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淑英
目的:研究七氟醚、丙泊酚单用或联用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医院行二尖瓣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 组、B 组和 C 组,各56例。3组常规麻醉诱导后,A 组采用七氟醚1.0~1.5低有效肺泡浓度( MAC)全程吸入维持,B 组采用丙泊酚1.5~2.0 mg / L 维持,C 组给予丙泊酚0.5~1.0 mg / L 全程靶控输注+七氟醚0.5 MAC 维持;所有患者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镇痛,间断追加维库溴铵维持肌松。结果3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稳定,各时间点肌钙蛋白 I( cTnI)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K - MB)均明显高于诱导前( P <0.05);A 组 cTnI 水平在 T1,T2,T3,T4各时间点,CK - MB 活性在 T2,T3,T4各时间点明显低于 B、C 组( P <0.05);A 组术后心脏自主复跳率、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及心肌收缩力评分均优于 B、C 组,复跳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 B、C 组( P <0.05);3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七氟醚、丙泊酚单用或联用在体外循环直视下瓣膜置换手术麻醉中均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满足手术需求。其中七氟醚单用在体外循环转流期间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且术后恢复好,复跳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低。
作者:刘延芹;石磊;李浩;赵海涛;李素玲;徐龙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比较三维制霉素栓和克霉唑阴道片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方法选择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124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三维制霉素栓治疗,观察组给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为91.94%,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评分瘙痒(0.14±0.11)分、疼痛(0.11±0.09)分、充血水肿(0.09±0.07)分、分泌物增多(0.28±0.15)分,对照组瘙痒(0.25±0.13)分、疼痛(0.12±0.08)分、充血水肿(0.11±0.09)分、分泌物增多(0.26±0.14)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阴道乳杆菌属平均活菌数量治疗14 d 为(6.53±2.13)lg n / mL,治疗后28 d 为(7.54±2.66)lg n / mL,对照组治疗14 d 为(5.25±1.72)lg n / mL,治疗后28 d 为(5.87±1.98)lg n / 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克霉唑片和三维制霉素栓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相当,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但克霉唑具有辅助阴道乳杆菌属生长的作用。
作者:陈燕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通过比较静脉肾盂造影诊断中常用的非离子造影剂碘海醇与碘克沙醇可能引起的毒副反应,选择一种相对可靠的造影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112例静脉肾盂造影患者,其中碘海醇组(A 组)57例,碘克沙醇组(B 组)55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造影方法及不良反应。结果 A 组患者中,出现毒副反应15例(26.31%),其中轻度14例(24.56%),中度1例(1.75%);B 组患者中,出现毒副反应8例(14.55%),均为轻度,无中、重度副反应。结论静脉肾盂造影诊断检查中,以碘克沙醇为显影剂时出现毒副反应的患者比例及严重程度均低于碘海醇,碘克沙醇的用药安全性更优。
作者:屈进文;杨玉仙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阿托品凝胶不同浓度对近视患者疾病发展的效果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眼科治疗的近视患者90例(180眼),均分为高浓度组、低浓度组和对照组。高浓度组给予0.5%阿托品,低浓度组给予0.25%阿托品,均每周1次,每次1滴,疗程1年;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结果随访1年,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屈光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且高浓度组改善较低浓度明显( P <0.05)。近视度数增长,高浓度组增长(-0.50±0.18)D,低浓度组增长(-0.63±0.19)D,对照组1年近视增长(-1.04±0.22)D,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近视度数增长幅度较对照组低( P <0.05),高低浓度组间差异不明显( P >0.05)。治疗前后3组间眼压值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3组内试验前后眼压变化亦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高、低浓度组各有眼部有刺激症状和畏光、视物模糊1例。结论阿托品凝胶可有效控制近视发展,纠正屈光度,减慢近视度数增长,安全性高,0.5%阿托品作用更显著。
作者:刘建国;李玉海;艾雅青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治疗组加用依帕司他50 mg 口服、每日3次,甲钴胺500μg 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予甲钴胺500μg 口服,每日3次。均以1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 P <0.05),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
作者:李桃荣;宁尚侠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联合持续血浆滤过技术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在胰腺炎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持续血浆滤过技术,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进行针对性的专科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命体征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并趋于稳定,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 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且从动态观察结果分析发现观察组下降更早( P <0.05)。两组患者治疗72 h 后血脂肪酶及淀粉酶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05),且观察组在治疗早期较对照组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显著升高( P <0.05),死亡率显著降低( P <0.05)。两组患者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差异( P >0.05)。结论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联合持续血浆滤过技术治疗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安全、有效。
