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51例

曾蜀春

关键词:来氟米特, 糖皮质激素,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血清白蛋白, 尿蛋白
摘要: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血清白蛋白、尿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来氟米特。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9%( 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可增加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尿蛋白水平,且不良反应轻。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52例

    目的:观察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CR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因 CRS 就诊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克拉霉素口服,对照组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鼻塞、流涕、头痛、嗅觉障碍和面部胀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P <0.05),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 Lund - Kennedy 内镜形态评分和 Lund - Mackay 鼻窦 CT 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P <0.05),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鼻分泌物白细胞介素-5(IL -5)和白细胞介素-8(IL -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 P <0.05),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克拉霉素治疗CRS,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鼻窦病变,抗炎作用良好。

    作者:杨雪梅;陈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联合 CHOP 方案治疗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LBCL)对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将84例初治 DLBCL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 CHOP 方案化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 CHOP(R - CHOP)方案化疗,观察疗效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CR)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P <0.05),两组患者部分缓解(PR)率未见明显差异( P >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 P <0.05)。两组患者1年无进展生存(PFS)率、总体生存(OS)率等间均无明显差异( P >0.05),而观察组患者3年 PFS 率及 OS 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 P >0.05)。结论 R - CHOP 方案治疗 DLBCL 过程安全、有效,较传统方案联合方案能显著改善患者长期生存率。

    作者:汪淑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前列地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害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肝损害的防护作用。方法将31例 SAP 肝损害患者按照平行对照设计原理,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试验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水平;特定蛋白分析仪监测 C 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1周后 ALT、AST、TBIL、GGT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2周后 ALB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1周后血浆 CRP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前列地尔可对 SAP 肝损害起防护作用。

    作者:王伟;何显炬;熊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替罗非班联合 FOCUS -PDCA 模式用于冠心病介入术患者93例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 FOCUS - PDCA 管理模式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介入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86例行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的 ACS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根据病情施行介入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术后均予以低分子肝素联合替罗非班抗凝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 FOCUS - PDCA 管理模式进行干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穿刺部位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腕部周长及解除止血压迫时间明显降低( P <0.05)。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等凝血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均未见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 FOCUS - PDCA 管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过程安全、有效。

    作者:杨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体外透皮研究

    目的:研究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体外透皮规律,并与国外上市产品(商品名 Emla)比较离体透皮效果的一致性。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乳膏透皮接受液中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的质量浓度;以改良 Franz 扩散池和离体大鼠腹部皮肤进行体外透皮试验。结果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质量浓度分别在0.224~16.8μg / mL 和0.192~14.414μg / mL 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两药 HPLC法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要求。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的透皮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利多卡因的供试药和对照药的流通量分别为(274.6±30.25)μg /(cm2·h)、(266.4±21.56)μg /(cm2·h);丙胺卡因的供试药和对照药的流通量分别为(314.2±31.08)μg /(cm2·h)、(309.4±23.08)μg /(cm2·h),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供试药和对照药的体外透皮规律一致。

    作者:贺亚静;武学鑫;周洁;沈腾;贺吉香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应及对新生儿的影响

    目的:观察使用布托啡诺的产妇剖宫产术后镇痛效应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心功能分级(AHA)分级Ⅰ~Ⅱ级的择期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吗啡组及对照组,各40例。均采用同样的麻醉药和给药方法,麻醉平面控制在(T4~ T8)。注入腰麻药液后,布托啡诺组另给予布托啡诺1 mg 加0.125%左布比卡因注射液5 mL,吗啡组另给予吗啡2 mg 加0.125%左布比卡因注射液5 mL,对照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5 mL。观察产妇术后2,4,8,12,24 h 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布氏评分(BCS)及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和神经行为适应能力(NACS)评分,并详细观察记录手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布托啡诺组较吗啡组,术后2,4,8,12,24 h 镇痛效果相当( P >0.05);布托啡诺组、吗啡组术后各时点镇痛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布托啡诺组较吗啡组术后各时点 BCS 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P >0.05),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3组新生儿 NACS 和 Apgar 评分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05);布托啡诺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嗜睡以及皮肤瘙痒等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组( P <0.05),布托啡诺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布托啡诺用于产妇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与吗啡相当,但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舒适度良好,且不会在新生儿体内蓄积,是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理想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喻学林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苏黄止咳胶囊佐治上呼吸道感染后反复咳嗽60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苏黄止咳胶囊联合早期抗炎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后反复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病毒或抗菌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右美沙芬口服液,观察组加用苏黄止咳胶囊,两组疗程均为10 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7%(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咳嗽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幅大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咳嗽持续时间及再次发作间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NEU)和淋巴细胞(LYM)计数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幅大于对照组( P <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苏黄止咳胶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反复咳嗽临床疗效好,可通过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气道高反应性降低症状持续时间、减少复发频率,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陆萍;苏斌虓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51例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血清白蛋白、尿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来氟米特。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9%( 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可增加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尿蛋白水平,且不良反应轻。

    作者:曾蜀春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联合持续血浆滤过技术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39例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联合持续血浆滤过技术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在胰腺炎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持续血浆滤过技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进行针对性的专科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命体征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并趋于稳定,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 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且从动态观察结果分析发现观察组下降更早( P <0.05)。两组患者治疗72 h 后血脂肪酶及淀粉酶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05),且观察组在治疗早期较对照组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显著升高( P <0.05),死亡率显著降低( P <0.05)。两组患者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差异( P >0.05)。结论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联合持续血浆滤过技术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安全、有效。

    作者:谭洁;刘竹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114例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评价分析

