVRT,EDT 上升更明显,变化值分别为(0.17±0.06)比(0.14±0.16),(14.72±3.58)ms比(10.21±3.58)ms,(11.28±3.65)ms比(7.76±2.70)ms( P<0.05),E/ E′及NT-proBNP降低更明显,变化值分别为(5.32±1.53)比(4.07±1.26),(2.58±0.78)ng/L比(1.84±0.64)ng/L ( P<0.05);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内皮素-1水平明显降低、一氧化氮水平显著升高( 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能进一步改善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管内皮及左心室舒张功能。

    作者:祝河忠;陈佳娟;潘庆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马来酸氟吡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40例

    目的:观察马来酸氟吡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口服马来酸氟吡汀胶囊)和对照组(口服洛芬待因缓释片),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5.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轻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马来酸氟吡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可临床推广。

    作者:陆海鹏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低频下降突发性耳聋41例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低频下降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低频下降突发性耳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试验组患者则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54%( 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15%( P<0.05)。结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低频下降突发性耳聋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宇丽;李庆红;毕静;马桂琴;黄跃雁;刘吉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100例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200例,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对照组只用氟伐他汀治疗。结果治疗后8周治疗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并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夏晓琳;陈霞;郑炜 刊期: 2015年第11期

  •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对婴幼儿麻醉后恢复期的影响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婴幼儿术中应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后恢复期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将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患儿71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60例和对照组350例。试验组麻醉后予以生命体征管理、呼吸道护理、躁动及误吸护理等,对照组予以一般术后护理。结果试验组的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离开恢复室时间分别为(9.78±1.25)min,(13.27±2.54)min,(16.80±3.29)min,(54.16±10.32)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1.19±1.63)min,(17.36±3.57)min,(23.55±3.64)min,(59.81±11.26)min ( P<0.01)。两组患儿T2~T6的心率均显著高于T1,氧饱和度均显著低于T1( P<0.05);试验组T2~T6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儿T4~T6的苏醒期躁动评分(RS)显著高于T3,镇静评分(RSS)显著低于T3( P<0.05);试验组T3~T6的 RS显著低于对照组,RSS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麻醉后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8.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14%(χ2=32.3685,P<0.01)。结论加强麻醉后恢复期护理和监护可以稳定患儿的生命体征,促进其苏醒,避免躁动发生,降低术后麻醉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川波;张秋月;李薛颖 刊期: 2015年第11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