作者:谭洁;刘竹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产前应用不同剂量缩宫素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影响及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将足月新生儿63例根据产妇产前是否使用缩宫素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孕妇接受产前缩宫素注射,大注射剂量为10 U;对照组30例自然分娩。针对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给予蓝光治疗及足量喂养、无菌操作等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并记录胆红素水平,记录新生儿出生1,5 min 后的阿氏评分(Apgar 评分),出生15 min 后的神经行为适应能力( NACS)评分。结果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NACS 及 Apga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当缩宫素用量为2.5 U 时,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05);当缩宫素用量为5 U 和10 U 时,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显著升高( P <0.05)。护理干预后的总有效率为91.67%,CD4+, CD8+,CD4+/ CD8+百分含量均较干预前升高( P >0.05)。结论在分娩前使用小剂量的缩宫素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无明显影响,对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和心肺功能无显著损伤。对于分娩过程中使用过缩宫素的新生儿,应出生后立即进行血胆红素动态检测,及时作出相应处理。
作者:曾婧婷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及ADR 累及器官/系统等各方面,对医院2012年上报的403例 ADR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3例 ADR 报告中,患者以老年人多见,有129例(32.01%);给药方式中,静脉滴注居首位,共371例(92.06%);涉及的药品中,抗感染药物所占比例大(67.25%);抗感染药物中,居前3位的分别为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常见(51.37%),以皮疹、瘙痒为主。结论老年患者、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及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是 ADR 的主要相关因素。医务人员应增强 ADR 的防范意识,对高发人群应重点监测,对易发品种应加强监管,选择正确的给药方式,积极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徐彬;杨忠英;樊洪忠;姜云达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建立测定醒酒护肝口服液中槲皮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色谱柱为 Kromasil C18柱(250 mm ×4.6 mm,5μm),以甲醇-0.4%磷酸溶液(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60 nm,柱温25℃。结果槲皮素进样量在0.1098~0.5490μg 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9995)。平均回收率为98.26%,RSD 为0.61%( n =6)。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醒酒护肝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庆德;郑锦坤;李旭桂;黄红雯;张毅;卞益民;罗启年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α-2b 干扰素治疗,每次3000万 U,每周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150 mg,3次/日。两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 P <0.05);两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05);治疗组总胆红素、ALT 及 AST 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 ALT 复常率和丙型肝炎病毒(HCV)- RNA 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在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似,且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不影响治疗。结论加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杜元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 FOLFIRI 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8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晚期结肠癌患者,使用贝伐珠单抗联合 FOLFIRI 方案治疗。FOLFIRI 方案,第1天伊立替康注射液180 mg / m2静脉滴注,第1,2天亚叶酸钙注射液200 mg / m2静脉滴注2 h,第1,2天氟尿嘧啶注射液400 mg / m2静脉推注射;第1,2天600 mg / m2持续静脉输注22 h。2周重复用药。化疗后第2天使用贝伐珠单抗,用量5 mg / kg,每2周为1个周期,每3周期评价疗效。结果28例患者中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7例(25.00%),疾病稳定13例(46.43%),总有效率(RR)25.00%,疾病控制率(DCR)71.43%;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高血压、蛋白尿,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 FOLFIRI 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确切,疾病控制率高,不良反应无明显加重,患者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阮新建;刘畅;王剑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古拉定治疗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药物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例给予古拉定600 mg 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31例给予甘草酸二铵150 mg 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2%( P <0.05)。结论古拉定治疗药物性肝炎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修复肝细胞组织,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赵建夫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限制性液体林格氏液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对创伤性休克抢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4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输注大量等渗盐溶液维持血压>90/60 mmHg,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林格氏液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心率、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血红蛋白(Hb)等检查结果,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患者复苏后24 h 和48 h 动脉血乳酸水平。结果观察组复苏后心率、平均动脉压、PT 和输液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红细胞压积(HCT)、Hb 和 PLT 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动脉血乳酸水平恢复正常标准的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限制性液体林格氏液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抢救创伤性休克效果显著,安全可靠,能有效保证脏器血流灌注,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汉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异常用量药品的专项调查和干预模式,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对医院住院药房转化糖注射液(规格500 mL)异常用量原因和用药合理性进行调查分析,比较干预前后该药的用量。结果干预后转化糖注射液使用量与干预前比较逐渐下降,表明临床药师干预有效。结论医院异常用量药品动态监测和临床药师专项调查及干预模式,可促进医院临床用药更安全、有效、经济。