    目的:评价医院万古霉素临床应用情况。方法调查医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月应用万古霉素的住院患者114例,对年龄、性别、感染类型、用药情况、病原学检查、用药疗效、不良反应/事件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4例患者中,应用万古霉素的有效率为64.04%,药物利用指数(DUI)为0.85,其中有病原学检测的占98.25%,与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相符占47.37%。使用过程中存在用药不合理问题,如用法不适宜、给药途径不适宜、用量不适宜、溶剂不适宜。结论医院万古霉素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现象,临床应规范使用。

    作者:戴志凌;马莎;韦玮;颜铭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氨氯地平过量致中毒文献综合分析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过量中毒的特点。方法对1989年1月至2013年12月国内外医药学期刊中公开发表的有关氨氯地平过量中毒的报道进行分析。结果国内外氨氯地平过量中毒的报道共计34例,主要表现为心脏功能抑制、肾功能衰竭、水肿等,严重者可引发多器官衰竭和猝死。结论氨氯地平过量中毒的死亡率较高,可达20.59%,救治工作困难。

    作者:钟皎;赵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医院11375张门诊处方用药分析

    目的:分析医院门诊处方用药情况,为医院合理用药工作提供参考信息,提高门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2年门诊患者处方,对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抽取门诊处方11375张,不合理处方587张,占抽查总数的5.16%。结论医院2012年1月至12月门诊处方用药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以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

    作者:白海燕;周燕萍;谭谡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坦索罗辛与阿夫唑嗪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坦索罗辛与阿夫唑嗪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4例,分别予阿夫唑嗪和坦索罗辛治疗。结果试验组结石排出时间(9.67±3.23)d、结石排出率83.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2.78±4.56)d 和62.96%;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4.07%( 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为14.81%,对照组为18.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肯定,可缩短排石时间、提高结石排出率,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周学灵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国产与进口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哮喘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国产与进口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8月20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予国产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对照组患者予进口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肺功能及哮喘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给药后,两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临床症状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FEV1在给药30 min 后达到大;治疗后,组间 FEV1、FVC、不良反应及临床症状评分没有明显的差异( P >0.05)。结论国产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经济实惠等优点。

    作者:唐洪翠;王久香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哮喘60例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吸入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就诊的哮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均给予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治疗。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32.04±2.18)mmHg,氧分压(95.00±2.43)mmHg,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3.09±5.30)mmHg 和(82.77±2.49)mmHg( P <0.05);观察组患者哮喘复发率为3.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05%( P <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1.67%( P <0.05)。结论对哮喘患者给予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雾化治疗时,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及针对性护理,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全面改善预后质量。

    作者:杨萍;向静;付碧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用药分析

    目的:调查医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重症监护病房2013年度出院病历280份,对其中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病例进行用药分析。结果280份出院病历中,152份使用了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4.29%;146份进行了病原菌送检,送检率为96.05%。使用基本符合国家规定,但联合用药情况比较复杂。结论该院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和管理基本有成效,但合理用药率较低,存在不按规定用药的情况,应加强教育管理,以提高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

    作者:朱小兰;范义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贝伐珠单抗联合 FOLFIRI 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28例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 FOLFIRI 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8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晚期结肠癌患者,使用贝伐珠单抗联合 FOLFIRI 方案治疗。FOLFIRI 方案,第1天伊立替康注射液180 mg / m2静脉滴注,第1,2天亚叶酸钙注射液200 mg / m2静脉滴注2 h,第1,2天氟尿嘧啶注射液400 mg / m2静脉推注射;第1,2天600 mg / m2持续静脉输注22 h。2周重复用药。化疗后第2天使用贝伐珠单抗,用量5 mg / kg,每2周为1个周期,每3周期评价疗效。结果28例患者中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7例(25.00%),疾病稳定13例(46.43%),总有效率(RR)25.00%,疾病控制率(DCR)71.43%;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高血压、蛋白尿,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 FOLFIRI 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确切,疾病控制率高,不良反应无明显加重,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阮新建;刘畅;王剑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心胸外科临床药师药学服务切入点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心胸外科开展药学服务的切入点。方法临床药师监管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对服用华法林患者开展用药教育;对护士进行药学知识培训等。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应把握好工作的切入点,积极参与临床实践,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真正发挥其在临床治疗团队中的作用。

    作者:高捷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品管圈活动降低麻醉药品管理差错率工作实践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对麻醉药品及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进行规范化管理,促进药事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法以“降低麻醉药品及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差错率”为主题,按照品管圈活动的10个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结果3年的品管圈活动中,处方书写(开具)错误由改善前的249件降低到41件,专册登记数量与使用数量不符由14件降低到3件,未专册登记由10件降低到0件;目标达成率分别为118.18%,110.00%和125.00%;进步率分别高达83.53%,78.57%和100.00%。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差错率,减少了药物的浪费,从而提高了用药安全性。

    作者:雷利群;肖顺林;叶云;张峥;袁浩宇;俞瑜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2例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9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每次30μg,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14 d,共注射7次,分别于患儿出生后7,14,28 d 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治疗后28 d 复查头颅 CT,出生后3个月和6个月对两组患儿智能发育(CDCC)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儿出生后28 d 脑部影像学检查达到正常的比例为65.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68%(χ2=4.286,P =0.038);观察组患儿出生后 NBNA 评分14 d 为(32.4±2.8)分、28 d 为(35.3±2.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5±2.4)分和(33.8±2.7)分( P <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MDI)评分分别为(82.8±5.9)分和(87.6±5.5)分,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分别为(86.3±6.2)分和(90.2±6.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5.3)分和(84.9±5.1)分,及(83.6±7.1)分和(86.9±5.8)分( P <0.05)。结论早期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显著促进患儿神经系统发育,改善患儿脑部结构及近远期功能,有助于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张娜;王伟平;彭进昌;朱炜;宋江坤;武兰;李鹏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