作者:梁游天;冯谨;陶霞;陈万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防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全身麻醉手术复苏过程中躁动的效果。方法将60例因甲状腺相关眼病行眶减压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S 组按常规诱导麻醉后并泵入0.9%氯化钠注射液,Y 组使用右美托咪定持续用0.5μg /(kg·h)。记录吸痰时( T0)、拔管时( T1)及拔管后1 min( T2),3 min( T3)时的血压和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呛咳发生情况、拔管时间、Richmond 躁动-镇静量表(RASS)评分、麻醉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在 T0无显著性差异( P >0.05),T1,T2和 T3有显著性差异( P <0.05)。Y 组各时点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S 组 T1,T2和 T3与 T0的心率、血压有显著性差异( P <0.05)。两组的拔管时间和麻醉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05),RASS 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甲状腺相关眼病行眶减压术,能有效地平稳血压和心率,减少因高血压引起的手术部位再出血风险,减少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且无呼吸抑制。
作者:冯丽娥;傅玉纯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地西泮联合阿托品对产程的干预作用以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医院住院分娩的健康足月产妇1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研究组于产妇潜伏期宫口开大2 cm 时先静脉注射地西泮10 mg,0.5 h 后再静脉滴注催产素2.5 U,按宫缩的强弱程度调节催产素滴速,当活跃期宫口开大5 cm 时静脉注射阿托品0.5 mg;对照组仅于产妇潜伏期宫口开大2 cm 时静脉滴注催产素2.5 U。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所需时间为(372.61±124.51)min、总产程为(447.32±103.62)min,分别短于对照组产妇的(562.53±136.23)min 和(639.74±135.94)min( P <0.05);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为91.1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94%( P <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 P >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及胎心异常情况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地西泮联合阿托品可有效缩短产程、提高阴道分娩率,避免新生儿窒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桂红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血清白蛋白、尿蛋白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来氟米特。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9%( 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可增加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尿蛋白水平,且不良反应轻。
作者:曾蜀春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以甲巯咪唑(thiamazole)为模型药物研究易溶性药物单室三层渗透泵片的制备。方法以主药甲巯咪唑和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混合制作药物层片芯,用乙基纤维素(EC)和 HPMC 混合制作上下包裹两层,并对片芯处方组成和外包层处方比例优化;用相似因子法考察体外释放条件。结果药物层片芯佳组合是甲巯咪唑10 mg 和 HPMC K15 m 60 mg,上下包裹层皆为 HPMC K100 m 30 mg和 EC 10 mg。释放介质和转速对药物释放无显著影响。结论该渗透泵片制备简便,能较好地控制甲巯咪唑8 h 匀速释药。夹芯渗透泵片免去了包衣和打孔等烦琐过程,减少了工序,制备过程简化、易操作。
作者:宋岐;赵明明;金洋;杨悦婧;金向群;路海滨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使用布托啡诺的产妇剖宫产术后镇痛效应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心功能分级(AHA)分级Ⅰ~Ⅱ级的择期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吗啡组及对照组,各40例。均采用同样的麻醉药和给药方法,麻醉平面控制在(T4~ T8)。注入腰麻药液后,布托啡诺组另给予布托啡诺1 mg 加0.125%左布比卡因注射液5 mL,吗啡组另给予吗啡2 mg 加0.125%左布比卡因注射液5 mL,对照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5 mL。观察产妇术后2,4,8,12,24 h 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布氏评分(BCS)及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和神经行为适应能力(NACS)评分,并详细观察记录手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布托啡诺组较吗啡组,术后2,4,8,12,24 h 镇痛效果相当( P >0.05);布托啡诺组、吗啡组术后各时点镇痛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布托啡诺组较吗啡组术后各时点 BCS 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P >0.05),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3组新生儿 NACS 和 Apgar 评分比较,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05);布托啡诺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嗜睡以及皮肤瘙痒等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组( P <0.05),布托啡诺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布托啡诺用于产妇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与吗啡相当,但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舒适度良好,且不会在新生儿体内蓄积,是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理想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喻学林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体外透皮规律,并与国外上市产品(商品名 Emla)比较离体透皮效果的一致性。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乳膏透皮接受液中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的质量浓度;以改良 Franz 扩散池和离体大鼠腹部皮肤进行体外透皮试验。结果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质量浓度分别在0.224~16.8μg / mL 和0.192~14.414μg / mL 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两药 HPLC法测定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符合要求。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的透皮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利多卡因的供试药和对照药的流通量分别为(274.6±30.25)μg /(cm2·h)、(266.4±21.56)μg /(cm2·h);丙胺卡因的供试药和对照药的流通量分别为(314.2±31.08)μg /(cm2·h)、(309.4±23.08)μg /(cm2·h),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供试药和对照药的体外透皮规律一致。
作者:贺亚静;武学鑫;周洁;沈腾;贺吉香 刊期: 2015年第15期